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當代》2025年第3期|寧肯:馮所在(長篇小說 節選)
    來源:《當代》2025年第3期 | 寧肯  2025年08月07日08:05

    導讀

    長篇小說《馮所在》塑造了一位當代文學史上罕見的“數學英雄”形象,從數學家到“逃犯”、從清潔工到院士,馮所在于數十年人生跌宕、身份的不斷撕裂和彌合中,始終眺望著人類精神世界的星辰,他窮其一生破解世界級數學難題的傳奇經歷,則留下懸而未決的人生謎題。作品融入作者寧肯數十年來對于北京“城與人”、對于小說藝術的思考,多重寓意、復合構造,堅實而出奇,拓展出一種具有深度和光澤的敘事。

    馮所在(節選)

    文 | 寧肯

    第一卷 坎兒井

    現在,讓我們看看事情是怎么發生的。盡管過去了許多年,我們仍能看到那年地上厚厚的積雪,一隊著冬裝的士兵走進樓群,積雪在翻毛皮鞋下咔咔作響,留下長長的腳印。幾年前這兒還是一望無際的田野,現在是模塊化樓群,而更廣闊的田野仍在四周,淺山與樓群倒像一種鏡像呼應。士兵沒攜帶武器,都別著鋼筆,習慣性地甩著兩臂大步向前。如果一兩個士兵構不成什么,一隊就是武裝力量。

    士兵進了大樓,從寬敞的中央樓梯上到三層,仍甩著手臂。他們在一間標號為003的辦公室見到了我的姐夫馮所在,向我的一動不動的姐夫敬禮。我的姐夫——當時還不是——并沒讓士兵吃驚:他高大,后背隆起,像有兩個頭,前一個頭總是昂著,目光咄咄逼人。戴著寬大眼鏡,鏡片非但沒減弱目光反而放大了,事實是我未來的姐夫在想別的事。士兵中有一多半是過去他的學生,他在一一辨認著他們,與其說是咄咄逼人,不如說是漫不經心。

    馮所在遲遲沒有還禮,士兵的手就一直齊刷刷舉著,馮所在不像數學家,倒像是將軍,但遲遲不還禮也不像,僅僅是他自己。過了好一會兒,目光漫不經心地收回,質量龐大的身體吃力地站起,從辦公桌后走出,慢慢向門口走去。七名士兵自動跟著,就像在大學里,也像大漠上的綠皮火車,一節一節向前移動,直到進了電梯間手才七零八落地放下。電梯升到五樓,我姐夫走出電梯,電梯旁邊是一道鐵門,有士兵站崗,查驗證件、介紹信,檢查七名士兵身上的公文包。

    我姐夫馮所在于一旁站著,凝視樓道盡頭的小窗,仿佛凝視著蟲洞。

    檢查完畢,馮所在最后出示證件,士兵敬禮通過。馮所在帶著大漠來的士兵到了自己五樓的辦公室,標號為001,與剛才三樓的辦公室沒什么區別——全樓辦公室都沒什么區別——統一絳紫色辦公桌椅,椅背與抽屜把手磨出時間之紋,大樓雖是新建,辦公桌還是從原址帶來的,茶杯、煙缸、暖壺、柜子一并移來。當然開放式的中央工作大廳是嶄新的,儀器儀表指示燈閃爍。四臺大型二進制32位電子計算機環形陳列,不間斷工作。這是所里核心地帶,是過去沒有的。

    如果說有一點不同,是馮所在這里的辦公桌玻璃板下,還壓著一張與龐特里亞金在涅瓦河畔的合影。龐特里亞金馳名世界,在拓撲幾何、微分理論、優化、變分多方面有過開創性的貢獻,特別是因對衛星上天的貢獻享譽世界。但就算如此,現在也不合時宜,士兵們看到照片仿佛沒看見。馮所在問士兵吃得怎么樣,餓肚子沒有,大漠風大不大,喝的是不是坎兒井,有點不著邊際。

    后來成為馮所在繼承人的畢大風回答了水的問題:“報告,我們吃的不是坎兒井,是自來水。”

    “也沒見過?”

