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沱長歌
佇立河堤,恍惚間仿佛能看見晨霧里踏破水面的馬蹄正從河底騰躍而出,刀光劈開的寒影還在波濤中閃爍,這流淌千年的滹沱河水,每一道波浪都是歷史的刻刀,銘記下崢嶸歲月與青春壯歌。
而在這浪花與硝煙交織的歷史煙波里,最令人難以忘懷的,是抗日戰爭中齊計三、齊子才兄弟的故事,他們在抗日烽火中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軀筑起抵御外侮的城墻。他們的事跡,像滹沱河畔悲壯的民族長歌,激蕩人心。
一
平山,北倚紫荊關,西臨娘子關,恰似太行山中麓東段的一顆明珠,鑲嵌在滹沱河畔。
自古以來,這片土地憑借獨特的地理位置,成為兵家必爭的戰略要沖,目睹了無數金戈鐵馬、烽火硝煙,歷史在這里層層積淀。
滹沱河,這個來自山西省繁峙縣的不羈旅者,一路奔騰跌宕。或許是長途奔波的疲憊,抑或是對這片土地的深情眷戀,當它踏入平山的地界,河道便瞬間開闊起來。原本狹窄湍急的水流,在這里變得寬廣而舒緩,宛如一位風塵仆仆的行者,終于卸下行囊,舒展身軀,向這片溫厚的土地敞開了懷抱。
坐落在滹沱河南岸的平山縣川坊村,是一個恬靜而美麗的村莊。它原名“船房”,悠悠歲月里,很多村民世代以打魚為生,平靜的日子似河水般緩緩流淌。然而,抗日烽火熊熊燃起,這里走出的一對同胞兄弟,書寫下了氣壯山河的抗日傳奇。
1911年2月,滹沱河畔的晨霧還未散盡,一聲清亮的啼哭聲劃破寂靜,齊計三出生了。二十年后的1931年,年輕的齊計三懷著滿腔熱血,毅然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黨組織的培養下,他先后擔任平山縣委宣傳委員、平山縣城東區區委書記、獲鹿(今石家莊市鹿泉區)縣委書記、建屏(舊縣名,由原屬于獲鹿、平山、井陘、正定四地的各一部分區域組成)縣委書記等重任,成為當地革命事業的重要人員。
1932年,在弟弟齊計三介紹下,哥哥齊子才懷著熾熱的報國之心,也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積極領導對敵斗爭,先后擔任平山縣城東區區委書記、建屏縣委敵工部長、建屏縣委組織部長、獲鹿縣委副書記兼民運部長等。兄弟倆將自己的命運與抗日救國、民族存亡的使命緊緊相連。
七七事變的炮火,震碎了山河安寧,兄弟二人挺身而出,深深扎進敵占區。他們踏上沾滿露水的鄉路,頂著呼嘯的寒風,穿梭于平山縣城周圍及獲鹿正太路北的村落之間。每到一處,他們總以激昂的話語點燃群眾心中的抗日火種,挨家挨戶動員,深夜油燈下組織會議,將零散的力量匯聚成堅不可摧的抗日洪流。
建屏縣處在晉察冀軍區前哨,在抗日戰爭中成為堅強壁壘。齊計三擔任建屏縣第一任縣委書記期間,他們兄弟帶領抗日武裝突襲據點,炸堡壘,端炮樓。面對奸特、匪霸,他們毫不留情,憑借一身肝膽與過人謀略,在抗日烽火中率領軍民奮勇殺敵。在被黑暗籠罩的敵占區,他們用勇氣與智慧,在滹沱河畔燃起了抗日烽火。
日軍的坦克履帶碾過麥田,據點的探照燈割裂夜空,拉鋸戰的炮火將村莊炸得支離破碎。然而,在這血與火的煉獄中,齊子才、齊計三兄弟的身影如淬火的刀刃,在暗夜里劃出刺目的寒光。
他們是滹沱河的兒子,深諳故土的每一道溝坎。歲月沖刷著建屏縣的斷壁殘垣,卻沖不淡兄弟倆在滹沱河畔刻下的英雄壯舉。他們讓侵略者明白,即便在最黑暗的時刻,總有不屈的靈魂如河堤般佇立不退。如今,漫步河畔,風掠過蒼茫的蘆葦蕩時,仿佛仍能聽見當年的廝殺聲。
二
1942年2月22日子夜,寒風如刀,齊計三帶人深入井陘縣段莊村開展征兵工作,被漢奸告密,陷入敵人的重重包圍。密集的槍聲扯破天際,他望著身旁并肩作戰的戰友,眼神堅定如鐵,毫不猶豫地選擇堅持到最后,掩護他們撤離。齊計三奮力還擊,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屏障,一次次擊退敵人瘋狂的進攻,為身后的同志劈開一條通向安全的道路。
在他的掩護下,眾人拼盡全力撕開包圍圈,奔至村東墳地。齊計三毫不猶豫地轉身,將自己暴露在敵人的火力之下,只為給更多同志爭取撤離時間。混亂中,他與戰友們失散,孤身一人退入了一條胡同。此時的他宛如被困的雄獅,卻依然沉著冷靜,用手中的駁殼槍精準地阻擊敵人。突然,一顆子彈擊中他的頭部,剎那間,鮮血染紅了腳下這片摯愛的土地。
年輕的縣委書記齊計三,31歲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這悲壯的一刻。
滹沱河水嗚咽著,齊子才跪在弟弟齊計三的葬禮上,指尖深深插進泥土。齊計三那張總帶著剛毅微笑的面容,此刻永遠定格在冰冷的遺照里。
為悼念這位為國捐軀的年輕縣委書記,中共建屏縣委、縣政府,在滹沱河北岸的七汲村搭設莊嚴肅穆的靈堂。中共北岳區黨委的挽詞準確書寫下他的一生英氣,慰藉烈士英魂:“為國犧牲堪稱民族烈士,獻身革命不愧共產黨人!”
