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草原》雜志的探索與堅守
    來源:文匯報 | 阿霞  2025年07月07日09:36

    《草原》雜志作為一本幾乎與共和國同齡的文學刊物,她的歷史和地方性意義在國內的期刊中也是非常有典型性的。我們深知這一點,所以,在時代的浪潮和變幻中,如何找準定位、煥發新的生機,始終是我們不斷思索的問題。辦刊物,是一場需要持之以恒、久久為功的長跑,而《草原》,正是在這樣一代一代人的堅持中,不斷地探索著屬于自己的道路。

    自然寫作:為生態文明建設貢獻文學力量

    2021年初,《草原》攜手張煒、阿來、葉梅、施戰軍、梁鴻鷹、鮑爾吉·原野、艾平、興安、李青松等18位全國知名作家、評論家及報刊主編,共同發起了“自然寫作”的倡議。作為國內首家開設固定欄目并主推自然生態文學作品的雜志,我們的目標是通過凝聚文學的能量,讓作家們重新審視自然,關注生態環境,反思人與自然的關系。

    經過四年的努力,“自然寫作”不僅激發了全國范圍內自然生態文學的創作熱情,還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作家、評論家投身于這一創作和理論的實踐。《草原》雜志已成為自然生態文學領域的一面旗幟,幾乎國內所有代表性作家都在我們的自然寫作欄目上發表過作品,為自然文學、生態文學提供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寶貴樣本。這些作品涵蓋了詩歌、散文、小說等多種文體,作者群體也日趨多元化,從專業作家到大學教師、攝像師、生態環保從業者,再到中小學教育工作者,甚至還有剛學會認字的老人,通過自然筆記和親歷體驗,在《草原》發出了自己的聲音。

    欄目視野也在不斷擴展。去年,我們還特別推出了三位美國當代重要的自然生態詩人——加里·斯奈德、瑪麗·奧利弗、容白頭的作品,并與法國“烏力波”實驗寫作團體建立聯系,推廣中國的自然生態寫作。這四年多,我們組織了多次“自然寫作營”,邀請全國各地的作家、詩人、評論家走進內蒙古,深入到沙漠、草原、原始森林、山村田野、河流湖泊,深扎體驗、精準考察,重新思考自然萬物、生態環境與我們人類之間的關系,舉辦了多場“自然生態文學論壇”和講座,圍繞生態中國、草原敘事等主題,探討了“自然寫作”在當下中國生態文明建設與發展中的意義以及建構中國的生態文學理論的可能性。

    “自然寫作”欄目推出的作品受到了廣泛認可和關注,我們欣喜地看到,越來越多的期刊開設了生態文學欄目,越來越多的作家和詩人投身于自然生態文學的創作之中。自然生態文學已經成為當代中國文學的一個熱點和新的生長點。

    當然,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在自然生態文學的理論建設方面,我們仍有很長的路要走。盡管這些年關于自然和生態文學的文章和專著不少,但整體考察國內的自然生態文學的理論體系尚未形成,多數著作還是西方自然生態理論的介紹和轉述性文字,中國的自然生態文學批評體系還沒有形成,因此,我們今年又開設了一個子欄目“生態文學研究”。興安在開篇文章《像自然一樣思考:構建生態文學的主體性》中提出了“在自然寫作中,作家需要思維方式的轉變,從生態的立場,反觀人類自身,建立自然與生態文學的主體性”。之后連續推出多位作家、評論家的理論文章,其中陳福民的《人與自然的互相發明及“中國深度”——生態文學簡論》是一篇非常重要和有突破性意義的文章。他認為:“生態文學應該堅持一種人與自然互相發明的立場,既反對人類中心主義的霸權姿態,也要警惕把自然單極化、去人化的寫作。作為生態文學的倡導者和實踐者,我們應當具備一種迎接挑戰的開放姿態,將關于人與自然、人與人、科技與自然等新課題放置于一種全新的時代關系中去觀測,將生態文學放置到一個新的文明水平上去思考。”確實,面對生態環境的變化,尤其是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對地球和宇宙的探索和認識,人類與自然的關系已經超越了“二元論”和“單極化”的觀念,無論是“人類中心主義”還是“生態中心主義”,都難以把握當下的復雜現實與迎接未來的挑戰。這些理論和思考,不僅梳理和重新思考了自然生態文學的內涵,同時也為自然生態文學寫作的路徑和未來,提供了實踐和理論的空間。

    今年,我們編選了《從房間到荒野——“自然寫作”2021-2024年精選集》,這是我們對《草原》四年里自然生態文學的一個階段性總結。其中精選了54位作家的54篇作品,還有孟繁華、陳福民、興安、項靜四位評論家的理論文章。這些作品和評論不僅展示了“自然寫作”的豐碩成果,也為未來的創作和研究提供了重要參考。

