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戲鄉記
    來源:光明日報 | 徐迅  2025年06月27日07:58

    車在山道上穿行,忽高忽低,曲折蜿蜒。窗外,一座座翠綠的山,一叢叢蔥蘢的樹,一條條清亮的山溪,一幢幢嶄新的樓房,在眼前一閃而過……時有幽蘭或茶葉的香氣,沁人心脾。但看不清它們的模樣,看到的是開得火紅的映山紅。遠處,鷓鴣的鳴叫聲此起彼伏,在深山里反復回蕩,空靈而高遠,讓我的心如被水洗般澄澈明凈。

    “潛山有座山,山里有個許家班……”有人忍不住,在手機上鼓搗出一首歌。歌唱的是許家班,詞也是專門為許家班而寫。許家班,正是我這次要去看的戲劇班社——皖西南潛山五廟許家畈彈腔班。

    潛山有戲,是戲曲之鄉。清代曾孕育出京劇表演藝術家程長庚。他唱戲,唱成了“徽班領袖”“京劇鼻祖”和梨園一代劇神,被咸豐皇帝封了個“五品頂戴”,曾任京都梨園公會會首長達30多年。可鮮為人知的是,京劇的母體藝術,京劇的靈魂之一就是潛山彈腔……高亢纏綿、激越蒼涼的潛山彈腔,正是在這里翻山越嶺,直上云巔,成就了程長庚,也成就了中國的京劇藝術。只是京劇成為國粹,彈腔卻成了深山里一曲藝術遺響,藏在深山人無識。人們把彈腔稱為戲曲活化石。

    到達目的地,沒聽到彈腔,先看到的是銀杏樹。銀杏樹漫山漫谷,魚鱗般的樹葉,隨風搖曳,在陽光下一片橙黃,讓峽谷變得通徹而明亮。在北京,我一直生活、工作在栽種有銀杏樹的街道,因此對于銀杏樹,我有一種特殊感情。

    記得有年在皖東,聽說有一棵千年銀杏樹,我還趁著夜色去瞻拜……朋友說,通往許家畈路上,就有一棵銀杏樹,樹齡即便不足千年,也有八九百年。說話間,我們就到了銀杏樹下。果然,面前一棵銀杏樹枝葉婆娑,狀若虬龍,粗壯的樹身估計六七個成年人才能合抱,似披一身的鎧甲,直插云霄。我圍著銀杏樹,轉著圈,詫異的是它在一丈多高時,突然分出兩棵,像是孿生兄弟,在山梁上并肩聳立,佇望著山中歲月。

    看過了銀杏樹,到達許家畈已近中午。許家畈,顧名思義就是許姓人家居住的山間大畈。那里青山如黛,白墻黑瓦,犬吠雞鳴,炊煙裊裊。只是我們到時,既沒有二胡的悠揚婉轉,也沒有鑼鼓的“鏘咚鏘”,更無表演者頭戴鳳冠,在戲臺上咿咿呀呀……

    眼前,一處顯然是戲臺的禮堂,人去樓空,滿目蒼涼……我心里一咯噔,臉上生出了失望之色。陪同的朋友似乎心里也沒有底氣,說彈腔班社的班主許開學,因10多年前一場中風,身子偏癱,腿腳不便,怕是來不了。但話音未落,卻有一位清瘦的老人一瘸一拐地走來,一起走來的還有一位婦人。朋友低聲說,這是許開學和他的妻子。

    我們立即迎上去。許開學說聲“稀客”,那婦人就盛情地遞上一碟生姜。戲鄉人好客,這種待客之道,讓我想到,這里不僅孕育著彈腔藝術,還出產茶葉和生姜……也就是說,這里既有優美的藝術遺響,也有著豐饒的物質寶藏。

    一陣寒暄后,我們就邊吃生姜,邊聽許開學講述潛山彈腔。他說,彈腔和其他戲曲一樣,講究的也是言傳身教,口傳心授。他從小跟隨上一輩,曾演過30多本彈腔戲,可惜現在卻記不完整了。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潛山彈腔這些年在上級文化部門幫助下,已整理出《二進宮》《四郎探母》《郭子儀上壽》《徐庶薦諸葛》《渭水河》等9個劇本,這讓彈腔藝術重見天日。

    談起彈腔藝術傳承,他略有些激動地說,現在許家班雖然還在,但也只是在節日期間表演,面臨著凋零的危機。另外,唱腔的傳承也處于青黃不接之際。比如,彈腔一個“窄調”唱法,現在的年輕人就唱不出來。他很著急,也很擔心,害怕彈腔藝術在他手上失傳……說到“窄調”,我不知所云。他就比畫著,一遍遍給我講解。很快,我知道窄調是一種特殊的發音方法。意思是,不打開全部聲帶,而是尖著嗓子唱。人們說程長庚的嗓音叫“膛音”,即鼻腔共鳴,聲音由丹田而出,開口氣沖霄漢,穿透力極強……我覺得他說的可能就是這個,但沒有向他求證。

