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書展遇見“最美的書”
2025年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于8月13日至8月19日舉行,在此期間,“最美的書”通過展覽、講座、頒獎典禮等一系列活動,為廣大書籍設計師和讀者帶來豐富體驗。
8月11日至8月24日,2023—2024年中國“最美的書”獲獎作品展于上海外文書店3樓中外藝嘉文化空間向公眾開放。展覽集中展示2023至2024年度獲獎作品,如《何物》《語詞中的歷史與風景——中國新詩的基本問題》《西影的名字叫西影》等。值得一提的是,《何物》獲得2025年世界“最美的書”榮譽獎。書中匯集了精細的器物繪畫,每幅畫作都配以簡短的文字書寫所思所感,共同揭示了器物背后的歷史、文化和個人記憶。獲獎評語寫道:“《何物》在設計理念、裝幀形式與色彩運用上均呈現出低調優雅的極簡美學,與其內頁展示的水墨畫作達成了氣質上的高度統一。”
8月13日下午5點,2024年中國“最美的書”證書頒發儀式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
儀式上,《何物》的書籍設計師趙清感慨:“17年前是我第一次參評中國‘最美的書’,17年間我有40本書來到萊比錫參與評選,屢戰屢敗。經過漫長的等待,終于在我六十歲本命這一年,第四十一本參選的書——《何物》,題材、概念、運氣齊聚,成功入選2025年世界‘最美的書’。”
上海文藝出版社副總編輯,上海文化出版社社長、總編輯姜逸青表示,“未來的裝幀藝術或將在可持續材料、跨媒介敘事與人機共生中繼續進化,但它的核心使命卻永遠不改變,即建構屬于當下與未來的、值得永遠傳承的書籍。”
8月12日下午,配合2025上海書展,中國最美的書設計師系列展第四回“書語·書境——張志偉書籍設計藝術展”于千彩書坊常德藝廊開幕。展覽由中國最美的書評委會、中國出版協會書籍設計藝委會聯合主辦,集中呈現張志偉38年設計生涯的30余件書籍代表作及20幅海報作品。展覽將持續至8月31日。
張志偉出生于1965年,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中國出版協會書籍設計藝委會主任,書籍設計作品多次獲得國內外大獎,2004年獲得世界“最美的書”金獎,是中國第一位獲得該榮譽的書籍設計師。
展覽展出張志偉的多部代表作品,包括2004年世界“最美的書”金獎作品《梅蘭芳藏戲曲史料圖畫集》等,以及近期設計的藝術畫冊和部分文學、藝術、科技類設計作品。張志偉表示,“設計形式要與內容緊密結合,對讀者而言,書是完整的閱讀整體。書籍設計是內容的形象代言人,也是內容的闡釋者。”
開幕式上,張志偉將書籍設計喻為“理性與感性的共舞”:“書籍設計是理性梳理書籍信息,讓形式和內容完美融合的過程。書籍設計不僅要注重感性,更要有設計者注入信息設計理念之后所呈現的理性之美、邏輯之美和秩序之美。”
張志偉在接受采訪時提到,“最美的書”評選應當注重回歸“書卷氣”,“兼顧前衛創新的同時,回歸閱讀功能,傳遞信息與知識,讓讀者靜心閱讀。”他強調,“盡管每個設計師都希望能創作出顛覆性的突破,但這是不易得的。所以不要過分糾結于前衛性,書籍設計本質是‘書’的延伸。”
當下,數字媒體技術的興起,對實體書籍設計不可避免地產生沖擊,張志偉表示,“情緒價值是實體書行業值得關注的藍海。”他以獲評2023年“最美的書”的作品《吸呼》為例,解釋道:“全書只有‘吸呼’兩個字反復重復,隨著翻書的過程,讀者能在閱讀時調整呼吸,在煩躁中靜下來。這是身體與書籍的交流,就是情緒價值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