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名家談寫作 輕侯:網絡小說中“參照物”的設定和突破
網絡文學蓬勃、鮮活地在這個時代生長著,以它的無限想象,以它的爛漫可愛,以它的現實沉思,給予這個國家數以億計的讀者以各種形式的能量與元氣,創造新的奇跡與可能。
網絡文學旺盛生發,始于寫作初心,成于時代機遇,更離不開所有寫作者一點一滴的耕耘。無論是知天命的閱歷還是Z時代的新浪潮,他們眼睛里閃爍著同樣的光芒,他們對于寫作的每一點思考,都經歷了無數個日夜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中國作家網通過推出“網絡文學名家談寫作”專題,與眾多讀者一起重溫網絡文學名家們的寫作初心,分享他們的文學理念與創作細節。我們相信,多元與精彩,都將會在這里呈現。
(欄目主持:虞婧)
輕侯,晉江文學城簽約作家,擅長行業文創作,代表作《草原牧醫[六零]》《香江神探[九零]》《小秘書系統》《重生之大畫家》等,其中多部作品售出簡體出版版權、有聲版權。其中現實題材作品《草原牧醫[六零]》入選2024年中國作協網絡文學重點作品扶持項目,中國小說學會2024年度中國好小說、第四屆“網絡文學青春榜”年榜等。
《草原牧醫》在被討論時,常有疑問聲音:這本書是否有必要設定一個穿越女主?一本現實題材小說為什么要加入穿越元素?
在討論“穿越必要性”這個話題時,拋開“增強代入感”這個目的,還可以回溯到在創作這本書時常用的一個技法——尋找“參照物”——去尋找答案。
一、在一本書的萌芽階段,“尋找對標”發揮的作用
網絡文學蓬勃發展至今,優秀作品層出不窮,各種各樣的創意、寫法都已屢見不鮮,想要創作一個能被看到的新故事就如求職一般,也要尋找“核心競爭力”。網絡世界浩瀚無邊,大量信息不斷更新迭代,必須有鮮明的特色呈現出來,才能使自己的故事脫穎而出,擁有競爭力。
當大量“嫁人”故事作為“參照物”的時候,主角靠自己努力獲取社會地位和幸福的故事就成了“新鮮故事”;當大量主角經商故事被作為“參照物”時,支持國家三農事業就成了“新鮮故事”。《草原牧醫》便是以大眾題材為參照物做創新推導的,對讀者而言,相比其他已被多次描繪的時代背景和大眾職業來說,六十年代草原游牧環境下的生產隊生活和“牧醫”職業或許更為“新鮮”。
牧區生活的核心“參照物”一定是城市生活,習慣了城市生活的年輕人來到牧區生活,通過兩種生活的差異性描述,容易碰撞出更有趣的故事。所以在確定了背景環境后,主角的身份也通過“尋找對標參照物”的方式得到了確認——一群帶著知識來到牧區建設邊疆的城市青年。
同時代的城市對于同時代牧區的對標差距如果再拉大呢?那么就是新時代的城市和舊時代的牧區互為對標:站在新時代的城市中,舊時代的牧區里有什么值得向往?舊時代的牧區里又有什么會成為故事創作中所必備的“困難設置”?通過尋找最大差異性的“對標”,《草原牧醫》要描摹的舊時代牧區背景逐漸變得越發鮮明——它有城市沒有的自然風貌,有與城市規范化生活節奏截然不同的游牧節律,有沉浸大自然的悠然,有與暴虐氣候斗爭的酷烈激情,有豁達的人情和野性的自由,還有爽朗不內耗的人際交往與最直白的愛恨。
這樣以一個現代城市長大的主角視角去探索六十年代的草原牧區,能碰撞出的情緒更豐富,可以探討的內容也更具層次感,這個故事的“新意”和“核心競爭力”終于見了雛形:在現代不那么受重視的獸醫專業大學生,來到了一個牧醫地位最高的天地大展身手、實現自我。于是,穿越的主角,才能擁有一個與眾不同的未來視角,將六十年代草原生產隊的風貌描繪得更為生動。也正是一個與現代截然不同的六十年代生產隊,才能為主角渴望被認可、被愛、被關注的心,提供一個溫床。
通過尋找參照物的方式,創作具有差異性的主角與故事背景,碰撞出強烈的火花,并挖掘出這個故事獨特的爽點,使它作為一本具有可讀性和思想性的網絡小說成立。同時也基于這樣的碰撞,才有機會用主角穿越到草原這樣的故事,對照當代城市人逃離城市的沖動,去討論當代人面臨的物質壓力和“價值感低”“存在感薄弱”“就業困難”等困境。
通過善用參照物的方法,《草原牧醫》故事的創意初見雛形型,同時我們也能看出,穿越的角色是有意義的,正是穿越造就了角色和故事背景最大的沖突差,使這個故事真正成立。
圖1.草原 圖2.小女孩與牛犢子 圖3.林雪君
《草原牧醫》中的水彩插畫,作者手繪(部分配圖有臨摹元素)
二、角色創作中找到“參照物”的重要性
我們在生活中,時時刻刻都在尋找“參照物”,以錨定自己的位置,塑造自我。
塑造小說角色時也是如此,每個角色都是一個“我”,這個角色因為與其他角色有所不同,才擁有了自己的名字和個性,變得立體鮮活,乃至被讀者記住。
