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兒童小說《菁菁中國草》新書發布會在重慶舉辦
7月25日,第33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于重慶國際博覽中心開幕。當天下午,“文化傳承書寫美麗家鄉——長篇兒童小說《菁菁中國草》新書發布暨作家、讀者見面會”在云南出版集團展臺舉行?!遁驾贾袊荨返淖髡咴S惠,晨光出版社總編輯鄒悅悅,西南大學中國新詩研究所教授、重慶市作協副主席蔣登科,重慶市金融作協主席羅毅,重慶市沙坪壩區歌樂山小學書記、校長傅允,國家級非遺榮昌夏布區級非遺傳承人陳克廠等多位作家、專家、出版人以及歌樂山小學30多名小學生參加了本次活動。
《菁菁中國草》講述了失去父母的城市女孩小苧被生活在云苧古鎮的舅舅家收養,邂逅了苧麻織布這一非遺技藝……孩子們在閱讀過程中,不僅能跟隨小苧的腳步,感受鄉村生活的質樸與美好,更能在潛移默化中了解非遺文化,培養對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從個人成長角度看,這個尋找自我的故事有助于孩子們塑造堅韌的品格,提升觀察力、想象力與創造力,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從文化傳承層面而言,孩子們接觸并喜愛上家鄉的非遺文化,便可能成為未來非遺傳承的新生力量,為家鄉文化的繁榮添磚加瓦。作者曾維惠以獨特的視角,將非遺文化融入孩子們的世界,讓孩子們從中感受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
鄒悅悅總編輯在致辭中表示,《菁菁中國草》這部作品鼓勵孩子們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家鄉的一草一木、傳統技藝與風土人情,它告訴孩子,傳統不是博物館里的標本,而是可以在掌心生長的種子。而這些被文化浸潤中成長的孩子們,將來無論身處何方,從事何種職業,都能帶著家鄉文化的印記,在不同領域發光發熱,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向更廣闊的舞臺,助力文化強國建設,讓中國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綻放獨特光彩。
蔣登科主席感言,這部作品以苧麻的生長線與少年的成長線雙線敘事講述更為深刻的“中國草”的象征意義。作者筆下的孩子形象鮮活,成長過程真實且令人動容,作品中非常多的節描寫也同時喚醒了一代人的文化記憶。他認為苧麻象征的生命力與文化底蘊,是滋養孩子心靈的核心。
羅毅主席則圍繞穿插故事中的夏布的制作過程、制作工藝向讀者們提出了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在快速變化的時代,傳統技藝如何平衡“堅守”與“適應”,如何能更好傳承我們千百年流傳下來的文化?又如何賦予它們新的生命?——這都需要年輕人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來啟發破局思路。
傅允校長在閱讀完該作品后,總結了三個收獲:第一,生命教育意義——主人公楊家苧在苦難中的堅強形象值得學習;第二,非遺傳承將文化自信根植于心;第三,學會相互幫助、共同進步,這是成長過程中同伴的力量。
陳克廠老師作為國家級非遺榮昌夏布區級非遺傳承人,他認為,小讀者通過閱讀能從被動接觸轉為主動理解文化內涵,進而生發出對傳統技藝的認同與熱愛,即“了解才能熱愛,熱愛才會傳承”,所以一部好作品的價值,它不僅在于知識的傳遞,更在于點燃行動的火種。
活動最后,歌樂山小學的孩子們為現場的觀眾與嘉賓朗讀了書中的精彩片段,并且與作者進行了溫馨的問答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