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漢語新文學“次底層”敘事傳統與賈平凹小說的價值拓新
    來源:《中國當代文學研究》2025年第4期 | 朱壽桐  2025年07月25日15:12

    內容提要:漢語傳統文學一直非常注重底層敘事,而從魯迅開辟的新文學傳統中,“次底層敘事”煥發出時代的思想光澤和審美光芒。新時期莫言、路遙都從次底層敘事中獲得了巨大成就,但始終堅持在 “次底層敘事”中作小說藝術價值拓新的還是賈平凹。賈平凹的代表性作品如《秦腔》《高興》《極花》等較多地體現著次底層敘事的非凡成就。次底層敘事無論在社會學意義上還是在審美意義上,都極大地拓寬了漢語新文學的表現視域。

    關鍵詞:漢語新文學 次底層敘事 文學傳統 賈平凹

    所謂“次底層敘事”,是指在底層敘事的文學創作中,作家并非完全聚焦社會中最底層、最貧窮的人生狀況,而是選擇高一個或兩個層次的底層生活作為關注點,在離開最底層的較高層面展開敘述。這種寫作策略并不是忽視底層群體,而是為從更高的層面通向對最底層的追溯和描寫,將目光投向一個能夠更深刻地反映社會復雜性的底層層面。

    魯迅顯然習慣于這種次底層敘事的構思。他的作品關注的是底層人物,但通過人物的層級關系,暗示社會中尚有更為貧困的群體。在短篇小說《一件小事》中,他描繪了一位車夫的艱難生活,盡管車夫屬于底層階級,但相較于車夫,故事中還有一個更加底層的形象——在風雨中為生計奔波、體力不支倒在車子前面的老婦人。在魯迅的筆下,老婦人也并非最底層的代表還有更為底層的祥林嫂,祥林嫂不僅失去生活的自主性,更徹底地淪為社會和家庭的負罪者。“次底層”敘事是魯迅現實主義文學的一個重要傳統,也可以闡釋為魯迅現實主義創作的偉大貢獻。這一創作思路在主流文藝創作和左翼文藝創作中都有明顯的承續,形成了漢語新文學的重要傳統。賈平凹的小說創作繼承并發展了新文學的這一重要傳統,他的文學的拓新在這一方面體現得極為清晰。

    一、次底層敘事與賈平凹文學格局

    在新時期涌現的底層敘事文學中,往往有“次底層”書寫方面建樹頗高者。莫言是稔熟于次底層敘事的重要作家,他的《紅高粱》系列是典型的次底層敘事;在新時期和新時代的次底層敘事中,又以賈平凹的次底層敘事作品最為密集,成就也最顯著。路遙的《平凡的世界》也是如此。作為一部偉大的作品,這部小說顯示出次底層敘事的非凡氣勢。

    從這一意義上說,賈平凹認定次底層人生,鎖定次底層人物的定力顯然更大。他的《秦腔》是勾連社會底層與高遠省城的小說,但省城文藝界發生的一切都通向偏遠的鄉村,在鄉野底層引生們的人生與城鄉之間白雪們的人生之間,構筑了一個懸置的人生平臺,實際上就是次底層人生的演繹空間。

    賈平凹是一位充滿正義感的文學家,更是一位大地之子。他的《極花》目光不止于婦女的被害與解救,而是更廣闊地觀照因罪惡所導致的大地傷痕累累的現實。這些罪惡雖然發生在底層,卻并非完全由底層本身造成。對于彌補罪惡的努力和結果,賈平凹常感到深切的痛心,因為這些“補救”往往將沉重的代價強加于底層社會。

    次底層敘事也是多底層敘事。《極花》既要關注被害婦女的處境,也要看到罪惡本身——如人口買賣現象的發生及其背后的成因,同時還要認識到這些罪惡在被懲治和被害者在被救助的過程中,對農村底層生態造成的進一步傷害。最終,這些傷害仍需要這片承載罪惡的大地和底層社會來承擔。