    “見過。”

    坎兒井源于波斯,我的姐夫環視眾人說,波斯語karez讀音拼寫形式與維吾爾語karez完全相同——馮所在沒去過新疆,卻對坎兒井有研究——波斯語的karez包括了豎井、暗渠、明渠、小型蓄水池四個部分,維吾爾語的karez只有其中的一個意思。“把木棍一端削尖,尖端就會指引水流的方向,亞述人和波斯人就是這么做的。”我姐夫說。在暗渠上方打一眼井,再用繩子垂直懸掛一根木棍放在水中,水流沖擊木棍就會促使其改變方向,在不遠處再垂下一根。“這還不夠,karez利用連通器原理,外界大氣壓相同,暗渠水深也基本相同,這樣整個karez就形成了一段段千米連通器,確定了暗渠的拓撲結構。涉及空氣動力學、流體力學,還有偏微分方程。基地什么樣,誰給我描述一下?”

    跳躍與突然一向是馮所在風格,如同玻爾茲曼方程。馮所在問的基地建在大漠深處一個沒有名字的地方,稱“21基地”。類似如美國“51區”、蘇聯“塞米巴拉金斯克-21”,都是最神秘的地方。基地有醫院、學校、宿舍、禮堂、廣場、汽車修理廠、反應堆特種大樓、中水實驗室、數學模型室、圖書室,當然也包括司令部、政治部。描述這一切之前,帶隊士兵做了請示,用了辦公桌上的電話。等電話的時候馮所在應該說點什么,但沒有,就是等,空氣幾乎凝固。好在不長時間電話鈴響了,士兵聽了一下交給馮所在。

    “歡迎您到基地來。”電話那頭最后說。

    馮所在放下電話,聽士兵描述基地沒聽完,帶著步伐一致的士兵到了神秘中的核心神秘之處:中央工作廳。包括我姐夫,每人都換上了通體白色套裝,所有人都是一個人。工作臺前埋頭工作的人頭都不抬一下,仿佛沒有人來。馮所在分別將七名基地士兵分配給了三個任務組。第一任務組研究流體力學,第二任務組研究沖擊波,第三任務組研究空氣動力學——涉及導彈、原子彈以及衛星。馮所在原本在三樓主持“有限元”計算工作,五樓外國專家撤走了,他便在五樓多了間辦公室。

    第二任務組的王選見到了大學同學畢大風。本來沒認出來,一說話才認出來。王選上下打量著,畢大風上長下短,不合比例,在學校是出了名的,不過現在完全看不出來,雄赳赳的樣子。兩人同時打了對方一拳。

    第二任務組涉及數理方程。數理方程有雙曲形、橢圓形、拋物形,沖擊波是雙曲形問題。計算機可以解決計算,但需要計算方法。

    “現在任務就是找到方法、方向,讓計算機聽你們的。”

    第二卷 黑白

    時至今日,還有很多人記得馮所在和我姐不可思議的婚禮。因為一望而知他們不是“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作連理枝”,不是“雙子座”,不是“有情人終成眷屬”。甚至那也稱不上是婚禮,不過是兩個人到所有辦公室發了一圈煙和糖,宣布一下而已。

    沒有蜜月,連“蜜周”也沒有,沒有一天休息。辦公室發發糖就算結了婚,這在七十年代比較流行,八十年代幾乎絕跡。因為事情非常突然,事先沒人得到任何消息。這還在其次,主要是兩人毫無幸福感,而且毫不掩飾。

    當然,兩人是新郎、新娘,煥然一新。馮所在一身中式黑嗶嘰,光潔平坦,雙面斜紋近四十五度;我姐鄔帥一身白嗶嘰,上身短款低領,下身修長筒裙,領口內是酒紅羊絨衫,紅高跟,但整體看,無論紅高跟、酒紅衫還是垂掛性強的白嗶嘰都沒勾勒出女性線條,反而顯得更平坦。兩人并沒像新人那樣挽著,甚至并不站在一起。馮所在在一邊敬煙,鄔帥在另一邊剝糖,事實上背對背,沒任何笑容,就連堆出的笑容都沒有。誰都看出是挑戰,挑戰自己,也挑戰所有人。馮所在是一所之長,人們無論如何還是“恭喜恭喜”“白頭到老”“早得貴子”,說著極不相宜的套話。不然太尷尬、太冰冷了,馮所在和我姐受得了,別人受不了。