追悼會現場,人群如潮水般從滹沱河兩岸涌來。白發蒼蒼的老人拄著拐杖,青年們緊握著拳頭,孩子們攥著自制的小白花,眼里燃燒著復仇的怒火。當主持人哽咽著念出烈士生平,啜泣聲頓時如潮水般湮沒整個靈堂。
“為計三同志報仇!”“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吶喊聲此起彼伏,這驚雷般的怒吼,是滹沱河的血性召喚,更是千萬同胞用血淚凝成的戰斗誓言。
齊子才目睹過太多支離破碎的場景:昔日炊煙裊裊的村落淪為焦土,熟悉的鄉親倒在日軍刺刀下,并肩作戰的戰友在炮聲中英勇捐軀……
回到滹沱河南岸的齊子才徹夜未眠。記憶里的滹沱河總在翻著浪花,恍惚間,他又看見月光下那個身著灰布軍裝的年輕身影。每次執行任務,齊計三總能帶著一身塵煙安全歸來……多少次,兄弟相見,齊計三總帶著爽朗的笑聲說:“等趕走侵略者,(咱)就坐在河邊喝最烈的酒,看最圓的月!”可如今,滹沱河流淌不息,卻再也等不到那個踏月而歸的英雄。
齊子才的思緒被拽回到那個血色寒冬,他又想起與齊計三一起鋤奸的往事。
1937年,平山縣城被鬼子占領,一直偽裝抗日的幾個反動分子公開投敵,當了漢奸,捕殺抗日干部,破壞我黨組織。城東區區委組織委員左思敬、區聯絡員王獻瑞等多位同志相繼被捕犧牲,使我抗日力量遭受嚴重損失。
槍聲撕裂死寂的清晨,濺在黃土上的鮮血迅速凝結。上級決意鋤奸的命令傳來時,齊計三與齊子才在昏暗的油燈下鋪開地圖,指尖沿著河流走勢劃出隱秘的弧線,那是專為豺狼設下的羅網。
深夜的梆子聲敲碎寂靜,齊子才率領游擊隊員翻過平山縣城高高的城墻,星光掠過手中的槍管,映出他們眼底跳動的復仇之火。齊子才和游擊隊員以敵人的貪婪為餌,將漢奸誘入縣城東關的老字號飯莊,為慘死在他們手中的抗日干部討還了血債。
此刻,齊子才仿佛看見弟弟在蘆葦深處轉身,腰間的手槍閃過最后一道微光,便永遠沉入了滹沱河的浪濤。“不把鬼子趕出中國,我齊子才誓不為人!”他對著滹沱河怒吼,聲浪驚起一群寒鴉。
壓抑許久的嗚咽從喉間迸發,似困獸的低吼,帶著無盡的不甘與決心。齊子才攥緊拳頭,狠狠砸向地面,指節在碎石間磕出斑斑血痕,卻渾然不覺。
齊子才的目光變得更加堅毅,眼中燃起復仇的火焰。
三
暮色如墨,悄然籠罩著平山縣城,青磚灰瓦間,暗潮洶涌。
齊子才佇立窗前,凝望這被陰霾籠罩的故土,眼神堅毅而深邃,心中已然勾勒出與敵周旋的精妙棋局。
當時,特務漢奸胡艮祥、王敬兩人為虎作倀,幫助日本軍隊搜集情報,在平山縣城肆意妄為。但這兩個漢奸又十分狡猾,如同潛伏的毒蛇,令人難以近身,消滅他們很不容易。
齊子才深知,直面強攻絕非良策,唯有智取,方能將這兩顆毒瘤連根拔除。在昏暗的油燈下,他與敵工部的同志熬了無數個不眠之夜,反復研究對策。泛黃的紙張上,密密麻麻記錄著收集來的情報,他抽絲剝繭般,探尋著敵人的弱點與破綻。經過漫長而細致的調查,他們終于摸清了敵人的底細。
“有了!”齊子才重重地將拳頭砸在桌面,一個借刀殺人的巧妙計謀在他心頭形成。他決定利用敵人內部的猜忌與矛盾,給胡艮祥、王敬編織一張無形羅網。齊子才發動幾個被胡艮祥、王敬壓榨過的偽軍,將一封封“狀子”送往駐扎在石家莊的日寇部隊。那些精心撰寫的文字,“控告”著胡艮祥、王敬是八路軍安插的內應,還煞有介事地提及人證物證。
與此同時,他暗中指示早已打入日軍憲兵隊的地下黨人丁喜等同志,在敵人內部推波助瀾。憑借著過人的膽識與智慧,丁喜等人巧妙配合,讓這出“大戲”更加逼真,使得日寇在真真假假之間,如墜迷霧,難辨虛實。
