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文學》2025年第5期|王富祥:植物印象(組詩)
木耳印象
時光漸漸暖和,木耳伏在廢墟上
重建自己的生活
將挫折轉化成為生存的突破口
需要多大的勇氣啊
腐木倒下的陰影面積
籠罩著木耳的青春期
與其他隱居者不同。面對朽木
潮濕是木耳唯一可以爭取到的供養
匍匐的體姿
已經是反復掙扎,與命運抗爭后
最好的結局
折耳根印象
每年三月,屋后那片坡地里
總會有綠色的詞刪除后又滿血復活
我滿心歡喜,在一個晴朗的上午
將其連根拔起。手上立即粘滿
植物的腥味兒
涼拌、煎蛋皆宜
唯有在火鍋反復沸騰后
還能品出它體內的酸
米蘭印象
風漫過窗簾。窗外,米蘭的體香
在室內蕩過漣漪
我感覺每到夏天,就沒有什么秘密
可以輕易守住
只有鞠身才看得清楚的細小花粒
悄然破殼。在抵近的那一刻,我甚至嗅不到
一絲雜念
我開始關注小于米粒的事物
與室內高尚的塑料花相比,我更喜歡前者
沒有宏大的排場,隨季節變化自然綻放
或者沉默過冬
柳枝印象
再次回到清純時代。春風浩蕩
以熟悉的肢體語言
打動河水,用新分泌的嫩綠
俯身安慰河岸。從此
順著斜坡面的河埂
陸地上的春色也碎步走進水路
茶客們在河邊茶館談論
“天氣預報與柳枝不謀而合”
“風才是制造驚喜的魔術師”
肉眼可見,柳枝已成為春天的替身
嫩綠,Q彈,且多汁
這時適宜架好畫板
剪一段柳枝垂吊到景深前端
最好是在有風的浣洗臺也扦插幾行
畫畢,再從腰間取出竹笛
讓畫面與鳥鳴意外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