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世界文學動態
石黑一雄談電影《遠山淡影》
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作品《遠山淡影》改編、石川慶執導的同名電影近期在戛納電影節首映。在英國《衛報》的專訪中,石黑一雄談論了這部小說和他對電影的看法。《遠山淡影》于1982年首次出版,是石黑一雄的首部小說。2017年,瑞典文學院為石黑一雄頒獎時贊揚了他對“記憶、時間和自我欺騙”的關注,這些主題貫穿了他的所有小說,在《遠山淡影》中則最為深刻。
《遠山淡影》中的人物妮基是一位年輕作家,常被讀者當作石黑一雄的另一個自我。在石黑一雄看來,妮基更像是“讀者代理人”而非“作家代理人”,因為她身上的西方元素可以幫助英國讀者進入日本故事。影片中妮基的飾演者卡米拉·艾科(Camilla Aiko)是英日混血,她與石黑一雄有著相似的文化背景。故事中更重要的角色是妮基的母親悅子,一位不可靠敘述者。石黑一雄談到,在創作《遠山淡影》前不久,他的母親和他講述了在長崎時的經歷。盡管作品沒有直接采用她的故事,但母親認為這部小說是她人生故事的演變,《遠山淡影》也因此最貼近她的內心。2019年,石黑一雄的母親逝世。在看完電影版《遠山淡影》后,石黑一雄認為母親沒能看到電影是一種遺憾。
在石黑一雄看來,如果一部知名書籍的改編電影不成功,95%的原因都是電影制作人對于原著過于崇敬。因此,在《遠山淡影》電影制作期間,他總是盡力保持距離,反復向制片方強調,他們必須擁有自己的電影。石黑一雄補充道,自己的這種想法可能聽起來謙虛,但是實際上是一種自大的表現,“我渴望我的故事能像荷馬史詩、或者像某些童話和神話一樣,跨越幾個世紀和不同文化,不斷適應和發展,迎合不同的受眾?!?/p>
女性小說獎揭曉
女性小說獎設立于1996年,旨在表彰女性作家的文學成就,每年頒發給一位不限國籍的女性作家,表彰其前一年在英國出版的最佳原創英文長篇小說。今年,為紀念女性小說獎成立三十周年,評委會特別設立了女性小說獎杰出貢獻獎,該獎項于近日揭曉,布克獎得主、英國作家伯娜丁·埃瓦里斯托(Bernardine Evaristo)獲此殊榮。杰出貢獻獎旨在表彰埃瓦里斯托寫作生涯的作品,包括她的布克獎獲獎小說《女孩,女人,其他》,以及她長期以來對藝術包容性和多樣性的倡導。
6月12日,埃瓦里斯托在倫敦舉行的頒獎典禮上領獎,她談道,盡管自己從未獲得過女性小說獎,但這一新設立的杰出貢獻獎足以彌補她的遺憾。當天,頒獎典禮上還揭曉了今年的女性小說獎得主——荷蘭新晉小說家雅艾爾·范德沃登(Yae l van der Wouden)。范德沃登憑借她的首部小說《保管處》(The Sa f ekeep)獲獎,這部作品也入圍了去年的布克獎短名單?!侗9芴帯肥且徊坷寺募彝髌嫘≌f,故事背景設定在1961年的荷蘭,探討了戰后時期荷蘭猶太人的遭遇,以及一名女性對自身命運的審判。
作家弗·福賽斯逝世
6月9日,英國驚險小說作家、間諜小說大師、《豺狼的日子》作者弗·福賽斯(Frederick Forsyth)去世,享年86歲。福賽斯年輕時曾是英國皇家空軍飛行員,后來轉向新聞業,在德語、法語和俄語上的天賦使他成為駐外記者,他還曾協助英國間諜機構在尼日利亞、南非以及前東德和羅得西亞執行任務。福賽斯在31歲時為了還債寫下第一本小說?!皬姆侵迲饒鰵w來后,我一如既往地身無分文,沒有工作,也找不到工作,于是萌生了寫小說來還債的想法。”他在自傳中寫道。這部以快速賺錢為目的的小說正是《豺狼的日子》,僅用三十五天完成,講述了戴高樂遭右翼極端分子暗殺的故事?!恫蚶堑娜兆印酚?971年出版后立即獲得成功,1973年被改編成電影,近年來又被重新改編為同名劇集,由男演員“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飾演獨行殺手“豺狼”卡洛斯一角。
