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漢學家文學翻譯國際研討會開幕
由中國作家協會、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七次漢學家文學翻譯國際研討會21日在江蘇南京開幕。來自31個國家的39位漢學家與39位中國作家參與活動,共同探討中國文學的新發展,共同見證中外文學交流的新成果。
據介紹,漢學家文學翻譯國際研討會自2010年創辦至今,已經舉辦6次,該活動會聚了全球知名的漢學家和出色的翻譯家,聚焦中國文學、翻譯學以及比較文學等領域前沿的學術問題,是思想、理論和語言的深度交流。
活動現場,中國作協主席、黨組書記張宏森向首次參加漢學家文學翻譯國際研討會的15位漢學家頒發“中國文學之友”證書,以表彰漢學家們在翻譯傳播中國文學方面的辛勤付出和卓越成就。他們是白羅米(羅馬尼亞)、高伯譯(西班牙)、杜肯·瑪斯木汗(哈薩克斯坦)、舩山睦美(日本)、阮麗芝(越南)、沈友友(巴西)、明雷(阿根廷)、約萬諾維奇·安娜(塞爾維亞)、施露(荷蘭)、白鑫(埃及)、莫冉(意大利)、鄭佩佩(泰國)、白蘭(西班牙)、哈立德(突尼斯)、凱蘭·高塔姆(尼泊爾)。
開幕式后,9位與會作家學者賓圍繞“‘譯’起向未來”作主題演講,中國作協副主席、江蘇省作協主席畢飛宇主持活動。白蘭、白鑫、劉震云、約萬諾維奇·安娜、金泰成(韓國)、東西、雪蓮(意大利)、杜肯·瑪斯木汗、丁捷先后演講。大家表示,翻譯不僅是語言的轉換,更是跨文化的橋梁,是將不同世界連接在一起的紐帶。中國當代的一系列文學作品通過對中國社會的描寫,展現了社會變革與人民生活,深刻反映了中國當代文學的獨特風貌。翻譯它們,不僅是對文字的傳遞,更是對中國文化和社會的生動詮釋。
活動期間,還將舉行分組討論、書店調研、主題沙龍、文化參訪等一系列文學活動,進一步促進中外文學交流,推動中國文學、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