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朵上的曠野》:一場滌蕩心靈的高原漫游
中央第十批援藏干部孫鵬,為我們淬煉出一部浸潤著高原詩意與人文暖意的非虛構散文集。《云朵上的曠野》是他三年援藏歲月的深情回望,更是為孩子們精心構筑的通向高原的精神階梯。
在平均海拔超過4800米的羌塘高原,稀薄的氧氣與生命的韌性形成了奇妙的張力,蒼茫的曠野在他細膩入微的筆觸下煥發出別樣的光彩。在尼瑪縣掛職期間,他既是為藏族群眾切實解決難題的援藏干部,也是為孩子們搭建閱讀角的閱讀推廣人。不同于“外來者獵奇”的視角,他深入當地生活肌理,同時以兒童文學創作者的敏銳,將復雜深邃的高原體驗轉化為可觸可感的文字。《云朵上的曠野》也因而既飽含對這片雪域秘境純粹的好奇與深深的敬畏,又內蘊著深刻的人文思索。
當這部凝結著高原氣息與生命感悟的初稿輾轉來到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時,我們立刻被其獨特的氣質所吸引,這不僅是一部個人經歷的回望,更是一部能夠為當代少年兒童打開世界之窗、觸及精神高度的珍貴文本。
這部作品如一幅徐徐展開的高原畫卷。筆觸所及,既有羌塘曠野的雄渾壯美與野性生靈的靈動自由,也有藏族同胞日常生活的煙火氣息;既有援藏干部、教師群體在極端環境下的堅守,更有對生命價值持續不斷的叩問。孫鵬始終以“親歷者”的身份,引領讀者在他精心繪制的情感地圖上徐徐前行,讓西藏不再是一個抽象的地理概念或文化符號,而成為有溫度、有呼吸的生命場域。這種田野式的融入與多元視角的交織,使作品超越了單純的地域書寫。
我們深諳此書的份量,與作者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溝通。編輯過程本身,也成為一次對高原精神的再理解與再傳遞。如何將如此獨特的體驗,以最適合兒童閱讀的方式呈現? 如何確保那份來自雪域的真實與震撼不因出版流程而折損……這些問題成為編輯工作的核心。我們特別珍視作者親歷的視角和鮮活的第一手素材,力求在編排上最大程度地保留其原真性。
在敘事結構上,《云朵上的曠野》突破了傳統兒童文學的線性框架,以“真文字、真故事、真照片”三位一體構建敘事場域,還原了藏北高原的壯美與溫情。野牦牛奔騰揚起的雪霧、巖羊懸崖騰躍的剪影、牧民孩子帶著高原紅的臉頰……這些鏡頭語言以其強烈的“在場性”,賦予讀者一種身臨其境的“浸潤式”閱讀體驗。
尤為可貴的是,作品對“成長”這一主題的詮釋。在這里,藏族兒童的日常生活本身,就是一部關于勇氣、適應與生命韌性的生動教材。
合上書本,高原的陽光似乎仍在紙頁間跳躍。孫鵬以其真誠的觀察、細膩的筆觸和幽默的智慧,帶領著我們完成了一場滌蕩心靈的高原漫游。在離天空最近的地方,生長著最接近生命本真的精神曠野。
(金旻甦: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編輯。策劃編輯“林良暖心文集”“黑鶴的動物朋友(美繪本)”《宇宙魔法印刷機》《有誰聽到座頭鯨在唱歌》《一首詩的誕生》等圖書。
林思佳: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編輯。編輯有《十一枚郵票》《羌塘沒有樹》等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