    賈平凹對這片土地及其因罪惡導致的千瘡百孔深感憂慮,并給予了最大的關注。《極花》正是在對多層次底層敘事的深刻審視中誕生的一部作品。這部作品不僅揭示了底層社會的復雜性,更展現了作者對底層生活中倫理困境與人性掙扎的深切關懷?!稑O花》是賈平凹作品中爭議最大的一部,圍繞它的爭議甚至超過了《廢都》。通過分析,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作品中的底層敘事內涵,特別是“次底層敘事”所具有的現實主義的歷史意義和美學意義,這些都在賈平凹的寫作中呈現出來?,F實主義小說強調塑造具有典型性的人物形象,而這樣的形象需要盡可能擺脫扁平化的處理,避免單薄與概念化,具備豐富的社會內涵和鮮明的立體感??芍Z平凹的次底層敘事,給我們觀察底層生活,提供了多維度、多層次的可能性,還為文學形象的塑造與觀察提供了全息化的可能性,以一種全息化的觀察,要求我們從多個層次、多個角度、多個維度進行審視,從而更深入地介入到作品形象的塑造與認知之中。

    賈平凹的小說,幾乎所有主要人物都可以從多個生活層面、多個敘事角度、多個不同人物的視角進行審視。這種全息式的觀察方法,也是次底層敘事的本質:就是多層次敘事。它展現的不是單一的平面底層,而是多層次的、多維度的底層生活。這種敘事方法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理解與認知文學形象的可能性。

    次底層敘事提供了一種多底層觀察的方法,讓我們能夠以全息化的方式來理解人物形象。它不僅豐富了文學人物的典型性,也為我們挖掘作品的思想內涵提供了新的維度和可能性。通過次底層敘事,可以對作品的內涵進行對應性的開掘,我們能夠更深刻地認知作品的思想深度與藝術價值。

    賈平凹的《極花》其思想內容,可以用魯迅筆下的“幽憤深廣”四個字來形容。在當代小說中,能夠真正當得起這四個字的作品并不多,而賈平凹的《極花》無疑能夠擔當得起。賈平凹的《極花》不僅在于揭示拐賣人口這一罪惡本身及其對女性的傷害,也不僅在于描述被拐賣女性在買賣婚姻中所遭受的痛苦和災難,由此可見,賈平凹思想的深刻與開闊、體現在對拐賣罪惡現象的憤怒,也包含對不幸女性的深切同情,但更重要的是,賈平凹將他的關注點拓展至促成這一罪惡現象的底層生活。對底層生活,他既有譴責,又有同情;既有關懷,又有憐憫;既懷有批判,又滿懷憂慮。他以一種“大地之子”的胸懷,深刻反思這些現象背后的深層次原因。

    這些罪惡現象,一方面來源于那些喪心病狂的人販子的滔天罪行,另一方面卻也源于某些地方由于畸形貧困而產生的多層次社會效應。這種“貧困”并不僅僅是經濟層面的,而是一種更為深刻的情感與倫理層面的貧困。在某些地區,雖然經濟上可能暫時能拿出錢購買“媳婦”,但背后卻是人的情感和良知的貧弱,導致了家庭生活的極度匱乏與失衡。這種情感與倫理的貧困,直接導致了罪惡的婦女買賣現象的形成。進一步分析可知,這種貧困不僅體現在物質層面,更體現在人性的貧乏、情感的冷漠。正如《極花》所展現的,這些貧困在某種程度上形成了一種“畸形的平衡”。產生婦女買賣的市場,本身是罪惡,如果是經濟上的貧困,尚能予以補償克服,而這種人情的貧困,無法加以解決和克服。文明手段可能在某種程度上緩解經濟上的貧困,但卻無法真正改變這些地區長期以來形成的情感冷漠與倫理缺失。文明的進步和現代化的腳步,反而可能加劇這些地方的人性、情感、婚姻與家庭的更深層次貧困。這才是這樣底層生活受傷最深的部分。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賈平凹的深刻性顯現出來了。他并不僅僅譴責罪惡的表面現象,而是深入到底層社會最隱秘的傷痛之中,揭示了經濟、倫理和情感多重貧困的糾纏。這樣的土地、這樣多層次的底層生活,承受著深刻的傷害,而這些傷害無法單憑經濟發展或文明手段解決。這也是《極花》這部作品思想內涵深刻之處所在。

