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膠東文學》2025年第5期|袁海勝:靠近與重識
    來源:《膠東文學》2025年第5期 | 袁海勝  2025年08月08日08:12

    我發現自己記憶力很糟糕時容易驚慌失措,比如看到熟悉的人竟一時想不起名字,張口結舌,甚至交往的細節歷歷在目,讓人尷尬懊惱。更可惡的是,我一直努力追蹤一瞬間的奇思妙想,旋風一般回旋于腦際,細辨時了無痕跡,像靈感的一扇門被鎖死了。

    某一刻,記憶的門豁然打開,靈光乍現,身體里隱蔽的細節,一件一件,擺出本來的面目。記憶瞬間恢復不能讓我興奮,反而令我陷入更深的苦惱和恐慌。

    這都是與我自身關聯的生態現象。

    生態——出自南朝梁簡文帝《箏賦》:“丹荑成葉,翠陰如黛。佳人采掇,動容生態。”現代人重新擺在桌上時,挖掘出更深廣的內涵和定義。人類進化是一部大劇,無法回避爛片橋段,突然發現自己犯下的一些錯誤不可原諒,中立的說法就會現身救場,像環保、低碳生活、有氧空間等,盡力避免生態板塊相互的沖撞,減輕傷痛。生態,類似一種嚴謹的規勸和疏導。萬物有靈,各得其道。是而是,非而非,面對生存,人類必須拿出態度。

    夏缺雨、冬少雪是遼西常見之態。地里的莊稼奄奄一息,枯萎的葉子垂于腰際,松軟如袍帶。原野老師說:“莊稼是農業,不是大自然。”莊稼的渴看出人的渴。焦灼、慌張、無奈,抱怨上天不顧民間疾苦,為何遲遲不降雨?假如天上有司雨的神仙,一定回懟:“憑什么下雨!”野外的植被,并不指望天雨,枯榮自如,順其自然。

    人不行,要吃飯,就得倚仗莊稼打出糧食,莊稼的收成要指望降雨。原野老師說得對,莊稼是農業,農業沾染人的奢求太多,農藥、地膜、化肥等一系列非自然催化。與農業同時存在的還有牧業、林業、礦業……與自然相悖的索求,搞得地球片刻不得安歇。人類生存的豪奪與大自然的關系一時劍拔弩張,這應該就是生態的陰影和病灶吧?破壞生態是人類無力躲開的一場災難。

    “……哭喊的地球,抽泣的大地 /……我們對世界做了什么 / 看一看我們都做了什么……”

    我不熟悉邁克爾 · 杰克遜的歌,但他的《地球之歌》卻唱到我心里。

    我們去采風,也能說成是對生態的一次深入探索和思考。寫作者暫時離開熟悉的環境,去另外一個陌生的地方。踏出第一步,發現什么都不一樣了。天空、云朵、心情。一些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面孔,變得親切生動。馬路牙子縫隙竄出一棵苦菜,細長的梗兒托著三兩朵黃花,鋸齒樣的葉子收縮著,像害羞的女孩兒捂著臉。平時對這種人間凡物視而不見,今天卻驚詫它的美。

    我們去探訪遼河源,在河北省平泉市大窩鋪林場,時令已近處暑,秋風盈門,含糖、淀粉、青稞的氣味兒。各種色彩猶如頑童的涂鴉,斑斕流離,壓在眉間。

    秋天正在舉辦一場畫展,怒放的葵花、酒盅一樣的牽牛花、扁舟似的豆角。熱烈的筆鋒和清淡的意識流,讓色彩爆燃或消隱。皴法是繪畫語言,極力想說明什么。像手中的筆,怎樣勾勒出生活的蒼勁和厚重?巨大的石塊層疊,花崗巖?石灰巖?它們是時間的骨骸。上面用紅油彩定義“遼河源頭”。人們紛紛與石頭合影,像了卻一樁心事。堅硬的石頭,酷似五代時期的畫法“點子皴”或“短條子皴”,勾勒出山石的張狂,然后濃墨填充。石頭不再孤寂,有人間的肉體柔軟依靠,剛柔相濟。

