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詩人魯迅,正是那個魯迅
    來源:解放日報 | 黃瑋  2025年06月14日22:32

    世人常將魯迅視作小說家、雜文家,而甚少提及其詩人身份。

    北京魯迅博物館原常務副館長、中國魯迅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黃喬生近日推出的新著《魯迅詩傳》,由魯迅的詩人形象入手,探尋魯迅詩歌與魯迅人生的緊密聯系。該書獨辟蹊徑,“以詩證史,詩文互證”,突破以往各視角所建構的魯迅形象,為魯迅傳記的書寫提供了一種新路徑,也讓讀者看到——原來,詩人魯迅,正是那個魯迅。

    我們稱贊《野草》時,詩人魯迅的形象已然彰顯

    讀書周刊:您在《魯迅詩傳》序言中開門見山寫道:“在讀者心目中,魯迅的詩人身份長期被忽視?!蹦敲?,作為一名魯迅研究專家,在您心目中,魯迅的詩人身份是怎樣一種存在?

    黃喬生:魯迅的詩作不多,舊體詩六十多首、新詩不足10首。因為魯迅在新文學運動時期以小說家的身份亮相,他對新文學的最大貢獻是小說集《吶喊》《彷徨》,所以人們習慣性地把魯迅當作小說家;后期他在上海以寫雜文為主,所以人們又多關注他作為雜文家的成就;此外,他還是散文家,因為寫過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詩集《野草》。

    其實,當我們稱贊《野草》時,詩人魯迅的形象已然彰顯?!兑安荨窂奈捏w上來說既是散文,也是詩,是一種結合體。人們提起詩時,一般指舊體詩和新體詩,而魯迅則進行了文體的創新。我認為魯迅的詩人身份一直都在,即使單就舊體詩而言,他也足稱詩人。

    魯迅研究是一門顯學,魯迅的詩作自然也受重視?!霸娧灾荆栌姥浴?,詩歌是研究作家情感和思想的重要資料,我研究魯迅、為魯迅作傳,重視魯迅的詩作是題中應有之義。魯迅的詩,描寫人生處境準確,情感表達充沛,比其他體裁的文字更精練,我常用魯迅的詩句來做文章的標題、引語等。例如,我二十多年前寫的書《度盡劫波——周氏三兄弟》就用了魯迅詩句作為書名,后來還用過《俯首橫眉》之類的名目。

    讀書周刊:這么久以來,您對魯迅詩人身份的認識有過變化嗎?

    黃喬生:關于魯迅詩歌的研究成果很多,專著有幾十種,文章更不計其數,對詩句的釋義也都很詳細。在這方面,我當然有一個逐漸加深認識的過程。例如,我的這本書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更強調魯迅的詩人身份。詩人魯迅,這個想法在我的腦海里越來越清晰。

    我強調的詩人魯迅,“詩”已經不單純指文字意義上的詩,而上升到為人品格、人生態度、人文精神的層面,指向魯迅的整體。如果說我對詩人魯迅的認識有變化,這就是最大的變化,也可以說是一種提高和深化。

    讀書周刊:2021年,您策劃北京魯迅博物館舉辦的“魯迅生平陳列”展覽時以魯迅詩句作為展覽標題,是否成為您創作此書的契機?

    黃喬生:我關注魯迅的詩、走近詩人魯迅很早。30年前我寫過魯迅詩歌注釋解說的文章,十來年前編纂過《魯迅詩稿》,四五年前參與《魯迅手稿全集》的編纂。由于我的堅持,在《魯迅手稿全集》“著作編”中特設“詩稿”一卷,這是對魯迅詩作的致敬,也是為塑造詩人魯迅形象所做的努力。我編纂了《中英對照魯迅舊體詩》,該書還出了尼泊爾文版。在加德滿都舉辦尼泊爾版首發式時,中國與尼泊爾的魯迅研究者在現場聆聽了尼泊爾詩人和歌手演唱由魯迅詩歌改編的歌曲,深切感受到舊體詩仍然有這樣的美和感染力,魯迅詩仍然活躍在大眾之中。我還翻譯過美國的魯迅研究者寇志明研究清末民初舊體詩的論著《微妙的革命》,這本書從魯迅詩歌上溯到清末詩歌,闡發舊體詩對現代性的獨特表達。作者超越了新舊體詩的門戶之見,將魯迅詩歌置于古今交匯的坐標系中進行闡述。

