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探訪姑蘇城里古舊書店的繼承者
    來源:解放日報 | 鞏持平  2025年08月06日08:31

    江澄波老人在“文學山房”舊書店查看一本收藏的古書。新華社資料照片

    文學山房舊書店第三代傳人江澄波離世近兩月,仍常有讀者找到店里瞻仰悼念。

    一位覓書人站在蘇州古城鈕家巷文學山房舊書店的門口說:“好像沒有網上說的那么‘牛’。”他慕名而來,發現書店店面很小,不到20平方米,三四個人走進去已是局促,舊書種類也不算豐富,“很難想象這家小店能生存下來”。

    普通讀者在文學山房舊書店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店面被書架分隔出內外,里面留出窄窄一小條作為倉庫,小書庫中藏著的古籍善本才是真正有價值的“寶物”。若有人求書,江澄波可能會立馬回家一趟取來,拿來難得一見的珍品。如有緣分,明清時期的古書也能見得。

    江澄波離世時年近百歲,文學山房的歷史已有126年。在蘇州古城,這般經營著的古舊書店還有不少。曾經在江南一帶,蘇州的古舊書市場規模僅次于上海,護龍街(今蘇州人民路)是興盛一時的古舊書集散地。

    如今,古舊書業式微,輝煌不再。某種意義上,江澄波已成為一種文化精神的載體,隨他而去的,也許還有蘇州古舊書業的一個時代。

    山塘街

    琴川書店同樣是老字號,從1946年便有了。一位做房地產生意的老板判斷,這塊牌子值1000萬元;有愛書的教授想接手書店生意,肯出100萬元;書店老板李彪自己估量了下,市場價值大約20萬元。

    琴川書店開在山塘街上,古戲臺旁上二樓便能尋到。窗外人群熙攘,人聲鼎沸,屋內安靜寂寥。李彪翻著一本泛黃的《燕山夜話》,打發時間,“有什么辦法?現在買書的人很少”。

    “我們蘇州有一個江澄波先生。”李彪講起蘇州古舊書業往事,他的師父夏淡人是蘇州著名的目錄版本學家,曾與江澄波共事,“1949年后,文學山房是蘇州最大的店,賣書都找‘小江’。”

    文學山房的創始人是江杏溪,江澄波的祖父。江杏溪的父親是蘇州閶門掃葉山房書店店員,13歲時,被送到嘉興孩兒橋舊書鋪當學徒,將身上所有口袋拆掉,避免偷拿之嫌。江杏溪1899年回到蘇州,借貸300元,創設文學山房書店,店面最早用蘆席紙糊,位置在護龍街嘉余坊口。

    經過苦心經營,文學山房在1930年前后迎來鼎盛時期,插架所存,不下萬種,江澄波的父親江靜瀾也由此跟隨父親從事書業。

    江澄波第一次獨自收書是在13歲。當時,他無意間看到一個舊貨攤擺著3本書,走上去翻看,發現竟是明朝人手寫的藍格抄本。一查卷數:一本完整,另外兩本是一套,中間缺了一本。江澄波當即付錢收下。祖父非常驚訝,并根據殘存的字跡推斷出是寧波范氏天一閣藏書。當時,江澄波便已顯露出驚人天賦。

    蘇州在民國時期的舊書業相當繁盛。很多舊書店不只有書店銷售的功能,還有類似出版社的圖書生產功能,相當于“前店后坊”模式。文學山房出了一套木活字排印的《文學山房叢書》,被稱為中國木活字的收山之作。暢銷后不易再版,擁有整套者極為罕見。

    夏淡人在15歲進入常熟一家舊書店當學徒,而后進入文學山房。1946年,夏淡人在護龍街開辦了以家鄉命名的舊書店——常熟又被譽為“琴川”。后來,琴川書店也迎來了自己的黃金年代。“最輝煌的時候,店里民國時期架上的古舊書籍超過2萬冊。”

    1999年,夏淡人把“琴川書店”牌子交給李彪,李彪把古舊書店開在蘇州大學邊上,后來搬到山塘街。

    當時書賈在市場里的本事,李彪概括為“鉆天入地”,“拿下來地板價,賣出去天花板價”。面皮比較“老”的,會找上門談生意,甚至冒充大學教授或名人學者;不過更多是講規矩的,網上談妥了價格再上門收書。

    夏淡人把“價格”傳給李彪,“先生教的是,買進來比人家多出一點,賣出去比人家少要一點”。李彪曾經手一套顏真卿顏氏家廟碑的拓本,可能是清初的,上面蓋有蘇州雷允上老板的章,以12000元價格出手;還拿到過民國初年一位南京進士的筆記,他也是位書法家,到上海做“寓公”,看到一些如自來水等新奇的東西,記錄成冊,兩本賣了1000元。