    二、賈平凹對次底層敘事的文學拓新

    在漢語新文學世界,賈平凹作品在次底層敘事方面尤為突出。他的次底層敘事堪稱是一次再出發的嘗試,這主要體現在小說《秦腔》《高興》和《極花》的創作追求上。《秦腔》聚焦的是清風街居民的日常生活瑣事,通過這些瑣碎的生活場景展現了次底層人民生活的真實狀態,反映了中國社會從傳統農耕文明向現代工業文明轉型過程中,次底層農村所面臨的沖擊和變化,以及底層文化的衰落。秦腔象征著次底層人民的精神寄托和文化傳承。隨著時代的發展,秦腔逐漸被流行歌曲和商業物欲所擠壓,縣秦腔劇團淪落為走街串巷的喪禮樂隊,這反映了次底層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衰落,表達了作者對傳統文化在當代命運的反思?!稑O花》描寫了被拐賣的婦女及其周邊社會的底層人生,《高興》則聚焦離鄉背井的農民工的人生經歷。這些作品毫無疑問表現了屬于底層敘事的文化中比較普遍的現象。

    賈平凹的創作中,他盡可能將底層敘事放在“次底層”,他從不將筆下人物的人生進行最底層的處理。無論是《秦腔》《高興》還是《極花》,其聚焦的人物都不是最慘的、最貧窮的或最不幸的?!肚厍弧凡捎茂傋右牡谝蝗朔Q視角進行敘述,引生作為清風街的邊緣人物、次底層代表,他有著不同于常人的認知和體驗。他的癡傻使他能夠以一種更為單純、直接的方式去觀察和記錄清風街的人和事,不受世俗觀念和道德標準的束縛,從而展現出次底層人物眼中的真實世界?!陡吲d》中比劉高興還更悲慘的人物有五富、孟夷純、黃八、種豬、杏胡等。五富和劉高興一起進城拾破爛,沒日沒夜地勞累,最終命喪黃泉?!稑O花》除了蝴蝶這一悲劇女主人公,訾米在小說中也是一個重要角色,她的故事與胡蝶和麻子嬸相似,都是以血淚控訴開始,最終以男女情愛結束。她的經歷反映了當時社會中女性的困境和掙扎。賈平凹正是通過主人公的第一敘事視角,提醒讀者“還有更不幸的人們”,使其描寫的作品呈現出厚度和深度。賈平凹的這種敘述方式與魯迅的次底層敘事比較類似。兩位作家都是從所寫生活的某一個側面,以此推測出生活的多層次性。作家通過次底層敘事,聚焦并展現底層生活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使小說表達更加深刻。因此說,次底層敘事是一個文學家追求底層敘事表現的深度的構思方式的體現,讓文學作品在表現底層時具備多重層次感,同時賦予作品更大的表現空間和深度。賈平凹曾說:“我盡一切能力去抑制那種似乎談起來痛快的極其夸張變形的虛空的敘述,使故事更生活化、細節化,變得柔和和溫暖。因為情節和人物極其簡單,在寫的過程中常常就亂了節奏而顯得順溜,就故意笨拙,讓它發澀發滯,似乎毫無了技巧,似乎是江郎才盡的那種不會了寫作的寫作?!?如何避免情節和人物的簡單?那就關注這些因素的更復雜層次。

