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文藝評論如何做到好處說好、壞處說壞
    來源:文藝報 | 楊宏鵬  2025年08月08日10:07

    “文藝評論就是要好處說好,壞處說壞。”這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然而,在具體的評論實踐中,這一基本理念卻展開得并不盡如人意。多數的文藝評論,常常是“說好為主,說壞為輔”“褒九貶一”,說好則連篇累牘、無限拔高,說壞則輕描淡寫、一筆帶過。因此,要想真正貫徹這一批評精神,我們需要進一步明確“說好”的尺度、“說壞”的底氣。

    “說好”的尺度,是對文藝作品和文藝現象優劣好壞的一個基本判斷標準。有了這個標尺和準繩,便可以將具體的評論對象與之相對照,從而便能看出評論對象在哪些方面達到甚至超越了合格的標準線。這樣便能在評論中有的放矢、以理服人,而不是一味撿好了說,往高處拔,溢美之詞一大堆。做不到這一點,文藝評論就會像一只報喜不報憂的公雞,無論陰晴雨雪都是用一樣高亢激昂的聲調打鳴,失去了“評判”的意義。這種標準的確立需要建立在對藝術規律的深刻認知之上,既包含對傳統美學的繼承,也包含對當代審美變遷的敏銳捕捉。例如,評價一部現實題材影視劇時,既要考量其對時代脈搏的把握深度,也要審視其敘事技巧的完成度,更要觀察其人物塑造是否突破類型化窠臼。唯有建立多維度的評價體系,才能避免將單一維度的突破夸大為整體成就。

    “說好”的尺度,又是文藝評論工作者對自己筆下或口中批評用語“限度”的一種審慎把握。有些評論者喜歡動不動就認定評論對象“無與倫比”“實現了重大突破”“達到了新的境界和高度”“創造了新的歷史”“必將載入史冊”……這種信口開河的妄斷,暴露出一種致命的淺薄:一種對浩瀚文學藝術長河的無知,一種對自身有限認知與歷史巨大可能性的輕浮無視,也是對自身評判權的一種濫用。連《廣告法》都明確規定不得使用“國家級”“最高級”“最佳”等極限性用語,評論工作者們在“夸贊”“說好”時是不是也應有所克制?何況,從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史觀來看,你又如何能判斷當前這個評論對象就是“最”呢?這種現象背后,既有評論者專業素養的缺失,也暴露出評價倫理的失范。當某部網絡小說被冠以“新時代的《紅樓夢》”時,當某首AI音樂被稱為“顛覆藝術史的杰作”時,這種脫離具體語境的過度贊譽,會不斷消解文藝評論的權威性。文藝評論的公信力,恰恰建立在克制而精準的表達之上。

    比起“說好”,對文藝評論工作者而言,“說壞”可能是一件更加難以操作的事情,尤其是對那些大家、名作,對那些還活著的作者和剛發生的文藝現象。不少評論者“為尊者諱”,或者心存顧忌,于是“報喜不報憂”,這就出現了“說好”則滔滔不絕、“說壞”則閃爍其詞的情況。這種困境的形成,既有傳統文化中“與人為善”的思維慣性,也有出于經濟利益的現實考量。因此,我們更需明白“說壞”的意義、知道“說壞”的底線,如此才會有“說壞”的底氣。

    “說壞”首先是對評論對象的缺憾疏漏予以指出,對才力不足之處予以點醒,以利于作者進行查缺補漏、提升創作。“當頭棒喝”能讓作者更清醒地認識到作品存在的問題,從而產生清醒的認知、突破的動力。以體檢作類比,我們對于體檢中查出來的隱疾,是不是充滿慶幸和感激?既然如此,作者也不應對評論者真誠的“說壞”而心存不滿或怨懟,理當欣然接受。在現當代文學批評史上,那些真刀真槍地指出作家作品問題的評論文章可不少,難能可貴的是,很多被批評的作家也樂于接受這些意見。這是一批胸懷廣闊的創作者,他們往往能在尖銳批評中獲得突破的養分。

