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詩歌點亮青春日常| 校園版青春三行詩集《我在東南大學的日子》首發
當百廿學府遇上靈動詩行,至善精神正在悄然生長。
6月7日上午,首部校園版青春三行詩集《我在東南大學的日子》首發式在東南大學九龍湖校區舉行。恰逢東南大學建校123周年,這本由東大師生共創的詩集發行,續寫了關于青春、知識與愛的東大敘事。首發式由東南大學黨委學工部流動助教龍璇主持。
東南大學黨委副書記邢紀紅在致辭中表示,這本詩集的出版不僅是一次校園文學創作的成果展示,也是一份獻給所有東大人的青春紀念。南京出版傳媒集團董事長項曉寧在致辭中提到,每一代人的青春都是詩,大家都擁有與眾不同的表達方式,希望這本詩集可以記錄下每個人獨家的青春歲月。
邢紀紅、項曉寧、《青春》雜志社主編李檣以及詩人黃梵共同發布詩集《我在東南大學的日子》。
詩集《我在東南大學的日子》
在南京出版傳媒集團的指導下,南京出版社、《青春》雜志社和共青團東南大學委員會、東南大學圖書館、東南大學人文學院等單位共同策劃了以“我在東南大學的日子”為主題的“校園三行詩”征文活動,并征集大學生拍攝的校園風景照及手繪作品,共收到東南大學在校師生及校友的600余首詩歌,最終102首詩歌獲獎,與10幅風景照及手繪作品一同收入同名三行詩集。詩集限量3000冊,每一本都有唯一的收藏編號。
對談現場
首發儀式后,黃梵還與出版個人詩集《君不見》《晚來急》的“00后”青年詩人驚竹嬌圍繞“精神交流瓶:三行詩的魔法”展開對談。對談環節由《青春》雜志社副主編陸萱主持。黃梵指出,文學需要“繞著彎子”說話,調動讀者的感官;三行詩高度凝練,在創作時詩人要主動有“梗”意識,如通過增加感受的難度,達到陌生化表達的效果來體現詩意。驚竹嬌強調了閱讀古典詩歌對其創作的重要意義,尤其在平衡古典語境與當代語境的關系方面;在新媒體時代,三行詩這樣的短詩擁有瞬間打動讀者的獨特魅力。
詩集發布式當天正值東南大學第二屆校友返校節。活動現場,東南大學師生演繹了全新版的《我愛你,東南》。青年學子現場朗誦《我在東南大學的日子》詩作。東南大學團委書記張琰、人文學院黨委書記高珺、圖書館館長助理王學琴、《青春》雜志社副主編陸萱分別為獲得一、二、三等獎、優秀獎和創作風景照及手繪作品的作者代表頒獎。
從征集原創詩歌到挑選手繪作品,從內頁設計到文字編校,成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有東南大學學生組成的圖書編輯項目組的深度參與。項目組在書籍編排過程中以青春視角編創詩集呈現形式,特別設計了65個互動問題與10個集章頁,讓這部校園三行詩集《我在東南大學的日子》真正成為獨屬于東大青年的青春記憶。分享環節,編輯團隊負責人王佳怡坦言,每個人都對青春有著獨特的感知,或成長,或迷茫,或傷痛……愿每一個翻開詩集的讀者,都能夠駐足片刻,憶起獨屬于自己的青春。編輯曾艤靈表示,三行很短,短得只能拼湊出青春的一個側面,三行又很長,長得可以穿透在東南大學的歲月。
與此同時,《我在東南大學的日子》詩集主題展陳在東南大學四牌樓校區梅庵、九龍湖校區李文正圖書館、秉文書院、東南大學郵局等地舉行。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