    與《魯迅詩稿》的編纂同步,我撰寫《魯迅詩注解》,對魯迅詩歌進行逐篇解釋。這本書即將完成時,因一個契機的到來而停頓。這個契機就是2021年為紀念魯迅誕辰140周年,北京魯迅博物館進行陳列改造。我放下書稿和詩稿,專心做展覽。而展覽用魯迅詩句做了標題,讓我將魯迅一生進行詩意呈現的想法最終成形。于是,我轉而投入《魯迅詩傳》的寫作。

    讀書周刊:詩人魯迅,這個定位是否契合魯迅的生命本質?

    黃喬生:魯迅能否當得起詩人的稱號,不能只看他寫了什么詩、詞句多么精彩、用典多么豐富而恰切,而要看他寫的詩與他的人生是否契合,也就是“詩”和“傳”是否一致。直白地說,就是要看他的詩是不是大話、套話、廢話、閑話甚至謊話。《魯迅詩傳》的寫作目的就是把他的生平歷程與他的詩作解讀結合起來,尋找并驗證兩者的契合度。這就是所謂“詩史互證”。顯然,魯迅的詩與其人生經歷高度一致,不但沒有大話、套話、謊話,就連廢話、閑話也極少,幾乎找不到古今詩人常有的應酬之作。

    一個魯迅詩歌傳統,合唱在全民族的史詩里

    讀書周刊:通過“詩”這一媒介來重構魯迅形象與生命史詩,背后的學術動機與文化使命感是什么?

    黃喬生:我曾寫過《魯迅像傳》,以魯迅的照片為媒介來解讀魯迅的生平。魯迅的照片有110多幅,并不算多,且一些階段的照片缺失,如他22歲之前沒有照相,童年、少年、青年階段只好付之闕如?,F在,用他的詩作來貫穿他的一生,彌補了《魯迅像傳》早期生平敘事空白的缺憾。而且,以詩歌為媒介寫魯迅,其實也與《魯迅像傳》有關。因為魯迅現存最早的照片是他在日本弘文學院剪辮后所拍攝的脫帽正面像,在他贈給許壽裳的那張背后寫有一首詩《自題小像》(或為《題照贈許壽裳》),其中就有那句著名的“我以我血薦軒轅”??傊?,詩是塑造人形象的最好手段,我的寫作目的就是更好地為魯迅立傳。

    讀書周刊:您很注重對資料的挖掘和運用,創作《魯迅詩傳》時,您從哪些資料中獲取了關鍵信息,這些信息又如何幫助您還原魯迅詩歌創作背后的現實情境?

    黃喬生:將魯迅詩作與其人生經歷比照時,搜集與詩作相關的各種信息,有助于豐富我對魯迅感情和思想狀態的認識。例如,詩作《悼柔石》是魯迅在“左聯”青年作家被殺害事件期間寫成,兩年后寫入文章《為了忘卻的記念》中發表。這篇文章提供的材料及其發表過程十分重要,可以說,這篇文章是對這首詩的注解,敘述了魯迅與柔石、殷夫等青年作家交往的背景與過程。過去,這首詩被命名為《無題》,并不確切。魯迅在給朋友的信中稱之為《悼柔石》,說明柔石的重要性,與《為了忘卻的記念》的敘述契合。魯迅很看重這首詩,日記顯示他曾對詩中字句反復斟酌修改,還在公開發表前抄送給許壽裳、許廣平等。

    悼柔石,也是自傷,因為自己與柔石的命運緊密相連,患難與共?,F在,一個死了,一個躲避在客棧里。這是詩與人生經歷的高度契合。魯迅的友人對這首詩的感受和評價是闡釋詩作的重要材料,也是關于魯迅生平的材料。這首詩在現當代詩歌史上影響深遠,很多人有步韻之作,可以說明時代氛圍的真實和詩作的感人,這也是一種旁證材料。

    魯迅身后有一個魯迅詩歌傳統,主調高亢,各種變奏,唱響在對他的追懷中,合唱在全民族的史詩里。

    讀書周刊:《魯迅詩傳》強調“以詩證史”,在梳理魯迅詩歌的過程中您是否遇到過詩作與史料矛盾的情況?