    一條河盡量隱藏自己。溝壑、石層、雜草,灌木把枝條探過岸,和對岸的枝條挽在一起。水白亮的腰身時隱時現。不能稱之為“河”,溪或泉更合適。有人來過此地,介紹某年這條水,壯碩,鏗鏘有力。我感慨詞匯記憶的真實。這樣的實例太多了,身邊的水消瘦,甚至消失,誰之過?人肥水瘦,也是生態隱痛。一床河石,逆流而上,比人急于尋找。我堅信石頭是時光的水滴,從高處看,匍匐的石頭更像一條洶涌的河流。此時,石頭河的本意就是一個源頭。

    森林里,我踅進一個夢境,不舍離去。周曉楓說,夢境,是僅容一人通行的天堂或地獄,沒有能夠邀約的同盟者。而我身邊圍繞著與我同享美景的文友,一起呼吸微甜的、飽含水分和負氧離子的空氣,肺葉滋潤舒爽。我做深呼吸,讓森林跟隨氣息生長至胸腔,乃至周身骨骼。血液的含氧量瞬間飆升。

    落葉松和白樺樹呈現出一種秩序,分出層次。塞尚的風格。色彩莽撞而自由。落葉松凝固的綠色像注入了清水,由深至淺,慢慢化開。綠色攀爬至數十米的高空,編織交錯,再泅渡至深處。綠色擴散后,人已經淪陷。梭羅說:“如果把你的目光直接朝內看,就會發現,在你的思想中有一千個領域尚未被發現。”落葉松林也是,有無數個領域尚未被發現,包括天上的飛鳥、地下爬行的甲蟲。落葉松挺拔俊朗,棵棵旁枝伸向同一個方向,像在接收相同的信號。白樺樹像著正裝的社會人士,慵懶卻貌似嚴肅。雪白的肌膚與墨黑的疤痕。疤痕更像一種裝飾,像現代的文身。每一棵都歷經風雨侵蝕,密布疤痕的樹干傳遞隱性的痛。白樺樹身如玉雕,帶著金屬質感的硬。

    人類對物種的癡情,包括對人的癡情,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我自愿選擇一株筆直的落葉松合影,依靠或擁抱,用以身相許的心愿,渴求與之轉世。我的內心實際是空茫的,想借助一種外力,使自己茁壯起來。像我床頭碼起的一摞書籍。疲憊時,低落時,慌張或乏味時,我會隨意抽出一本翻閱,也許一個提醒,讓我醍醐灌頂,變回真我或另一個我。

    山體,河流,森林,所有的顏色紛落眼底。遠山已黛,草葉已青,透過尖聳的落葉松樹梢,看到干凈蔚藍的天空和潔白的云朵。清風徐來,把酷熱一層層剝離,露出清爽的靈魂。靈魂的顏色是純白、血紅、湛藍?鮮血和肌肉組合成的肌體?靈魂的半徑就是我與她之間的距離。

    心態癡迷的時候最容易想起苦難和死亡。低俗欲望的產業污染讓生命遍體鱗傷。森林的功德之一,就是凈化和救贖。感謝。人的良知并未完全泯滅,我們已把目光轉向生態,雖略遲了些,又恰似剛好。

    不喜歡哲學的人,內心世界旋即孤寂。我們有必要認清一條水的源頭嗎?它是自由的,快樂的。堅硬的石頭,心甘情愿地托起水的細腰。石頭上隱現的凹槽是水的流痕,柔軟的水是有力氣的。

    水把石頭帶走一部分,凹的狀態是石頭與水私奔的窗口。凹槽是石頭欲言又止的隱情。我把手伸進水里撫摩石頭淺淺的凹槽,光滑如初,取舍不露痕跡。大自然,萬物都有秘境。撫摩是最貼近人類意念的肢體活動。小時候在供銷社柜臺,小心觸摸大粒鹽,猜想“咸”從何而來;用大拇指和食指搓捻布匹;在生產資料門市幾乎摸過所有鐵器。世上一切的珍奇,都想親手摸一摸。

    我的手變得濕淋淋的,像中了水的咒語。水分子突然選擇了一個新的途徑,我的手成了一種媒介,水在空氣中變得無影無蹤。我相信物質不滅定律,相信質量守恒定律,也相信手上的水藏在了看不見的空間。這和生態關聯嗎?那么多的水消失了,雨也消失了,我要到哪里去尋找它?包括在我手上消失的水。

