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文學(xué)》2025年第6期|張鐘嵊:節(jié)氣搖
引子
爺爺床頭有本《周易萬年歷》。我問爺爺:“書上寫著‘1931到2040年’,為什么還叫它‘萬年歷’呢?”爺爺說:“萬年歷的名稱源自商朝一位名叫萬年的人,他是這部歷法的編撰者?!?/p>
爺爺又拿出日歷,指著說:“你看,今天的日子上寫著‘立春’二字,意思就是從今日起就是春天了。”
聽到爺爺這么說,正在旁邊翻其他書的小伙伴建文、梁子和子強(qiáng)立刻圍了上來。
“今天就是春天了?外面正飄著雪花,屋檐上還掛著一根一根的冰凌子呢。書上說的內(nèi)容不準(zhǔn)吧。”梁子說。
“節(jié)氣不是天氣,節(jié)氣是根據(jù)天文算出來的,該哪天就是哪天?!睜敔斦f,“天氣有時候就像你們小孩子的臉,說變就變。但再變也與節(jié)氣相關(guān),大差不離十。立春后天氣會慢慢暖和起來,再冷也沒有幾天冷頭了?!?/p>
我相信爺爺?shù)脑挘骸澳懿荒軐⒐?jié)氣一個一個寫了貼在墻上?”
“研墨,這就給你們寫。但要答應(yīng)我,每到一個節(jié)氣,就要將這期間的某一天記錄下來,這樣一個輪回后,你們就能感受到古代農(nóng)人的智慧。”
我們幾個孩子都點(diǎn)點(diǎn)頭。
立春 第九天
(天數(shù)表示該節(jié)氣期間的第幾天,后文同)
院子里的雪沒了,雪人也化成了一攤水。
小伙伴們議論:“天氣確實(shí)暖和了,不知地里還有沒有雪?”“出去看看不就知道了?!?/p>
“走,出去走走,春天了,不能總悶在家里。”梁子說。
于是大家都放下書本,向村北的麥田走去。雪早已無蹤影,麥苗正慢慢地爬起來,伸著懶腰。
腳下的土壤又酥又暄,酥得像桃酥點(diǎn)心,暄得像饅頭,順手抓起一團(tuán)掰開,里面布滿了小孔,是土壤中的冰凌消融后形成的。
“麥子把根扎在里面一定很舒服?!绷鹤诱f。
走出麥田,西邊是河。河灘上有一串串狗和兔子的腳印。
河水對面岸邊一簇簇綠色,是蘆葦在舊根茬上萌發(fā)的新芽。
“看那兒,有幾只野鴨在水里游!”子強(qiáng)喊。
大地回春,生靈們都在迎接春天的到來。
雨水 第七天
好雨知時節(jié)。一場春雨喚醒了樹木:椿樹率先伸出了一個個小拳頭;一簇簇紫紅色的小苞擁擠在杏樹枝頭。
春雨也喚醒了種子,它們都在悄悄拱出地面。
今天是星期天,伙伴們一起去尋找拱出的種子——小樹苗。
在果園周圍仔細(xì)觀察,如發(fā)現(xiàn)地面上有個新的小凸起,上面布滿了裂紋,那一準(zhǔn)兒是被正在發(fā)芽的種子頂起來的。
我找到一個,小心翼翼地?fù)荛_上面的土皮,立刻看到一個胖胖的淺紅色的小彎脖,上端被夾在一個裂開的杏核中,下端深深扎入地下。我用鏟子慢慢挖下去,輕輕向上一撬,杏苗連土團(tuán)一起被挖了出來。
一上午大家共挖到五棵樹苗。其中,杏苗兩棵,桃苗兩棵,李子苗一棵。