    黃喬生:以詩證史,要證明什么呢?最重要的是證明作者有沒有造假、是否誠實。一個作家寫出來的東西與他的生平是否一致,甚至是否與他的性情一致,是衡量他文學價值的一個標準。“修辭立其誠”是古人的教導,用魯迅的話來說就是“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魯迅的詩是誠實的,而后人的解說各懷心思、各有目的,可能存在一些曲解或誤解,不一定都符合魯迅的本意。

    魯迅的詩作與現實發生矛盾的情況不多。有一首《悼丁君》是他在不知情的狀態下寫的。當時因為聽到丁玲被捕被殺的傳聞,他寫下這首詩,并且少見地送出去發表,以此表明對當局的抗議。后來得知丁玲與當局達成和解,他可能是覺得尷尬,從此再也不理丁玲。從這個“錯誤”更可以看出魯迅的詩人性情,是純粹,是堅守,乃至倔強,而不是變來變去,沒有定則。

    讀書周刊:魯迅的詩是誠實的,您的解說如何盡可能地避免曲解或誤解,去接近他的本意?

    黃喬生:“詩無達詁”,我解釋詩歌最大的挑戰就是,擔心不能準確接近魯迅的本意。我努力做到平實而不玄虛,貼切而不夸張。魯迅寫下20或28個字,常常并不附加說明自己的寫作意圖,透露其中意象的所指。例如《自題小像》的第一句“靈臺無計逃神矢”,對其中的兩個典故“靈臺”和“神矢”,向來眾說紛紜。一般讀者很自然地想到“神矢”指的是愛神丘比特的箭,被射中者便不由自主地墜進愛網。但細究起來,當時魯迅雖然已經訂婚,但并未得到愛情,只是得到了束縛。那么,他在訂婚之前是不是有過戀情?也有解釋者持此說,并考證他少年時期避難外婆家與表妹相處,這戀情他一直藏在心中。這自可備一說。但我覺得還是楊憲益先生的解說更為平實,他認為“靈臺”指的是軒轅臺,與最后一句“我以我血薦軒轅”首尾呼應,“神矢”則指列強向中國的中央靈臺的侵犯,與第二句“風雨如磐暗故園”也相印證。解說詩,不必深文周納,避免望文生義,與詩人的生平契合就好。當然,從愛情的角度來解釋此句,也有一定的啟發意義,畢竟青年關心的一個大問題就是愛情。

    詩歌貫穿了魯迅一生,正如詩意彌漫于他的文字

    讀書周刊:書中寫道:“理解魯迅與中國文學的關系,把握魯迅文學的理想性、抒情性,體味魯迅語言修辭的特點,必然要重視舊體詩?!边@是因為魯迅的詩意源頭是舊體詩?

    黃喬生:是的,舊體詩是魯迅文學的基因,是他詩意的源頭?!遏斞冈妭鳌穼︳斞敢簧M行全面考察和敘述,很容易發現詩歌貫穿了魯迅一生,正如詩意彌漫于他的文字。書的前幾章就是講魯迅幼年所受的詩教。所以有讀者說這是“別樣的魯迅傳”,有一種突破極限的感覺。別樣的,指的是以前沒有這樣的傳記;突破,則可能是指開辟一個新領域,就是對語言、文字、文體的研究。既然魯迅的文字飽含詩意,那么,對魯迅文本詩意的細致研究就很有必要。

    讀書周刊:“無論在紹興府中還是在師范學堂的辦公室,或者是在紹興會館的曾經有女性自縊的補樹書屋,寂靜的深夜,形影相吊的魯迅遇到的只能是詩鬼,而不是詩仙?!边@種具象化的“精神遇見”,讓讀者看到對魯迅詩歌創作風格的一種刻畫。

    黃喬生:詩常常不是在熱鬧的場合中產生的,大多不是激情澎湃時刻的產物,而往往在沉默和平靜中醞釀和顯現,是所謂的“痛定思痛”。魯迅的詩句“于無聲處聽驚雷”寫的就是沉默中爆發的狀態。魯迅作品中經常出現無聲、靜默、不敢歌吟、吟罷低眉無寫處、萬籟靜愔愔等詞句,無聲勝有聲,詩意和文學創造力就在這樣的積蓄中顯現或者爆發。