福賽斯生前創作了超過25部小說,其中包括20部間諜小說,小說中的許多內容取材于他的現實生活經歷。福賽斯的間諜小說情節精準,常常探討雇傭兵、間諜和惡棍之間的權力博弈。駐外記者的工作經歷對福賽斯的小說創作風格產生了重要影響。在他看來,寫小說是對從未發生過但可能發生過的事情進行的詳盡報道。福賽斯逝世后,“杰克·雷徹系列”小說作者、英國驚悚小說家李·查德談到,福賽斯將驚悚小說當作真實犯罪事件來寫作的方法改變了后來驚悚小說的寫作規則。
華裔作家李翊云推出新作
近日,華裔作家李翊云推出新作《自然萬物只是生長》(Things in Nature Merely Grow),這是她為去年逝世的19歲的小兒子詹姆斯創作的一本回憶錄。2017年,16歲的大兒子文森特去世后,李翊云為他寫了小說《理由的盡頭》(Where Reasons End),描寫了一位母親與已故兒子之間的對話。在新作中,李翊云回憶了寫作《理由的盡頭》時的經歷——她近乎本能地通過感覺召喚了文森特。在閱讀作家艾維·康普頓-伯內特的小說時,她看到了那句“親愛的媽媽”(“Mother dear”),而這是文森特以前常說的話。于是她說,“書就來了,就以這句話為開頭?!?/p>
如果說《理由的盡頭》中文森特的語言直接出現在了李翊云面前,新作的創作則艱難許多。李翊云談道,詹姆斯是一個沉默寡言的孩子,盡管他生前精通多種語言并熱愛哲學思辨。她發現自己無法像喚起文森特那樣喚起詹姆斯的聲音,也嘗試為詹姆斯創造一種全新的詞匯,但由于“語言不足”而變得困難。因此,李翊云的新作沒有虛構的對話,而是以母親的第一人稱來敘述。詹姆斯在書中登場的次數寥寥無幾,就像他生前那樣總是保持內斂。讀者第一次聽到他說話是在第二章的最后一頁,他只發出了一個單音節的聲音“Oh”。李翊云寫道,那時她在詹姆斯的推薦下閱讀維特根斯坦的著作《邏輯哲學論》,向詹姆斯坦言自己很難理解哲學問題為何成為語言問題的闡釋,而詹姆斯對此只回答了“Oh”。在李翊云看來,詹姆斯的回答體現了極致的簡潔和不可知性。這一充滿不確定性的回答在詹姆斯去世后給李翊云帶來了慰藉,她寫道,“詹姆斯在語言中找到了哲學的樂趣。”李翊云在新作中直面了語言的局限性,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呼應了《邏輯哲學論》。
王鷗行推出小說新作
近日,越南裔作家、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王鷗行(Ocean Vuong)推出全新小說《歡欣皇帝》(The Emperor of Gladness)。王鷗行童年時移民美國,在康涅狄格州長大,母親在美甲沙龍工作,繼父在制造廠工作。在NPR網站的訪談中,王鷗行談道,新作中有他自身成長經歷的影子——故事設定在康涅狄格州一個后工業化小鎮,講述了一個名叫海的十九歲越南裔美國男子考慮輕生的故事。
新作中,正當大學輟學的海準備從橋上跳下時,河對岸傳來了82歲的癡呆癥患者格拉齊娜的呼喊。她打斷了海的輕生計劃,說服他成為自己的看護。王鷗行在布魯克林學院讀書時由于沒有住處,曾與同學的奶奶——一位名叫格拉齊娜的癡呆癥患者同住并且照看她的生活。因為格拉齊娜,王鷗行接觸到了“安理申”(Aricept)這樣的癡呆癥相關詞匯,這在他此前的生活中從未出現。他們常常一起看一檔名為“價格猜猜看”的電視游戲節目。在新作的最后一頁,王鷗行寫道,“紀念格拉齊娜·J·維爾賽利斯,1925年至2014年。”
王鷗行還談道,《歡欣皇帝》是自2019年母親去世以來他創作的第一本完整的書。他說,寫這本書是一種擺脫悲傷的方式。王鷗行認為,逝去的母親將自己的思維方式留給了他,他會用母親過去的想法看待如今的事物,盡管從前他們會觀點不同?!澳赣H的語言如今已融入我的內心?!彼f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