各人隨意選取。梁子選了兩棵桃苗,說:“桃三杏四李五年,桃樹結(jié)果最早?!彼矚g早結(jié)果的。
子強(qiáng)選了那棵李子苗,他說他最愛吃李子。
剩下的兩棵杏苗歸我,正合我意,帶回家后把它們栽到院墻下的小園中,待緩苗后再移栽。
驚蟄 第十天
春雷動,驚醒了蟄伏在地下的小生靈們。
蛤蟆被驚醒,它要抓緊繁殖下一代了。
小河最外邊的一條支流斷成了一串小水汪,每個小水汪里都出現(xiàn)了一條條帶有小黑點(diǎn)的虛線,有的如蜘蛛結(jié)網(wǎng)直來直去,有的如地圖彎彎曲曲,有的則如一團(tuán)亂麻——這些都是蛤蟆甩的子,雖然我們都沒見到蛤蟆。
兩天后,虛線消失了,出現(xiàn)了一堆堆的黑色小蝌蚪。小蝌蚪喜歡扎堆,用手一捧能捧起一大捧。后來小蝌蚪們都生出兩只腿,喜歡獨(dú)立活動了。再后來它們又多出兩只腿,尾巴沒了,變成能夠參加蛙泳比賽的小蛤蟆。
今天再去時,小水汪內(nèi)一只小蛤蟆也沒了,也許它們都去找媽媽了吧。
春分 第九天
“春雨貴如油?!贝翰ヒ院?,為了保墑,防止種子發(fā)芽后因土壤中的水分過度蒸發(fā)“落干”枯死,需抓緊打砘,即拉著石磙子一壟一壟地壓。這活兒不太重,都交給孩子們?nèi)ジ伞?/p>
今天,我拉著石磙子打砘時,家里的大黃狗一步不離地跟著我,它不時低頭嗅著什么,也許在尋找蟄豆蟲,那是它喜歡吃的,時而抬頭望著遠(yuǎn)處,也許在尋找它的同伴吧。
空中傳來了布谷鳥“布谷布谷”的催播聲,它來遲了,這里已經(jīng)播完。
清明 當(dāng)日
清明是伙伴們最盼望的節(jié)氣。
昨天就商議好,今天一起順著河涯向東北一直走到北坡嶺,十里地不算遠(yuǎn),等于一次踏青活動。
每人都提著一個小籃子,但不是去挖野菜,是去采集小草,帶回來后放在夾子里做“標(biāo)本”。一路上邊走邊采,今年,春風(fēng)吹又生。
建文采集的品種最多,有布布丁、酢漿草、米口袋、掐不齊、婆婆蒿、牛舌草、狗尾草、貓耳草、豬牙草,還有些叫不出名字的草等帶回去問大人。
不知不覺來到了北坡嶺,該玩一會兒了,卻下起了小雨,大家都沒帶雨具,只好抓緊向回趕。
雨點(diǎn)兒激發(fā)了梁子的詩興,他建議在回去的路上每人吟一句古詩,感受古人清明時節(jié)的雅興。他先帶頭吟了句:“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p>
“這句太現(xiàn)實(shí)了,我們正被細(xì)雨淋著呢?!蔽艺f。
“萬條垂下綠絲絳?!弊訌?qiáng)吟了句。
“這句也很現(xiàn)實(shí),那邊的垂柳正列隊(duì)向我們招手呢?!蔽艺f。
“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建文吟了一句。
“我們沒在江南岸,而在河南岸,但詩意相通,更好。”我說。
“你不能只評價別人的,你的呢?”梁子催我。
“我的就在前面,你看那兒——柳暗花明又一村,咱們快到家啦!”
