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丁蜀問陶記
    來源:文匯報 | 王偉  2025年08月08日14:50

    江南五月,晴熱與煙雨交織的時節,我和幾位滬上文友,來到太湖之濱的小城宜興,在陶都丁蜀的青山綠水間,尋覓延燒數千年的窯火,訪問孜孜于五色陶土的幾代名家大師,更感受生生不息的陶都文化在小城生活中迭代更新。

    甫抵陶都,就聽聞一條消息:顧景舟先生弟子、紫砂“徐門兩兄弟”中的老大、94歲的徐漢棠,日前將凝結著他畢生心血的369件工藝珍品,捐贈給了宜興陶瓷博物館。博物館為此舉辦特展,正在大規模地調整全館展陳,不便參觀,我們預定的訪館行程臨時取消了。正在我為此感到有些遺憾時,鎮方又善解人意地安排了走訪“大師一條街”的內容。

    “大師一條街”是橫貫丁蜀鎮北境的一條大道——通蜀路的俗稱,因為在鎮政府大力引導和支持下,有多位陶瓷藝術大師在這條路的中段,建起了各自的展示館、工作坊而得名,堪稱一個聚合型的陶瓷藝術展覽館。

    長樂弘陶莊,掩映在蓊郁的草木之中。走進陶莊,立刻讓人浮出一種淡然的大隱之感。淅淅瀝瀝的雨,把各種草木的枝葉、池上曲橋的石板以及四下里裝點著的陶缸陶盆,還有那座依著土坡建起的龍窯裝飾,都鍍上了一展光鮮的釉彩。在園中景物隔窗映射的寬敞工作室里,徐秀棠與我們圍桌飲茶。老先生比長兄徐漢棠小五歲,也將屆“90后”了,每天還會從就在前院的住處踱過園池來到工作室,進行他一直放不下的紫砂雕塑創作,往往一干就是三四個時辰。現在老人手頭正在制作無錫歷代名人雕塑中一組主體群雕,設計稿上密密麻麻滿是他用鉛筆標注的各種細節要領。

    或許因為座中有人是幾度遭逢的老相識,徐秀棠沒有多談自己的生活和創作情況,而是論起陶藝與人生。他置問又自答,藝術的歸宿是什么?還是要想它對社會究竟起什么作用,要回歸人的生活所需。他對當下的“暴富文化”、炒作藝術品之風頗為反感,對“一個杯拍賣到幾個億”尤其不屑,堅持認為藝術創作要甘坐冷板凳。說到激動處,老人不禁手之舞之。

    工作室里,兩個呈直角相接連、延展十多米的多層老木書架,與那些展示作品的聯排玻璃柜同樣引人注目,其上排列著目測有近兩千冊的各種藝術書籍和畫冊。空余的墻面上,有徐秀棠潑墨的多幅字畫,其中一幅山水畫上,題寫著“從容養余日,清靜兩無塵”的詩句,顯現出一種恬淡超逸、隨性長樂的心境。

    在陶莊的短時拜訪,讓人真切感受到,徐秀棠是一位富有多種才華和豐厚學識的藝術家,擁有他們這批依然活躍著的陶瓷藝術家。就是綿延數千年的陶瓷文化在當地仍充滿活力的緣由吧!

    此次訪問陶都,聽到“五朵金花”之說。原來,在因陶而興的丁蜀,不光有紫砂,值得論道的還有均陶,以及青瓷、精陶、美彩陶。這其中,均陶作品是在瓶缸盆坯體上,以姆指堆塑出各種圖案花紋,其特有的“一指禪”技藝堪稱一絕;而色彩豐富變幻的均釉,也是均陶凸顯群倫的另一關鍵。

    在“大師一條街”上,與長樂弘陶莊相隔不到百米,就有一座展示均陶精品的李守才藝術館。我們來到這里,感受均陶藝術的獨特魅力,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守才親自引領參觀。與把玩于掌中的紫砂壺不同,均陶作品多為擺放于堂上園中觀賞的“大件”,制作有其獨到的功夫和力度。魁梧健碩的李守才指點著《紫藤雙鴛》《松鶴朝暾》《鳳戲牡丹》《群歡瓶》等作品,向我們一一介紹。我注意到他那雙大手,比普通大漢的還要厚實得多,特別是粗壯的手指特別顯長,伸手一比較,果然超出一截。正是這雙手,創造出了諸多為宜興均陶爭光添彩的厚重作品,有朋友因此書贈其“守靜抱璞,才高行厚”八字。

    交談之下,又聞年已七旬的李守才原來還是上海人,幼年時隨在化工行業工作的父親內遷宜興,扎下了根,也因此機緣而成為綿延數千年悠久陶藝的傳承人。他還用滬語不無幽默地表示,對上海市政府給予支內“老上海”每年的生活補貼很是感激,不是為這點數目,而是為那份關心!