    左翼作家柔石曾寫出《為奴隸的母親》這一名作,刻畫了一個農村女性舍棄自己的孩子被“出典”到富裕人家做生育機器,“期滿”后回到原家,懷抱著原來的孩子卻揪心地惦念著后一個被迫離棄的孩子?!稑O花》實際上也講述了類似的倫理難題。表面上看,小說的主人公被解救出來,脫離了人口拐賣的罪惡現場,然而,因長期身處那樣的環境,她的生活早已被迫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情感紐帶。這種情感并非簡單的仇恨或墮落,而是源于她在那種家庭關系中產生的復雜依戀。一開始,這種情感可能是被動的、不情愿的,但隨著時間推移,復雜情愫逐漸在她心中生根。尤其當她離開了那個環境后,這種情感的負擔反而愈加沉重,最終這份加劇的情感逼迫她回到了原來的地方,讓我們看到這個被拐賣的婦女的靈魂,強制性的情感迫使她做出這樣的選擇,同時也是她必須承受的復雜的情感程式。賈平凹通過深刻而細膩的筆調,描繪了底層生活中人倫危機,這種危機包含著深深的困惑與痛苦。當《極花》主人公返回原來的地方后,她不得不面對來自各方的指責,就如同現實中網絡上對她的種種批評一樣,如同滾雪球一般,越來越大,正如魯迅所說的“愛和憎的糾纏,感情和理智的沖突”2,正是賈平凹創作《極花》過程中的心理寫照,他最難的是如何處理被拐女性對鄉村的“認同”問題,不僅關乎于鄉土中國與現代中國的復雜糾纏與疏離,而且關乎個體精神選擇的兩難困境。

    在底層敘事的框架下,《極花》不僅描寫了令人憎惡的人販子和買家,也描繪了發生人口買賣的貧困鄉村社會。這種社會形態本身便是底層的代表,但次底層的敘事中,誰才是真正的“最底層”?這里的每一個人——無論是婦女、買家,還是生活在窮困中的鄉村社會人——都是底層,卻都沒有完全沉淪到“最底層”。賈平凹感嘆這是中國最后的農村: “可還有誰理會城市奪去了農村的財富,奪去了農村的勞力,也奪去了農村的女人。”3他關心的是劉高興、蝴蝶等來自農村的“底層人能說話嗎?”4他們有說話的權利嗎?他們在尷尬的夾縫中艱難地生存,與國際接軌的城市并沒有接納他們的準備,也沒有給予他們適度的生存空間。但是劉高興、蝴蝶都迷戀城市,因為金錢和資本的力量“賦魅”于現代化都市空間,農村人以非理性的向往企圖解構城市的現代化意識形態。他們有著和阿Q相似的精神勝利法作為自我解脫的妙計,他們都認為進了城就是城里人,劉高興給自己改名,與鄉村斷絕關系,不愿農忙時回家,試圖做一個合法的“西安人”。蝴蝶也來自農村,她渴望成為城里人,迷戀城里女孩的高跟鞋,也渴望愛情,走上被拐賣的悲慘命運也是因為想盡快獲得合法的城里人身份,然而他們只能在反復中尋求超越身份鴻溝的途徑。

    這種復雜的社會分層,每一個個人都不在最底層。在這個社會中,作家通過對多層次底層社會的剖析,展現了他深沉的憂慮,這種憂慮如大地般厚重。關注到那些不幸被拐賣的婦女,被解救后,她們離開了曾經的生活環境。那個承載了拐賣罪惡的社會也變得更加千瘡百孔。雖然這些家庭是以強制的方式形成的,一旦被解構,又形成了新的破碎。在這樣的農村,一旦靠買賣人口的方式來維持心理平衡與基本的人際關系,維持最低層次的“人間煙火”,那么,當“解救運動”將被拐賣的婦女從這種罪惡中釋放時,盡管這一行為充滿正義,卻無可避免地對這種低層次的農村生態造成了某種破壞。毫無疑問,這樣的事實在賈平凹小說中得以呈現,而且是在次底層層面加以呈現。

    三、賈平凹次底層敘事的基本方略

    那么,賈平凹如何把一般意義上的底層敘事處理成在漢語新文學世界特別有光澤的次底層敘事的?