谷雨 第五天
農(nóng)諺說:“谷雨后,好種豆?!?/p>
大人們都忙著去大田里種大豆,小伙伴們在地邊地堰埯小豆,包括綠豆、紅小豆等小雜糧。
埯小豆并不難,一手提著锨,每隔一兩步把锨在地里一插一推,便形成了一道縫隙,用另一只手從口袋里捏出幾粒種子丟進(jìn)去,然后將锨抽出來,縫隙自動合上,再用腳輕輕踩一下就行了。
種完外邊的,我想起家中的小園子里也該種上幾粒眉豆、絲瓜和葫蘆了。
墻根下出現(xiàn)一道道小土嶺,小土嶺下是螻蛄在挖隧道,隧道挖到哪兒,哪兒的根芽就成了它們的美食——我們只好請刺猬來對付。
立夏 第四天
榆樹高舉一串串黃綠色的榆錢,槐樹垂下一樹白花,水面上一對藍(lán)色的蜻蜓在點(diǎn)水——可這些都沒有引起小伙伴們的興趣,倒是場邊那棵大杏樹樹干上,灰色小蟬“景景”的“天籟之音”令大家頓足:“小景景叫了,真有個夏天的味兒了。”小景景的叫聲在孩子們心中拉開了夏天的序幕。
這時,子強(qiáng)跑過來,約大伙兒去他家園子看看:“園子里原先那個蜂房里又出了一個新蜂王,引著一大群工蜂落到了園子里那棵大槐樹上?!?/p>
跑到那里,只見原蜂房上空無數(shù)只蜜蜂嗡嗡亂舞?!八鼈兪潜环浞堪验T的工蜂堵在門外的?!弊訌?qiáng)說。
子強(qiáng)的大大趙叔正戴著葦笠,用紗布圍著臉,舉著涂有蜂蜜的大笊籬慢慢放進(jìn)槐樹上的大蜂團(tuán)中??匆娒鄯涠季鄣襟苫h上了,趙叔便小心翼翼地舉著笊籬續(xù)進(jìn)新蜂房,新蜂房內(nèi)的板子上都涂有蜂蜜,它們可以在里面安家了,子強(qiáng)家從此又添了一房新蜂。
原蜂房上空恢復(fù)平靜。
臨走,子強(qiáng)讓趙叔割塊蜜給我們嘗嘗。趙叔用紗布圍著臉,從原蜂房里抽出一塊上面布滿蜜蜂的板子,用刀子輕輕撥去蜜蜂,割出了一大塊帶有蜂蠟的蜂蜜,每人一長條。我第一次嘗到新割出來的蜂蜜,真甜。
小滿 第十天
小麥灌漿已滿,沉甸甸的麥穗在晃動中慢慢變黃。
此刻大人們最擔(dān)心的,一是麥?zhǔn)爝^火,麥穗落地,收不起來;二是冰雹突襲,將到手的糧食砸在地里。于是,他們時時準(zhǔn)備抓住時機(jī),對小麥開鐮。
但小伙伴們想的是“麥黃杏”。村里家家都有杏樹,而且多是“麥黃杏”,麥子黃了它也開始熟了,孩子們整天圍著杏樹轉(zhuǎn)悠,見有發(fā)黃的就爬上去摘下來。
今天,啄木鳥的光顧改變了孩子們的關(guān)注點(diǎn)。
村子?xùn)|邊的大楸樹上傳來了啄木鳥啄樹的脆響,孩子們都被引到樹下。啄木鳥用爪子上強(qiáng)有力的銳趾把自己牢牢扒在樹干上,用尾巴頂著身體,像穩(wěn)固的三腳架。它仰起鎬頭般的頭敲啄著樹洞,不大會兒就用長舌從洞里鉤出一只鑿蟲子(天牛的幼蟲)吞下去。然后,它又像壁虎一樣沿著樹干上下左右尋找新的獵物。
芒種 第九天
大人小孩兒齊上陣搶收小麥的時候總算忙過去了。孩子們特別高興:一是有新麥子吃了,二是可以玩蟬了。
從小蟬景景率先登場以來,大蟬們依次出場——老二“喂由娃”和老三“知了”都是依其叫聲命名的,唯獨(dú)老大被稱為“截柳”,因其在排卵時用排卵器刺入柳條后致柳條枯死,它隨卵落地,故得其名。
早晨太陽升起之前,大家去樹林中晃樹,剛蛻出的蟬,翅膀很軟,飛不起來,一晃樹便摔了下來。
白天,用竹竿去樹上夠蟬蛻,當(dāng)中藥材用。
傍晚,去林子里,摳蟬蛹。昨晚,我摳了兩只,放在大杏樹上,想讓它蛻變,卻被小貓給叼走了。我竟忘了小貓會爬樹。
夏至 第六天
天氣越來越悶熱。
晚飯后小伙伴們都帶上蓑衣,來到村東邊場上,聊會兒便躺在蓑衣上仰臉數(shù)星星。
突然,有個小星星一閃一閃地飛了過來,立刻有人喊起來:“螢火蟲!螢火蟲!”
