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劇是時代發展的一面鏡子
近年來,國產行業劇作為反映社會現實、展現職業生態的重要藝術形式,佳作頻出,它們以豐富的視角、真實的筆觸,深入挖掘各行各業的獨特魅力與深層內涵,為觀眾呈現了精彩紛呈的職場畫卷。更為重要的是,這些行業劇宛如一面鏡子,清晰地映照出中國在各個領域取得的長足進步,成為時代發展的生動注腳。
題材多元是當下行業劇發展的特點之一。創作者不僅關注以往的熱門行業,還將視角延伸至新的行業領域。比如,電視劇《以美之名》將鏡頭聚焦整形修復與醫療美容這一極具話題性的行業,填補了國產劇在該領域的空白。該劇以兩位整形醫生的成長為主線,通過面部畸形的女孩保健康還是求美觀的抉擇、燒傷舞者對重返舞臺的渴望、因擔心職場歧視而選擇削骨的白領等劇情的描繪,復現了整形醫美的行業圖景,犀利而深刻地呈現了“美”不被定義的理念。
《蠻好的人生》和《絕密較量》兩部劇集同樣拓展了行業劇的表現對象。保險行業與大眾生活息息相關,但在以往的影視創作中,較少對這一題材進行呈現。《蠻好的人生》另辟蹊徑,借由女主角胡曼黎和男主角薛曉舟兩位家庭出身、性格特點、人生閱歷及價值觀截然不同的保險從業者在事業和情感生活上的起伏波折,以及一系列由此串聯的關于“保險”的故事,真誠地映照出都市民生的點點滴滴。該劇還參考真實案例設計情節,如用年金險規劃養老、用保險金信托解決遺產糾紛等,展現了保險在醫療、教育、養老等民生領域的重要作用。《絕密較量》講述了國家安全部門挫敗境外間諜組織陰謀的故事,塑造了英勇的國安干警形象,敲響了“間諜就在身邊”的警鐘。
《護寶尋蹤》則是一部別具一格的文物保護題材劇作。該劇發生在陜西關中平原,描繪了兩代考古、文物保護工作者延綿近二十載的故事,帶領觀眾走進考古與文物保護的世界,感受守護文明瑰寶的崇高與艱險。在這場護寶之旅中,既有緊張刺激的正邪交鋒,又有感人至深的師生情、愛情與友情,更有對中華文明傳承和文物保護意義的深刻詮釋。為了作品有更好的呈現,該劇主創團隊多次深入走訪考古發掘現場,與一線文保工作者進行交流,收集大量鮮活的原始素材,使全劇既彰顯出考古文保行業的專業性,又凸顯出案件偵破過程中的懸念感,同時將國寶文物所蘊含的傳統文化之美融入其中,收獲了觀眾的好評。
行業劇在題材上的拓展,使內容更加豐富和生動,吸引力和觀賞性也隨之提升。觀眾不再局限于熟悉的職業場景,而是跟隨鏡頭走進陌生領域,收獲新鮮的觀劇體驗,感受不同職業的風采,這也是行業劇贏得關注與認可的關鍵所在。更為重要的是,行業劇的這些變化,也成為觀察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窗口。
在《絕密較量》中,國安干警與境外勢力的較量,不再是傳統諜戰劇中的槍械對峙與密碼破譯,而是圍繞大數據、人工智能、生物識別等數字時代的高科技對抗展開。這些基于現實的劇情設計,不僅刷新了觀眾以往對國家安全領域的認知,更成功將中國在數字科技與信息安全領域的硬核能力轉化為極具沖擊力的視聽表達。劇中反復出現“自主可控”的相關理念,是對我國信息安全戰略的呼應。當核心科研部門采用納米級物理隔離技術防止電磁信號的竊取,當國安部門使用國產加密算法阻斷境外黑客攻擊,當自主研發的量子通信設備成為關鍵防線,這些細節無一不映射出中國在信息安全領域從“追趕者”到“領跑者”的蛻變。
《以美之名》《蠻好的人生》兩部劇皆用人物故事講述社會變遷,讓觀眾在跌宕的劇情中觸摸到中國經濟脈動與文明躍升的真實溫度。如果說醫美行業滿足的是“自我實現”的需求,那么保險行業解決的是“安全保障”的需求,兩者的發展共同說明中國社會已從“解決溫飽”轉向“追求生活質量”的新階段。醫美與保險行業的發展,看似是消費與金融領域的局部現象,實則是社會進步從“量”到“質”轉型的縮影。這些行業的壯大發展,既得益于經濟騰飛、制度完善、觀念革新的時代滋養,也反哺推動著社會向更文明、更多元和更欣欣向榮的方向邁進。
而在《護寶尋蹤》中,主創通過“黑陶俑跨國追索”案件,清晰呈現了從“科技取證”到“國際協作”的執法流程,進而讓觀眾了解到,隨著中國的全球政治經濟影響力的提升,中國在流失文物追索這一國際合作領域展現出日益強大的參與度和行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文物追索返還進入“快車道”。回歸祖國的文物的規模與批次都在不斷刷新紀錄。這些跨越山海歸來的文明瑰寶,不僅見證了中國在文物追索和返還方面的積極作為,更深刻詮釋了“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的深刻哲理。
從《以美之名》的醫美行業變革,到《蠻好的人生》的保險服務創新,再到《絕密較量》《護寶尋蹤》中展現出的中國硬實力、軟實力的提升,這些行業劇共同構成了一幅多維時代圖景,成為記錄時代發展、彰顯國家進步的生動影像志。
(作者系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研究所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