網絡文學塑造一些角色時,會使用“他無我有”“他差我優”的邏輯,這也是通過擬定一個“對標參照物”來進行角色塑造。比如《葫蘆娃》中大娃的力大無窮,是相比其他角色的力量做出的優勢化設定,所以主角能力、個性的塑造,也常常基于一個平均數的整體去做特色描摹。這就是在對照的作用下,創造角色的“核心競爭力”。
因此在一個大多數人都會騎馬的環境中,一個同樣會騎馬的角色就不足以支撐主角身份。但一位擁有未來科技知識的動物醫學研究生,則可以成為鮮明的“對標性人物”——她掌握的技術,正是這個環境最缺少的,也正是這片土地上的牧民們最亟需學習的。這樣一個主角,逐漸將自己對照大時代群體特異化的“知識儲備”發揮出來的過程,也成了她完成自己人物弧光的過程。
當牧區品種改良造成大批量母牛難產時,更優異的接產技術,甚至開腹手術,最大程度地保住了草原上的重要畜牧資產;當出現疫病危機時,根據未來的防疫布局提前做好的準備,避免了一場重大的牧區災難。這樣安排的劇情,更具沖擊力、故事性,趣味強,同時也兼具了網絡文學常常提到的“爽點”。
而這些劇情都源于女主角特殊性的塑造,她的特殊性也正是通過“參照法”逐步豐滿起來的。主角在一步步展現自己“特殊”的過程,漸漸承擔起保護牲畜、保護生產隊、保護草原的責任,她的勇敢與純粹的醫者形象也變得突出。
同樣的,以“成為獸醫、決定留在草原的女主角”為對標,其他角色也變得立體起來——他們成為建筑師、成為藥劑師、成為拖拉機手;他們有的留在草原,有的去了農業區,有的回城深造,有的走向國家需要他的地方——角色們互為對照,走上了各自不同的道路。
善用“對標”、不斷尋找參照物,于是有了《草原牧醫》中相對牧羊犬來說更強悍也更內斂的黑狼沃勒,有了相對其他動物更有責任心的母牛巴雅爾,有了以平等身份對待子女的父親,有了相對商業社會有距離感的社群關系而顯得尤為動人的互助集體,和這個集體之中質樸、熱情、勤勞、可愛、豁達的人民。
這些童話般美好的長輩、親戚、同事、領導、朋友、客戶,正是《草原牧醫》最感人的部分,成就了這本書烏托邦般的幸福底色。
配圖分別為《草原牧醫》中出現過的角色:
牧羊犬糖豆、黑狼沃勒、狍鹿、母牛巴雅爾
知青穆俊卿、牧區少年阿木古楞、牧區青年塔米爾、戴尤登帽的女主角林雪君
三、劇情沖突中,針對“對標”做的創新
很多讀者評價《草原牧醫》中沒有反派角色,沒有與反派對抗的沖突劇情,認為這樣會缺少張力,讓故事失去了一波三折的精彩度。
當下網絡文學中很多作者喜歡設計反派負面劇情,先拉低讀者的情緒值,再打倒反派角色、破除障礙,將讀者情緒值拉高,以此使讀者體驗大跨度的情緒變化,完成爽感的鋪陳。
如果把這樣的創作方式當做一種“對標參照物”,是否可以進行一種沒有反派的創作呢?
基于這樣的思考,我嘗試讓草原牧區惡劣的自然環境“暴雪白災”“蝗災”“畜牧疾病”起到反派的作用。小說中的配角們如同主角的獸醫技術一樣,成為她克服困難過程中的助力,他們在抵抗白災、治蝗、救牲畜的過程中配合主角、團結一致地破除萬難、建設牧區。
如此嘗試,使《草原牧醫》損失了“憤怒→爽”這樣大跨度情緒起伏帶來的張力,但也使讀者閱讀過程中擁有一種“不會忽然被虐”的安全感。動人的友誼可以創造催人淚下的故事段落,互助、奉獻和其利斷金的劇情能提供諸如“熱淚盈眶”“熱血沸騰”“暖心”等持續性更久、并不遜色于直白爽點的情緒、情感體驗。這些內容成就了《草原牧醫》非常統一的溫馨治愈氣質。
與此同時,《草原牧醫》劇情創作中還有另一個“對標參照物”,即以往關于六七十年代背景小說的苦難敘事。
過往的經典作品中,更多呈現的是苦難和迷茫,這當然有著重要的歷史性。不過以此為參照物時,我們是否也可以呈現一下另一面。
人才人口飽和的城市中找不到工作的知識青年們,是否能在邊疆找到自己的價值,實現自我?
草原沒有筒子樓和白米面,但有最新鮮的牛奶、無污染的蔬菜、不含重金屬的魚……
艱苦的冰天雪地,對于現代喜歡花錢去雪鄉旅游的年輕人來說,是否擁有別樣的魅力?
現代城市中孤獨地朝九晚五著的年輕人們,投身集體勞動時會不會覺得溫暖、熱鬧和幸福?
——“反對標”的呈現能讓知青故事擁有新樣貌。
它激情的、積極的、熱血的那一面,激發了讀者內心對祖國的熱愛、對施展身手實現夢想的渴望、對邊疆大自然的憧憬。
尋找“參照物”做反轉、拉差距、提強度,可以幫助作者在自己的故事中挖掘出核心競爭力,創造出最鮮明的角色,書寫出創新、有趣的劇情。
在《草原牧醫》這本書中,根據“參照物”做的方方面面思考,賦予了舊題材新的生命活力,激發出這個原本不太光怪陸離的故事強烈的火花,給平實的主線增添了張力,讓它變得特別,擁有了自己的內核和靈魂。期待能為有類似創作困惑的朋友們帶來一點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