伙伴們立刻站起來,脫下褂子撲過去。
螢火蟲忽高忽低地躲閃著,但最終還是被子強(qiáng)用褂子撲了下來。他用手捂著帶回家裝進(jìn)玻璃瓶里,拿出來給大家看。
都知道螢火蟲的家就在場東邊的蘆葦叢中,子強(qiáng)提議用它把同類引出來。
于是,大家都跟著子強(qiáng)向東邊走去,來到溝邊,子強(qiáng)高舉起瓶子搖動著。過了許久未見動靜,正要返回,忽然看見遠(yuǎn)處有個星光一閃一閃地向這邊飄來,大家喜出望外。那星光很快又折了回去,也許它看到它的同類已經(jīng)身陷囹圄。
又等了許久,一直等到那個閃光消失,大家才回家。
小暑 第四天
聽說趙爺爺在村北的西瓜地被獾狗子糟蹋了,幾個小伙伴自告奮勇,當(dāng)晚帶上蓑衣去瓜棚住下,準(zhǔn)備幫趙爺爺除害。
一直靠到昨天晚上,他們才看到獾狗子,立刻追過去,它卻逃進(jìn)遠(yuǎn)處的墳地,鉆進(jìn)墳下的洞穴里。晚上行動不便,伙伴們用旁邊一塊大青石將洞口堵上,待天亮再找它算賬。
天亮了,趕過去一看,大青石旁邊又增加了一個新洞口——獾狗子搬家了,小伙伴們都很后悔。
但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結(jié)局:一方面經(jīng)過這次驚嚇,獾狗子肯定不敢再來了,這等于幫趙爺爺除了害;另一方面,我喜歡憨態(tài)的獾狗子,不想讓它受到傷害。
大暑 第十二天
十幾天來一直陰雨綿綿,到處溝滿壕平。
今天梁子約我到后汪“盆魚”,正好,小貓整天豎起尾巴圍著我轉(zhuǎn),想讓我給它弄點(diǎn)兒魚了。
我們披上蓑衣帶上“盆魚”的一套裝備來到后汪,梁子先將紗網(wǎng)套在用短竹竿綁成的十字架上,再在紗網(wǎng)中間放上魚餌,這就是“魚盆”了,最后我用長竹竿挑著它放進(jìn)水中。父親就在河邊雙目炯炯地看著我。
水面上幾只水黽在跳舞。
我等不及了,將“盆”挑出來,里面有三只小魚蹦來蹦去,我趕緊再把“盆”挑進(jìn)水中。
這時不遠(yuǎn)處有個人一手撐開大網(wǎng),一手持一個“丁”字竿不斷拍打前面的水面,想把魚趕進(jìn)網(wǎng)里,待大網(wǎng)收起后,里面確有不少魚呢。
我也學(xué)他,用竹竿不停拍打周圍的水面,想把魚趕進(jìn)“盆”里,然后迅速將“盆”挑起。結(jié)果,里面一條魚也沒有,魚都讓我嚇跑了。
忽然發(fā)現(xiàn)身旁有一個從岸上流下來的水溜子,源源不斷地流進(jìn)汪里,細(xì)看水中竟有魚蝦在逆流而上,梁子聽說后立即順著水溜子去岸上找到源頭——墑溝,里面的小魚小蝦密密麻麻,很快裝滿小桶。
農(nóng)諺說:“豆子開花,墑溝摸蝦。”
那是老黃歷,小朋友可不能真去墑溝摸蝦捉魚啊。
立秋 第二天
今天是星期天,小伙伴們中午一起去逮蟈蟈,每個人都帶上一個插好的蟈蟈籠。
豆田里“琴聲”一片。
大家分頭向豆田走去。但每到一處,琴聲便戛然而止。小伙伴們并不灰心,知道此時蟈蟈并沒有離去。它正趴在某一片豆葉上,用頭上那對細(xì)長的觸角向周圍探來探去。
