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扎根筆記|夏海濤:從泰山農民身上發現泰山——定點深入生活感悟
    來源:《作家通訊》2025年第4期 | 夏海濤  2025年07月10日09:01

    【欄目語】

    2024年,《作家通訊》全新改版,推出新欄目“扎根筆記”,邀請在基層一線工作、駐點、深入生活的作家、文學工作者分享他們對于廣袤大地和人民生活的觀察與體悟,展現新時代作家和文學工作者“向人民學習”的精神風貌。

    從泰山農民身上發現泰山

    ——定點深入生活感悟

    ■夏海濤

    緣 起

    選擇張玉清作為主角,既是一種意外,更是一種必然。

    1992年,我在《泰安鄉鎮企業導報》擔任編輯時,便聽聞泰山腳下的大津口鄉,有位專事種植泰山“四大名藥”的農民。他成功馴化了泰山紫草、泰山黃精、泰山何首烏等特有的中草藥品種,成為遠近聞名的種植能人。此后,他耗費15年光陰,終于尋回在泰山絕跡半個多世紀的野生泰山四葉參,并將其引種馴化種在自己的植物園。緊接著,他做出了一個驚世駭俗的舉動:租用直升機,將數百萬顆“四大名藥”的種子播撒于泰山,實現了讓四葉參重返泰山的夙愿。

    幸運的是,當年他登上直升機執行播種任務時,我作為現場唯一的送行者,親自為他拍攝了登機的珍貴瞬間。一個只在村里干過小隊長的農民,做成了旁人眼中不可思議的事情。

    社稷之重與個體之輕

    泰山實在太重了,放在時間的天平上,它的分量足以撬起半個中華文明。

    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泰山自古以來便是帝王封禪祭祀的圣地。司馬遷的《史記·封禪書》記載:“古者封泰山,禪梁父者七十二。”相傳無懷氏、伏羲氏、神農氏、炎帝、黃帝、顓頊氏、帝嚳、堯、舜、禹等遠古先賢們,都曾在這里依次出場。

    秦始皇和他的兒子在泰山留下了秦刻石,漢武帝豎起了無字碑,唐太宗手書了摩崖石刻,宋真宗朝建成岱廟天貺殿……這些都成為國寶級的珍貴文物,是他們在泰山留下的深深印記。

    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泰山腳下無數普通農民,他們世代扎根于這片土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勤勞的雙手換取生活的溫飽。他們的故事沒有被文人墨客贊頌,更沒有被載入史冊,他們躲在被時光遺忘的角落,在泰山宏大的帝王文化背景下,顯得渺小和微不足道。

    所以,當我入選中國作協定點深入生活項目,持續創作報告文學《一個農民的泰山夢》時,所面臨的挑戰也顯而易見:如何在帝王文化占據主導地位的泰山敘事中,挖掘出其背后的價值與意義,為一個普通農民樹碑立傳?這不僅需要創作者對泰山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更需要在創作中找到獨特的切入點與表達方式,展現泰山文化的多元性與豐富性。

    馮驥才先生因寫出《挑山工》而被授予“泰安榮譽市民”稱號,他通過描繪泰山挑山工的群體形象,提煉出了他們共同的精神氣質。挑山工的優秀品格,是泰山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體現。他的成功為我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讓我看到了泰山除了帝王文化之外,更有著普通勞動者的精神內涵。

    從對故鄉的愛中,找到主人公的情感原點

    再次見到張玉清,是在他的紫藤莊園里。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莊園里彌漫著淡淡的花香。張玉清是一個樸實的農民,皮膚黝黑,臉上布滿了歲月的痕跡。他笑稱自己是“40后”,眼神中透露出堅韌和執著。

    1985年,改革開放正如火如荼進行中,即將步入不惑之年的張玉清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要通過種植泰山“四大名藥”,走一條與眾不同的發家致富路。

    這個決定,源于他偶然看到的一本奇書——《泰山藥物志》。書中記載了泰山上的“四大名藥”:何首烏、黃精、紫草、四葉參,其中四葉參早在1939年就已于泰山絕跡。張玉清決定找齊“四大名藥”,尤其是失蹤的四葉參,他要將這種失傳已久的獨特藥材引進他的園圃。

    短短幾年時間,他就通過種植泰山名藥走上了致富道路。然而四葉參卻神龍不見首尾,他幾乎跑遍了泰山的每個角落,歷經了無數的艱辛和挫折,始終也沒有發現蹤跡。直到15年之后,他終于在地理環境與泰山相似的昆崳山脈,找到了四葉參。

    見到四葉參的那一刻,他突然間淚流滿面,一種無法言說的情感油然而生,他發誓一定要將四葉參引種回泰山……此后連續多年,他都帶人將“四大名藥”種植在泰山的林間溪旁,甚至雇了直升機飛躍泰山,將種子撒向泰山。

    一個農民,通過種植藥材走上富裕之路,他卻華麗轉身,從追逐財富到關注泰山。是什么改變了張玉清?