    “說壞”也是評論工作者對文藝作品的廣大受眾負責的一種體現。在文藝的汪洋大海中,評論家既要指出作品“好在哪里”,更要勇于指出作品存在的問題,讓受眾對審美對象有更加清晰的認知。更重要的是,對于特定文藝作品的質量“好壞”,可能許多普通讀者早就有所感知和判斷,只是他們不像專業文藝評論工作者那樣能夠在傳統渠道上發聲。面對一部質量很差的作品,有評論者明確指出其“壞在何處、為何而壞”,恰是替這些受眾道出心聲。專業評論與觀眾口碑形成共振,更有利于促進文藝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當然,文藝評論工作者確實需要明了“說壞”的底線。“說壞”的基本動機是為了遵循文藝審美的標準以及社會大眾普遍接受的閾值而指出特定文藝作品的缺憾和不足,目的是改進創作,著眼于專業問題的探討。所以,它通常應該是“對事不對人”,只針對作品本身,而不能對作者本人進行人身攻擊,更不可上綱上線。“說壞”也不能流于個人情緒的發泄,而應有理有據,以事實說話、以作品說話。有了這些“底線”,恪守這些“底線”,“說壞”就能夠更加有的放矢、坦坦蕩蕩,就能有底氣、有勇氣、有執行力。

    要真正實現“好處說好,壞處說壞”的理想狀態,還需要實現整個文藝生態的協同優化。當下的評論環境存在明顯的結構性失衡:商業因素對評論話語的侵蝕,學術話語與大眾審美的割裂,新媒體評論的碎片化傾向,都在消解著專業評論的權威性。要打破這種困局,需要建立多元互補的評論體系——傳統報紙保持專業深度,網絡平臺鼓勵大眾參與,學術期刊強化理論建構,而且三方形成良性互動、互相融通。

    文藝評論的公信力,很大程度來自其專業性與公共性的統一。“專業性”要求評論者具備扎實的理論素養、敏銳的審美直覺和獨立的思考能力;“公共性”則要求評論者站在時代精神的高度,以建設性的姿態參與公共話語空間的構建。個人性的、專業性的文藝批評,憑什么能夠抵達廣大的讀者,并產生廣泛的共鳴?這必然要求文藝評論家善于從“小切口”看到“大問題”,既看到普通受眾所看到的,而且看得更廣、更深,表達得更生動活潑、更有說服力。對作家而言,有效的評論往往深入文本的內部進行分析,而且還延伸出相關的文藝規律、文藝觀念,它既指出問題又提供解決方案。這樣的評論也就有可能跳出“作品附庸”的窠臼,具有了獨立的價值。

    新時代的文藝評論,要真正做到“好處說好、壞處說壞”,既要警惕“紅包評論”“人情評論”的腐蝕,也要避免“酷評”的極端化,要在建設性與批判性之間找到平衡點。文藝評論的終極目標,在于推動文藝創作從“高原”向“高峰”不斷邁進。未來的文藝評論,需要更多既能“雪中送炭”又能“錦上添花”的真知灼見,在守住底線的同時保持鋒芒,在保持專業的同時走向大眾,最終實現文藝創作與文藝評論的雙向奔赴、共同成長。

    (作者系河南大學副教授、河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66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亚洲网红精品大秀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白色在线发布|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99国产精品国产精品九九| 小呦精品导航网站| 国产91精品新入口|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蜜桃| 久久久国产精品亚洲一区| 亚洲精品456人成在线| 99亚洲精品卡2卡三卡4卡2卡|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专区| 国产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 6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 精品国产AV色欲果冻传媒| 国产999精品久久久久久|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二区麻豆 | 色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国产|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精品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 91精品福利视频| 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66直播| 国产成人无码aa精品一区| 精品无码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制服丝袜一区| 国产精品公开免费视频|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区午夜|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7777777|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拍在线播放| 国内精品一级毛片免费看| 99在线精品视频观看免费| 精品96在线观看影院| 久久综合精品不卡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牙蜜区|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