終于,駐扎在石家莊的日本憲兵隊頭目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慮與怒火,親自率領一隊人馬,風馳電掣般抵達平山。當胡艮祥、王敬等人還沉浸在自己作惡多端的得意中時,冰冷的手銬已鎖住了他們的手腕。他們被送往了審訊室。
齊子才這一巧妙的計策,不僅成功鏟除了兩個惡貫滿盈的漢奸,更如一聲驚雷,震懾了敵人的反動氣焰,讓那些妄圖與人民為敵的漢奸走狗心生畏懼。
滹沱河水悠悠流淌,倒映著歲月的滄桑。齊子才帶領戰友們,馳騁在河畔,在一場場看似悄無聲息的交鋒中,書寫下一個個驚心動魄的動人故事。
1945年,初夏的陽光灑在滹沱河畔,但卻融不化硝煙凝成的陰霾。這是至暗時刻,亦是破曉前夕,勝利的曙光即將來臨。
此刻,日寇仍如垂死掙扎的野獸,盤踞在平山縣城及周邊村鎮的據點,進行最后的抵抗。平山城東的蒲吾鎮據點,陰森的炮樓如同插在大地上的毒刺。里面駐守的一連偽軍中,為首的偽連長因總愛挎著雙槍,被人們喚作“何二把”,又因他行事魯莽,人們背地里都叫他“何二虎”。
昏黃的油燈將眾人的身影映在斑駁的墻上,會議桌上鋪滿了地圖與情報。經過激烈的討論與對形勢的精準研判,大家一致決定:對這股偽軍,攻心為上,爭取勸降。這個艱巨而危險的任務,落在了齊子才肩上。
齊子才深知,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他先通過蒲吾鎮偽組織人員,給何二虎送去親筆信。信中,他以懇切的言辭,剖析投降與頑抗的利害關系,還明確提出優厚條件:投降后既往不咎,若參軍保留原武器,若想回家便發放路費。
然而,生性多疑的何二虎并不相信,他狂妄地提出無理要求,要八路軍指揮員親自到堡壘談判。
面對這近乎挑釁的要求,齊子才沒有絲毫猶豫。他整理好衣襟,孤身一人,向著那危機四伏的堡壘走去。踏入據點的瞬間,空氣仿佛凝固,四周投來或警惕或好奇的目光。齊子才卻神色自若,他深知,此刻自己的每一個表情、每一句話,都關乎著勸降的成敗。
在堡壘內,齊子才沒有急于與何二虎交鋒,而是先發動偽軍士兵,他用樸實而真摯的話語,訴說著日寇的暴行,講述著抗戰勝利的曙光,喚醒了士兵們心底的良知。那些長期被壓迫、被裹挾的偽軍士兵,眼中漸漸泛起光亮,開始對何二虎的頑固產生不滿。
當與何二虎正面談判時,齊子才不卑不亢,以理服人。他從國際局勢談到國內抗戰形勢,從偽軍的前途談到百姓的期盼和民族大義,字字句句,如重錘敲擊。與此同時,何二虎看著士兵們充滿期待的眼神,終于動搖了。
最終,在眾人的壓力與齊子才的勸說下,何二虎選擇棄暗投明。隨著一聲令下,這個連的一百二十多名偽軍,帶著兩挺輕機槍、九十多支步槍,整齊列隊,向著八路軍的陣營大步走來。
一場驚心動魄的勸降行動,終在齊子才的果敢智謀下落幕。他單刀赴會,踏過荊棘的險途,穿越四伏的危機,以無畏之姿深深觸動和感化了何二虎和他的部下,壯大了八路軍的有生力量,也在全民族抗日戰爭精神感召下,爭取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隊伍。
日寇投降后,國民黨反動派為了搶奪勝利果實,發動了內戰。1946年12月1日凌晨,時任中共獲鹿縣委副書記的齊子才途經東焦村西時,突然與進入解放區騷擾的國民黨反動武裝還鄉團遭遇,被殘忍殺害。
如今,滹沱河畔的川坊村頭,齊計三、齊子才烈士紀念碑莊嚴肅穆,巍巍矗立,接受著后人的致敬和思念。
歲月悠悠,滹沱河畔的長風,仍在輕聲歌唱著抗日兄弟齊子才、齊計三的英勇故事。他們的名字,也早已化作璀璨星辰,永恒地鐫刻在人民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