    在與一位評論家的交流中,他說:“你和別的作家不一樣,你不是過客,你是泰山人!”他的話點醒了夢中人,讓我意識到自身獨特的身份與視角。作家深入生活,是獲取素材的必要手段,尤其是對于那些不熟悉生活的作家來說尤其重要;然而對于生活在泰山這片土地上的作家而言,更重要的是深入思考與發現,挖掘出事物背后隱藏的邏輯與情感。

    我想起了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兩個故事。

    1949年,一位年僅18歲的青年和他的一群小伙伴,懷揣著對未來的向往,離開家鄉投身軍旅。在軍醫速成班里學習了半年就同部隊南下,途經四川、重慶、湖南,最終在湘潭的一家兵工廠扎下根來,成為一名廠醫。離開家鄉時他行囊空空,唯有心中對故鄉的眷戀如影隨形。多年后,我偶然發現了他的一枚印章,上面刻著兩個方方正正的大字“岱峰”——這是父親的筆名,堅硬的石頭上刻著他對故鄉泰安與泰山深深的愛。

    歷史總是重復著相似的軌跡。60年后的2009年,我受聘離開泰安前往濟南做編輯,離開時也是兩手空空,唯一帶走的是網名“天下第一山下”——這也是我唯一使用過的筆名。

    物理上的遠離反而讓心理上的距離更加緊密,當遠離故土,人們才更加體會到對故鄉那種刻骨銘心的愛。

    我似乎找到了進入主人公內心世界的入口。

    采訪中發現,《泰山藥物志》的作者高宗岳,同樣是一位泰山文化的深度熱愛者。他出身中醫世家,遍覽泰山各類文物典籍,卻唯獨未發現有關泰山藥物的專論,于是立志撰寫《泰山藥物志》,以傳承泰山醫藥文化。自1939年出版至今,此書仍是“三山五岳”中唯一一部藥物志。

    盡管高宗岳與張玉清身處不同時代,卻同樣懷著對泰山的赤誠熱愛與“舍我其誰”的精神追求:高宗岳以文字系統記錄泰山幾乎所有的草藥,張玉清則用行動尋回絕跡的草藥并復植于泰山——二人以這種方式,隔空完成了文化傳承的接力。

    行走泰山:在泥土中尋找靈感

    隨著采訪的深入,我開始在泰山周邊的鄉村中行走。我拿著一張泰安市地圖,走進泰山深處,沿著主人公當年尋找泰山四葉參的路子重新再走一次。

    我在泰安市泰山區、岱岳區和泰山景區的范家莊、藕池、牛山口、沙嶺村、大津口村、徂徠村,在濟南市歷城區的萊峪溝村、十八盤村等村莊,做實地采訪和田野調查。我還實地考察了發源于萊蕪、流經泰安的大汶河,探究了沿岸的風土人情與人文地理。此前我已數次走過這條河流沿岸,而此行帶來了全新的感悟。

    在田野調查中,我深入研究了泰山的動植物資源,重點聚焦稀有或特有物種的調查,尤其是具有地理標志的泰山四葉參、泰山黃精、泰山紫草、泰山何首烏及泰山赤鱗魚等。我對泰山周邊的地礦寶藏、地質概貌也展開勘察與研究,試圖從地質變遷中探尋物質間的關聯,并針對泰山玉、泰山石及土壤等開展了地質學的專題調研。

    行走的每一步,都讓我更貼近泰山的本真。那些看似尋常的事物,卻在無形中激發了我的創作靈感。我走訪了泰山植物學家、泰山文化專家、民間藝人、村民等群體,通過與他們的交流,我深入了解了泰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泰山植物學家向我介紹了泰山的生態環境及動植物資源。他們多次談到,對泰山四葉參等珍稀植物的保護,是維系泰山生態平衡的關鍵。這些植物不僅是泰山的自然瑰寶,更是泰山文化的重要載體。泰山文化專家則從歷史與文化視角,為我解讀了泰山文化的內涵。他們說,泰山文化的核心在于“國泰民安”與“和合共生”,這一理念不僅滲透于泰山的自然景觀,更深刻影響著泰山人的生活哲學。與民間藝人和村民的訪談,讓我感受到泰山文化的民間生命力。他們以獨特的方式傳承著泰山文化傳統:泰山皮影戲傳承人憑借精湛技藝,賦予古老藝術現代活力;泰山石敢當雕刻藝人則以刀筆為媒,延續著民間信仰的脈絡。這些平凡的守護者,正以各自的方式,守護著泰山文化的根脈。

