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研討全媒體時代的經典重塑
5月30日,由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數字人文與文學研究中心和《南方文壇》雜志社聯合主辦的“全媒體時代的經典重塑:當代文學的數字化傳承與讀者參與”學術論壇在上海舉行。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邱華棟,同濟大學副校長李翔寧、人文學院院長劉日明出席并致辭。來自全國各地的20余位專家學者共同探討數字技術如何重新定義文學閱讀、理解和傳播經典文學的方式,以及當代讀者如何在這一過程中實現深度參與。
邱華棟在致辭中表示,數字人文正在突破傳統研究的邊界,讓經典文本變為可交互的生命體。但技術永遠不是目的本身,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將數字工具作為思想的顯微鏡,既保持了文學的審美溫度,又拓展了批評的學術銳度。李翔寧談到,全媒體時代的文學傳承既是挑戰更是機遇,需要以更開放的姿態構建“讀者參與式”的文學場域。
與會專家從不同維度揭示了數字時代文學經典傳播與重塑的復雜圖景。大家認為,數字技術的發展為文學研究和傳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需要我們在傳承傳統人文精神的基礎上,積極擁抱新技術,探索文學發展的新路徑。機器人戲劇、代碼詩等新大眾文藝現象催生出創作者、改編者、解說者、技術策展人四位一體的新型主體,體現出廣泛的參與性。全媒體時代既需要堅守人文精神的本質,又要有勇氣去探索未知的領域,要在傳統與創新之間尋找平衡,在技術與人文之間架起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