大家此時也靜下來,仔細(xì)察看著面前的每一片豆葉,終于發(fā)現(xiàn)有只綠色蟈蟈正趴在前面的一片綠色的豆葉上。有人立刻用雙手迅速地捂了過去,連同那片豆葉一起捂在手中,確認(rèn)已經(jīng)撲到后,用手指慢慢捏著,放進(jìn)籠子里,任務(wù)就算完成了。不需要再撲第二只,因?yàn)槎紟Я艘粋€籠子,一個籠子里只能放一只,否則它們會互相撕咬,兩敗俱傷。
不一會兒,每個人都成功捉到一只,回家后將籠子掛到向陽處,放入一個鮮辣椒,讓蟈蟈吃飽后繼續(xù)彈琴。
處暑 第三天
高粱正在曬米,為了使每穗高粱都成為“大紅臉”,需要將秫秸下面的葉子打去,好讓地里通風(fēng)。
這活兒輕松且有趣,伙伴們約在一起,輪流著干,今天去梁子家的地里,每人順著一壟打完后再折回來打下一壟。
在打的過程中,大家都特別關(guān)注那種因頂芽菌化而不能抽穗或早期被風(fēng)刮折腰的秫秸,因其吸收的養(yǎng)分沒處去,都轉(zhuǎn)化為糖分存在秫秸中,這種秫秸被小伙伴們當(dāng)成“甘蔗”,用鐮刀削了皮共享。
白露 第四天
地里的莊稼都成熟了,排著隊(duì)等著人們把它們收上場。大人們忙著收大田里的主糧,地邊地堰上的小雜糧交給孩子們?nèi)ナ铡?/p>
小伙伴們獨(dú)當(dāng)一面,今天收豇豆,明天收小豆,后天收綠豆……每天都有活兒干。
干活兒中總忘不了關(guān)注身邊的小動物。
今天我去割芝麻時,就地逮了兩只大肚刀螂和一串大老母螞蚱?;丶液?,將刀螂放養(yǎng)在院門前的大杏樹上,讓它在樹上產(chǎn)卵制鞘,又將那串螞蚱甩給了雞。
于是出現(xiàn)了你爭我奪的場面,小貓也參與其中,撲著玩兒。
秋分 第二天
開始收花生了。
小伙伴們在花生地里刨出了田鼠的一個“地下倉庫”,挖出了一大攤花生果,這是田鼠徹夜不眠就地取材攫取的“贓物”。
傍晚,傳來了田鼠的天敵——貓頭鷹的“笑聲”。
“白天睡在樹洞里的逮鼠高手又開始值班了?!绷鹤诱f,“真是一物降一物。地上有貓和老鼠,空中就有會飛的貓和會飛的老鼠,貓頭鷹像會飛的貓,蝙蝠像會飛的老鼠。聽老人們講,蝙蝠是老鼠偷吃了鹽變的,因此也管它叫‘鹽變虎子’?!?/p>
“這是哄小孩兒的,你也信?”子強(qiáng)說,“倒是貓頭鷹真像會飛的貓,夜里,在空中看見地上的田鼠,一撲一個準(zhǔn)兒,因此,也管它叫‘夜貓子’?!?/p>
寒露 第五天
為了消除大豆來年的后顧之憂,伙伴們?nèi)サ乩锱俣瓜x,逮母蟈。
豆蟲都已下蟄,它的窩就在剛割過的豆地里。那一堆堆松土,便是豆蟲下蟄時拱出來的,輕輕用镢頭一鉤就能把它們鉤出來——此時它們都懶洋洋的,不想動了。
但母蟈卻不在原來收割過的豆地里,而在鄰近的麥田里。當(dāng)麥苗像一根根細(xì)針從壟里扎出時,豆地里的母蟈便不辭勞苦地一步步蹦過來,將排卵器插入壟中。
“母蟈將卵排入麥田,是給下一代創(chuàng)造生存條件。”梁子說。
“母蟈會這樣聰明嗎?”子強(qiáng)不相信。
“但事實(shí)就是這樣,等會兒我們?nèi)溙锢锟纯茨憔椭懒??!绷鹤诱f。
“巧合吧,一次次巧合?!弊訌?qiáng)仍不相信。
“也許是生靈的生存記憶,我從一本書上看到的。”建文提到另一種解釋。
霜降 第六天
一隊(duì)又一隊(duì)大雁歡叫著向南飛去。