    登至高處,我帶的水告罄。付出體力后,身體的水分也在減少,像滴漏一樣。我口干舌燥。一枝野菊花在風中搖曳,它也渴嗎?朋友發現了半瓶別人遺落的水。我躊躇。這水能喝嗎?燕子是醫院檢驗科的醫生,她說如果有病毒就慘了。我想起書中一個情節:一位受傷的紅軍戰士在追趕大部隊的途中饑渴難當,在一個破廟里發現用鋼盔盛著的剩了一半的南瓜湯,驚喜萬分,毫不猶豫地吃掉了。南瓜湯無疑增強了斗志和信心。半瓶水和半鋼盔南瓜湯一樣,能解決大問題。

    我的奇遇出現了。朋友又發現一整瓶水,用塑料袋裹嚴扔在一塊石欄上,像專門留給我的。我們分而飲之。這個經歷很玄妙。

    “而一場大雨 / 一場大雨 / 一場大雨 /一場大雨 / 即將落下……”

    鮑勃 · 迪倫的《暴雨將至》,吉他細膩地追擊,聽到急促的腳步聲,發自內心地渴望一場暴雨的到來。

    “我曾走過也爬過六條彎曲的公路 / 我曾踏進七座哀傷的森林中央 / 我曾逃脫十二片死寂的海洋……”

    他用一種蘇格蘭民謠的曲調,流露出對地球的擔憂。主要是對水的擔憂。

    2016 年,75 歲的鮑勃 · 迪倫意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白樺林里,幾頭牛悠閑地吃草,牛的身體渾圓飽滿,黃色皮毛像緞子一樣光滑水亮,上面分布拳頭大小的白色斑紋。我悄悄地靠近。牛警覺地抬起頭,眼里帶著不安和敵意。牛都很雄壯,肩胛的肌肉塊里暗藏無窮的沖擊力,匕首一樣的犄角是一種無聲的警告,我不敢靠近。膽怯是一件好事兒,能化解許多矛盾。像我和牛。關注生態的起因也來自一種無法言說的怯意。有了距離,牛平靜下來,繼續悠閑地咀嚼。

    我變成一頭牛。這種轉變是突發的,像卡夫卡的《變形記》。草香陣陣襲來,我眩暈,激動和不安同時出現。眼前是漫山遍野的青草和野花。每一種花草,都是不一樣的美味兒。它們發出醉人(牛)的氣息,誘惑我。我一口一口吃掉,不停地咀嚼。汁液甘甜,不同的口味有不同的寓意。在生命里,每一棵草都為我盛開,哪怕是一棵苦草。有飽滿的激情,所有的苦澀都被中和了。樂觀不是容納,而是化解。時間能把利刃腐蝕掉,味蕾同樣會把苦辣酸甜調節成適合生存的滋味。這是一頭牛的理性分析。

    人為什么來到這莽野之地?我無聲地發笑,用響鼻感嘆。大自然的布局本來就是神奇的沙盤。像一棵棵落葉松,它們近在咫尺,又遠隔天涯。兩棵樹偎依在一起,真像凡間一對不可多得的眷侶。樹習慣孤寂地生長,落葉松孤傲,一棵至少有 0.5平方米的領地;白樺樹習慣張望,數只瞳孔風情萬種。我不吃落葉松的葉子,也很少吃白樺樹的葉子。樹上的葉子就像天上的星辰。我的星辰在大地上,一眼望見的花草就是,我很知足。樹的根在我蹄下半米深的土層里幽會,糾纏不清,別以為我不知道。

    我身體積攢草香,滲透到肌肉和骨骼。對牛來說,這是厄運的開始。我仍然不管不顧地吃草,不負一生地追求。對一頭牛來說,顧慮太多也是桎梏。水與草,是生命的旺象。我漫步在森林草莽里,不時有一根皮鞭在夢里浮現,還有一把隱形的刀,這是我這條“牛命”的生態。草香亦然,每一枝花朵的笑我都懂。但是生存很凄美。像那個心懷叵測靠近我的男人。從他頭上的光澤我看到了荒蕪。