    我姐鄔帥在宣傳科負責出樓道的黑板報。黑板報在一樓正對樓門,一刮風或早晨上班人多時樓門總敞著,風大時藍大褂會一下被吹鼓起來,但很少有人把樓門給我姐關上,人們厭惡這個當年的風云人物——馮所在的“助手”。

    有人為多少有點婚禮氣氛,想逗一下新娘,要求鄔帥把剝好的酒心糖放到自己嘴里,一次進不去就兩次,人們笑。鄔帥受到什么啟示似的,有時主動要求受糖者張開嘴,而對方就像口腔病人大張著嘴,鄔帥也便像個牙醫。沒一個人要求馮所在二次點煙,都趕快俯下身吸燃。

    外面下著1984年的第一場春雨,時緊時松,緊時玻璃被雨點打得啪啪作響,雷鳴閃電,轟轟隆隆。正是早晨剛上班不久,雨衣或傘未及放好,臉上還有雨滴,手還濕著,便雙手接了喜煙吸燃。

    到了四樓的研究生院,氣氛好了一些。年輕的博士生沒有記憶只有數學本身,不覺馮所在與鄔帥像夢境,也不覺任何科幻色彩。當然還是感覺有些特別,一個是頂頭上司、博導、所長,一個是樓道板報員,且后者瘦得兩眼像燈,即使身穿新娘盛裝也像根冰棍。就像納維-斯托克斯方程(該方程描述不可壓縮流體動量守恒,簡稱N-S方程)一樣特別,N為所長,S為鄔帥,兩者本無關系卻有了聯系。與黑嗶嘰無關,馮所長寬大眼鏡什么時候看上去都構成猜想,如零點猜想、四色猜想、黎曼猜想、哥德巴赫猜想或費馬大定理,連帶著宣傳員鄔帥也變成猜想。畢大風副院長的不合比例更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數學題,天然的幾何,此時像伴郎,脫去了平時的藍中山裝,換上了寬大燕尾服般的黃燈芯絨西裝,與一黑一白很搭。快上到四樓時,畢大風加快腳步先到了研究生院,在圖書館門口集合十幾個碩博生迎接。剛集合完畢,新郎、新娘即乘電梯上來,畢大風快步過來迎接,引導他們進了圖書館閱覽室。

    研究生院與圖書館合署辦公,研究生院是圖書館擴建的結果,馮所在認為圖書館是智庫,情報中心、學術中心、教育中心,三者不可分開。是的,1978年的確是歷史上劃時代的一年,科學大會召開,科學春天來臨,馮所在甫一上任便釋放出了驚人的世界性的能量,當年便以自己的影響力創辦了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計算數學》英文版,簡稱JCM),至1984年已是英美之外SCI(科學引文索引)最有影響的數學類期刊。雜志編輯部、研究生院均設在擴大了的圖書館內,馮所在任雜志主編、研究生院院長,助手畢大風任副院長、副館長(他是馮所在的副手,也是圖書館范麗館長的副手)。

    雖然圖書館地位大升,但誰也不覺得馮所在偏袒范麗,都認為是一種歷史必然。年輕的研究生們不知道馮所在早年與范麗堂吉訶德式的故事,正像不知道他與鄔帥的歷史糾纏,但老人們原本覺得馮所在與范麗有可能重續前緣,期待有個歸宿。誰也沒想到今天與鄔帥不可思議的牽手結果。

    在圖書館閱覽室,即研究生院報告廳,著黃西裝的畢副館長暨畢副院長指揮八個碩士、四個博士有序走到講臺前,分別欠身接過鄔帥剝開的酒心糖,雙手合十,敬祝導師和師母新婚大喜。馮所在一如既往昂著頭目光一動不動,圖書館禁止吸煙,馮所在或應幫鄔帥剝糖,但沒有,剝糖就是鄔帥的事。鄔帥像在別處一樣毫無笑容,有時讓博士或碩士張嘴投進去糖,罕見地笑一下,有點婚禮味道。只是投糖對老同志可以,對年輕人未免有點輕佻,畢竟是師母,年輕人怎承受得了?他們誠惶誠恐,有人沒接住還掉到地上,猿臂畢大風瞬間撈起,鄔帥重新投糖入口,像投籃一樣。