    正像徐秀棠等老一輩身懷多種藝術修養一樣,傳承陶都陶瓷技藝的后幾代陶藝家中,多有在不同領域展現出色才華的人,其藝術“歸屬”甚至難以用某個“家”來界定。有多個大師榮銜的吳鳴,就是這樣一位亦陶亦畫的藝術家,而且無論是他的陶藝還是書畫作品,都洋溢著現代藝術之風。我們到訪吳鳴坐落于一處小丘坡腳的藝術館時已是夜晚。在他打開三樓大展廳的門,讓所有燈光瞬間亮起時,一個由各種筆法的水墨匯成的神奇世界呈現在眼前。

    我們的目光隨著眼前的畫作,進入群山萬壑、眾鳥高飛和春雨耕耘、清漪搖曳以及落紅香魂、斷章殘紙等迥異的詩意境界。一幅《砂山淵源圖》,以曲水流觴似的畫卷,讓歷史上的紫砂大家時大彬、供春、陳鳴遠出現在同一時空,足現立意的高遠;《聚》《踏瀑》《天心》《一抱清流》等作品,則于層層疊疊的濃淡墨色中間隙留白,以示空靈心境,或略加點染色彩,頗顯點睛之效。二樓的陶藝展廳,被吳鳴以“砂跡”來命名,其中的紫砂壺具和雕刻作品,同樣介于抽象和具象之間、融合著傳統風和現代感,它的獨特與創造讓人耳目一新。參觀終了,我們再次圍坐在案桌旁閑談交流,邀請吳鳴為此訪寄語留言,他寫下“問道砂山”四字,落款用了“怡陶”——這是他的號。

    接連拜訪幾位大師,對丁蜀的陶業興旺及其藝術創造的源源不絕,有了些直觀的印象。同時,我也很想知曉,在這有7000年歷史的陶都,年輕人對于傳承古老的制陶技藝有多大的熱情,在當今似乎無盡的選擇中,他們會否將自己的人生,錨定于需要特別的勤樸、靜忍和勞苦的學藝、從藝道路上。在到訪鎮區一隅一條僻靜小河邊的“陶木居”之后,我感覺尋到了答案。

    陶木居紫砂藝術館現在的主持者是一對年輕夫婦。徐曲,徐漢棠長孫女,“徐門紫砂”第五代傳人,自幼弄陶玩砂,大學學藝術設計;鮑驤,非遺傳承人鮑仲梅之子,大學學金融,畢業后還干了兩年專業,但終究難舍打小就受到的紫砂技藝熏陶,轉而回歸真愛。陶木居,既是夫婦倆的工作坊,也是其居室所在,他們在這里唱和相隨,共同承襲著前輩流傳的獨特技藝。一間兩廂的居室大客廳,陳列著夫婦倆集徐、鮑兩家之傳,將美學理念和傳統器型融于一體的紫砂壺創新作品,其鮮明的特色,是以木配陶(以紫檀或其他紅木為壺把)、以金銀絲等材質鑲嵌壺體花紋,為簡潔、古樸的紫砂壺,增添了典雅、華貴的風格。夫婦倆聯手創作的結組壺、明韻對壺,以及多件分別創作的作品,20年間獲得過全國大賽、省級創新評比等的重要獎項,顯示出守真創新的綿綿后勁。

    歷史悠久、山水秀美的江南之城宜興,是周圍大城市的人眼中理想的“后花園”。而浸淫于陶瓷文化數千年的丁蜀,這些年里也以“陶”為特色,紅紅火火地做起了旅游的大文章。在陶都的兩天多里,我們于拜見大師的同時,也踏訪了古南街、陶二廠等新興的旅游打卡地,對陶都“陶文旅”融合發展的實效,有了深刻的印象。

    循陶游丁蜀,不能不到有“紫砂源泉”、“大師搖籃”之稱的蜀山南街。蜀山,因蘇東坡當年游歷宜興時,見突兀于平疇青原之上的獨山彷佛故鄉山林,贊嘆“此山似蜀”而得名。蜀山南麓有長街,東接東坡書院,西瀕運河水系(因范蠡而得名的蠡河),憑借地利和悠久人文傳統,自明代以來日漸繁華,成為名揚天下的陶瓷集散商埠。如今,這條保存完好的江南明清風格老街仍存近四百米長,兩旁為連綿的古色古香的店鋪,尤以售賣紫砂藝作的為多,即便是改成了供游人歇腳休閑的咖吧茶室,也莫不以陶為主題。而主街上和岔弄里,可以看見顧景舟、顧紹培等大師故居、舊居的標識。我還注意到,老街與時俱進地開出多家陶藝體驗館,教導近悅遠來者親手捏泥制作,它們甚至可以通過網上預約紫砂DIY的課程。

