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東來、林曉筱:別活成“表格”,遷徙是我們這一代共同的宿命
    來源:文學報(微信公眾號) | 東來 林曉筱  2025年07月30日08:05

    左:林曉筱  右:東來

    青年作家東來自稱“來自腹地的人”,而新書《鳳凰籽》是“遷徙一代的心靈簡史”。近日,東來和浙江傳媒學院副教授、“以讀攻讀”主播林曉筱、本書責編湯明明圍繞“怎樣的生活值得一過”,聊了聊青年人如何處理“遷徙”帶來的撕裂與不確定性,如何在流量時代,安放自己的欲望等。

    01

    “我必須穩定自己,才能夠不在遷移的過程中散掉”

    湯明明:從創作到最終定稿,關于這部小說叫什么名字,我們討論、斟酌、辯論過很多次。小說在《當代》首發時,叫《涉過歧流》,出版時改回了最初的名字《鳳凰籽》。為什么又改回了原來的名字?

    東來: 這是直覺性的。主人公既是一只鳳凰,又是一粒草籽,他是卑賤的,但他又有極強的生命力。這兩種特質合在一起,叫《鳳凰籽》最合適。

    《涉過歧流》這個名字是和《當代》主編徐晨亮老師商討后定的,因為小說里有一個地方叫歧流鎮,是主人公命運發生變化的標志性地點。“涉過歧流”有一種艱苦跋涉的感覺。我也很喜歡這個名字,但在成書時,我想回到初心。

    湯明明林曉筱老師讀完后是怎樣的感受?

    林曉筱:語言上、表達上的不同是我最直觀的感受。如果大家看過她的前兩部小說《大河深處》《奇跡之年》的話,你會發現東來的語言非常輕盈,像一只悚身起飛的鴻雁。而這部小說中的文字,像是一架正在降落的飛機,剛柔并濟,可以承載更為龐大的機身。我覺得語言風格的變化,折射出的是作者對于現實的態度以及和現實保持的距離的變化。

    湯明明:這和我的閱讀感受是一致的。雖然東來之前的作品也會關注普通人的困境,但不會刻意描寫現實之重,它更加輕盈,更加夢幻,有點像是離開現實五厘米的創作。但《鳳凰籽》像迎面的撞擊,有更多對社會話題的討論。是什么樣的契機促使你做出這樣的改變?

    東來:身份變遷是這部小說最核心的母題。《奇跡之年》里也有涉及這點,但沒有以這么落地的方式去寫。寫《奇跡之年》的時候我最主要的姿態其實是逃避,還沒有那么強大的心力去直面現實。我想離開現實,構建一個可以躲藏的蝸牛殼。但在近幾年,我感受到一種很強烈的破碎感,我開始處理自己身上的一些命題。

    我是江西景德鎮人。確切地說,是景德鎮下面的一個縣級市的村莊里的人。那是一個有3000多人的宗族系的村莊,所有人都姓華。我是隨著中國的城市化成長起來的人,由村莊到小縣城、中型城市,再到大城市,在不斷地遷徙當中,感覺自己的身份一再變化。但我接收到的信息,包括看到的東西,在骨肉里面重新成長起來的東西,卻好像始終跟我有一層隔膜。我既沒有辦法認同很熱鬧、很洋氣的東西,但回到自己的家鄉,又沒有辦法跟仍然生活在那里的人們交流。

    我想去處理遷徙過程中形成的身份認同問題。你是一個怎樣的人?是哪里的人?要做怎樣的人?這些問題一直在困擾我。我決定以一種落地的方式去寫這本書。我本人受移民文學的影響特別大,最受觸動的可能是奈保爾。在寫作之前,我把幾位移民作家集中閱讀了一遍,尋找自己跟他們之間精神上的共鳴,我覺得他們就是我,我就是他們。

    東來/著,浙江文藝出版社

    湯明明:你多次提到“遷徙”,大城市有很多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卻同時又會時常提醒你,它不屬于你,你可能會離開這個城市,所以漂泊和不確定性是必然的。

    東來:有個經濟學家曾經提出過一個理論,他認為中國有四個世界,農村是一個世界,鄉村、小縣城是一個世界,中等城市是一個世界,大城市是一個世界。這四個世界有著不一樣的生態和生活方式,但它們之間是有信息往來的。我是從這四個世界里面穿行而過的人。