    在山中,我偶遇了一位護林員。那天,我駕車行駛在盤山道上,見一人步履蹣跚,出于好奇便停車邀她搭一程。沒想到她是位護林員,正要去前方巡查,便上了我的車。她是濟南十八盤村的村民,每日都要在這條路上往返數趟,護林防火是她最重要的職責。

    她帶著母親般的自豪,指著路邊的石頭——上面歪歪扭扭卻格外醒目的“防火”二字便是她寫的。盡管身有殘疾,她眼中卻閃爍著無法抑制的光彩。

    那一刻,我窺見了她內心的純粹。

    濟南人所稱的南部山區實為“北泰山”,這座山脈從地理上將泰安與濟南分隔開來。然而,在周邊村民的眼中,泰山不僅屬于泰安,更是大家共同的家園,他們打心底熱愛著這片土地。

    在大津口村,我遇見了一位老人。他熱心地向我講述泰山玉泉寺的傳說與玉泉的淵源。老人曾做了40年的投遞員,背著郵包走遍了這里的每一個自然村。退休后,他回到祖宅,過上了地道的農耕生活。飲山泉水,食自種莊稼,他覺得這正是泰山人的本色。每日清晨,他都拖著掃帚,將門前街道清掃得一塵不染。

    行走在泰山,一路上我遇見的人皆是平凡的,但他們憑借本能的直覺與時代接軌,以各自的方式參與并改寫著命運的軌跡。我遇見的事物同樣渺小:撿拾種子的斑鳩、驚慌逃竄的野兔、生于泰山的硬紫草、僅有四片葉子的四葉參……作為泰山的原住民,這些弱小的生命與人類共同構筑了泰山的生態圖景。

    我曾撰寫散文《四片葉上的泰山》。在我看來,雄偉的泰山雖厚重巍峨,卻是被一片片綠葉托舉而起——正是這些綠色植被造就了泰山的郁郁蔥蔥,為其巍峨之姿提供了堅實支撐。在民俗傳遞、文化傳承與文明延續的歷程中,民間個體的力量始終存在。它雖不張揚,卻如地下暗河般奔涌不息。

    至此,我似乎理解了主人公讓四葉參回歸泰山的深層邏輯。

    思考:鄉村振興中農民何為

    農民是土地的守望者。對土地的眷戀、對故鄉的熱愛以及對泰山與大自然的敬畏,共同構筑了鄉村的精神脊梁。

    在鄉村振興的進程中,農民的覺醒與精神向度的提升尤為關鍵。他們從被動的接受者逐漸成長為鄉村振興的主角,化身為參與者、建設者,以雙手和智慧在田野間書寫希望。更重要的是,泰山腳下的農民一直在自覺守護生態文明。他們以最質樸的方式維系著這片土地的生態平衡,讓鄉村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這種精神力量,讓鄉村在物質與精神的雙重滋養下煥發新生。鄉村振興不僅依靠政策推動,更源于農民內心深處對故鄉的熱愛、對文化的自信,以及對自然的敬畏。正是這份質樸的情感,讓鄉村在時代浪潮中始終保有溫度與靈魂。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地址| 精品动漫一区二区无遮挡|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影院对白| 大伊香蕉在线精品视频人碰人| 亚洲狠狠ady亚洲精品大秀|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中|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ⅴ香蕉| 九九热这里都是精品| 精品无码中出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无缓存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在线看| 日韩精品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永久纯肉无码精品动漫|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播放| 国产情侣大量精品视频| 精品国产成人国产在线观看| 夜夜爽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无码| 午夜精品成年片色多多|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动漫| 精品久久久久不卡无毒| 国产精品扒开做爽爽爽的视频| 国产麻豆剧果冻传媒免精品费网站| 日韩精品国产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网站人|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不卡 | 精品偷自拍另类在线观看| 2022国产精品视频 | 国产一区麻豆剧传媒果冻精品|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app| 最新国产精品无码| 国产成人精品AA毛片|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精品高潮呻吟99av无码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国内精品免费久久影院|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区| 亚洲精品午夜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