    讀書周刊:值得一提的是,您對《野草》給予了特別關注,提出“《野草》蘊含著魯迅的詩學與哲學”。

    黃喬生:《魯迅詩傳》總共二十章,關于《野草》我寫了三章,就是第八章“我自愛我的野草”、第九章“明與暗,友與仇……”和第十章“但他舉起了投槍”,正好在全書的中間位置。但還有讀者來信說寫得少了。有道理,關于《野草》應該有專論,毫無疑問。不過,《魯迅詩傳》以《野草》作為連接魯迅前期和后期人生、溝通其新詩和舊體詩的樞紐,這個意思表達得還算明白。魯迅那個時期充沛的詩意在這種文體上找到了寄托。這種在人生艱難時刻情感和思想的結晶生出的獨特文體形式,達到人生經歷、詩意與哲理的合一,是魯迅文學世界的瑰寶。

    《野草》是魯迅詩作從舊體詩轉向新詩散文詩、再回歸舊體詩的關鍵鏈條。這部作品擴大了魯迅的詩歌領域,也豐富了我們對詩歌的理解。我們至少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示:任何文體的作品寫出詩意和哲理,才是好作品。

    讀書周刊:從詩歌創作的角度來審視,您覺得魯迅對傳統文化的態度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黃喬生:從魯迅晚年回歸舊體詩來看,傳統文化依然在他的筆下,是他文化修養的根基,甚至可以說是他情感的寄托。傳統文化通過童年、少年時代的詩教,已經生長在他的生命里。變化當然有,后來加入了新的因素,讓他對傳統有了批判的眼光,但更應該注意的是,根本的、美好的詩意留存下來了。魯迅讀書最先接觸到詩,今天留下來的他最早的作品也是詩。

    《魯迅詩傳》第二章中有一節“詩是吾家事”,用的是杜甫詩句。杜甫的祖父是初唐詩人。魯迅的祖父也是一位詩人,有詩集《桐華閣詩抄》留存,是魯迅親筆抄寫的,可以算是他的詩教“課本”。祖父的詩歌成就并不高,但在詩歌教育方面對魯迅的影響很大。

    魯迅后來在南京、日本的東京、仙臺讀書,感受到國際形勢動蕩和社會變遷,思想很受震動,文學觀念也隨之變化。到了新文化運動時期,他對傳統文化持批判態度,有時言辭頗為嚴厲,在詩歌創作方面也想放棄舊體詩,改作新詩。但他的新詩嘗試并不成功,后來回歸舊體詩,說明傳統文化中至少詩這部分的生命力是持久的旺盛的。古詩為今人進入傳統文化提供了一個便捷的門徑。詩貫通古今,連接世界。詩歌不需要保鮮,更不需要冷藏,詩歌是關關的雎鳩,是參差的荇菜,一直在自然中生長。

    讀書周刊:除了詩歌創作,魯迅還從事對國外詩歌的譯介,這些域外詩歌多少影響了魯迅詩歌的現代性。

    黃喬生:翻譯詩也是一種創作。魯迅在日本接觸了歐洲文學,閱讀和介紹歐洲浪漫派詩歌,寫了《摩羅詩力說》。在新文化運動中,他借鑒了外國作品,特別是尼采、波德萊爾、屠格涅夫等人的作品,嘗試寫作散文詩。但此后新體詩創作看似有一段空白期,就是他從北京南下到上海定居的幾年,實際上是有詩的,除了散文詩《野草》承載了他這個時期的詩意,還有就是翻譯詩和童話。詩并沒有缺席。魯迅深受包辦婚姻之苦,詩歌創作鮮少表達熱烈情愛的作品,總是一個遺憾。《魯迅詩傳》中有一節題為“你是露,我就愿意成花”,用的是魯迅翻譯的裴多菲的愛情詩句,他是在用翻譯詩句表達自己的感情。

    成為文化符號,刻入民族文化的典冊中

    讀書周刊:在您的魯迅研究歷程中,《魯迅詩傳》的創作過程與其他研究項目相比,有什么特別的挑戰和收獲?

