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未來之城”遇見科幻大咖
科技創新指引我們來到現在和明天,而想象力能讓我們走向更遠、更美好的未來。6月13日至15日,“科幻作家雄安行”活動在雄安新區圓滿舉行。來自國內的科幻作家群體走進雄安新區,沉浸式體驗科技與城市規劃的創新實踐,為科幻創作汲取現實靈感,勾勒未來城市的文學圖景。
科幻作家走進雄安之眼
6月13日至15日,以“代碼澆筑未來:科幻筆觸下的雄安數字基因”為主題的“科幻作家雄安行”活動在雄安新區圓滿舉行。活動邀請鄭軍、張冉、游者、凌晨、江波、陳或知、趙文博、焦策等多位國內知名科幻作家、編輯齊聚雄安,聚焦科技賦能與未來想象,通過沉浸式體驗雄安新區的科技創新實踐與歷史文化脈絡,為科幻創作注入新的靈感與活力。正如主辦方所言:“雄安的每一處場景都是科幻的現實注腳,作家們的想象則能為城市發展注入人文溫度?!?/p>
科技賦能未來:從場景體驗到創作靈感的雙向奔赴
6月13日上午,作家團首站抵達“雄安印象”展覽館。通過數字景觀與實體展陳的交融,作家們直觀感受雄安“地上、地下、云上三座城”的規劃藍圖。北京科幻作家江波在參觀后感嘆:“數字技術將城市規劃轉化為可交互的藝術裝置,這種科技與美學的結合本身就充滿科幻感?!碑斎障挛纾骷覀冏哌M雄安容和德輝學校,體驗科技與教育的深度融合。未來感十足的教學設備、沉浸式課堂場景令作家游者深受觸動,他以《月亮帶給我們的想象》為題為學生授課時提到:“學校里的智慧黑板、VR地理教室,早已超越了傳統教育場景,這正是科幻中‘未來課堂’的現實呈現。”孩子們與作家的熱烈互動,更讓在場者看到科幻文化在年輕一代中的萌芽。
對話硬核科技:從電纜隧道到智慧場景的創新密碼
6月14日,“科幻作家雄安行”第二日活動聚焦硬核科技。作家團深入雄東-昝西電纜隧道,探秘雄安首條雙艙電纜隧道工程。當看到雄電靈犀智巡機器人通過高精度傳感器實時巡檢電纜時,作家灰狐直言:“巡檢機器人的智能決策系統,為我筆下的角色提供了參考,現實科技正在刷新科幻的想象邊界?!惫ぷ魅藛T介紹的隧道在技術創新、安全保障及環保方面的突破,更讓作家們感受到雄安在基礎設施中融入的“未來思維”。
隨后,作家們走進雄安未來城市場景匯科技園,30秒完成望診的華稷AI中醫望診儀、北斗地下定位導航系統等創新應用令眾人驚嘆。作家楊晚晴感慨:“智慧農業的無人耕作、空天信息的實時監測,這些場景不再是科幻小說里的預言,而是觸手可及的現實,作家需要做的是用故事讓科技更具人文溫度?!?/p>
思想碰撞:筆會與分享會勾勒城市科幻藍圖
14日下午,在科幻作家鄭軍主持的筆會中,作家們圍繞雄安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展開頭腦風暴。“當雄安的地下空間規劃遇見科幻中的‘地下城’設定,會碰撞出怎樣的故事?”作家們將創作片段與城市規劃成果對比,開展了以雄安為主題的微科幻小說創作。在規定的時間內,科幻作家們“各顯神技”,交上了一篇又一篇的佳作,為雄安留下眾多科幻文學的印記。
當晚,“科技VS科幻”主題分享會上,雄安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張麗偉詳解新區規劃邏輯,作家們就地下空間利用、人與自然的平衡等話題與設計師熱烈互動。
正如科幻作家張冉在活動中所言:“雄安不是冰冷的科技堆砌,而是充滿人文關懷的未來樣本。在這里,科幻與現實的界限正在消弭,而作家的使命,就是用故事讓這種‘未來已來’的震撼被更多人感知?!贝舜位顒邮强萍汲鞘信c科幻文學的深度聯動,將為中國科幻創作注入了全新的現實動能。
為期三天的“科幻作家雄安行”,為作家們提供了從想象到現實的立體觀察視角。主辦方表示,活動不僅讓科幻創作扎根現實土壤,更通過文學的視角向公眾展現雄安的創新活力。據悉,作家們將以此次見聞為基礎,創作一系列以雄安為背景的科幻作品,讓“未來之城”的魅力通過文字走向更廣闊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