傍晚時分,雁群在空中瞅見清凈的河水和村后大片綠油油的麥田,就低空盤旋降落在河里暢飲,之后又低飛到麥田間大口撕啃著麥苗,為明天的前行補(bǔ)給。
今天看大雁的人特別多,因?yàn)橛袃申?duì)大雁先后降落在這里,遠(yuǎn)遠(yuǎn)望去,麥田里灰灰的一大片。
雁群冬天吃麥苗,對小麥的生長并無大礙,而且還能防止小麥“過苗”。因此大人小孩兒都喜歡雁群來這里,把雁群視為一大景觀。
但大雁的警惕性很高,站崗的大雁在雁群最邊緣,不時仰頭注視面前的人群。孩子們最肯逗那只站崗的,對著它嘻嘻地笑,突然它試探著向前邁出一大步,孩子們趕緊向后退了一下,疑心這是它發(fā)出的警告,但它很快把頭低下去繼續(xù)啃吃麥苗。
天亮前,雁群全部離去,麥田里留下一片雁屎,一個個像蟄豆蟲,一頭白一頭綠,有的小伙伴挑著筐來拾,不一會兒就拾滿兩筐頭,這是喂豬的好飼料。
立冬 當(dāng)日
母親說:“立冬了,該給水甕上甕衣子了?!?/p>
不用母親教,我知道怎么做:先截一捆比甕稍高的秫秸,圍著水甕密密地插一圈,再用泡濕的?草將秫秸一棵挨一棵地連成圈,然后將水甕與秫秸之間塞上麥穰,用手摁平后,將和好的麥糠泥涂在上面。
“為了防凍都在想辦法,草木在疏葉增根,狗和雞在加厚‘皮毛大衣’和‘羽絨服’,水瓫也穿上‘瓫衣’了?!毙』锇閭兛戳撕笳f。
小雪 第五天
早晨開始陰天,下午就飄起了雪花。
“下雪了,下雪了!”小伙伴們仰起頭,讓雪花飄在臉上。
雪花偷偷溜進(jìn)衣服里,有人驚呼:“啊呀,從上涼到下!”
雪停了,地上已蒙有一層薄雪,動物的活動痕跡清晰可見——
黃鼠狼圍著雞窩轉(zhuǎn)了一圈溜進(jìn)了柴火垛,在垛下留下了一攤雞毛后,又跳過墻頭溜走了。但大伙兒打開雞窩門查點(diǎn)后,發(fā)現(xiàn)雞并沒有少。
那么草垛下的那攤雞毛是從哪里來的呢?
一定是黃鼠狼在柴火垛里吃完從外面拉回來的雞之后,感到不滿足想再拉走一只。在圍著雞窩轉(zhuǎn)悠時它被大黃狗嚇跑了——那邊還有狗的腳印呢。
咳,看來我們把黃鼠狼的行動路線想反了。
大雪 第六天
大雪下了一天一夜。今早開門,雪堵住了門口,空中仍然飄著雪花——小伙伴們應(yīng)該不會來我家看書了吧。
剛用锨開出一條雪道,梁子就跑進(jìn)來:“這雪下得真好,從沒見過這么大的雪。咱到西邊菜園那里去拾兔子吧,去年下雪時,就有人從那邊井里撈到兔子。”
“兔子是想拾就能拾到的嗎?咱成了《韓非子》里那個守株待兔的宋人了嗎?”我說。
梁子卻繼續(xù)說:“今年雪更大,兔子在窩里餓得耐不住了,肯定會惦記著那里的白菜根、蘿卜頭什么的……沒想到大雪封住了井口,變成了‘陷阱’?!?/p>
碰上這樣的大雪確實(shí)該出去看看,但我不指望撿到兔子。我隨著梁子一起向雪地走去。
田野里一片白色的“波濤”,北風(fēng)依然蕭蕭,沒有停下的意思。我倆一腳一個雪窩地來到村西頭一片菜地里,察看每個井口——一個個井口都被雪封成“小黑洞”。
當(dāng)走到最后一眼井時,我們突然看見井里有只大黑狗,可憐巴巴的,好像在求救呢。
太意外了。我們愣了一會兒,梁子說:“井里一定還有一只兔子,狗是聽到兔子掙扎的聲音趕過來滑到井里去的,得先把狗弄上來?!?/p>
