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房偉:重塑新時代現實主義敘事的尊嚴
    來源:《長江文藝》 | 房偉  2025年05月30日17:12

    “新時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歷史定位。2015年發布的《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對于新時代歷史條件下,文藝如何引領時代風氣,提出了更具體的指導方針,并指出新時代文藝要“生動展現人民創造歷史偉大進程,用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現實生活,歌頌光明、抒發理想,鞭撻丑惡、抵制低俗,給人民信心和力量”?!艾F實主義”作為社會主義文藝的重要資源,再次成為時代文藝的重點。這之后中國作協推出“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與“山鄉巨變計劃”,涌現出一批優秀現實主義作品。即使在網絡文學領域,“網絡現實主義”影響也不斷壯大?!熬W絡原創文學現實主義題材征文大賽”舉辦多年,首屆六千多部作品參評,第七屆則收到近3.8萬部作品。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23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現實題材小說數量每年增速超20%,新增讀者00后占比過半,“現實主義”也漸漸受到年輕讀者的歡迎。

    然而,目前新時代文藝依然在摸索中前行,“現實主義”很多問題依然沒得到有效的理論梳理。比如,新時代現實主義,是政治號召下的文藝理念,還是文學的規律性訴求?是回到原有“社會主義現實主義”范疇,還是對現實主義概念加以修正與發展?新時代現實主義,包括哪些基本內容與藝術手法?如何在“傳統現實主義”與“網絡現實主義”之間,搭建起溝通雅俗的“新時代”闡釋空間?弄清這些問題,要對現實主義在中國的來龍去脈,有一個清晰認知,還要充分了解當下中國現實氛圍與文學境遇,才能對新時代現實主義的內涵、審美訴求有更準確的把握。

    “主觀”現實主義與“客觀”現實主義,“世界觀”現實主義與“創作方法”現實主義,“結構”現實主義與“本質”現實主義,這三類不同的現實主義觀念,形成了現實主義綿延至今的爭論。首先,主觀與客觀之爭,與“真實觀”相聯系,格蘭特將所謂真實分為“應合的真實”與“內聚的真實”,以此描述兩種不同現實主義。所謂“應合的真實”以逼真與精確表達現實,追求客觀真實;“內聚的真實”以心靈主體真實為基準,是對現實的某種釋放。由此,出現了兩種現實主義,一種提倡主觀化現實主義,強調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形成強烈主觀色彩的現實觀照,胡風的主觀戰斗現實主義,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兩結合”都屬于這個范疇。十七年時期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對于文學教育功能與意識形態功能的提倡,也注重發揮這個效果;另一種強調祛除主觀,講究純粹客觀的現實主義。左拉的自然書寫,中國新寫實小說、非虛構文學等流派,都屬于這個類型。亞里士多德的摹仿說,已暗示了“主觀”與“客觀”兩種摹寫現實傾向,即一種是按照歐里庇德斯的,按照人“本來”的樣子來描寫,一種是索??死账?,按照人“應該有”的樣子來描寫。

    其次,“世界觀”現實主義與“創作方法”現實主義之間的爭論。一種觀點認為,現實主義是審美化創作方法,不牽扯到世界觀,忠實反映社會現實與社會規律,就是現實主義。比如,恩格斯認為,巴爾扎克同情?;庶h貴族,但依然寫出反映資產階級勝利的現實主義文學作品《人間喜劇》。安敏成也認為:“文本的‘真實’實際具有強大的形式功能。非神秘性的因素有條不紊地抗拒著對虛構世界的沉迷。它的闖入揭示了無序、偶然和混亂——它們挫敗了想象力對世界的凌駕,可以看作是現實主義小說的非神秘力量的根本所在?!雹?;另一派則認為,現實主義首先是確定世界觀指導下的成功。巴爾扎克式現實主義被歸為古典批判現實主義。從蘇聯拉普到蘇共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口號,包括中國左翼文學,都特別強調意識形態對現實主義的指導意義。茅盾的長篇小說《子夜》,被認為是這方面成功的例子。盧卡奇指出現實主義“遠景”問題,強調“遠景”是尚不存在的東西,但不是空想和幻夢,而是客觀社會規律的必然結果。這也要求作品需要理想主義世界觀的指引,才能擺脫機械反映現實的窠臼,具有改造社會和人性的吸引力。

