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高顏值的名家名著彩圖本新近在滬出版 “讀者友好型”讓大部頭不再那么難啃
“讀書,把自己弄得好一點”,河南農民工劉詩利樸實的文字這些天在網上持續刷屏,也再度引發了關于讀書價值的討論和思考。閱讀,尤其經典閱讀的意義是多維度的:于個人成長,是認知升級的核心路徑;于社會發展,是文明傳承的關鍵載體。讀圖時代,如何讓人們愛上名家名著?
記者了解到,一系列兼具學術嚴謹性與大眾可讀性的名家名著彩圖本新近在滬出版,將在今年上海書展上集中亮相。《夢幻西游:清彩繪全本西游記》《詩經譯注:彩圖珍藏本》《楚辭譯注(彩圖珍藏本)》……這些圖文并茂的出版物高顏值且“讀者友好型”,以更易于上手的打開方式傳播經典,讓流傳千年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輕盈靈動的姿態走近當代人。
以清代工筆彩繪解鎖西游
《西游記》自誕生以來,西游圖像的創作、流傳便與之相伴生且形式多樣,包括附在刊本上流傳的繡像插圖,單獨行世的彩繪冊頁,洞窟、寺院的壁畫,器物上的裝飾,以及石刻、木雕等。這之中,江西省萍鄉市圖書館藏清代工筆彩繪《西游記》冊頁是國內現存內容最完整、規模最龐大的古代《西游記》彩繪冊頁。這套冊頁共300幅,起自石猴出世,訖于取到真經,完全照應了明代百回本《西游記》所有回目的內容。這在四大名著繪畫史上是獨一份,既可作神話題材的連環畫觀之,亦能視為清代社會風俗畫。
經館方正式授權,上海古籍出版社特邀知名學者、作家李天飛對這套彩繪冊頁作了深度整理與詳細解讀,于近日推出《夢幻西游:清彩繪全本西游記》。該書的一大亮點是為300幅圖重新編次,訂正之前的錯誤排序。如圖〇二九“觀音奉旨上長安”,有整理本誤認作如來把孫悟空壓到五行山下的場景,實則是五百年后,觀音奉旨上長安尋找取經人,路過五行山看望孫悟空的場景。圖中白衣者為觀音,側立童子為木叉。
作者還為圖冊作了九萬字解讀,含導讀、擬題、情節介紹、畫面評注、對應原著回目等。比如,鑒于不是所有讀者都讀過《西游記》原著,在每幅圖之下都作了評注,指明圖中人物的身份,做何動作,神態表情有何意味,照應原著哪一段原文等。
換種方式親近上古詩歌
“不學《詩》,無以言。”孔子的這句話,彰顯出《詩經》的重要性。然而,《詩經》用詞古奧,發音多變,沒有專門的參考書籍,連字都容易念錯。
全新推出的《詩經譯注:彩圖珍藏本》以《詩經》現代譯文的典范之作《詩經譯注》為文字底本,并配上230余幅名物彩圖,引導人們領略《詩經》的精髓。《詩經譯注》由從“覺醒年代”走來的第一代女教授、古典文學研究專家程俊英于85歲高齡時著成,自1982年問世以來暢銷逾50萬冊。她的白話譯詩清麗雋永,詩味濃郁,生動呈現了《詩經》時代先民的真實生活與樸素情感,向世界打開了解廣闊而獨特中華文明的一扇窗。我國翻譯界泰斗、北京大學教授許淵沖在《英譯〈詩經〉后記》中稱贊程譯為“難以超越的典范”。
本次出版,收錄江戶時代細井徇、橘國雄、毛利梅園等人所繪詩經名物彩圖230余幅,與原詩對照,以助讀者“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并特別繪制十四幅精美《詩經》地理位置示意圖,配有程俊英撰寫的題解,詳析諸侯國背景、古今地理關系;還隨書附贈喜馬拉雅獨家全書誦讀音頻。圖書的裝幀設計也頗為亮眼:封面藍、綠、金三色彩燙西周時期“垂冠鳳鳥紋”,書名集自國寶級文物虢季子白盤銘文;書脊環襯圖案為“鳥身龍首神”紋樣;護封圖案雜糅《詩經》中的鳥獸草木、商末周初的父乙觥、南宋馬和之《詩經圖》等元素,彰顯《詩經》文化的源遠流長與藝術嬗變。
讓千年楚辭“活”在當代
如果把三千年的中國詩史比作一條長江大河,《詩經》無疑是它的上游、源頭,而《楚辭》則極具地方色彩,開創了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詩篇。
此番出版的《楚辭譯注(彩圖珍藏本)》由《楚辭》研究專家董楚平全注全譯,以王逸《章句》本為根據,在浩如煙海的典籍中抽絲剝繭,以戰國時期楚國作品為范圍,形成嚴格意義上的《楚辭》讀本。全書共2000余條注釋,對神話與史實、典故與詞義都有詳盡的考釋,生僻字上方標注拼音。
書中全新收錄的《九歌圖》等250余幅《楚辭》歷代彩圖,堪稱“楚文化圖譜”:近100幅《楚辭》植物彩圖為首次整理面世,揭開“香草美人”的神秘面紗;清代《欽定補繪蕭云從離騷全圖》以工筆重現“駕八龍之婉婉兮”的超然仙境;五幅屈原行跡圖用現代地理學破解《哀郢》《涉江》的行走路線,讓“路漫漫其修遠兮”的悲慨有了具象坐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