    黃喬生:我的研究總是與我的工作有關,似乎是自然生成的項目。我申請過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為的是整理館藏的魯迅手稿,2021年出版了《魯迅手稿全集》;為浙江省的一個文化工程項目編纂了《魯迅年譜》。我寫了幾本魯迅傳記,都是工作的一部分,如《魯迅像傳》《起看星斗》《俯首橫眉》等。《魯迅詩傳》則與“魯迅生平陳列”展覽有很深的關系。

    相比而言,這本書的寫作更多的挑戰就是,如何將詩歌貫穿于人物生平中,怎樣將人生經歷中的重點突出,將“斷點”連接。而通過寫作,我對魯迅的理解加深了。從其生平的一些重要節點,從人物內心的思緒和深情,從其對理想的堅守,從其詩學的前后一致等方面,樹立起來的魯迅形象是一個完整的人、有原則操守的人、剛正的人。

    讀書周刊:到創作《魯迅詩傳》時,您的研究視角是否有變化?

    黃喬生:以詩歌貫穿魯迅一生,這提醒我要盡可能詳細地記述魯迅與詩相關的活動,包括他寫過的詩,閱讀、翻譯和評價過的詩等,也更多地注意魯迅青年時代外國詩對他的影響,從《摩羅詩力說》中尋找他一生詩學的密碼??傊遏斞冈妭鳌返膶懽?,讓我更多地思考魯迅與傳統文化、外國文化的關系,更多地關注魯迅與文壇其他流派或個體的關系,將他放在更大的范圍里來關照與論述。

    讀書周刊:若提及《魯迅詩傳》對今天的閱讀價值,我會想到李長之在《魯迅批判》中的那句話:“詩人的魯迅,是有他的永久價值的?!?/span>

    黃喬生:詩人魯迅的永久價值,在于其精神和品格。李長之敏銳地注意到魯迅的價值,魯迅的摯友許壽裳也看到了這一點,他說:“魯迅是詩人,不但他的散文詩《野草》內含哲理,用意深邃,幽默和諷刺隨處可尋,就是他的雜感集……也簡直是詩,因為每篇都是短兵相接,毫無鋪排?!本褪钦f,魯迅整體上是一位詩人,不僅僅因為他寫了七八十首詩,而是他的全部文字充滿了詩意,他的整個人生充滿了詩意。換個說法,魯迅不是一般的文人,而是具有戰士品格的文人。我寫過一篇文章《文人情懷,戰士品格》,標題與魯迅的兩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笔且粯拥囊馑迹哼@兩種品質對立統一于一個人身上?,F在大家強調魯迅的兩面甚至多面,魯迅的照片顯示了多樣情態,詩歌也在塑造種種形象。但兩個主體形象在他的文字中形成巨大張力,給人突出的印象,成為一個文化符號,深深刻入民族文化的典冊中。

    讀書周刊:您認為這個文化符號的當代啟示是什么?

    黃喬生:詩人魯迅給人們的啟示主要是:如果是詩人,他的文字甚至行事都具有詩意。魯迅的文字,無論小說,還是雜文,也都是詩。他沒有寫出一部或多部長詩,而是用無數短章組成一部“長詩”。更進一步說,真正的文學家必然是有詩意的。有了詩意的引領,文學人生才能完成。到了這個層次,“詩”這個字已經不是分行、節奏和押韻的意思,“詩人”這個名號不只是寫詩的人的意思,而是一種高尚和純粹的人,過著具有創造力的人生,詩句與人生具有很高的契合度。魯迅詩作的精彩句子,正好是對他人生的描述,恰切地出現在那些不得不出現的時間和地點。

    精品亚洲aⅴ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视| 尤物TV国产精品看片在线| 91麻豆精品一二三区在线 | 55夜色66夜色国产精品| 成人精品在线视频| 色综合久久综精品| 久久99精品国产| 九九热这里都是精品| 亚洲综合久久精品无码色欲 | 亚洲精品一卡2卡3卡四卡乱码 |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观看|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永久一| 国产精品嫩草视频永久网址| 久久99热国产这有精品| 第一福利永久视频精品| 国产精品毛片AV久久66|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 久久久久久久99精品免费| 精品人妻无码专区中文字幕| 成人综合婷婷国产精品久久蜜臀|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不卡一二区| 国产精品青草视频免费播放|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麻豆| 99久久99久久精品免费看蜜桃|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HDAV| 久久国产精品萌白酱免费|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久久狠狠一本精品综合网|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 日韩精品国产一区| 老司机无码精品A| 中文字幕一区日韩精品| 精品福利视频网站|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91在线|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免费 | 亚洲国产成人一区二区精品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