    再次, 第三種爭論圍繞“結構”現實主義與“本質”現實主義展開。在本質現實主義觀看來,現實主義不僅是歷史思潮,更是一整套藝術法則、方法和規定性的精密組合,有超越時間的永恒性,優于其他文學方法。浪漫主義被認為是現實主義的補充,現代主義與后現代主義是“頹廢墮落”的產物。茅盾的《夜讀偶記》指出西方“現代主義”面向現代人內心深處挖掘資本主義的頹廢、混亂、絕望等陰暗特質,現代主義“脫離現實、逃避現實、歪曲現實”。盧卡奇雖認為卡夫卡式荒誕也應歸于現實主義,但他終生都在反思現代主義藝術對人類的精神破壞力。與此相反,很多批評家與作家認為,現實主義“邊界”應放寬,應成為結構性要素,加洛蒂提出“無邊的現實主義”,“作為現實主義者,不是模仿現實形象,而是模仿它的能動性;不是提供事物、事件、人物的仿制品或復制品,而是參加一個正在形成的世界的行動,發現它的內在節奏”。加洛蒂的現實主義觀,是對主觀真實、現實主義藝術手法多樣性等問題的進一步思考。他認為人在回憶、夢想、希望或恐懼中看到的世界,比古典反映論的世界更“現實”。

    綜上所述,主觀與客觀,創作方法與世界觀,本質論與結構論,這三類圍繞“現實主義”的文學觀念爭議,無論如何變化,都有一個共識,即強調現實與創作主體的“聯系性”。雖然有人將這種聯系看成固定的、客觀的、本質的;有人將之看作多樣的、主觀的與結構性的。這條規則讓現實主義精神與其他僅強調“創作主體內在性”的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形成有效區分?,F實主義精神,讓人類文學活動,天然具有道德崇高感與思想建構性,有助于人類建構共同體規則。比如,理論家韋勒克一方面否認現實主義,聲稱“現實主義從根本上說是一種壞的美學,因為一切藝術都是創作,都是一個由幻覺與象征形式構成的世界”,但另一方面,他也不得不承認現實主義的力量:“當作家描繪當代現實生活,這種行動本身就包含著一種人類的同情,一種改良主義和社會批評?,F實主義中,存在著一種描繪和規范,真實和訓諭之間的張力。這種矛盾無法從邏輯上解決,但他卻構成了我們正在談論的這種文學的特征?!雹?/p>

    考察新時代現實主義文學興起的時代背景,其內在動因與機制更為復雜。首先,現實主義文學,作為社會主義文藝資源,有著語境繼承合法性。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周揚等理論家提倡“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對應新中國文學發展階段,形成第三世界中國探索獨立自主文學發展的道路?,F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兩結合的提法,延續了這種探索。新時期文學,在反思極“左”思潮的基礎上,文學重心放在了“人”的啟蒙上。人的自由,人的尊嚴,人的物質與精神保障,成為新的宏大敘事。同時,伴隨西方文藝理論涌入,越來越多作家重視想象力與人的內在世界,現實主義精神和技法,不斷受到懷疑,甚至摒棄。先鋒文學興起,徹底改變中國文學結構與內在邏輯。劉震云將現實主義稱為“浪漫主義”變種,否認其真實性。余華反思傳統現實主義:“當我們就事論事地描述某一事件時,我們往往只能獲得事件的外貌,而其內在的廣闊含義則昏睡不醒。這種就事論事的寫作態度窒息了作家應有的才華,使我們的世界充滿了房屋、街道這類實在的事物,我們無法明白有關世界的語言和結構?!雹?/p>

    然而,中國文學的發展道路,具有獨特的“中國特色”。即便新時期文學,依然可在廣義上看作冷戰后期兩極格局趨于解體情況下,中國在兩大陣營之間吸收二者影響,獨立探索發展道路的文化折射。現代主義沒有在中國一家獨大,受到沖擊的現實主義,也并未消失,而是頑強地不斷前進。中國的改革開放,是一個歷史悠久、人口眾多的農業大國,在西方殖民擴張式資本主義道路之外,獨立探索現代化發展的獨特經驗。它兼容并包,又獨立自主,走過很多彎路,也有成功經驗。這期間蘊含的豐富性與復雜性,積累的故事類型和文化信息,為中國文學提供了寶貴富礦,也必然要求中國作家予以現實的、有效的反映??疾煨聲r期文學直至新世紀文學發展脈絡,新寫實主義、新現實主義、主旋律文藝、非虛構寫作等諸多文藝思潮,都有現實主義頑強的影子,出現了一大批有廣泛影響的優秀作品,如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柳建偉的《北方城郭》、陳忠實的《白鹿原》、張潔的《無字》、劉醒龍的《鳳凰琴》、曹征路的《那兒》等。現實主義沒有故步自封,而是吸收諸多文藝流派特點,堅守現實主義精神,不斷努力前行。