    若此時范館長在旁,大致會相當于伴娘,剛好與畢大風對稱,但是范麗沒有出現。或者另選一女伴也行,卻似乎一個沒找到,沒一個人愿當鄔帥的伴娘。館長也是研究生院副院長范麗無疑應該在喜慶的人群里,作為下屬也是職責,可是沒有。畢副館長命館員詩人戌戌到圖書館后部已請了兩次范館長,均無果。

    “我去叫范館長!”畢大風說。

    馮所在制止了畢大風,偕鄔帥向圖書館后部走去。博碩們終日在深奧數學中,對什么都不以為怪,什么都是難題,無解都習慣了,望著馮所在背影一動不動,沒有跟上。

    馮所在與鄔帥的黑白身影,經過成排昏暗的書架,如在寂靜的叢林中,到了漸亮了的有窗的后部。這會兒鄔帥將臂彎給了馮所在。圖書館雖煥然一新,但老書架并無變化。只有時間沒有變化,這是馮所在對圖書館的要求。館員戌戌在前面引路,一如在書的森林小道中,畢大風殿后,幾乎再現當年情景。詩人戌戌甚至比鄔帥還要瘦,手指、唇、眼一看就是個煙鬼,一樣的焦黃,包括瞳孔都是焦黃的。戌戌是詩人,但只有保衛部門、馮所在知道。

    范麗的辦公室就挨著庫房,馮所在一晃快十年沒來這里了。范麗并沒在辦公室枯坐,門半開著,仿佛等著來人。如果不是兩次來人請她到前面,門正常應該關著,要是關著范館長自然也不知道結婚的事,當然現在知道了,甚至知道新郎、新娘來。《昨天》詩人戌戌輕輕叩了幾下半開的門,新郎、新娘攜手進門,戌戌和畢大風都沒跟進去,畢大風輕輕關上了門,結果范麗又推開。

    “不了,不了,我們不進去了。”戌戌、畢大風擺手。

    “那就別關門。”范麗藐視著兩人,轉身對著鄔帥,“我在給你們準備禮物,怎么也不事先說一下?我這里只有茶,不過倒是好茶。”沒有通常的道喜,也沒任何客套,“他不說你怎么也沒說一聲?你今天很漂亮,你就該留大波浪。”

    范麗打量著我姐,的確,身材坦蕩如砥沒什么可夸的,也就是大波浪頭發有點女人味。“我家里有很好的禮物,可惜不在這里,只能準備兩筒鐵觀音茶。”

    “謝謝范館長。”

    “我剛才總算找到了一張喜慶的紅紙,還沒顧上寫喜字你們就來了,其實再有一小會兒我就可以到前面給你道喜了,我都聽見前面的掌聲了。”仿佛馮所在并不存在,而馮所在也樂得不存在。“沒喜字哪行,還是等我給你寫上。”沒說“你們”,只說“你”。

    鄔帥也輕撫了一下范麗的“白色”卷發,說:“這是燙煳了還是怎么,不過很好看,昨天白天我在樓道還沒看見,昨天晚上燙的?”

    “不是煳了,焗了一點色。”

    “我說呢,我看到街上都有人染黃毛兒了,真是難看,這怎么回事?明明黑頭發整什么黃的,中國人不中國人,外國人不外國人的,那天我在街上看到一黃毛兒嚇了我一大跳!”南城和北城說話腔調還是有所不同,我姐一聽就是老胡同。范麗無論何時都穩穩當當。“我沒說你啊范館長,”鄔帥往回找補,“你不一樣,我以為是燙煳了,煳得挺好看的。”

    “外國人也不都天生黃頭發,”范麗慢悠悠端著說,“很多外國人的金發黃發也是染的,還有染成紅色、藍色。”

    “對了,你前些日子出過國了!”鄔帥打斷對方。

    能出國看看還是極少數,一種特殊待遇,今年2月范麗參加了德國萊比錫第47屆國際圖聯大會即世界圖書館大會,據說1927年大會首次在愛丁堡召開,1984年中國第一次參會,范麗十分幸運。

