將舉辦1267項閱讀活動,數量再創新高。開幕首日人氣爆棚,從業者感慨—— “上海書展真是一個奇跡般的存在”
淘書 讀者在上海書展上淘舊書。
上海是一座造夢的城市,一年一度的上海書展,可能是最讓人沉醉和感動的那個夢。
8月13日一早,上海展覽中心近延安中路的幾個入口,蜿蜒有序的隊伍提示:一年一度的書香盛宴就要“開席”。
81歲的退休工程師葛道遠家住浦東,“年年都來書展!”排在他身后的85歲姜老伯告訴記者,“從年輕時就是家、新華書店、工作單位三點一線,書展怎么能不來呢?”
盡管是工作日,上海展覽中心里的火爆人氣為各地圖書從業者注入信心。“上海書展真是一個奇跡般的存在!”《收獲》雜志編輯吳越在新書《光的覺醒:1925年五卅運動回溯》分享會上遇到不少知音。
讓好書找到讀者
今年上海書展將舉辦1267項閱讀活動,數量再創新高,上海展覽中心大廳中心活動區無疑是書展最重要的展示舞臺。從開幕首日在這里舉辦的多場閱讀和首發活動,就能看出上海書展的某種氣質。
上午9時書展開幕,第一個登上中央舞臺的是“行進的風景2025——中國作家協會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作品聯展”啟動儀式。自2023年“行進的風景”系列活動在上海書展首次落地以來,中國作協已連續三年在這里搭建文學與讀者對話的平臺。
今年上海書展期間,“行進的風景2025”將舉辦4場活動,趙德發、祝勇、孫惠芬、王堯四位作家將帶來新作《大海風》《國寶》《紫山》《桃花塢》。“《大海風》是我的第10部長篇小說,我的第一部小說——寫于1996年的《繾綣與決絕》改編的電視劇《生萬物》今晚就將在央視八套黃金檔開播,楊冪、歐豪主演。”分享最后,趙德發的這個“預告”迅速拉近與讀者的距離。
中午12時,“中華經典通識”“中華經典百句”系列叢書新書分享會上,陳引馳、江曉原、李曉杰、徐興無、王家葵、詹丹多位學者在臺上一字排開。中華書局總編輯尹濤感動地說:“中午時段,依然有這么多讀者留在這里,親近傳統文化,這就是上海書展的魅力。”
今年書展第一天,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陳尚君亮相朱東潤“陸游三書”分享會。“今年是偉大詩人陸游誕辰900周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推出朱東潤先生所著‘陸游三書’《陸游選集》《陸游傳》《陸游研究》,作為朱先生的弟子,來書展向更多讀者介紹這套書,我義不容辭。”陳尚君說。
新書與舊書同臺
來自大連的李先生一家三口把在上海游玩的最后一天留給上海書展,拖著兩個行李箱的這家人說,“前幾天看到上海書展的預告,立刻買票了。”
上海文藝出版社展位推出圖書盲盒,新書展臺上,不僅有每本新書的詳細介紹,有的還附上了豆瓣評分,給讀者提供參考。“市場是最好的老師,出版人越來越意識到要與讀者建立真正親密的關系,而不是簡單的‘我出你買’‘我賣你買’。”上海文藝出版社副社長李偉長解析新書推介越來越“卷”的門道。
今年上海書展首次設立“舊書新知”全國邀請展,老讀者羅偉樹滿臉笑容地舉起最新“斬獲”——在天津市古籍書店攤位淘到的一本《吳承恩小傳》。“這本書的作者是蘇興,古典文學尤其是明清小說的研究專家。我家里有他寫的《紅樓夢》《水滸傳》等多部經典的研究專著,看到這本寫《西游記》作者吳承恩的,一定要收。”天津市古籍書店工作人員給老羅遞上手寫收據——3元。
四川毛邊書局的攤位前,兩個從常州來的大一新生吳修遠、吳承優買下一本《阿Q正傳》,小心翼翼地拆開塑封包裝。“背后標價還是舊幣,35元買下。”吳修遠告訴記者,他們倆早上7時半坐高鐵來上海逛書展,“紙質書的觸感、味道是不可取代的,特別是像這樣的舊書,仿佛能聞到歷史的味道”。毛邊書局這次帶來很多和上海有關的舊書、舊資料,如上海昆劇團的“上海四川藝術交流演出”節目冊。
在北京中國書店展位,除了3000冊舊書,首發新書《舊書是美麗的》讓很多讀者心有所感。“這句話是我們大家的心聲。”中國書店副總經理劉易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