    如今,李彪每年收進來十多萬元的古舊書,出手時基本能保持50%的利潤,其他收入便靠在店里賣10元、20元一本的舊書。“好書出手非常容易,發愁收不到好的書。”李彪說。

    李彪已過知天命之年,他不敢輕言退休,還得再干幾年,他的身份是靈活就業個體戶,退休之后,每月能領的退休金不算多。

    但李彪很樂觀:“做個精神貴族,像江老爺子那樣,把書店的牌子傳承下去。”

    護龍街

    作為古舊書集市的集散地,護龍街是愛書人心中的精神家園,也就是現在的人民路。唯一遺存的書店就是蘇州古舊書店。

    1956年公私合營時,文學山房和琴川書店都被并入蘇州古舊書店,夏淡人被調入江蘇師范學院(今蘇州大學)圖書館修補古籍,江靜瀾任書店回收部經理,江澄波成為店員。當時,蘇州大約有18家私人古舊書店合營,文學山房是體量最大的一家。

    1985年,與蘇州文物商店合資,建造了現代化結構、外觀為中國古建筑的營業大樓,也就是如今樂橋地鐵口的蘇州古舊書店。

    2001年,卜若愚曾與江澄波做過一年同事。當時,人才斷檔的情況已經出現,少有人愿意花力氣琢磨。入門古籍鑒定,要看好多工具書,枯燥乏味,《販書偶記》《增訂四庫全書簡明目錄標注》等都是必讀書目,全是繁體字,查詢的方式是四角號碼,現在常用的音序查法、部首查法都不奏效。這兩個門檻就把很多人擋在外面。如今仍在古舊書店留著的“舊人”,也只有卜若愚一位了。

    古舊書行業從業者要能吃苦,江澄波的勤奮在業內也是出了名的。收到好書,要看緣分,還要勤快。他隨身帶一個小本子記錄,每晚把當天見的人和經歷的事情寫下來,全部墊復印紙,一式兩份。這是“手勤”。聽說哪里有善本流出,江澄波一般都會親往訪書。這是“腳勤”。

    “江老爺子的技能不在修補古書,他最厲害的,是版本鑒定。”卜若愚回憶,一次他找江澄波的兒子給古書做函套,書一拿出來,江澄波便能講出古書的年代、內容、作者等信息,完全不用查資料。20世紀90年代,古舊書業內公認的“三只眼”,蘇州的便是江澄波。

    桃花塢

    前段時間,蘇州閱讀推廣人陳盈花了8個月時間走訪,去了100多家店,有不少二手書店,他探究一個問題:當下書店為什么能夠活著?

    陳盈畢業于蘇州科技大學中文系,大學時在學校里經營書攤,畢業后,在桃花塢開了一家書店,以經營舊書、蘇州文化書籍和蘇州地圖為主。

    住在古城里的居民常來逛書店,家里老人珍藏了不少書,陳盈出一些錢收下來,教輔、言情小說、網絡文學從來不收。慢慢地竟積累出來一批出版于民國甚至清朝末年的書。

    錢鍾書的《管錐編》,中華書局出版的綠色簡裝四本,原價七八十元,陳盈標價300元賣掉了。哈爾濱出版社的《三毛全集》19冊,有大量三毛照片,每套能賣到1000多元。

    陳盈常向江澄波請教,還保留了很多兩人合影。“問他書籍信息,他能把每一頁有什么都說出來,并且沒有一點架子。”

    2001年,江澄波向古舊書店辭聘,找了個店面,找來3個被淘汰的貨柜,新店開張。因為文學山房已被合并到蘇州古舊書店,但終究還是難舍這塊老招牌,因為蘇州話里“學”“育”同音,新店定名為“文育山房”。后來在各方呼吁下,2012年,“文學山房”老牌子恢復。

    “為什么江澄波如此受人尊重?他不只把販書當作生意,更是在做文化保護與傳承的工作。”陳盈說。

    江澄波一生經手了10部宋版書,這是現在已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文學書。經手宋朝善本,是古舊書業的最高境界。宋本的價值,一頁相當于一兩黃金。

    早年間,江澄波走家串戶,在廢品回收站、廢紙堆中“搶救”古籍。其中,宋本《東萊呂太史文集》原本寄放在魚竿店售賣,如今入藏了蘇州博物館。

    上世紀90年代初,江澄波更促成了過云樓藏書歸公。他憑借與顧氏后人的交情,幾經努力使3/4的過云樓藏書入藏南京圖書館。這批被譽為“江南收藏甲天下,過云樓收藏甲江南”的珍品有了好歸宿。