    新世紀十年之后,新時代開啟,社會主義中國文學的境遇和任務,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一方面,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歷史使命,中國改革開放幾十年的成功經驗,使得黨和國家亟需文藝講好中國故事,塑造可敬、可信與可愛的中國形象,宏大敘事類型“民族國家訴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沒有伴隨解構浪潮而瓦解,反而迸發出強大的共同體想象與情感聯系性。這種情況,反映在文學生產上,就是現實主義再次勃興;另一方面,全球化時代與逆全球化的沖突,后現代主義的沖擊,加之人類科技特別是互聯網的飛速發展,讓我們熟悉的“現實”變得陌生。例如,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至新世紀,打工遷徙,城鄉二元對立,是現實主義關注的焦點。可伴隨土地流轉、農村空心化、城鄉對立的工業時代景觀發生改變,“城鄉交叉帶”逐漸變成“城鄉共同體”體驗與想象④,“生態發展”成為新時代另一主題。很多作家嘗試反映新變化,但并不成功,這與對現實的認知深度有關。網絡科技發展,讓文學有更多接觸現實的機會,有了更廣闊的現實時空,也讓文學走入虛擬體驗,極大沖擊了人們的現實觀。新時代文藝“融合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新兩結合論,也包含了科技對人類現實感的改變,以至于出現“傳統現實主義”與“網絡現實主義”雙峰對峙的現象。二者既有相似的歷史任務與時代訴求,類似的現實主義美學法則,體現人與世界的聯系性,同時二者也有很大差別。這種差別表現在藝術手法、藝術觀念等多方面。

    首先,新時代現實主義文學,是文學發生危機之后的反思產物。一方面,上世紀九十年代主旋律文藝、新現實主義文學等流派,在新時代新語境下,表現出了概念局限性。比如,主旋律文藝過分注重現實主義傳統繼承關系,多集中于反腐、城鄉工業改造等題材,與新時代全面發展有差異,忽視藝術觀念和手法創新;另一方面,深受現代主義影響的純文學領域,很多作家陷于個人內心世界,熱衷語言實驗,缺乏與世界的溝通,不能反映中國發展真實現狀,影響力日漸萎靡。在“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和“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的推動下,“中國經驗”與“中國故事”成為小說基礎,對現實敏銳及時的反映,對歷史的真誠關注,重新回到中國文學主流?!栋籽蟮砩稀放c《雪山大地》都是其中重要作品?!栋籽蟮砩稀芬匀A北白洋淀新區成立和鄉村振興為大背景,以白洋淀漁民王永泰和他的三個兒子為核心展開敘述,描繪了一群具有家國情懷的社會主義新人形象?!堆┥酱蟮亍芬郧嗪2刈迥羺^幾十年來的歷史滄桑巨變為背景,展現不同民族群眾改天換地的決心,以及各民族建設中華文明共同體的價值追求。同時,隨著網絡技術發展,文學虛擬性增加,真實性與現實性卻遭受質疑。有論者認為,網絡數據庫消費時代,讀者與作者的關系是契約式的——“我想看的才是真實的”:“有完整因果的,細節充實的世界觀不再是必要的,細節真實成為協議意義上的仿真,梗成為最想看的真實。”⑤現實主義等概念都是紙媒時代的歷史遺跡,最終被虛擬藝術取代。“真實”是“結構性幻覺”?,F代主義對人的內心世界極度依賴(這也是對人與現實聯系的阻斷),后現代主義則在“虛擬之路”狂奔。真實是永遠無法企及真相的“誤逼近”(鮑德里亞語)。由此,中國網絡現實主義文藝,被很多學者誤解為“圖解政策”的產物,然而,他們忽視了一個問題,網絡科技并非必然是后現代主義產物,中國網絡科技興起,與新世紀中國民族國家復興有密切聯系。中國融入全球化,并非被動適應。網絡虛擬性對人類真實感的破壞,與網絡帶來的人類視野和信息量的空前拓展同步。網絡文學有利于形成更宏闊的世界觀和宇宙觀,虛擬性可制造封閉脫域,也可用來形成更具分享性的共同體想象。民族國家想象主體依然存在,“網絡新現實”并非對原有真實觀的取消,而是擴大了“真實觀”表現領域。這也給“網絡現實主義”提供了新舞臺。例如《浩蕩》以網絡文學語言技巧、結構方式與慣用設計,展現中國深圳改革開放的歷史現實;《朝陽警事》則拓展了公安文學的表現領域,利用網絡文學手法,表現刑偵工作與警察生活的不同側面,塑造了有血有肉的警察形象。

