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往來旅客筑起精神驛站,上海南站燈塔書房點亮閱讀之光
“在這個出發和歸來的地方,燈塔將點亮更多的閱讀之光。”8月5日,隨著徐匯區圖書館館長房蕓芳的致辭,上海南站燈塔書房正式揭幕。這座由徐匯區文旅局指導,徐匯區圖書館(徐家匯書院)與上海站共同打造的燈塔書房,是燈塔書房體系中首個進駐交通樞紐的服務點。
坐落于這個車輛與南來北往旅客交會的站點,上海南站燈塔書房以“匯中西、最上海”為理念,讓流動的旅途與沉靜的閱讀在此相遇,也為年客流量超3000萬人次的往來旅客,筑起一處可棲息的精神驛站。
藏在建筑里的閱讀密碼
上海南站燈塔書房坐落于車站2樓的“心尚”服務工作室旁。從上海南站西北進站口通過安檢后右轉步行十多米,即可看到“心尚”服務工作室旁有一座“燈塔”,經過燈塔往里走不遠便可看見一段金色的長廊,書房就坐落于此。
400平方米的空間由徐家匯書院設計師俞挺操刀,其設計精髓凝結在50米長的金色鋼鐵拱廊中:三段拱門層層遞高,既移植了中西融合的木質金字拱廊意象,又暗合從蒸汽時代到高鐵時代的交通文明演進。
“底層呼應蒸汽火車的厚重,中段銜接電氣化鐵路的靈動,頂層指向高鐵時代的輕盈,而升高的形態更象征知識通過閱讀推動人生向上。”俞挺如此解讀設計理念。
步入書房,綠植與多邊形座椅延續著車站的生態人文氛圍,九大板塊的千余冊圖書沿墻鋪展:從海派文化典籍里的上海街巷記憶,到鐵路史料中的交通變遷足跡;從世界旅行指南到經典文學名著,從建筑藝術畫冊到兒童繪本,全齡段旅客皆能找到共鳴。
特別設置的“尚美畫廊”中,“愛予白榆”首展尤為動人——上海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支持的特殊兒童以畫筆勾勒心靈圖景,讓藝術與書香在此碰撞出溫暖火花。
讓等待充滿書香
把書房建在旅客往來匆匆的火車站,意義何在?“上海南站位于徐匯區,是上海重要的交通樞紐,每年在此地出發與到達的旅客達3000多萬人次。在快節奏、大客流的旅程中,如何為旅途中的人們提供一段充滿書香與文化氣息的候車時光,是我們共同關注的話題。” 房蕓芳如是說。
“本來只是想找個地方歇腳,一進來就被書架上的《長三角鐵路革命史話》勾住了。”旅客李女士笑著說,書頁里從淞滬鐵路到高鐵網絡的變遷,讓她想起爺爺 “坐綠皮車跑業務”的往事,“候車的焦躁好像被這股書香輕輕撫平了,連等待都變得有意思起來。”
作為上海南站提檔升級后的重要文化載體,這座書房的獨特之處在于將“閱讀+”的靜美與交通樞紐的流動屬性深度綁定。書房中精心陳列了海派文化、旅行指南、建筑文化、藝術生活、經濟管理、經典文學等豐富板塊的千余冊圖書,駐足于此的旅客,不論是對上海在地文化有興趣,還是想查找旅行信息,了解鐵路車站歷史,都能找到相對應的書籍。此外,書房還在重點旅客候車區開辟了一個兒童友好城市閱讀空間,以連環畫和兒童文學為主要特色,充滿童趣。
房蕓芳坦言,在快節奏、大客流的旅程中,為旅人提供充滿書香的候車時光是團隊的初心:“讓閱讀融入生活肌理,讓書香滲透到城市的每一條脈絡是公共圖書館的天然使命。上海南站燈塔書房的啟用,是我們延伸服務觸角的又一次全新嘗試。”
書與旅途“雙向奔赴”
上海南站燈塔書房延續了“匯悅讀燈塔書房”項目29家服務點“全民、全齡、全時、全域”的服務理念,更開創了“閱讀+交通+公益”的新模式。自2019年底啟動以來,“匯悅讀燈塔書房”項目已將閱讀場景延伸至社區、景區、商圈等空間,此次進駐交通樞紐,讓“晴耕雨讀”的生活理想在快節奏旅途中落地生根。
未來,書房還將結合鐵路客流特點,推出“旅途書單”推薦、“站臺文學”分享會等特色活動。正如空間中那道金色拱廊的隱喻——閱讀的力量,終將伴隨每一位旅客,在人生與旅途的進階中,照亮前行的方向。也如房蕓芳的期許,“愿每一次出行都成為文化探尋之旅,愿每一位途經這里的旅客,都能在書香中感受海派文化的溫度與上海這座城市的精神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