    “愛丁堡花格圍巾聞名世界,我買了兩條,那才是我給你的禮物。”

    “愛丁堡?”我姐不知道愛丁堡,聽著也不耳熟。

    兩個女人把馮所在晾一邊。各有各的小理由。

    鄔帥總算回到正題,為范麗剝糖,“吃糖吃糖,光顧說話了。”

    馮所在早就包好糖等著說話結束,這時奉上,范麗拒絕,“不行,不行,糖得是新郎、新娘一塊兒剝,怎么能分開?”鄔帥和馮所在只得重新一起剝。

    “范館長不挑我的禮,專挑領導的禮。”我姐話里帶刺。

    “新郎的禮必須挑,這是規矩。”

    “啊,還有這規矩,頭一次聽說,送到嘴里嗎?”

    “謝謝。”范麗緊閉涂了淡淡唇膏的嘴。

    第三卷 地下室

    作為我姐夫的傳記作者,我現在有必要領你們來看看地下室,或者也讓鏡頭看看——在我看來傳記就是紀錄片,偉大《史記》的紀錄片性質竟然現在還沒人談論,很是奇怪。從紀錄片的角度,安東尼奧尼若讀《史記》肯定會有和我們不一樣的觀點。當然,安東尼奧尼不可能看到地下室,但我們不妨使用他的眼睛看一看。比如怎樣自上而下拍攝“浮雕”一動不動眾多的眼睛,像畢達哥拉斯六十度角般一寸一寸移動,凝視,被凝視。作為鄔帥的弟弟,我雖曾長時間生活在房上,同樣對地下室也充滿好奇,我認為兩者具有同樣性質,都和夢或夢魘有關。總之據我姐說,作為“浮雕”之一,馮所在在“地下室事件”發生前情況還好,非常安靜,是寂靜中的寂靜。他任何時候一貫都是非現實的,看上去在場實際另一個腦袋在工作,永遠工作,你似乎跟他在一起,但他不定在什么地方。

    地下室管網密布。然后才是人,眼睛。管道截面最高4米,寬1.2米,有的則貼地貼水泥墻展開。到處凝水,能聽到水珠落地聲:啪,啪,啪。螺栓永遠濕漉漉但不生銹,始終亮晶晶嶄新如初、分色標記,排水為黑,消防紅色,自來水銀色,另有不可知的灰色、黃色、藍色、褐色,色彩的變化與管形的變化如無調性音樂,永不停息。同時泵房的轟鳴更是無視水滴聲的高低,高頻與低頻自成一體,高可堵上耳朵,低頻就算堵上耳朵也會感到滲入,內部有龜裂、垮塌感。即便如此也沒人離開,離開并不難,問題是離開以后怎么辦?到處是紅海洋,唯馮所在似乎不考慮這一點。

    事情的起因是幾天前馮所在一邊的大圓眼鏡被擊碎,會場上所有人都看到我姐夫右邊的眼鏡片升起一團蘑菇云,酷似幾年前羅布泊上空升起的。我姐夫右眼看不到外面,外面看不見里面,里外都只能看到云。雖然是蘑菇云的推動者,但大圓眼鏡上的蘑菇云也無論如何不該成為他的標志。眼鏡另一邊完好無損,施暴者理性、專業而精確,給他留著一邊好寫材料,就像零點方程一樣精確,f(x)=0。但馮所在決心已定,走出地下室。

    于是我們有了三組鏡頭,非常不同,感謝安東尼奧尼。

    現在我們看看馮所在怎樣走出地下室。地下室有兩層,這是最下一層,通常這里有三個看守,三人輪流值守,一水兒黃軍裝、武裝帶、大頭鞋,但只有畢大風是貨真價實的軍裝,領章、帽徽、武裝帶、大頭鞋一應俱全。我們的馮所在既然選擇在畢大風值守時出離,當然不會顧慮他的真軍裝,主要考慮他是對手,幾乎青出于藍,另外就是畢大風如廁時間長。畢大風剛進了廁所,馮所在眾目睽睽之下,于管道滴滴答答的無調性音樂聲中“脫穎而出”。黃燈泡潮濕得像霧中一樣,下面像水的世界。他到了鐵門,在畢大風值守的座位前甚至稍停了片刻,回身掃視了一下寫材料的人,所有提著筆的人都抬起頭,眼睛如星光。鐵門并未上鎖,開啟瞬間樓梯上部的日光燈頃刻陽光般瀉入,后面所有的眼睛不再是星光而是發白的驚愕。據說宇宙不僅有黑洞也有白洞,黑洞有一個達到極限的奇點,極端情況下黑洞會轉變為白洞,白洞是黑洞的反面。