    我在上海生活過十年,初來上海工作時住在張江,等搬到徐匯,我才稍稍感覺到上海在我心里留下痕跡。我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生活,有了住在附近的朋友,可以每天去買菜的菜市場,可以每天去散步,那是我第一次感覺到我跟這個城市產生了聯系。那之前,從小地方不斷向上遷移的心理變化,在人身上留下的烙印非常強烈,我覺得自己和周圍互為過客,以至于我沒有辦法和身邊人產生很緊密的聯系,這又導致我是一個極度內向發展的人,我必須穩定自己,在內心世界建立起穩定的支柱,才能夠不在遷移的過程中散掉。

    我真真正正地用肉身去拓展過和城市的聯系。我可能比很多在上海的人更了解上海的一些歷史文化,因為我沒有在這個地方生長過,我來到這里,第一時間就去了解它。我看書,看城市規劃,看地方志,我要去看它是怎么發展起來的,但這是一種盲人摸象的方式。因為你并不在時空上擁有它,你只是在智識上擁有它。

    我現在住在蘇州,也有同樣的感受。我很喜歡蘇州,經常下雨天在蘇州老城區里面散步,能發現一些很好玩的碑刻,走進游客不會去的景點。有時候路過一個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周圍一個人都沒有,也不賣票,我就走進去看。但你能說我真正擁有它嗎?我從來沒有過這種感覺,這種你了解它,但你并不擁有它的矛盾造成了失重,我的小說也寫了這個事情。

    湯明明:林老師是杭州人,一直在杭州讀書、工作。你如何理解遷徙帶來的不確定性?在地理和身份不斷變化的時候,你覺得我們應該如何更好地去找到自己的位置?

    林曉筱:杭州不算是非常有“在地感”的城市,我跟東來一直覺得杭州像一塊文化上的“飛地”。它被割裂了,不是地理上的,而是時間上的。

    現在,杭州這個地方不斷地接受各種各樣的新東西的沖擊。你們知道杭州的網紅有多卷嗎?有一次我跟隔壁鄰居去爬山,看到一個穿白衣服的女人在漆黑的山上搞直播。這對我來說是絕對陌生的一種體驗,這大概也是一種“遷徙”:讓你不斷地接收新東西,但是你沒有辦法在當中找到能夠扎根下來的東西。從本質上來說,遷徙不僅發生在某一個空間里,也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

    02

    別活成表格,突破excel,建構周邊

    湯明明:《鳳凰籽》中的主人公在接受電視臺采訪的時候說:“我們生活在人和人無法互相看見的事實中。”他在十幾歲的時候受到了電視媒體的沖擊,將近三十歲的時候,又受到了互聯網的沖擊,每一次他都卷入輿論的旋渦。小說似乎通過主人公的經歷證明,在流量至上的時代,只有熱點,沒有真相。你們是如何看待媒介對我們生活的改變的?

    東來:我是學新聞的,對真實性有一定的要求。什么樣的“真實”是“真實”?我第一次看《變形計》的時候,還是個學生,但我意識到這個節目存在巨大的倫理問題——把農村沒有見過世面的小孩扔到城市里,這個文化沖擊對他來說是一輩子都洗不掉的。但是把一個城市小孩放到農村里,這段生活經歷在他只是一個點綴。他們的經歷與感受是無法對等的。

    男主人公經受媒體沖擊的時候,敏銳地感受到這是不對的。你們怎么能這樣對待我呢?你們明明說可以改變我的命運,但只是一句空話而已,之后的道路我是要自己去走的。到了互聯網時代,人們看待問題的角度又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前報紙、電視是非常重要的出口,現在媒介多元化了,大家可以刷手機、看視頻,什么都可以變成信息的出口。在這個時代,大家重新回溯《變形計》,就會對以前的人物進行審判:哎,這個人是不是老早就有這個想法了?他是不是很有心機?你會這樣去審判節目里面的人。男主人公也受到了這種沖擊,雖然他發現輿論的關注流失也很快,但身體里依舊有一種被暴力侵蝕的感覺。

    林曉筱:農村孩子被換到城市里面去生活一段時間,這段經歷對他而言意味著一場夢,而對于一個從城市到農村的孩子,他可能會覺得像是放暑假去了一趟主題樂園,僅此而已。電視節目會把這兩種體驗,以故事的形式平行剪輯出來,造成兩個人都享受其中的幻覺。