    “開書店這事像是圍城。”開了3年,陳盈便把書店關掉了,心緒和時間太受書店牽絆,他想重獲自由。如此想來,陳盈不禁感慨,江澄波守店到生命最后一刻,實在了不起。

    平江路

    平江路上,距離文學山房僅1公里的知止書店也賣二手書,不過是按“斤”賣,有時也按“米”賣。

    一些愛書人認為這種銷售方式“不尊重書”。大多數普通圖書論斤賣,每斤價格5元、6元或8元。也能按“體積”賣,書壘起來,卷尺拉出來一量長度便能定價,每米書大概300元。

    書店環境也欠佳。一些書碼放在架子上,一些隨意堆在地上,書架間下腳找書都不容易。這是為了節省租賃倉庫的成本。二手書沒有固定的進貨計劃,別人家有出手的就收進來,等書架上有空位了再補上。

    一開始,韓永不是讀書人,純粹是生意人,賣書是他養家糊口的生計。2010年前后,書店倒閉潮出現,租書店更是連個影子都看不到了。“還有這么多書怎么辦?直接當廢紙賣太可惜了。”

    韓永買來個大喇叭,租下門店,不停吆喝“圖書論斤賣,又好又便宜,像白菜一樣論斤賣”。沒想到,生意好得出奇,人們成群結隊來買書。

    不過,以按斤賣的方式韓永的每家店經營不了太長時間,開始頻繁搬店,“打游擊戰”,直到在平江路物色周邊居民需求很快飽和,到現在的店面,才穩定下來。

    現在做二手書的生意,韓永慢慢生出了一些使命感。韓永給記者畫了一個三角形。在他眼中,文學山房做的“頂端”的古舊書生意,背后是文化保護與傳承的意義。他又圈出來下半部分:“針對普羅大眾做二手書生意,我們能夠服務的人群數量更大。”二者互補,缺一不可。

    鈕家巷

    幾位古舊書店老板對韓永“按斤賣”的做法倒是支持。有些書不好賣,陳盈還向其他書店提過建議,把這部分書放在角落,有人喜歡就論斤賣。

    陳盈因為買書太多,家里空間容納不了,在蘇州四五家書店設置“書店尋訪人陳盈專柜”,放幾百本書,其中不乏古書、孤本,供大眾免費閱讀。

    琴川書店開到山塘街,是應邀前往。山塘街開業前夕,旅游公司邀請琴川書店入駐,房租“意思意思”就好。琴川書店能提升整個街區的文化體驗。

    除了古舊書籍,琴川書店里還放了些手作簪子和絲巾以供售賣,還在店外掛出“免費盤發”的告示,這些都是老板娘的興趣愛好,以吸引更多游客。

    近百年前,圖書和閱讀是“王謝堂前燕”,如今早已放下架子和身段,“飛入尋常百姓家”。

    陳盈觀察,蘇州古城面積不大,有三四十家書店,密度非常高。僅平江路街區及周邊便分布了15家書店。

    陳盈現在主要服務于書店和城市文化空間,做閱讀推廣活動。一開始,很多人勸他不要做,“文化領域,除非做得很有名,不然變現很難”。不過目前,他在蘇州已經扎了根。蘇州有相當一部分人喜歡閱讀,對文化和作家學者也相當尊重。

    蘇州也已開始嘗試推廣一些二手書的活動,并給予古舊書店政策上的扶持和鼓勵。書店老板們都很樂見這些變化。

    回到鈕家巷。6月24日,文學山房舊書店重新開張,江澄波的大兒子江延令成為文學山房舊書店第四代傳人。

    前幾天,記者到文學山房拜訪。江延令坐在靠門一側的東北角,那是江澄波常坐的位置。看出記者的“外地人”屬性,江延令似乎因為認定了記者的“粉絲”身份,特意推薦“老爸的書”《書船長載江南月》,“這是出版社最近出的紀念版”。

    此前,江延令在接受蘇州媒體采訪時說:“盡力而為,把書店繼續開下去,為全國愛書之人敞開大門,讓書香不散。”

    “眉毛看似不重要,但缺了它,五官再精彩看著也乏味。”江澄波把書店比作眉毛,把城市比作面龐。而古舊書店,也早已是蘇州古城不可剝離的紋路。

    国产精品青青青高清在线观看| 精品99在线观看| 色噜噜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乱子精品免费视观看片|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麻豆AR影院| 久久综合鬼色88久久精品综合自在自线噜噜|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 欧美人妻少妇精品久久黑人|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不卡|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电影|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成人|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模特hd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1024在线| 动漫精品一区二区三区3d| 国产香蕉精品视频| 午夜精品福利视频| 亚洲愉拍99热成人精品热久久 | 99在线精品免费视频九九视| 久久免费视频精品| 国产999精品2卡3卡4卡|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AA片| 国产精品热久久无码av|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不卡短视频|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久久机热这里只有精品无需| 久久棈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 国产精品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精品观看免费观看| 99热在线精品免费全部my| 一本一本久久aa综合精品| 精品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曰|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网站人| 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