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抗日戰爭史》:偉大抗戰精神的具象化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80年前,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洗刷了近代以來抗擊外來侵略屢戰屢敗的民族恥辱,重新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由此開啟了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在民族危亡的歷史關頭,中國共產黨以卓越的政治領導力和正確的戰略策略,指引了中國抗戰的前進方向,孕育出偉大抗戰精神。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各敵后根據地(解放區)的抗戰史,正是中國人民偉大抗戰精神的具象化體現。
由中共山東省委黨史研究院(山東省地方史志研究院)編寫出版的《山東抗日戰爭史》一書,便是中國共產黨在山東領導人民群眾力挽狂瀾、堅持抗戰、視死如歸、血照汗青的歷史見證。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編寫出版《山東抗日戰爭史》,既是為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弘揚偉大抗戰精神、講好山東抗戰故事,也便于人們翔實了解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歷史的山東篇章,進一步發揮黨史教科書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重要作用,更好地激勵人們賡續抗戰精神、砥礪復興力量。全書共9章、45萬余字,主要梳理了日本對山東的軍事進攻、經濟掠奪、政治奴役、文化滲透及其惡果對全國局勢與世界格局的影響,忠實記錄了山東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從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時期基本沒有建立紅色武裝、紅色政權、革命根據地的“舊山東”,到通過動員人民、依靠人民奮勇反抗日軍侵略,廣泛開展敵后游擊戰爭,從無到有創建山東抗日根據地(解放區)的壯闊進程,最終一躍成為“遙遙領先其他抗日根據地”的新民主主義新山東的抗戰歷史,基本反映了山東人民為奪取全國抗日戰爭勝利所進行的艱苦卓絕斗爭、所付出的極其沉重代價、所作出的不可磨滅貢獻、所涌現的抗日英烈與英雄群體,以及所形成的“黨群同心、軍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沂蒙精神。
山河無恙,英雄不朽。正是無數革命先烈的慷慨赴死,才換來今日的歲月靜好。《山東抗日戰爭史》首先豐富了山東人民抗日戰爭歷史的研究成果。多年來,由于種種原因,這段歷史的研究一直處于碎片化、不完整的狀態,缺乏一部較有影響力和代表性的專著。該書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充分吸納學界新成果,大膽突破現實“研究瓶頸”,多維度展現山東人民自古以來反抗日本侵擾與侵略的全過程。
其次,該書記述了山東人民跨世紀的屈辱史。由于山東地理位置特殊、區位優勢凸顯,早在明代嘉靖年間就遭到日本迭次不斷的侵擾與侵略。從那時起,山東人民便進入了被迫反抗日本侵擾與侵略卻又屢戰屢敗的屈辱歷程。1894年至1895年,日本發動甲午戰爭、侵占威海衛;1914年強占青島;1919年侵犯山東;1927年再次出兵山東占領青島;1928年侵占濟南。
更重要的是,該書突出了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在1931年“九一八”事變至1945年日本簽訂投降書的14年抗戰歷史中,山東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展反日宣傳、南下請愿、農民暴動等抗日救亡運動,發動十大抗日武裝起義,組建人民抗日武裝隊伍,創建抗日民主根據地。八路軍一一五師與山東縱隊、地方武裝在敵后山東戰場上鉗制、殲滅了日軍大量兵力,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最后,該書肯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在山東的踐行成果。山東黨組織正確貫徹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堅持“既團結又斗爭”的方針,成功匯聚了全民族抗戰的積極力量,推動形成了全民族抗戰的歷史洪流。特別是1943年7月至1945年抗戰勝利前夕,國民黨正規部隊和國民黨省政府撤出山東后,共產黨在山東獨自撐起敵后抗戰大局,多次粉碎日、偽軍的瘋狂“掃蕩”“圍剿”“蠶食”等,建立了全國解放區的第一個省政府。此外,該書客觀評述了臺兒莊大戰、徐州會戰等戰役,專門增設“山東抗戰中涌現出的著名英烈”條目,收錄并褒揚了為奪取抗日戰爭勝利而英勇犧牲在山東的197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其中包括國民政府軍隊中的愛國將士和一部分國際友人;同時披露了一些日本戰犯口供等文獻資料,揭露了日本侵略者在山東所犯的累累罪行。
日本軍國主義帶給中國人民的慘絕人寰的災難,罄竹難書,不容抹殺。我們強調要正確對待和深刻反省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歷史,并非要延續仇恨,而是要以史為鑒、珍愛和平。鑒往事,知來者。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年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開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偉大的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將永遠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告慰所有抗戰英烈,就是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斗爭精神、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彼岸奮勇前進。
(作者系歷史學博士,馬克思主義理論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