    首先,賈平凹通過發掘底層生活的人們身上較高品質和人格,使他們即便身處底層,也不至于墮落到最底層。在賈平凹的小說《高興》中, 以劉高興作為第一人稱簡單而本色地敘述了城市撿垃圾這一類人的人生際遇——賣腎、被迫賣身、慘死,似乎都是一部部人間悲劇,然而表面物質上的極度貧乏通過精神上的充實給予補給,使得小說人物就沒有那么可悲、可嘆、可憐。劉高興這個有文化、有理想、有自尊的進城農民,面對自己的“底層”身份和處境,他不抱怨、不憎恨,而是“得不到高興但仍高興著”,這個人物與阿 Q 根本的不同在于,他有一種尋求自我改變和自我支配的意愿:小說中劉高興原名“劉哈娃”,劉哈娃進城后主動更名為劉高興,這是他追求改變的開始;劉高興在城市撿破爛,但他時刻想融入城市,為此他不僅注重自己的儀表談吐,還刻意模仿城里人的生活習性——穿西服、讀報紙、逛公園、休周末。對同伴五富對城市的仇視,他勸導他“不要怨恨”,“要讓西安認同咱,要相信咱能在西安活得好”,基于這樣的信念,他在生存環境難于改變的情況下,極力為自己營造了一種積極樂觀(“高興”)的精神環境。放眼新世紀鄉村底層敘事,劉高興確是一個“另類”,他不是在體制和成規下渾渾噩噩地活著的農民,而是富有一定主體自覺的“新農民”,在他身上鮮明地“表現出作家理解‘城里的農民’的一種新的態度5。劉高興在面對不公與苦難時并沒有以暴制暴,而是采取了理智的方式解決,以笑去化解諸多苦難,是真正具有理想和精神的農民工。在《高興》中,就是這么一群貧窮、困苦的打工者,在艱難的生活中展現出極為高尚的品質。當一個叫五富的兄弟在打工過程中不幸去世,其他人不顧一切困難,堅持要將他的遺體送回老家安葬。他們想盡各種辦法完成這件事,即便在不幸和痛苦面前,仍然保持了做人的尊嚴和樂觀的心態,體現了底層掙扎的高貴的人生情懷。尤其是小說第62章的情節,描寫了五富的遺體被運回家鄉的路上,兄弟們途經一個城市的街頭,看到燈紅酒綠的繁華景象時,他們甚至希望讓五富的遺體也“看一看”這座城市的風景。人物此時的心境真實體現了他們高貴的人性和情感。這些人雖然生活在社會的底層,這種高尚的人格和精神境界,阻止他們墮入最底層的絕望境地。這種方式也使得敘事得以聚焦,使人物的生命狀態和情感深度得到了升華。正是賈平凹以次底層的視角和敘事,將劉高興等這一派人物的形象挺立了起來。

    當然,如果僅僅把劉高興當作一個生活中人來看待,那么他的追求便無可厚非,因為這是他個人的權利和自由,況且“底層”本身就有多樣性。但作為藝術形象出現的劉高興,我們卻不能不對其予以特別關注,因為小說中的他顯然不是被當作一個純粹的生命個體被塑造的, 他的一言一行都在極力向我們宣揚和說明著什么。賈平凹在“后記”中說,《高興》寫作時曾數易其稿,最嚴重的一次是他發現自己“無法擺脫一種生來俱有的憂患,使作品寫得苦澀”,內心深處“嚴重的農民意識”使他在作品中替筆下人物“厭惡城市,仇恨城市”,所以“越寫越寫不下去”,后來全靠劉書禎(劉高興原型) 的一句話——“得不到高興但仍高興著”——才使他堅定了心意:“這部小說就只寫劉高興……他越是活得沉重,也就越懂得著輕松,越是活得苦難他才越要 享受著快樂?!?