他讓我在這里等著,他回去扛梯子。不大會兒,梁子扛著木梯來了,一把梯子順下去,大黑狗便急不可待地踏著梯子爬上來。它不停地抖動,弄得我倆一身水,然后它蹦跳著回村里找主人去了。
梁子拿著一截秫秸沿梯子下去,在水中“豁浪”了一陣兒,一只死兔子浮出水面。
冬至 當(dāng)日
冬至到,全年的農(nóng)活兒都干完了,村民們把所有的農(nóng)具都收起來。
今天是白天最短的一天,也是開始數(shù)九的一天。常言:“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表明在今后的三十多天里越來越天寒地凍,那些蟄伏得很淺的害蟲將被凍死?!疤炖涫斩棺印本褪沁@個道理吧。
我突然想起栽下的那幾棵小杏樹。它們的根也很淺,很難撐過嚴(yán)寒的冬天。我趕緊用锨在上面培了一層草木灰和土,并從別處鏟過來一些積雪蓋在上面,讓它們在溫暖中度過冬天。
小寒 第二天
沒有農(nóng)活兒可做了,一部分村民聯(lián)合起來搞了個榨油作坊,專榨豆油。
我和梁子去看過,那里有兩間大房子,一間里驢拉著大石碾不停地將豆子軋扁,另一間里,人們正在用燒熱的大鍋將豆扁炒得熱氣騰騰。盡管外面天寒地凍,里面干活兒的卻都穿著短褲光著膀子。
這里暖和,是嚴(yán)冬難得的好去處,小伙伴們都愛來。大家蹲在墻根下,親眼看著豆油是怎樣一步步榨出來的。
也有些村民家中有地屋子,在里面干活兒不凍手。梁子家就有一間地屋子,我去找他時他正熟練地幫著大人扎笤帚。
我說:“我家也有些黍子,但我扎不好。”
梁子說:“快都拿來,我給你扎?!?/p>
我回去把黍子都拿來交給他,他先用水泡了一下,不大會兒就全部扎好了。由此,我向他學(xué)會了一門手藝。
大寒 第六天
村后邊的汪,成了一溜兒長長的滑冰場,大人小孩兒來往不絕。我和建文今天也來到這兒,但主要是搞“冰釣”。我倆專門在靠近汪邊的冰下尋找“老牛”,即冰下會移動的大氣泡。
找到“老?!焙螅ㄎ挠美祁^在氣泡上面輕輕敲擊一兩下,直到隨著一聲“牛叫”,氣泡慢慢消失了,用榔頭適當(dāng)擴(kuò)大冰孔。將用長線拴著的放有魚餌的細(xì)長玻璃瓶續(xù)進(jìn)孔中,一直續(xù)到水底,再將線的另一端拴在長竹竿上。
放置完,我們也加入滑冰的行列。
玩了好一會兒,我們過來“起釣”了。圍觀的人都睜大眼睛看著我們慢慢從冰中拉線,小瓶被拉出來,里面有兩條小草魚。
“為什么要在‘老?!旅驷??”大家都很驚奇。
“因?yàn)椤吓!菤馀?,氣泡下會有魚在換氣?!苯ㄎ幕卮鸬?。
“為什么用又細(xì)又長的瓶子?”
“魚進(jìn)去后,拐不過彎,只能進(jìn)不能出?!?/p>
“冰下能釣到魚,真稀罕!”有人嘆道。
回家后,我們趕快把小魚放進(jìn)水缸里,小花貓急得直扒缸沿。
正當(dāng)我們看著小魚,大黃雞突然在旁邊“咯嗒咯嗒”叫個不停。
“這雞怎么啦,開始下蛋了嗎?”建文問。
“可不,窩里有一個還熱乎的雞蛋呢。”我說。
大寒到了,春天還遠(yuǎn)嗎?它似乎已經(jīng)計劃好,從現(xiàn)在開始每天下一個蛋,立春后就能湊足二十多個,可以抱一窩小雞寶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