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雁:從裂縫處生長
穿行于老城區(qū)迷宮般的巷道,我總被那濃郁的煙火氣吸引。腳步常在巷角斑駁的老樓前停滯——那些布滿裂紋的墻壁縫隙間,竟掙扎著鉆出一株草木。這卑微而頑強的生命姿態(tài),正是《玉蘭花開時》中簡鳳與小連故事的源頭:兩個被命運推入深谷的女人,如何在時光遺忘的老樓里,憑借彼此微弱卻堅韌的暖意,于絕壁上開辟出生存的窄徑。
簡鳳與小連的形象,源于我目睹的真實,一場變故讓她們意外成為鄰居。簡鳳曾居住城市富人區(qū),丈夫是國企老總,生活優(yōu)渥。然而丈夫剛退休便猝然離世,命運急轉(zhuǎn)直下。為遠離傷心地,在妹妹簡凰的建議下,她搬入老城公寓,遇見了深陷尿毒癥困境、獨自生活的小連。
目睹她們在死亡陰影下小心翼翼摸索生命微光,我心中涌起執(zhí)念:定要寫出這份絕境中求生的力量。
那光亮,并非來自驚天動地的拯救,而是藏匿于日常褶皺的微末暖意。小連住院期間,枯萎的綠植在簡鳳手中重?zé)ㄉ鷻C;簡鳳高燒命懸一線,小連透析歸來遞上的退燒藥成了救命稻草——正是這些瑣碎如塵的“給”與“受”,交織成一張足以托住沉淪靈魂的溫柔之網(wǎng)。我堅信,真正的救贖,源于對他人之痛的感同身受,并伸出那只遞藥、澆水的手。
為呈現(xiàn)“向死而生”的哲學(xué),我將她們置于逼仄的老樓空間。這里沒有遼闊遠方,日常便是全部疆域:簡鳳給透析畏寒的小連送去暖寶寶,小連給無心做飯的簡鳳回贈荷葉蒸的白面饅頭,以病弱之軀指導(dǎo)簡鳳用門前缸中的荷花做酥點、蒸菜肴、炒鮮食,用蓮藕制成藕丸藕夾。
我渴望書寫的“詩意”,正是這種于泥濘中仰望星空的姿態(tài)。生活沉底,死亡逼近,她們?nèi)越吡κ占恳黄毿〉木G葉,在荒蕪中開墾出微小而不容忽視的綠洲。樓下那株頑強舒展的廣玉蘭,便是無聲宣言:縱然生命千瘡百孔,綠意仍要從裂縫掙扎生長。
我尤其著意刻畫女性間特有的理解與扶助。沒有壯舉,只有你來我往的溫情相護。當(dāng)簡鳳走出房門,重新呼吸、尋找意義、學(xué)習(xí)新知,當(dāng)小連以豁達消解死亡的猙獰,在透析間隙將門前花草照料得郁郁蔥蔥——她們各自破碎的生命,在彼此映照下,竟拼合出超越個體苦難的完整圖景。這力量,源于女性近乎本能的體恤與堅韌。
人生注定孤獨,終需獨自面對風(fēng)雨。正如文中小連所言,父母、伴侶、子女,皆只能相伴一程,唯有自己能陪自己走到最后。寫作如同養(yǎng)花種草,我渴望在被忽略的生活裂痕里,培植微小而倔強的生命故事。簡鳳與小連的相互救贖,并非空中樓閣,它根植于老城公寓的煙火塵埃:那盆復(fù)活的綠植,那粒傳遞體溫的藥片,那聲對廣玉蘭花苞形似饅頭的贊嘆——正是這些凡俗細節(jié)里燃燒的微火,照亮深淵,溫暖被遺忘的角落。
她們的故事,不過是命運絕壁上頑強生長的一株綠植——看似微不足道,卻以存在宣告:即使世界布滿裂痕,生命依舊能從縫隙中破土而出,倔強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