    其次,新時代現實主義,也是“雅俗互動”的結果。原有的現實主義概念,注重意識形態規訓,即宏大敘事“遠景”教育意義。然而,現實主義在“真實”與“規訓”之間搖擺,部分以喪失文本可讀性與傳播性為代價,甚至有的現實主義流派,如“前蘇聯式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用概念抽象演繹,壓制生活復雜性與文本故事性。新時代現實主義文藝,既注重宏大敘事思想建構,也適應新媒介轉型下的文學變化,注重故事元素,關注傳播性與輻射面,延續了“雅俗互動”文學傳統。一方面,傳統現實主義筆法,積極推動了現實主義故事的影視改編,比如,梁曉聲的《人世間》、徐則臣的《北上》的影視改編,都取得了不錯效果。網絡現實主義,更在類型化基礎上,推動IP全媒體轉化模式,更好地吸收和利用資本,比如,《大江大河》《橙紅年代》的影視改編很成功,《大國重工》《神工》等工業流作品,在游戲、動漫等領域也有較好成績。從文學史視野來看,中國現當代文學雅俗互動,發生過幾次大位移?!拔逅摹毙挛膶W有史傳和詩騷傳統背景,在西方現代小說的影響下出現。它們以白話為標準,以古之俗批古之雅,獲得文學史話語權。新文學家又以新意識形態內核,祛除俗文學空間,以現代之雅批現代之俗,樹立新文學啟蒙意識形態權威;第二次雅俗互動,發生在延安文藝與民間藝術的結合,“中國氣派”為中國現代文學的主體性探索打下基礎,俗文學與革命文藝結合,取得了權威地位;第三次雅俗位移,發生在新時期文學,主流文學以現實主義面貌繼續存在,吸收通俗成分,變體為主旋律文藝,現代主義藝術發展為純文學藝術,通俗文藝也開始復興,主要吸收港臺、日韓、歐美等國通俗藝術;第四次雅俗位移,發生在新世紀。新時代文藝呈現出極大包容性,強調中國道路與中國故事的主體地位。不僅傳統文化資源得到尊重,新科技影響下的文藝形式,也受到重視。中國網絡文學,起于精英訴求,成于類型通俗藝術,最終將在“雅俗互動”之中,成為新藝術形態。這個過程中,現實主義的發展,也必然在雅俗互動中,拓展表現手法與邊界,加強媒介傳播力量,以爭取更好的生存空間。

    再次,新時代現實主義,是新時代“超級現實”的內在訴求。這里用“超級現實”這個概念,是指中國后發現代化進程,是一個蘊含復雜信息的“超級現實”?!靶聲r代”是中國“新科技發展”與“新國家想象”塑造的雙重過程。不同于西方發達國家較均質的社會結構與生活形態,中國地域差距大,社會形態千差萬別,社會發展程度不一,幾十年改革開放進程蓄積的社會信息,使得前現代、現代與后現代交織,傳統與反傳統融匯,產生了巨大的“現實故事能量”。作家王松連續出版《暖夏》《熱雪》等現實主義作品,以天津市寧河區農村脫貧攻堅故事為原型,對當代農村土地流轉、農業現代化等問題,進行了集中反映。特別是《熱雪》,聚焦“趙家坳”村,刻畫了趙老柱、肖圓圓、十三幺等鮮活農村人物,也利用評劇形態,創造了別致的小說形式。又比如,“新東北文學”超越原有“東北工業轉型”描述,在先鋒文藝融合下,展現了另類的“東北故事”。雙雪濤、班宇等作家的探索,值得關注。同時,科技拓展“現實”深度與廣度,網絡現實主義背后是科技帶來的知識爆炸與“探索世界”熱情。這些作品既關注政治、經濟與社會生活的知識增殖,也延伸到亞文化、虛擬文化和科技想象領域。例如,以《大國重工》《天下網安》等作品為代表的“工業流”“科技流”現實主義網文,就表現了“科技與現實結合”的特點。同時,現實主義借助網絡走入公共空間,也拓展了歷史與現實表現領域的寬廣度與豐富度,比如,何常在的《浩蕩》與阿耐的《大江東去》對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社會巨變的觀察,都有著精彩表現。特別是《大江東去》,以經濟改革為主線,涉及十多個領域,刻畫國企領導、農民企業家、個體戶、政府官員、知識分子等上百栩栩如生人物,規模浩大,氣勢恢宏,信息量和時空容量都很大,成為了另一種網絡版“改革敘事”。

