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固首個農民作家工作室落戶西吉縣高同村
6月20日,西海固農民作家李成山文學工作室在西吉縣吉強鎮高同村掛牌成立。固原市文聯、作協和西吉文聯、作協“西海固文學(鄉村)創研聯系點”同時落戶李成山農家小院。該工作室是寧夏首個由農民作家建立的文學工作室,工作室集基層文學愛好者作品展示、創作交流、文學與鄉村振興雙向賦能等功能于一體。
當日,固原市、縣文聯、作協同步組織了文學賦能鄉村振興志愿服務活動,參加活動的40余名文藝志愿者共同見證了各級各界傾情傾力托舉西海固農民作家群不斷發展壯大、走向成熟,并成為獨特地域文學景觀的點滴務實行動。
近年來,固原市文聯、作協聯合各縣(區)文聯、作協、西吉縣木蘭書院、春花文學社、蕭關文學社等基層文學社團,久久為功、持續發力、鍥而不舍創新開展“文學賦能鄉村振興”志愿服務,通過常態化舉辦文學公益講堂、召開農民作者改稿會、舉辦農民詩歌節會等公益行動,助力農民文學愛好者成為鄉村文化振興的生力軍,涌現出“新時代西海固農民作家三顆星”王秀玲、單小花、曹兵,“新生代西海固勵志作家三顆星”馬駿、魏金柱、咸存福,以及“燕麥溝詩歌兄弟”李成山、李成東等鄉村文學、文化振興帶頭人。通過選樹典型,示范引領,在西海固的小山溝,雨后春筍般形成一個又一個獨特的農民文學創作小群落,呈現出數千名文學愛好者、數百名骨干創作者、數十名成熟作家群體的壯美的西海固新鄉土文學、新大眾文藝風景線。
西吉縣吉強鎮高同村農民作家李成山,酷愛文學,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就在《寧夏日報》《固原日報》《六盤山》等報刊發表詩文,后因生活所迫長期在工地抱磚頭當小工,中斷文學創作30年。新時代以來,隨著脫貧發展,衣食無憂后,再度做起文學夢。一邊養牛養羊種土豆,一邊堅持閱讀創作,經常在《中國詩人》《湖南日報》《西部新鄉土文學》等發表作品。現為中國詩歌學會會員,固原市作協會員,西吉作協會員。在李成山的影響下,弟弟李成東,兒子李劍冰、李劍釗,侄兒李建華等,都把生活融入文學、把文學融入生活,不間斷在紙媒和文學自媒體發表文學作品。
李成山所在的高同村,2019年10月被寧夏文聯、作協列為村聯系點,走出了兩名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0余名各級文藝家協會會員。像高同村一樣,在“文學照亮生活、生活照亮文學的地方”還有西吉縣吉強鎮楊河、龍王壩、泉兒灣等村,彭陽縣交岔鄉關口村、城陽鄉澇池村,隆德縣張程鄉張程村等等,這些大眾文學的地標村不斷走出一批基層實力作家和文學愛好者,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基層文學實踐、新大眾文藝蓬勃發展、新鄉土文學破壁出圈的生動注腳。
“要讓文學的種子在西海固的溝溝岔岔深深扎根、開花結果,就是讓更多像李成山一樣的農民作家和文學愛好者立足腳下的土地,用飽含深情的筆觸,記錄鄉村變遷的壯闊圖景,講述新時代農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動人故事,挖掘和傳承優秀的鄉土文化、民俗風情,創作出更多具有濃郁生活氣息和時代精神的優秀作品。”固原市文聯主席宋兆璠說,下一步,還將支持更多的農民作家成立工作室,積極爭取各方面的扶持,希望走出更多優秀的農民作家,誕生更多反映新時代鄉村巨變、展現農民嶄新風貌的精品力作,讓西海固文學的根系在這片深情的土地上扎得更深、更牢,綻放出更加絢爛奪目的時代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