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遠方的“雷燁樹”》:讓英雄回家 讓精神長存
    來源:文藝報 | 張 陵  2025年07月11日07:49

    在迎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作家李英傾情創作了長篇報告文學《遠方的“雷燁樹”》,以一部謳歌英雄的優秀作品紀念中華民族解放的雄壯歷史。作品中的英雄主人公,不是在戰壕里與敵寇拼殺沖鋒的忠勇戰士,而是一位奔走在戰火紛飛的前線,報道八路軍戰士英勇殺敵和人民抗戰消息的戰地記者。他的名字叫雷燁,時任八路軍總政治部前線記者,冀東軍分區政治部宣傳科長、組織科長。在1943年4月的那個春天,他壯烈犧牲于一場反“掃蕩”的戰斗中,年僅29歲。他犧牲的地方,長著一片銀杏樹,當地老百姓懷念他,就把這些樹叫作“雷燁樹”。作家多次走訪當年的戰地,特別鐘情仍然枝繁葉茂的“雷燁樹”——英雄不死,魂魄長在。

    雷燁的英雄事跡在冀東抗日根據地廣為流傳,鼓舞著抗日軍民斗志和精神,一度掀起學習雷燁同志的熱潮。《晉察冀畫報》出版雷燁紀念專輯,集中發表了他的51幅攝影作品以及詩文。《晉察冀日報》頭版發表了軍分區領導的悼念文章,稱雷燁用自己的生命,“在抗日史上又寫下了光輝的一頁”。80多年過去了,當年戰爭的硝煙已經散去,雷燁的故事也深藏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作家李英從英雄的家鄉浙江金華起步,沿著英雄走過的路,走到延安,走到山西、河北,走到英雄曾經生活戰斗過的許許多多地方,訪問當年的抗日根據地,挖掘歷史真實,尋找英雄感人的故事。在“雷燁樹”這片山林里,作家感慨萬千,把歷史與現實連接起來,完成了作品的構思,凝聚起飄散在歷史時空的英雄靈魂,升華起英雄的文學形象,最終讓讀者讀到了這部情感深沉、筆力雄健、語言樸實的報告文學作品。

    在作家筆下,雷燁形象有血有肉、內涵豐盈。他早年在浙江金華讀書時就是一個進步青年,后只身前往抗戰圣地延安,進入“抗大”學習,堅定了革命理想,打造了堅強的意志,培育了戰士的品格,很快就“成為出類拔萃的積極分子”。就在這個時期,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實現自己多年的愿望。作品寫道:“抗大的人都知道有一位優秀青年叫雷燁,他虛心好學,平易近人,而且很有文學天賦,會寫詩、寫文章,還會攝影。在抗大這個大家庭里,他如魚得水,聰明才智很快得到發揮。”抗大畢業后,他主動要求到抗戰“最危險、最險惡、最艱苦”的華北前線當記者,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用攝影報道戰地實況。在他并不算長的記者生涯中,最重要的報道就是“潘家峪大慘案”。1941年1月25日,侵華日軍出動3000多人,包圍了抗日堡壘村,“用機槍掃射、刺刀挑戰、手榴彈炸、縱火焚燒”等殘忍手段,毀滅了和平村莊,屠殺了1230名平民,制造了震驚世界的“潘家峪大慘案”。雷燁第一個趕到現場,第一個發出報道,他忍著巨大的憤怒和悲痛,用圖片和文字紀錄事件真相,揭露侵華日軍滅絕人性、令人發指的罪行,告訴世界,中國人民不會屈服,一定能取得最后勝利。爾后,他又輾轉根據地的前線后方,寫了大量的新聞、報告文學,拍攝了大量圖片。他的圖片報道已經成為中國新聞史的重要資料,他的代表性作品,也成為中國攝影藝術史的經典。在冀中,他結識了沙飛、鄧拓、田間、魏巍、田華等新聞和文藝工作者,和他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與他們共同開辟了根據地文化建設的大好局面。因此,他的犧牲,不僅“損失了一名優秀的青年干部”,也損失了一名難得的革命文化人才。