    如果我硬要說這部小說可能會有讓讀者感到不適的地方,就是主人公在“出賣”自己。主人公陷入困境后,想找攝制組來拍他的故事,這更可怕。如果我們發現能夠通過媒體改變生活,或迅速地發家致富,就會一次次地求助于它。大家都看過《楚門的世界》,楚門就活在別人給他創造的世界當中。在《鳳凰籽》中,主人公主動創造“楚門的世界”。

    湯明明:你說主人公為了改變現狀,主動讓自己被展示和觀看,有點像我們現在說的“人設”。我們打開小紅書、抖音,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故事,每個人都在展示自己。之前媒體是屬于精英的,普通人只能觀看,現在我們不僅可以觀看,還可以制造東西讓別人觀看,這好像是一種“放權”,但在這個過程中,很多真正有價值、值得討論的東西卻流失掉了。我非常抗拒把一些公共事件稱為“熱點”,仿佛每件事都有一個保質期,過了就不再值得被討論。

    可能有些人讀到這個小說之后,會覺得主人公內心充滿了仇恨和憤怒,他的經歷相比大多數人顯得戲劇化。為什么要選擇這樣的方式去呈現人物的命運?

    東來:我喜歡把人物放在極端處境。小說里提到的變故,很多人不會經歷。你沒有這樣的部分嗎?那是因為你的處境太好了,沒有碰到過這種無人可以幫助你的境況。我自問,如果遇到這樣的處境,我會做什么?我會跟他做一樣的選擇,想方設法去鉆營,去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林曉筱: 是這樣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選擇懷柔,可以往后退,但文學作品把人推到壓抑的環境中,讓人做出非此即彼的選擇,便具有一種可供參考的價值。剛才提到憤怒,我覺得現在很多人只是生氣,但是不憤怒。生氣是一種內耗,憤怒卻可以召喚行動。它是推動小說一步一步往前走的力量。

    湯明明:姆明的創作者托芙·揚松說過,女性在憤怒之后才擁有自己的臉龐,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自己的不滿,珍惜憤怒的權利。最后,回到我們今天討論的主題“怎樣的生活值得一過?”。想問兩位老師對美好生活的理解是怎樣的?

    林曉筱:完了,這個問題答完,我又要失眠了。我的日子枯燥、乏味,千篇一律,只有“小”和“確定”,沒有幸。我這個人的生活,應該無法變成小說,只能填入表格。但我不會把“美好”和“值得”當作目標,然后列個“to do list” ,每天去接近。活在這些表格里,肯定不是美好的生活。

    如果要跟大家談什么是美好生活的話,我覺得,首先要去寫,去愛,去活,像司湯達的墓志銘所說的。別活成表格,突破excel,建構周邊;突破ppt,去尋找生活里的power和自己的point,我覺得這就蠻酷的。

    東來: 吳門大家沈周的戒子詩可以概括何為良好生活:銀燈剔盡漫咨嗟,富貴榮華有幾家,白日難消頭上雪,黃金多是眼前花。時來易似風行草,運退真如浪卷沙。所以我兒需努力,大家尋個好生涯。

    結合我對沈周整個人生的體會,“好生涯”這三個字可能就是你說的美好生活的一個答案。他在晚年說出這樣的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擁有完整內向的生命體驗,而不受限于時代壓力、同儕壓力,你的內心情感是由自己,或者在你跟整個世界的密切交互中產生的。不要因為身邊的人都結婚了,你就覺得自己必須結婚;身邊的人都買房子了,你就覺得自己必須買房。你應該問問自己想不想作出這樣的選擇?這樣做你會不會幸福?我覺得把它貫徹一生,應該就是“好生涯”。 

    日韩精品国产自在久久现线拍 | 国产精品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www好男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免费| 日本精品3d动漫一区二区| 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亚洲|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子伦| 久久精品无码免费不卡| 大伊香蕉在线精品视频人碰人| 老汉精品免费AV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董美香 | 国产91精品不卡在线| 中文字幕动漫精品专区| 久久精品国产99精品最新| 国产91精品黄网在线观看| 夜夜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美女免费观看精品|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站 | 日韩精品无码视频一区二区蜜桃|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国模私拍| 91精品国产亚洲爽啪在线影院|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在线播放| 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精品久久久福利| 精品人妻av区乱码| 久久丫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 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这里有精品视频| 无码国产亚洲日韩国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毛片在线完整版| 国产成人精品必看|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久古代 | 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自啪精品视频网站丝袜| 精品人妻少妇嫩草AV无码专区|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