    “你往身后瞅一眼。”朋友說。

    她不知道我變成了一頭牛,滿腦袋都是草的芳香和誘惑。我轉身時,世界又與我進行了一次切割。我變回了人。碧綠的丘陵,冷峻的曲線,凝成一塊塊綠膠的森林。麻繩一樣淺白的小徑,交錯曲折,不同的走向宛若不同的往生。

    每一條路徑,都是人類篤信虔誠的態度。天空的蔚藍延伸至無限,白云像擅自闖入的孩子,羞怯遲緩。羊群牛群慢慢移動,它們才是這里的主人。很難想象我曾混跡其中,做了一頭幸福的牛。天遼地廣,大氣如磐。我想起李娟的《羊道》。

    朋友開始采集野花,很快集成了一束。這一舉動很不生態,但細一想,也屬于自然發生,像牛羊吃草,自然順序本該如此。突然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情:各種花草聚在一起,斑斕芬芳,呈現一種新的驚艷。我迅速翻閱手機里的合影,人聚在一起,像一束花,也很精彩:不一樣的容顏,不一樣的笑臉,不一樣的意境,變幻莫測。人的審美像冥冥中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操控,每一次合影,都會出現賞心悅目的一瞬。把自己當成生長在大地上的一枝花草吧,偶爾也有機緣集成一束,像生活中一次無意的邂逅。

    我借用手機辨認野花的身份。野菊花不用說,像是鄰家的女孩兒;一種藍色的花,美得不可方物,搜出它的芳名“高翠雀花”,標注有毒,我心一驚;一串乳白色花瓣像耳墜,像用玉雕刻的飾品,名字為“牛扁”,也稱“扁桃葉根”,劇毒。不查了,這種結果對于認知是顛覆性的。我不想用另外一種力量去毀滅美,即使它事實存在。那種無形的力量,游蕩在我的認知里,讓我對一切出現在眼前的美妙產生懷疑。“毒”像一把尖利的鏟子,一點一點挖掘出人性中的詬病和虛偽。“毒”像暗器,隱身周邊,有什么不可能發生呢?不知者無所謂,我們接受的,拒絕的,分不清哪一種飽含養分,哪一種是戕害。

    我想到了閱讀和寫作。文字的出現很奇妙,最初的象形文字已具智慧,簡單明了,一目了然。發展至今,成了現在的樣子。文字也是生長在歷史土壤中的植被,像一棵草,一朵野花,一枚野果。酸甜苦辣咸,維持著民生滋味。我們通過閱讀吸收營養或毒素。

    葦岸在日記中說:“人類使用語言文字的目的,無非是想將自己看到的東西轉發給別人。”

    寫作的莊嚴是:讓一些消失的生命再重新活過來,像一棵枯樹,一架腐化的牛骨,一片已經不存在的耕田;寫作也會讓生長變得緩慢,減輕生命中的隱疾和疼痛,讓悲喜美丑變得鮮明。

    葦岸的日記:“秋風已經吹過了,所有結滿籽粒和果實的植物都把身子拱向太陽的方向,這是一種無言的敬仰和感激,一種收獲后的報答。它們的頭垂向大地,大地和太陽給了它們一切,成熟后的植物和陽光、土地具有同一種顏色。”

    感恩,一個沉重的話題。感恩是一種溫暖過后醒來的微痛。

    文字的刻刀,在夕陽埋沒的殘碑上半掩身影。文字尤像淋過雨的土地、散發著陽光氣息的土地,生長并結出累累果實……是最清晰感受到的生態,很樸素,很美,也很暖心。

    久久精品一品道久久精品9| 亚洲国产精品网站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手机在线观看精品国产片| 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豆芽| 成品人和精品人的区别在哪里| 无码国产精品久久一区免费| 国产精品186在线观看在线播放| 国产馆精品推荐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动漫在线|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小说| 久久久久久九九99精品| 国产偷久久久精品专区| 免费精品国自产拍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免费小视频| 91热成人精品国产免费|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99|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麻豆一区|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 91 第一页| 97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国产2021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精品区| 亚洲愉拍99热成人精品热久久| 国产精品 码ls字幕影视| 国产精品高清m3u8在线播放| 中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精品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综合精品| 国产成人啪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天美18 | 亚洲精品在线电影|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首页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齐齐 |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久久| 精品人妻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内射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久久99视频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