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暉:此篇故事感謝全智賢
全智賢是蜚聲國際影壇的韓國女演員,其扮相清新脫俗,角色演繹上能文能武。我開始真正喜歡上這位演員,是因為一部獲得多項大獎的諜戰影片——《暗殺》。
《暗殺》跟中國有關。20世紀30年代,朝鮮半島正處于日本殖民時期,他們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流亡輾轉于中國多個城市。為了刺殺當時駐扎在朝鮮的一位日本軍方高層,暗殺隊隊長安沃允奉命帶領同伴從中國出發,踏上了闊別已久的祖國的領土。
由全智賢飾演的安沃允是整部影片的最大亮點。她彈無虛發,抱著心愛的狙擊槍,在鱗次櫛比的屋頂上凜然奔跑,那般英姿颯爽,實在令人驚艷。
可能是在2022年的春夏之交,第三次觀看《暗殺》時,我無意間被影片的另外一組畫面擊中。那是1933年的杭州,一艘小船載著韓國臨時政府的一位要員,前行在碧波蕩漾的河面。水聲喧嘩,頭頂的石拱橋藤蔓交錯。那天我忍不住按下暫停鍵,因為有個念頭啪嗒一聲掉進腦海——作為一個浙江人,為什么我不去共同寫一下這段屬于杭州的歷史?要知道在那個年代,日本是中國和大韓民國共同的敵人。
這個念頭很快開始生長。當構思人物時,安沃允的形象始終出現在眼前,于是我大膽假設,只要接下去的中國式故事是全新的,那么適當“移植”一下個別人物的身份信息,也借此表達對這部抗日影片的致敬,讀者或許能夠接受。
《清泰旅社》里的崔真姝就這樣慢慢成型了,她跟安沃允一樣,也是來自韓國獨立軍的狙擊手,同時還是雙胞胎。我讓她在1935年來到杭州時,遇到了無法回避的朋友,朋友又成了生死與共的戰友。故事還需要繼續,那么就讓他們在十多年以后,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再次見面,可是世界風云變幻,歷史改變了彼此的立場。這時雙方又該如何收場?
構思小說期間,我查閱了大量資料,也多次走訪韓國臨時政府曾經駐扎在上海、杭州及重慶等地的舊址紀念場所。考慮到他們的部分工作人員及家屬曾經租住在當時杭州的“清泰第二旅館”,便將小說命名為“清泰旅社”。
老杭州的清泰門寓意著河清海晏、國泰民安,而旅社這樣既開放又封閉的物理空間,又非常適合一個諜戰故事的延展,我相信它能讓小說更好看。
現在《清泰旅社》已經成型,要說我對作品比較滿意的,首先是藍心這個人物的塑造。藍心是我黨中央特科的工作人員,她在主體故事開始前就犧牲了,像是一盆砸碎的蘭花。但她身上那股堅毅、執著又溫婉、美麗的清香,始終如同水霧一般,飄蕩在丈夫樂以李以及兒子樂東西的周遭,也飄蕩在小說的行文中。如果不是因為故事需要,我真舍不得讓她犧牲。
回頭再說崔真姝,一定程度上她是藍心的一面鏡子,身上活著另外一個藍心。
由于全智賢以及安隊長,才有了眼前的《清泰旅社》,這樣的接續創作其實蠻有意義。文藝作品就是一茬接一茬,由此及彼地促發萌芽與成長。更何況《清泰旅社》在提醒我們:不要忘記兩個民族曾經共同經歷過的在炮火連綿、子彈呼嘯中聯手抗戰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