    報告文學《遠方的“雷燁樹”》深入描寫戰爭的殘酷和戰時生活的艱苦惡劣,構成典型的環境,從中清晰地梳理出英雄成長的歷程,一點一滴襯托出了雷燁的時代英雄形象:他是一個有信仰的人,他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他是一個不畏艱難的人,他是一個樂觀的人,更重要的,他是一個忠誠的戰士,一個為了民族解放勇于獻出自己生命的人。這種崇高感,一直貫穿于作品中,形成作品悲情壯美的基調,也使人物形象挺立在時代精神的思想高地上。主人公的真名叫項俊文,“雷燁”是他到延安后的名字。而把這兩個名字重新合在一起,讓一個人的身世大白,竟用了整整60年的時間。這段帶有悲情意味的歷史敘述,進一步加深了《遠方的“雷燁樹”》“尋找”主題的厚重感,延伸出作品下半部內容——尋找英雄的故鄉,把英雄的靈魂帶回家。兩個部分融為一體,完成了真正的“尋找”主題。

    新中國成立以后,浴血奮戰的英雄們陸續回到家鄉,與親人團聚。而遠在浙江金華的項家弟妹們卻一直沒有等到哥哥項俊文的回來。他自1938年離家后,從武漢寄回一封署名“雷雨”的家書,從此失去音訊。如今,革命勝利了,哥哥卻生死未卜。請求有關部門的幫助,也仍然未果。弟弟項秀文長大成人后,承擔起尋找哥哥項俊文的任務。一直到改革開放后的1986年,項秀文在一次全國性的地方志編纂會議上,認識了河北省地方志專家高永禎,事情才有了轉機。

    作品里的高永禎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物。河北是當年抗日斗爭最嚴酷的地區,犧牲也最大,許多烈士埋在陵園里,仍然不知故鄉在何處。所以高永禎深知讓英雄回家的意義,也深知其中難度。盡管資料手里很少,但他還是默默承擔起責任。15年的不停調研走訪,多次中斷線索,又多次找到新的線索,靠著高永禎的執著,經過了許多曲折坎坷,終于把斷了的線索接上了。在他的努力下,各方資料不斷補充進來,不斷修正方向。項俊文與雷燁這兩個名字不斷靠近,歷史之謎一步步揭開。最終,經過專家嚴格甄別考證,可以判定,項俊文就是當年犧牲的戰地記者雷燁。幾十年了,英雄的魂魄終可以回到故里。15年不停止的尋找,高永禎功不可沒。

    作品看似冷靜敘述,其實作家的情感和思想在深層中運行,提醒著讀者,高永禎15年“尋找”的意義超越了“尋找”本身。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時代,不能沒有自己的英雄,不能沒有自己的英雄價值觀。人民不會忘記民族的英雄,國家不會忘記民族的英雄。高永禎捍衛了人民英雄,也捍衛了我們時代英雄的理念。

    還有多少英雄烈士在等待著回家?也許無法確知,但令人欣慰的是,“尋找英雄”“迎英雄回家”已經上升為社會行動、公民責任,成為國家紅色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強化了社會組織措施,而且完善了國家法律保障。只要還有一個人沒有回家,社會行動就不會中止。整個社會將越來越深刻認識到,越是走向現代化,越是先進文明,越需要尊重國家民族的歷史,越需要敬畏國家民族英雄。崇敬英雄應該成為國家進步文明的道德標志。《遠方的“雷燁樹”》的英雄觀,合乎歷史精神,合乎時代精神,是值得一讀再讀的好作品。

    (作者系評論家、作家出版社原總編輯)

    久久精品视频观看| 亚洲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精品久久久久不卡无毒|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表情包| 成人国产精品一级毛片视频| 99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视频九九九|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电影| 久久国产热精品波多野结衣AV| 久久99亚洲综合精品首页| 日韩精品国产丝袜| 久久精品国产男包| 国产AV国片精品|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精品精品国产自在97香蕉| 久久久久久精品免费免费自慰|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老牛影视|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99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久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中文字幕|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版|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国产不卡|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1区2区 |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天堂久久久久久 | 亚洲精品国产美女久久久| 人妻无码久久精品| 精品国产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视频在线看99| AAA级久久久精品无码片| 麻豆国产精品无码视频|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vr| 国产日产韩国精品视频| 97视频在线观看这里只有精品 | 九九精品视频在线播放8| 八区精品色欲人妻综合网| 国产精品妇女一二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