    馮所在一級一級爬上樓梯,仿佛上面有人牽引一樣慢。畢大風大便干燥,過去馮所在不了解情況,多次批評過他,后來才知道畢大風從小就有這毛病,而且發現畢大風事實上如廁時也在工作,有時會忘了自己身在廁所。馮所在慢慢上到了地下一層。地下一層是食堂兼大禮堂,彼時早飯剛過不久,大師傅們在沖水池,擦桌椅,掃垃圾,驚訝地看著馮所在。只是看著,一動不動。馮所在上到一層,依然不緊不慢穿過樓道。同樣有人駐足注視,甚至有人叫“馮先生”。馮所在視而不見,充耳不聞,向傳達室的大門口走去。沒任何人報告,眼看馮所在出了大樓門。

    但一出大樓,馮所在就有節奏地慢跑起來。因為身體原因他也只能慢跑,駱駝般的“雙頭”,單位里的人已習慣,到了大街上特別引人注目。沒戴眼鏡,嶙峋的臉上眼睛顯得特別大,有點像原始人。白頤路上,32路每站都有“動物園—頤和園”標識,動物園是總站,接下來是紫竹院、白石橋、首都體育館、人民大學、魏公村、黃莊、中關村……直到頤和園,以往行人從不覺得“動物園—頤和園”有什么特別,今天感覺到了,無不駐足,并且意識到動物園也確實不遠。幸虧早高峰已過街上人少,否則或引起騷動也未可知。6月,驕陽似火,蹬三輪的板爺光著大膀子,行人也大都背心短袖,馮所在還穿著外套和毛衣,更像叢林里出來的。

    32路從后面擦肩而過,馮所在追了一會兒沒追上,慢下來,誰知32路竟然停下來。這很關鍵。趕上這趟車至關重要,大便干燥的畢大風即使這時追到身后也晚了,司機不會再等的。

    車上有座,馮所在只坐一站,到黃莊就下,在車門前沒動。接近老年的女售票員嚓地“嚓”出一張五分錢的車票,馮所在拿出一塊錢鈔票,售票員找了一大堆一分二分五分的鋼镚,剛好黃莊站到了。車門一開,馮所在跳下,又像駱駝般跑起來。很快到了單元樓。到達寓所的時間非常精確,一分鐘也沒耽擱,取出存折、全部現金、證件、衣物,匆匆離開。下樓過馬路坐上了反方向的16路,對面又一輛32路駛來。畢大風跳下車。

    ……

    精彩全文請見《當代》2025年4期

    【作者簡介:寧肯,1959年生于北京。2001年在《當代》發表首部長篇小說《蒙面之城》,獲《當代》文學拉力賽年度總冠軍、第二屆老舍文學獎、美國紐曼文學獎提名,被譯成捷克文。已出版《寧肯文集》八卷,曾獲魯迅文學獎等獎項。《蒙面之城》《天·藏》《中關村筆記》《北京:城與年》等被譯為英文、捷克文、阿拉伯文出版。近作為中短篇小說集《城與年》。】

    波霸在线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啪精品视频网站|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直播午夜精品|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专区1 | 久久伊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第一页| 亚洲综合精品成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不卡| 成人午夜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AA毛片|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不卡在线| 99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线免费| 最新国产精品精品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天堂| 久久这里的只有是精品23|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 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精品无人区麻豆乱码1区2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热 | 精品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国产亚洲爽啪在线影院| 九九精品免视看国产成人|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李雅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软件 | 中文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不卡| 国产精品主播叶子闺蜜|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AV在线播放| 精品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 | 国产69久久精品成人看小说 | 久久91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国语自产少妇精品视频蜜桃|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 v小说| 国产成人精品免高潮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