    在小說的具體情節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劉高興這一人物形象具有的鮮明特征。劉哈娃進城后主動改名為 “劉高興”,這一行為絕非簡單的更名之舉,而是象征著他對一種全新生活態度與價值追求的主動選擇。他不僅在身份稱謂上進行了轉變,還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向五富等同伴宣揚 “高興” 的生活理念。當五富對城市表達出不滿與抱怨時,劉高興以 “你把城里錢掙了,你罵城里?” 進行反駁,這種反駁體現了他對城市與自身關系的獨特認知,以及對積極融入城市生活的渴望與認同。當五富因他放棄撿破爛而去逛城而提出疑問時,劉高興以 “你有了這些破爛,我卻有了一座城哩” 予以回應,并在內心深處對五富 “生活貧賤,精神也貧賤” 的狀態表示不屑。這些情節不僅展現了劉高興獨特的價值觀念,也反映出他在精神層面上試圖超越物質貧困的努力與追求。

    此外,賈平凹在小說創作中有意將劉高興塑造為“泥塘里長出來的一枝蓮”,這一形象比喻凸顯了劉高興在艱難的生活環境中依然保持著高尚的精神品質與獨特的人格魅力。為了進一步強化這一人物形象,小說特意設置了 “英雄救美” 的戀愛情節,劉高興與風塵女子孟夷純之間展開了一段精神戀愛。然而,這段戀愛關系中存在諸多值得深入探討的矛盾與沖突。從經濟層面來看,劉高興為了維持這段感情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平日里還需不斷拿出自己微薄的積蓄??紤]到他作為一個無親可奉、無家可養的鄉村閑漢的身份,這種付出顯得尤為沉重與不易。從情感層面來看,孟夷純作為妓女的特殊身份,以及她身世的神秘性,使得這段感情充滿了不確定性。盡管劉高興在與孟夷純的交往中始終毫不猶豫地付出,從不追問金錢的去向,但小說中通過 “鎖骨菩薩” 化身的暗示,為這段感情賦予了一種超越現實的宗教與神話色彩,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讀者對孟夷純真實動機的質疑。然而,偶然與僥幸終究無法構成生活的本質邏輯,劉高興最終未能實現救美的英雄夢想,只能背負著同伴的尸體,帶著無盡的遺憾與失落落魄回鄉。這一結局不僅是對劉高興個人命運的悲劇性書寫,也引發了讀者對底層人物在現實生活中所面臨的困境與無奈的深刻反思。

    其次,將底層生活和都市社會形成勾連,營造出“次底層”空間。例如《秦腔》中采用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故事背景渲染,將底層生活與更高層次的文明生活連接起來,偏遠貧窮鄉村的底層生活與文明社會的高層文化建立關聯,這種聯系就像一座斜拉橋的鋼索,將橋面與高聳的橋塔相連,無論橋面承載多大的重量,都不會沉入水底。小說中的底層人物,比如,偏遠山區貧窮的老漢,也唱起幾句秦腔,瞬間打破了地理和社會的隔閡,使他的生活與城市的文明生活產生某種聯系。在這樣的敘事中,底層敘事的“鋼索”讓底層人物的生活始終保有一定的文化層次、經濟層次和社會層次,使之不會下墜到最底層。而小說中這個極富象征意味的老農民夏天義的去世,有力地說明了當下中國底層人民鄉村世界的衰頹與凋蔽狀況。綜上而言,鄉村世界的凋蔽過程,也正是如秦腔一般根植于鄉村的傳統文化日漸衰敗的過程,二者互為因果、同步進行7。

    《高興》中的劉高興為了蓋房子娶媳婦,賣掉了自己的一個腎,然而為時已晚,媳婦早已嫁給了他人,與此同時,他認為他的另一個腎是賣給了城里的大老板,因此擁有另一半腎的自己也就理所應當是城市人,這種可笑的推理聽起來是荒誕的,但其背后卻是劉高興單純、美好的愿望,即使城市并不是他想象的那么完美,但他在城市遭遇到的一切都有助于實現這個樸實的愿望。劉高興對理想的執著展現著新世紀的農民工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們不再是沒有靈魂、沒有理想的城市里的過客,他們要成為城市里的主人。這樣的目標和理想使得他們懸置于社會的次層次底層,而沒有技能、沒有足夠知識文化的劉高興最終還是逃脫不了悲劇的結局。