    “有徐庶在玉堂思前想后,思想起老母親好不慘傷,自幼兒在家中將人傷壞,黑夜里別老母往外奔走,多蒙得劉皇叔情高義好,收留我在帳下輔助漢邦,今日里思老母珠淚雙淌,但不知老母親身可安康……”或許因我姓徐,許開學給我唱了《徐庶薦諸葛》里一段彈腔……老腔老調,古韻古風,雖然沒有樂器伴奏,但他一張口,卻讓我心里一顫,感覺一陣山風在眼前掠過,似有風吹拂銀杏葉,樹葉翻卷,發出颯颯之聲。風停浪息,轉而又有一片陽光,明媚地劃過溝壑,風起處,攢動一山深色的綠……聲腔哀怨凄迷,舒緩激昂,其中蘊含的知音之感、思念之情,讓人頓生天荒地老般的一種惆悵。

    望著他陶醉的樣子,我想起潛山另一位藝人,人稱“四和老”的左四和。他的祖父左鳳昌是晚清的監生,擅長高腔、彈腔,父親左與貴承繼父教,也是高腔、彈腔和黃梅戲的藝術傳人,從小耳濡目染,左四和愛戲成癮。一家三代從藝,算是一個地道的戲劇世家。特別是左四和,他打通高腔、彈腔、黃梅腔3個劇種的唱腔藝術,將《雙插柳》《雙絲帶》《龍鳳配》《劉子英打虎》等高腔、彈腔的傳統劇目移植成黃梅戲。他獻出的彈腔手抄劇本《雙救舉》,經劇作家王兆乾改編成黃梅戲《女駙馬》,由嚴鳳英和王少舫演唱,唱成了名傳天下的黃梅戲經典。

    “皖水上游,山川蘊蓄融渾,民多俊秀,音中宮聲,即農人亦多能高歌者……”這是教育家、考古學家程演生在《皖優譜》里說的。這不是一種夸張。當地人癡迷戲曲的程度難以想象。就是這個人稱“四和老”的老頭,戲在他心里,也在他眼里。無需戲臺,他張口能唱;竹筷、臉盆、葫蘆瓢、竹筒……他伸手就拿來當樂器。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在山村夜晚,他常常獨自有節奏地敲著竹筷,有板有眼地唱黃梅折子戲,唱《小辭店》《山伯訪友》,甚至連《張朝宗告漕》這樣整本的黃梅大戲也唱。戲一開場,便引來遠遠近近的鄉親,鄉親們或是端坐,或踮著腳尖,圍得水泄不通。唱到熟悉處,大家此呼彼應,如泣如訴、如夢似幻的旋律在山里徹夜不散。

    有風吹來,一陣清涼。

    畈里人家,炊煙先是在屋頂一縷繚繞,不知不覺就炊煙一片了。看看天色,我們告別了許家畈。

    很快,車子又開到了古老的銀杏樹下。忽然,枝葉間傳來幾聲鳥鳴,仿佛是一種提示。抬頭望望銀杏樹,我突然想起另一個劇種——越劇。想到越劇的故鄉,浙江嵊州的東王村,有一棵數百年的香樟樹。那棵香樟樹一直是越劇藝人們心中的圖騰。他們每當外出演戲前,都要虔誠地到樹下上香、磕頭跪拜。高興時,有人還要編一段唱詞——戲曲的土地,難道都生長著神奇的大樹?

    我不知道這是巧合,還是有什么內在的關聯。但我相信,在民間戲曲生長的山鄉,大樹一定是戲曲最熱情、最忠實的傾聽者與觀眾……就像這一棵銀杏樹,千百年來,在深山大坳,看慣了日出日落、云卷云舒,聽熟了一字字、一句句的戲曲唱詞,或許因為癡迷,或者本就是天地的造化,讓這棵枝繁葉茂的銀杏樹一分為二,直插云霄,仿佛在告訴我們:這里不僅有咿咿呀呀的彈腔,還有那咿呀咿呀的黃梅腔。

    深山戲鄉,一棵碩大無朋的銀杏樹,何嘗不是充滿靈性的生命?

    (作者:徐迅,系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

    99久久99这里只有免费费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视不卡| 国产精品蜜芽tv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无码中文毛片不卡|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AV在线播放| 久久国产精品2020免费m3u8| 国产精品熟女高潮视频| 精品伊人久久久香线蕉| 91精品91久久久久久| 久久无码国产专区精品| 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6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 久热青青青在线视频精品| 一级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 国产精品爱搞视频网站 | 久久久午夜精品理论片| 九九视频精品在线| 国产精品一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偷拍无码不卡av|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久久| 精品97国产免费人成视频| 国产AV一区二区精品凹凸| 亚洲精品天堂成人片AV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婷婷久久| 97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网站|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 日本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99国内精品自在现线| 日韩精品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拍在线播放| 青青青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 91嫩草亚洲精品| 97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精品在线|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 国产视频精品久久| 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 日本精品视频一视频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