    “自然寫作”的探索之路仍在繼續。我們希望通過這部作品集,讓更多人關注自然生態文學,共同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草原》雜志將繼續堅持和推動“自然寫作”,為作家們提供更廣闊的平臺。現代人與自然之間的隔膜與疏遠,不僅是物質的空間的距離,更是心理與情感的距離。我相信,“自然寫作”不僅是文學現象,更是文化的自覺,人類身心的洗禮,它將引導我們走向更加美好和諧的未來。從房間到自然有多遠?走進自然,細心觀察、體會,與大自然重新建立對話關系。

    草原騎手:培育本土文學新力量

    作為一本地方性刊物,培養本土的作家隊伍是主要任務。“草原騎手”欄目是2013年創辦的,“草原騎手”欄目的初衷十分純粹,用“騎手”的意象凝聚一群在文學創作上勇敢探索的人。2025年,為持續強化“草原騎手”的品牌影響,全年交替推出“草原騎手·00后”和“草原騎手·多文體”欄目,充分激發本土青年作家的創作潛能,深入發掘更多文學新銳。12年來,“草原騎手”欄目重點推出的內蒙古中青年作家共有50多位。12年過去了,我們欣喜地看到這些作家創作質量和影響力穩步提升,海勒根那、娜仁高娃、阿尼蘇、陳薩日娜、渡瀾、劉惠春、謝春卉、蘇熱、阿塔爾、曉角等許多本土作家從這里出發,并已日漸成為內蒙古當代文學的中堅力量。

    最近,由《草原》編選的《草原十二騎手》,收錄了海勒根那、趙卡、拖雷、娜仁高娃、肖睿、阿尼蘇、陳薩日娜、渡瀾、蘇熱、田逸凡、艾嘉辰、曉角12位內蒙古中青年作家近年創作的中短篇小說力作。入選作家涵蓋“70后”“80后”“90后”和“00后”四個代際的創作群體。

    “草原十二騎手”作為一個逐步壯大的文學群體符號,集中呈現了內蒙古小說在當下的創作樣貌、審美趨向和地域特征,是一道獨具魅力的文學景觀。該作品集的問世,不僅是一場跨越代際的文學接力,更是一次由“邊緣”向“中心”的文學遠征。正如中國作協副主席邱華棟在本書序言中所說,該作品集“體現了在新時代的引領和推動下,內蒙古文學開始走向復興與繁榮的嶄新氣象”。

    青年作家:注入文學發展新活力

    《草原》繼續秉持關注、發現和培養文學新人的傳統,以文學陣地為載體,以文學活動為依托,持續關注文學新人成長。2025年第1期,我們推出了“北中國詩卷·全國大學生詩展”,集中展示全國乃至國外高校學生的詩歌作品。“全國大學生詩展”已經連續三年,先后刊發了150余位青年詩人的作品。我們每年第5期的“青年小說專號”,將目光聚焦在全國青年作家的中短篇小說作品,通過作品中兼顧的個人經驗和時代話語,結合紙媒和新媒體的多元傳播,讓青年寫作者發出自己的聲音。他們的寫作不再遵循傳統文學范式的宏大敘事,而是借助個體經驗的表達,在碎片化、數字化、流動化的語境中,尋找新的表達方式與價值可能。其中的“實驗文本”“句群”等欄目,則鼓勵青年作家大膽嘗試新的寫作風格與形式,勇于探索文學的邊界。

    我以為,文學期刊的價值,不僅在于評判文字,更在于濡養整個文學生態,啟發思考、傳遞正能量的社會價值觀。所以,一個樸素的信念始終支撐著我們前行:無論媒介如何更迭,文學始終是主體,而“出圈”的前提,永遠是先扎扎實實做好“圈內事”——以虔誠打磨文本品質,以熱忱守護文學尊嚴。

    今年,《草原》已經走過了75周歲,卻依然煥發著青春和活力。這里有破土而出的文學新苗,有蓄勢待發的草原騎手,當然更有前輩們的文學積淀和深情呵護。我們守護的不僅是一本雜志,更是一片生生不息的精神原野。有了這片綠色的文學草原,就孕育著下一個春天的希望。

    (作者系內蒙古文學雜志社社長、《草原》雜志主編)

    日本久久中文字幕精品|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三级网| 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视频在线网站| 国拍在线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影视在线产品| 99re热免费精品视频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96精品亚洲| 综合91在线精品| 国产va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SSS在线观看AV |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1|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九九大片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午夜爆乳美女视频| 2020国产欧洲精品视频| 杨幂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香蕉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自线拍| 亚洲色精品VR一区区三区| 99ri在线精品视频| 秋霞久久国产精品电影院|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国内成人精品亚洲日本语音| 国产精品久久久香蕉| 亚洲狠狠ady亚洲精品大秀| 国产国拍亚洲精品mv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三区| 九九精品视频在线|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 国产精品99亚发布| 亚洲精品456人成在线|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大豆网 | 国产精品久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91精品日韩人妻无码久久不卡| 99久久综合精品国产| 久久精品视频国产| 国产精品乱码高清在线观看| 99re热视频这里只精品|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