    綜上所述,新時代現實主義文學內部,雖有差異性,但依然有共識,即注重文學與現實的聯系性。這種“共識性聯系”又具體表現為三方面傾向性,即“人民話語”的敘事主體地位的強化,人性關懷與現實批判的優化,現實主義觀念的開放化。

    首先,“人民話語”的民族國家敘事主體地位,是新時代現實主義基本面向與基本共識,也是現實主義話語被“強化”的主要面向。“人民話語”將執政黨文化領導權與人民大眾文化合法性結合,將現代民族國家故事與大眾謀福利的革命敘述傳統結合。這種現實主義敘述特征,延續中國現實主義傳統,經由主旋律文藝探索,在新時代文藝扎根發芽。它是社會主義文藝的根本原則。新時代現實主義文藝,無論傳統現實主義,還是網絡現實主義,都因其對人民與現實關系的建構,重建了現實主義文藝表述的合法性。周梅森的《人民的名義》,以及趙德發的《經山海》等作品,受到新時期以來主旋律文藝、改革小說等流派影響,在反腐、改革、環保、扶貧等重大國計民生問題上持續發聲,表現了傳統現實主義作家的擔當。《人民的名義》批判官商勾結的黑惡勢力,弘揚為民請命、為人民謀福利的新時代干部形象。《經山?!芬浴胺鲐毠浴睘橹黝},作者趙德發以基層女干部吳小嵩在楷坡鎮的扶貧經歷為線索,將新時代扶貧、非遺保護、生態環保、漁業轉型等諸多面向,熔鑄于鰓人傳說的傳奇故事與地方風物之中,書寫了意蘊深厚的“中國故事”。網絡現實主義小說之中,現實主義的人民性,也是其首要主題?!惰F骨錚錚》致敬大國工匠精神,以寧夏高鐵建設為背景,展現幾代鐵路建設者的人民英雄事跡?!赌婊鹁仍肥且徊縿e具特色的救援類型小說,既表現了當代社會應急救援的時代變化,也展現出“守護生命”與“守護家園”相結合的“人民利益至上”情懷。

    其次,雖然現實主義觀念有差異,但強調現實批判與對人的關懷,也是新時代不斷被優化的“重要共識”。這表現為“代際優化”與“文類優化”兩個面向。就代際優化而言,50后與60后作家,依然是現實主義創作“中堅”。陳彥的《主角》《裝臺》等作品,都圍繞戲劇、現實與歷史展開敘述?!吨鹘恰芬詰蛴魅?,作者筆法細膩沉著,講述秦腔名伶憶秦娥近半個世紀的人生起伏,以及秦腔興衰遭際與大歷史的復雜關聯。該小說極具中國古典戲曲審美元素,又將個人命運與中國當代發展相結合,展現出宏闊而悲憫的文化視野。《裝臺》則將戲劇人生延伸到圍繞戲劇舞臺的普通“裝臺人”的人生,展現他們酸甜苦辣的人生體驗。70后、80后作家的現實批評與人性關懷,多表現為先鋒創新意識與現實主義的結合。魏微的《煙霞里》,采取“偽志書”先鋒結構,記錄70后一代人的回憶。李修文的《猛虎下山》以現實與魔幻的交織,還原煉鋼廠改革的陣痛。阿舍的《阿娜河畔》講述兩代農墾人艱苦守邊故事。石一楓的《世間已無陳金芳》《借命而生》,交織著浪漫悲憫與冷峻批判,再現時代大潮下人性的掙扎。90后作家身上,我們也能看到現實主義薪火相傳的力量,其文類特征則在現實主義基礎上,更注重微觀化的現實關懷,也更具個人性,比如王占黑的短篇小說集《空響炮》,聚焦街道小人物,表達了對普通人的關懷。除此之外,就“文類優化”而言,新時代現實主義文學則表現出小說、非虛構與網絡文藝等門類的“多重優化”,其現實與人性關懷,則依不同文類各有側重。除了小說門類,報告文學與非虛構文學,也表現出強勁的現實主義品質。范小青的報告文學《家在古城》,通過對蘇州古城的過去與現在的考察,反映了生態文化主題下的城市建設問題。非虛構文學是新世紀重要現實主義文類,《中國在梁莊》《青苔不會消失》《我的二本學生》《工廠女孩》《微塵》都反映了較為尖銳的現實矛盾,在農民工問題、教育鴻溝、基層女性、勞動者權益保護等方面,展現了現實主義的責任擔當?!熬W絡現實主義小說”是新時代現實主義文學門類嬗變的重要表現,也體現了現實主義門類優化的特征。網絡文學領域,人與社會的關聯性,其時空觀更宏闊,作品受到類型化影響,專業知識性更強,現實感更具針對性。它又發展出鑒寶、官場、職場、工業流、醫務文等亞類型,表現當下中國復雜的職業分工與生活形態?!逗剖帯分覍嵜枋隽松钲隗@心動魄的城市發展史,《匹夫的逆襲》《橙紅年代》關注都市普通小人物的生活故事?!段业?979》《上海繁華》《大醫凌然》《復興之路》等網文作品,在都市創業、醫務、高鐵建設等方面,都表現了中國現代化進程中豐富的社會現實,彰顯了個人成就與國家民族命運結合的文化期待。

