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皋:小先生們的禮物
我有記筆記的習慣,有關孩子的筆記很多,有些在日記本里,有些在我畫的小冊頁里?!恫荒軟]有》之前就是一本小冊頁,躺在我書柜里很多年了,當初和我聊天的小人兒現在都是大小伙兒了。
我喜歡孩子。孩子身上有太多深深打動我的東西。我愿稱他們為我的小先生。
小先生很靈明,會很確定地告訴你:不能沒有太陽!誰要一個小孩來告訴自己不能沒有太陽呢?但,跟著孩子的眼睛重新看過來,那些最基本的事情都變得清新了——不能沒有太陽,不能沒有光!人生的軌跡到了60歲,我像兒童一樣重新認識了太陽,那是真的太陽?!恫荒軟]有》不是為了創作而生,它是生命在經歷了很多之后,從本質上回看世界,從靈魂中喊出來:沒有光就沒有一切,塵埃也要有光才能照見,一切皆因有光!這是萬物對太陽的呼喚。太陽發光,世間萬物受到光的恩惠后也會發光。文化是光,藝術是光,思想是光,人行在光明里,人自會發光。光是太陽的精華,它照進生命,生命才獲得能量,生命不可以沒有光!兒童純粹,晶瑩無比,講出這樣的話來,你不能不重視,它充滿了生命感。
小孩還告訴你:不能沒有鏡子,不能沒有門,不能沒有……這些都是日常,日常中蘊含著最神奇的東西。這本小書從“不能沒有太陽”開始,最后以“不能沒有夢”“不能沒有微笑”“不能沒有抱抱”結尾,我跟著孩子們一番淘氣,最后在溫暖的抱抱中找到滿滿的慰藉。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是什么?《不能沒有》于我,是重新思考并建立與日常世界的關系,重新認識人最原初、簡單、樸素的生活需要。在這個奔忙、快速發展的時代,我想呼喚孩子,也呼喚每一個曾經是孩子的成人,回歸生活的本質,找到自己并擁抱自己,這是這本書的初心。
我在《一蔸雨水一蔸禾》里說:“到了我這個年紀,刪繁就簡就來了?!边@個“簡”來得不容易。我被大家熟知的是《寶兒》《桃花源記》等風格特征濃厚的作品。但其實在此之外,我還喜歡探索其他的藝術風格和材料,比如說國畫材料,這種探索有年頭了,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了。
我看國畫是有趣的。非常有趣。其中的一種有趣是寫意。我喜歡寫意,喜歡筆墨的趣味,喜歡國畫墨色洇染帶出來的各種肌理。我的繪畫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國畫,我加入了很多自己的東西。我喜歡自由地探索。這種很個人的探索,讓我對兒童的喜愛有了依托。我畫孩童的時候,經常會畫到出神,畫到忘形。忘形很難,忘形才能得意,才能得到孩童那種舉手投足間的妙趣。不通過具體的細節卻把兒童的神情畫出來,那是一種高級的提煉。不借助細節,只借動態,甚至忽略孩童的表情。我追尋的是像螢火蟲的光一樣的東西,我的畫不是那么具體的時候,形和靈融為了一體,他的形就是他的靈。一個人對生命有至深的觀照,才能提煉出這種東西。
我喜歡觀察孩童,喜歡同他們交流,久而久之,孩童的造型熟稔于心。我不是那種習慣仔細做草稿的藝術家,像搭積木一樣有計劃地把作品搭建出來。我需要醞釀很久,情緒飽滿才動手,從無到有,要與“神”相遇,一點下去,要發現其他的點。所謂有神,就是關聯,是一筆對另一筆的召喚。所有的東西都是聽召喚而來的,它們其實早就在那里,好像一間儲備室,里面放滿了我的珍寶,畫畫的時候,它們紛至沓來,與我相會。
我的小先生們給我帶來很多歡喜,這些歡喜穿透時間,如同光斑點點,成為了《不能沒有》。希望這本小書能給大家帶來樂趣,如同它曾給我帶來樂趣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