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二嫂進城》:主體觀念、革命意志與民族精神
抗戰文學關乎民族精神的書寫和塑造,一方面不得不觸及宏大而崇高的層面,另一方面則需探向縱深繁復,以求真實與生動。因而其中一個重要模式,是描述正面戰場背后的廣闊社會圖景。在聚焦廣大民眾的生活現場中,敘述不同個體情感的發展動向,將之置于抗日戰爭的血與火的語境之中,追述總體性的革命意志的轉化以及民族精神的養成。
王昕朋抗戰題材的中篇小說《侯二嫂進城》以臺兒莊大捷為時間坐標,敘述徐州地區人民的抗日行跡,凸顯了他們的生活圖景以及精神狀態。敘事者通過豐富復雜的生活細部寫作,從人物具體而微的言行和觀念出發,進入歷史的深廣處,在抗戰敵后的宏闊腹地里,見證主體觀念的變遷、革命意志的生成以及民族精神的淬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小說塑造人物活靈活現,耿大麻子是國軍的團長,“以勝利者的姿態回侯寨,是想來撈一把的”,他隨后接受日本人收編,當上了警備司令。小說還寫了油滑油膩的中間派人物白大牙,以及警備司令部的處長齊才,不斷拓展抗戰時期的人物譜系,也鋪開了多樣化的主體面相。齊才原是中共地下黨成員,后來叛變,警備司令部潛伏的共產黨被他所謀害。后來侯二嫂進城,在上級地下黨組織的暗中指導和幫助下,與反面人物斗智斗勇。另一方面,小說更重要的還在于塑造了汪政委與史先生的角色,即侯二嫂革命成長之路上的領導者和引導者。最后,通過策反其中穿針引線的關鍵人物白大牙,將日本軍官渡邊和耿大麻子一網打盡。
其中最關鍵的人物自然是侯二嫂。她為了完成共產黨交給的任務,不顧個人安危,奔走于城鄉之間,“她的任務是和那個未知的聯系人接頭,把情報轉送出去,這是她來徐州唯一的任務,也就是說在這個過程中她不能出任何問題”。她最初只是一個戰戰兢兢、畏首畏尾,甚至有些貪生怕死的農村婦女形象,但在革命鍛煉中經歷了性格的轉化和精神的蛻變。“侯二嫂一踏入寨子,雙腿便不由自主地發抖發軟。面對鬼子兵,韓老板率先跪下;侯二嫂也緊隨其后跪倒在地?!彪S著戰爭的深入,她逐漸成長為大義凜然的革命者,服從組織安排,不畏犧牲,她前往徐州城接替已被捕的地下交通員,和形形色色的人群打交道,也正面推動了局部戰爭的勝利進程??梢哉f,無數的侯二嫂們的英勇奮斗,是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動力源泉。
侯二嫂進城的過程是空間的遷移及任務的設定,她身上體現出現代中國文學史中抗戰書寫的主體變遷。很多個體都是在這個過程中,完成了從普通民眾到革命者的身份轉變,艱巨的任務與革命的實踐不僅塑造著人們的情感結構,也為總體性的抗戰文化與抗戰精神的形成,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侯二嫂是抗戰實踐的個體縮影,也是現代中國的革命主體生成的樣本,更代表著一種民族精神的高揚。在危難與危急之際,圍繞著緊急任務的交付和達成,無數的普通民眾成為可歌可泣的宏大敘事的“見證者”和“劇中人”。反觀汪政委,他的身上則顯示出中國共產黨人的領導智慧,如不斷鼓舞和激勵侯二嫂,與敵人周旋,為革命做貢獻;勸導侯二嫂和韓老板搞好關系,利用后者做抗日工作;策反白大牙,為剿滅渡邊和耿大麻子奠定基礎,等等。這樣的形象在現當代中國的抗戰書寫中廣泛存在,是具有典型意義的革命領導者形象。
王昕朋的小說截取了全民抗戰歷史背景下的一個橫斷面,展現了民間抗戰的現實場景,歌頌了中華民族血液中流淌著的倔強和頑強。這部作品是民族氣節的具體寫照,其中雖然沒有直接描寫正面戰場,卻通過更為生動鮮活的生活狀態和精神轉變,展現出中國人民在民族生死存亡關頭的大無畏精神。在和平年代,我們很難想象如此這般置生死于度外的英勇決然,但是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在一次次的文學敘事中,持續塑造著民族的筋骨和血脈。
(作者系《南方文壇》雜志副主編、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