    再次,現實主義觀念的包容性與開放性,顯示出現實主義藝術的長久生命力,也表現出中國現實主義的靈活性和與時俱進的風格。考察現實主義爭論,無論主觀還是客觀,創作方法還是世界觀,結構主義還是本質主義,其對人類與社會“聯系性”的強調,都有利于人類抵御后現代主義大潮的侵蝕。盧卡奇曾說,對于社會和歷史現實的正確審美理解,是現實主義的先決條件。真正的現實主義,應抱著不偏不倚的批判態度,把現代經驗放置在廣闊背景上,將之作為整體的客觀組成部分予以考量。在虛擬性日益威脅人類共識的今天,對于現實主義的強調,就是從理性角度重建人類文化共識,以及進步歷史觀。由此而言,真正的現實主義,不應拘泥于特殊藝術規訓,而應表現出開放態度??疾煨聲r代現實主義文藝,傳統現實主義與網絡現實主義,都表現出了相當的包容性。自然主義、批判現實主義、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等思潮,都對新時代現實主義產生影響,甚至先鋒現代主義與后現代主義思維,也隱現其 間。瓦特曾談及“形式現實主義”的包容性:“小說賴以體現其詳盡的生活觀的敘事方法,可以稱之為形式現實主義;之所以是形式上的,是因為現實主義這個術語在此并不涉及任何特定的文學教條或目的,而是僅僅與一套傳統敘事方法有關?!雹扌聲r代現實主義文學,應重新建構人與社會的關聯性,恢復人與人之間、人與世界的信任關系。同時,“新時代”歷史定位,既有政黨領導下中華民族復興的宏偉敘事,也有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全球眼光。進入新時代,“一帶一路”中國式全球化戰略,“科技興國”與“生態興國”戰略,都顯現出中國探索人類文明發展道路、重建人類命運的擔當與勇氣。這也決定了新時代語境之下,現實主義形態的多樣性與包容性。比如,很多現實主義長篇巨制,均采取多樣化藝術手法,《經山?!返茸髌?,也有著生態文學的影響,而“新東北文學”表現出現實主義與先鋒文學的某種融合性,豐富了現實主義表現手段,也為走入困境的先鋒文學注入了新活力。又比如,談及“網絡現實主義”,夏烈提出“三元并置網絡現實主義觀”,一是國家意識形態主導的主流現實主義,二是網絡文學現實題材形成的民間現實主義,三是用幻想元素(科幻或玄幻)重述、體驗、代入到歷史真實暨社會發展細節,構成極具網文特征、面貌、套路和爽感的敘事氛圍、敘事環境,在虛實之間創造性架構現實精神落腳點,形成“玄幻現實主義”⑦。這里說的“三元并置”,與傳統現實主義有諸多重合之處,比如,民族國家敘事、現實主義啟蒙性等,也有網絡時代虛擬性帶來的“混合現實”的擴張,以及時空觀與世界意識的變化?!洞髧毓ぁ贰渡窆ぁ芬源┰脚c金手指游戲筆法,寫了中國重工業和芯片產業發展,知識龐大,專業性強,盡顯工科技術考據和理性思維,也表現出了中國文學在網絡時代面對“混合現實”的宏大敘事整合能力。