    由此可知,作家在書寫底層生活時,即使表現得再底層也不會將敘事沉淪到“最底”,所以“次底層敘事”顯得尤為重要。比如小說《秦腔》,描寫了極度貧窮的清風街,始終有人在唱秦腔、制作秦腔的面具,或者從事與秦腔藝術相關的活動,這些超出了基本溫飽需求的行為,正呈現出中國底層社會生活中深厚的文化內涵,展現出一種超越溫飽的生命狀態。賈平凹能夠如此表現底層社會生活,體現了他對所描寫的人生深切的眷戀和情感。他以深情的筆觸祝福這種雖貧困卻充滿文化意味的生活方式,這是他次底層敘事的一個鮮明特征。

    最后,賈平凹的次底層敘事是讓底層不幸的人們自己掙扎,從最底層掙出,開辟次底層的人生。小說《極花》表現了令人痛心的底層生活。文中販賣婦女的現象,是當代社會極其丑陋的陰暗面之一。這種現象不僅揭露了底層生活的困惑與尷尬,更暴露出一種野蠻的生活狀態。這種“野蠻”不僅僅屬于貧窮,更是屬于墮落。這種現象,不僅存在于人們能想象到的地方,甚至會超于想象,在一些經濟水平較高的地區也時有發生。這種丑陋的現象,顯示出野蠻的人生像是現代社會的一顆毒瘤,以殘忍的方式侵蝕著原本應當健康的社會機體。作家需要極大的膽量、勇氣和才情,才能以小說的筆法關注并描寫這種生活。賈平凹便以他的過人膽識與不凡才情,生動刻畫了這種底層生活的掙扎,以及向次底層生活擢升的努力。

    《極花》也因此引發了不少爭議。部分學者指責賈平凹以“助紂為虐”的方式描述了被拐賣的婦女——她們在被救出底層生活后,卻無法適應,甚至自愿回歸底層。這一情節引起了部分讀者的不滿和批評。這些批評者往往沒有讀懂《極花》或賈平凹的意圖。而從“次底層敘事”的角度可以很好地解讀這點。賈平凹的敘事表達了對底層生活中掙扎者,尤其是被拐賣婦女的深切同情與尊重,并且“回來了”,而這種“回歸”背后隱藏著復雜的倫理和人性困境。這些困境是難以克服的,也是批評者所難以理解的。因為他們的生活中,人性與倫理未曾遭遇過如此深重的矛盾,因而難以感同身受的理解作家的用意?!稑O花》中的蝴蝶并非像祥林嫂那樣在輿論的牽引下混沌度日,蝴蝶寧愿選擇回到圪梁村也不愿倒在輿論的槍口下,這是時代所賦予次底層人物的新的覺醒和尊嚴?!稑O花》中蝴蝶被解救回來的時候,城市晚報上刊登了長篇的拐賣婦女的報道,一批一批的人拿著照相機要采訪她,她一次又一次地被問到在圪梁村的辛酸血淚史,一遍一遍地說著同樣的感謝人民警察的話。蝴蝶反感他們的提問,她覺得仿佛有人把她的衣服扒了個精光去肆意羞辱, “我再不接受任何采訪了,凡有記者來,我就躲在出租屋不出來,他們用照相機從窗格往里拍照……后來采訪是沒人來采訪了,出租屋大院仍是不斷地有閑人進來”8。她沒有了找到工作的可能,不敢跟母親去撿破爛,與弟弟大吵了一架,老家的人從電視報道上知道這個消息后,也將蝴蝶的經歷作為吃瓜群眾的飯后談資和訓斥小孩的真實事例。在漫天輿論的陰影下,可憐的蝴蝶寧愿主動回到圪梁村窮山惡水的黑窯洞,也不愿成為無聊社會茶余飯后的談資,在城市流言蜚語之下茍且存活。從這個意義上說,蝴蝶的“回歸”是避開了墜入故鄉最底層的命,體現了對自己進入次底層人生的一種努力。

    余 論

    次底層敘事往往最貼近生活,貼近底層生活的真實,其真實性更容易信賴。最底層書寫往往距離真實的生活有一定距離,而次底層敘事由于更貼近作家觀察到的現實,因此更容易表現出生活的多維度與真實性。這種敘事策略在美學意義上具有重要價值。

