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民族文學創作高級研修班在喀左舉辦 共繪民族文學新篇章
2025年7月28日至8月1日,由遼寧省作家協會、遼寧省民族和宗教事務委員會、遼寧省公共文化服務中心聯合主辦的遼寧省民族文學創作高級研修班(民族文學新生力量學習班)在朝陽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成功舉辦。本次高研班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匯聚全省50名民族文學創作骨干與新生力量,通過豐富的課程和培訓活動,為遼寧民族文學發展注入新動能。
錨定民族文學時代坐標
7月28日,高研班開班儀式在喀左縣舉行。遼寧省作協黨組書記、主席周景雷,遼寧省公共文化服務中心黨委書記宋澤華,遼寧省民族和宗教委副主任張全,喀左縣委副書記趙升龍以及遼寧省作協、省公共文化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出席開班儀式。
周景雷在開班動員中強調,本次培訓班學員都是各市層層推薦、優中選優的民族文學創作骨干和新生力量,一要提高政治站位,錨定民族文學創作的時代坐標;二是要深耕文化沃土,激活遼寧民族“三交”的文學富礦;三是要珍惜學習機遇,練就講述中華民族共同體故事的過硬本領;四是要嚴守學習紀律,彰顯遼寧作家的使命擔當,以嚴謹學風展現遼寧作家的良好風貌。
趙升龍在歡迎辭中表示,喀左作為多民族聚居地,擁有紅山文化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此次高研班落地喀左,既是對當地文化工作的肯定,更是推動民族文學創作的重要契機。喀左將以此次培訓活動為契機,進一步挖掘民族文化資源,打造民族文學創作高地。
梁鼐表態發言,希望學員們能在學習交流中碰撞思想的火花,在切磋中結下深厚的友誼,共同在遼寧民族文學創作上勇攀高峰。本次培訓班共計50名學員,其中喀左學員占五成之二。喀左作為蒙古族自治縣,擁有眾多熱愛文學的文友群體。此次培訓得以順利開展,得益于三家主辦單位的鼎力支持,使優質文化資源得以深入基層。
多元化授課與實踐相結合
本次高研班邀請了期刊主編、民族高校專家等6位老師授課,課程涵蓋理論闡釋、創作實踐、歷史文化解讀等多個維度:遼寧省公共文化服務中心黨委書記宋澤華以“對東北振興的認識”為題對民族作家高研班學員進行專場輔導;遼寧省作協主席周景雷以“在‘兩創’實踐中提高文化原創力”為題,就遼寧的文學資源、文學的“三觀”、如何建構文學創作的話語體系等進行了培訓;中國作協原書記處書記、《人民文學》原主編施戰軍以“人與物 情與力 境與勢——新時代文學若干議題”開篇講座;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少數民族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副會長石一寧以“民族文學的繼承與創新”進行了深入解讀;中央民族大學副教授安靜深入解讀“習近平文化思想與民族文學的價值引領及共同體認同”,強化學員對創作主線的把握;大連民族大學李曉峰從“駿馬獎”切入,探討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的意識形態與資源挖掘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劉大先則聚焦“文化多樣性與民族文學的未來”,為學員拓展創作視野;《民族文學》編輯部主任安殿榮以“真實性書寫提升主題性創作”,為學員創作進行具體指導。
除專題講座外,高研班還設置了改稿交流會、現場教學和分組討論環節。改稿會上,《滿族文學》主編王雪茜、春風文藝出版社首席編輯姚宏越對學員作品逐一點評,助力提升創作質量。在東山嘴遺址的現場教學中,學員觸摸紅山文化的悠遠脈動,感受多民族文化交融的歷史底蘊。
凝聚創作共識展望未來
在本次高研班結業儀式上,遼寧省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王文軍總結指出,五天的學習是一場“思想的盛宴”,學員們在專家引領下深化了對民族文學使命的理解,在交流互動中展現了遼寧民族文學創作者的蓬勃風貌。他寄語學員“心懷‘國之大者’、深耕文化沃土、扎根生活大地”,將培訓收獲轉化為創作動力,用筆墨記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時代篇章。
結業儀式上,學員代表劉浩涌、李加冕、王凱、崔瑛瑤分別發言,分享了對民族文化的感悟與創作決心。他們表示,將以此次培訓為起點,堅守文學理想,深入生活現場,創作出更多兼具民族特色與時代精神的精品力作,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貢獻文學力量。
此次高研班的舉辦,不僅為遼寧民族文學創作者搭建了學習交流的平臺,更推動了優質文化資源向基層下沉,為新時代遼寧民族文學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