    當然,無論何種現實主義訴求,怎樣的現實主義“共識”,都是新時代中國現代文化探索的一部分,也表現出“中國故事”的獨特性。新時代現實主義,包含社會主義文藝傳統,也融合了某些現代文藝資源。我們不應將“傳統現實主義”與“網絡現實主義”對立,而應看到二者在差異性之上,共同服務于“新時代文藝”的整體建構。目前新時代現實主義文藝也存在不少問題,政策引領與作家實踐存在脫節,很多作家對現實主義抱有偏見,作家對擺脫舒適區、進入復雜生活的意愿不足,缺乏深入生活的能力。再有就是觀念更新問題。盡管傳統現實主義依然不斷出現佳作,但很多作家對當下科技對社會的改變較遲鈍,對生態發展觀念,還停留在“不要工業污染”的認知。另一方面,很多網絡作家缺乏對傳統現實主義作家的尊重,流于“表面的現實主義”,缺乏在藝術和思想維度向更高層面突破的努力。伴隨新時代現實主義文學的不斷發展,相信這些問題會被逐步克服。

    同時,弘揚新時代新現實主義,重建文學與世界的關聯性共識,也必定要重新認知宏大敘事與個體敘事的關系。哈貝馬斯的“主體間性交往理論”,認為多元化是行為主體規則,不能以多元反對一元,以差異反對同一,要建立在尊重多元基礎上的同一與整體性。就中國文學而言,現實主義與人民話語、執政黨文化使命緊緊聯系在一起,一定要在“中國故事”主體思維之上,擺脫單純以西方現代文學為圭臬的單向度思維,警惕西方文化以“地域差異”造成“等級差異”,進而構造世界文學歧視格局的偏見心理,科學理性總結梳理中國當代文學的成績和不足,既不妄自菲薄,又不狂妄自大,以塑造可信、可愛與可敬的中國形象為中國當代文學史建構的使命與任務。文學的共識,文學與現實之間的聯系性,最終會落腳在文化共識的重建。新時代現實主義文學,不僅會對中國未來文學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樣也對世界文學走向產生積極影響。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場域重構’視閾下的新世紀中國長篇小說研究”〈項目號:24BZW143〉的階段性成果)

    注釋:

    ① [美]安敏成:《現實主義的限制:革命時代的中國小說》,姜濤譯,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8頁。

    ② [美]韋勒克:《文學研究中的現實主義概念》,引自《批評的諸種概念》,四川文藝出版社,1988年版,第232頁。

    ③ 余華:《虛偽的作品》,《上海文論》,1989年第5期。

    ④ 郜元寶:《從“城鄉交叉地帶”到“城鄉共同體”——中國當代文學的空間轉換》,《中國當代文學研究》,2024年第6期。

    ⑤ 李強:《從“超文本”到“數據庫”:重新想象網絡文學的先鋒性》,《文藝理論與批評》,2017年第3期。

    ⑥ [美]伊恩·P·瓦特:《小說的興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高原、董紅鈞譯,1992年版,第211頁。

    ⑦ 夏烈、段廷軍:《網絡文學“無邊的現實主義”論——場域視野下的網絡文學現實題材創作20年》,《中國文學批評》,2020年第3期。

    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电影| 国产在线精品无码二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WWW456C0M| 91久久精品国产成人久久| 久久中文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片苍井空| 亚洲无线观看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综合精品|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精品|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蜜臀|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婷婷|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91www永久在线精品果冻传媒 | 久久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影院| 亚洲youwu永久无码精品| 午夜精品射精入后重之免费观看 | 国产精品女人呻吟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大香伊蕉在人线|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99久久国语露脸精品国产| 精品大臿蕉视频在线观看| 人妻无码久久精品人妻|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播放 | 99re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 av蓝导航精品导航|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浪潮| 老色鬼永久精品网站|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 2021国产精品自在拍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高清久久久| aaaaaa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WWW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特级露脸AV毛片| 国产精品高潮露脸在线观看| 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卡|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水果派| 国产国产精品人在线视| 黑人精品videos亚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