    在人物塑造的過程中,由于次底層敘事的思維有利于幫助作家順暢地進行主人公的人物設定,諸多人物形象更生動豐富,這是因為作家可以對這些人物進行多層面的觀察。比如魯迅在塑造阿Q這一主人公形象時,如果將他設置為全村最不堪、最貧窮、最墜落的一個人,這樣的極端設定反而會限制人物形象的塑造空間,使作家不得不采取一種平面化的方式進行敘述。而在次底層敘事的框架下,人物的多維性和復雜性得以展現,更容易呈現出豐滿而典型的形象。

    除了表現社會關系之美,小說的次底層敘事還展現了“藝術空間之美”。例如賈平凹的《秦腔》以濃厚的秦腔文化氛圍籠罩了清風街底層人民的日常生活,使得鄉村生活充斥著秦腔的聲調,增添了次底層人生藝術的美感。這種藝術氛圍使得鄉村生活超越了底層敘事本身的悲情,而展現出次底層人生獨特的魅力。在這里,次底層敘事脫離了其本身的哀切與悲傷,呈現出他的藝術空間之美。賈平凹表現的這種次底層敘事原則,使得作品中的底層生活呈現出別樣的風貌。次底層人物雖然面臨著生活的重重困難,但他們并沒有陷入完全絕望、無助的狀態。賈平凹通過巧妙的敘事手法,在作品中拉伸了藝術空間,賦予了底層生活一定的美學意義和人性的溫暖。

    在《秦腔》里,秦腔文化的存在,為鄉村生活注入了一股活力,讓它展現出一種獨特的魅力。在這里,次底層人民的生活不再僅僅是苦難的堆砌,而是有著自己的精神寄托與文化追求。他們在秦腔的世界里找到了情感的宣泄口,找到了生活的樂趣與希望。次底層敘事也因此脫離了其本身單純的哀切與悲傷,呈現出了它的藝術空間之美。

    次底層敘事正是通過這些獨特的特點,在文學創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使得底層生活更貼近真實,因為它沒有刻意去美化或丑化底層人民的生活,而是以一種客觀而又細膩的方式去呈現。同時,它又通過對藝術空間的拓展和對人性溫暖的挖掘,讓底層生活更具文學價值和藝術魅力。這種敘事方式,不僅豐富了小說的表現形式,也讓讀者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感受底層的生活,為文學創作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它讓我們看到,即使是最平凡、最底層的生活,也有著屬于自己的美與價值。

    注釋:

    1 6 賈平凹:《我和劉高興·后記一》,《高興》,作家出版社2007年版。

    2 魯迅:《魯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150頁。

    3 8 賈平凹:《極花》,人民文學出版社2016年版,第207、197頁。

    4 [美]佳亞特里·斯皮瓦克:《從解構到全球化批判》,陳永國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78頁。

    5 王光東:《“劉高興”的精神與尊嚴——評賈平凹的〈高興〉》,《揚子江評論》2008年第1期。

    7 李云雷:《賈平凹與新世紀文學的“底層”轉向》,《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5期。

    [作者單位:深圳理工大學]

    [本期責編:鐘 媛]

    [網絡編輯:陳澤宇]

    国产在线拍揄自揄视精品不卡| 精品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免费看小说| 亚洲视频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叼嘿久久精品久久| 精品久久洲久久久久护士免费|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 精品国产精品国产偷麻豆|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久久精品无码免费不卡| 国产精品无码DVD在线观看| 国产VA免费精品高清在线| 亚洲国产人成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 | 2021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夜色午夜|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片|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久久国产精品99精品国产987| 国产精品无码a∨精品| 日本一区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亚洲αv在线精品糸列|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 | 国产真实伦偷精品|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福利精品视频自拍| 久久久91人妻无码精品蜜桃HD|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a级国产精品片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成人免费网站| 久久99久久精品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系列| 亚洲欧洲国产经精品香蕉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影院 | 国产精品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亚洲小说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