    我們來到古南街時,已近黃昏,夕陽斜照在三四米寬、人跡漸稀的窄窄街道上,像是為那些鋪路的花崗石鍍上了一層淡淡的金光,望去恍若千年窯火的輝映。大部分店鋪,還在守候著一天里最后來到的顧客,不時看到店堂中的青燈之下,主人聚精會神地打磨著手中的紫砂坯體,或者為它精描細繪。我們走進古宅“蜀山東肆”草木繁盛的庭院,圍坐于井臺旁喝茶,聽女主人講述家人經營茶室又不誤紫砂制作的經歷,以及其父輩與紫砂大師交往的往事。我還上得樓去,看到了顧景舟題寫的牌匾“承前啟后”“砂藝精萃”。

    陶二廠,本是位于丁蜀的宜興紫砂工藝二廠的簡稱。就在前不久,這里更新建設成了一片文化街區,賦予當地古老的陶瓷文化以當代的演繹表達。在一個小城的老鎮上,遭遇一個接軌大都市的時尚街區,著實讓我感到一絲驚訝。街區內有會展中心,可供舉辦藝術博覽、拍賣等大型活動;有陶書局,網羅各種關于陶瓷工藝的書籍圖冊,品類之豐令人贊嘆。更有建筑大師隈研吾設計的陶美術館,其外形似龍窯臥坡、又如群山連綿,頂部和立面披掛的紅褐色陶板,是當地特別研制或燒造的;館內天篷則似傳統檐檁架構,而高暢空間里的展出,則是與陶相關的當代藝術。街區內匯集了一批創意工坊和時尚商店,還有長長的手工市集供青年人展售自己的各種制作。

    本來有些擔心,這樣一個文化街區,對于相對偏僻的小城來說似乎超前了,它會不會成為一件寂寞的擺設?不過,那些絡繹不絕、南腔北調的游客,以生動的事實為我打消了疑慮!

    五色陶土,被稱作紫砂陶藝的源頭,而丁蜀鎮區的黃龍山富蘊的這類礦藏,更被視為獨步天下的珍品。如今,為保護生態環境,黃龍山礦址被改造成一座將自然、人文和現代生活相融合的生態藝術公園。我們來這里游園,像進入一處山水勝地一樣悠然自得,但見深陷的礦坑幻作鑒開的清澈湖池,嶙峋的斷崖如同打開的巖層圖譜,修復的植被則使全園綠意盎然。曾經的宜興原料總廠廠區建筑也變身為一座博物館,采礦工出身的李洪元、《宜興紫砂礦源圖譜》的作者,在其中為我們講解各種陶土的獨特成份及其生產過程,真正是如數家珍。他又帶我們下到當年的四號坑巷道,讓大家通過講解和觀看各種實物、雕塑,感受礦工們辛勤勞作的場景。在礦址公園西端,與紫砂之源廣場隔路相望的地方,還新建了一座藝術館,正展出老來回歸故鄉的著名畫家吳冠南收藏的歷代名家書畫以及自己的寫意畫作。

    丁蜀之行的最后一段時間,我們是伴著前墅古龍窯度過的。這是當地“陶文旅”融合的又一個范例。近二十年前,古龍窯就躋身全國文物保護單位之列,更令人稱奇的是,它至今還活著——每年還有幾次,窯中要用傳統方法,聚火燒制各種紫砂陶器。走近古龍窯,看著那長長的泥塑龍身匍匐在高高的斜坡上,感覺它似在靜靜地回憶胸膛里延燒了六百多年的熊熊之火,又像是在向那片產出神奇的土地絮絮述說著什么。古龍窯旁建有展示館和休閑設施,可以讓慕名而來的參觀者好好逗留一番。

    告別古龍窯幾百米,我們的車從連接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高鐵線下駛過。那一刻不禁讓人想,古老的陶都也搭上時代的高速了,它那悠久的陶瓷文化、美麗的青山綠水和各種新的創造,會更加快捷地譽揚于遠方。

    9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 99re6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精品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福利|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网站| 久久成人精品视频| 99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第一区第27页| 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精品72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videossexohd|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 老司机67194精品线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综合|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麻豆 |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66| 91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国产嫩草 | 国产精品视频网站你懂得| 免费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妇女一二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漫画|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未满十八| 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 精品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午夜精品免费视频|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 777精品成人影院| 精品午夜国产福利观看| 精品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牛牛 | 一级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视频|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 香蕉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福利片尤物|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宅男|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assbbwbbwbbwbbwbw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 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