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師成心,其異如面”——2024年江蘇詩歌創作綜述
江蘇詩人于2024年取得豐碩成果。除積極發表、斬獲獎項、交流研討之外,他們正式出版的詩集數量多且質量高,尤值得綜述。需要事先說明的是,這里的“江蘇詩人”指江蘇籍或常住江蘇、以創作現代漢詩而非古典漢詩為主的作家。
老牌勁旅持續發力
江蘇“50后”至“70后”詩人大多資質深厚、技藝嫻熟。2024年,他們一如既往孜孜不倦地創作,有些還務求更上層樓。以作者年齡為序述評如下。
在徐明德《一只蝴蝶飛進地鐵》(上海文藝出版社)里,詩人便似那只飽經傳統文化熏陶漸染的蝴蝶,飛入現代社會的鋼筋水泥叢中。他一面敏感于時代的劇烈變遷、迅猛發展,奮力向前追趕;一面流連于記憶中的呦呦鹿鳴、裊裊炊煙,以及古文章和舊德行。而傳統文化確有其精粹所在,于是,詩人又以此為利刃批判現代社會的環境污染、物欲膨脹、道德失范、精神滑坡種種弊端,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旋律合拍、共鳴。
相較于前者,王學芯在《光域里》(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更加主動地投身現代社會乃至后工業社會,進而超前展開關于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宏偉想象。正因同大量新事物深度接觸,詩人亦警惕于科技對人類生命力的壓榨、侵蝕,對人類關系造成的隔膜、損害;領悟到科技難以參透的謎語對人類意義非凡,譬如,縹緲的夢境和幻覺、在軀殼里回蕩的情感、由失誤或犯錯導致的意外之趣等。這種警惕與領悟不僅是立于傳統文化的此岸眺望彼岸的結果,并且具備可貴的當下性甚至預見性。
《猜中一棵樹》(南京出版社)延續胡弦詩寫的慣有特點。他像一位本質主義者,凝聚全副精神注視那引動詩興的對象,竭力進入神秘核心,再毫不留情穿透它們,執著逼近對象背后茫茫黑暗里永遠無法真正抵達的最深處乃至源頭。在這倔強前行的路上,詩人的巨大渴望在于,種種邏輯篤定的所指能否攜帶驚奇的陌生感怦然迸出,從而灼燙世人麻痹的神經。此特點在其短詩創作中尤為令人矚目。長詩的寫法則更注重延展性、開放性、不確定性??墒?,倘若將綿延、立體的長詩肢解成多個片段、面相,每一片段、面相依然催動無窮深入的力量。該詩集區別于胡弦其他選本的個性是,所收作品俱以大自然之象與境為軸心。大自然從不拒絕人的猜測,卻仍然潛藏諸多未知和不可解;反過來講,即便人的猜測不能自終極撼動大自然的固有屬性與自有變幻,亦因此而開啟探幽發微之門。
近年來,江蘇詩人對運河題材興趣濃厚,季風《運河記》(漓江出版社)亦屬此種興趣結出的成果。它以作者故鄉淮安為出發點,將運河江蘇段視為抒寫主體,又輻射至整條大運河,以及與其息息相關的歷史和現實,博采南北風物、古今風情。而切入口往往只是漆器、湖筆、蒲兒菜等諸般細物或鏢師、纖夫、跑船人等一眾黎庶。這使得詩集中多數作品具典型的見微知著特征,搭建、構筑起一座詩體大運河博物館。事實上,就大運河本身而言,亦是無數不起眼的微末分子共同匯聚成壯闊、悠長的人類奇跡。
當前在各大主流媒體頻繁亮相的王計兵,長期以送外賣為安身職業,以寫詩為精神高地。此生命兩極相互依存:缺乏對謀生的深切體會,詩歌只能是空中樓閣;喪失對詩歌的不懈追求,謀生將淪為麻木的糊口。《低處飛行》(作家出版社)于云泥之間穿身,并選擇距大地上的勞作更近。其詩歌又交織兩大感悟:被生活“薅衣領”和被時光“撫后背”。苦難成詩,歷來多見,然而,倘若僅沉溺于苦難,必使“外賣詩人”的內涵與外延陳腐化、卑微化。作者認為,即便“人間的美好薄如紙張”亦不勝歡喜——誰說不是紙張將人救贖出苦難?該書在裝幀上匠心獨運,內中夾有幾頁便簽,多印王計兵手稿,但有一頁留白,邀請讀者落筆成行。寫詩絕非少數者的特權,而是每個人都可能被喚醒的天賦。待寫下這頁詩,可以珍藏、贈送,也可以折成紙飛機,讓它在“低處飛行”。
鞏孺萍《給孩子的飛鳥集》和《給孩子的昆蟲集》與其在上一年推出的《給孩子的草葉集》(均由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俱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將藝術、人文、科學結合,培養孩子多種興趣。兩年未滿,作者出版完畢主題各自集中的“童詩自然三部曲”,堪稱高產。
新晉翹楚強勢崛起
2024年,山東文藝出版社推出孟繁華、張清華主編的“情感共同體·80后作家大系”。即使不由江蘇文學家策劃、非經江蘇文學機構出版,該大系之詩歌卷仍含3部江蘇詩人作品,可見本省較年輕一代寫作者在全國詩界的地位。以作者年齡為序述評如下。
丁成仿佛傳承雙手互搏術,在《宇宙》里寫滿任性的悖論:他信賴俗白的口語,卻不廢形而上思考,思考良久,轉而厭倦、嘲諷正襟危坐的學術和藝術話語;他形容自己只是一個被動的器皿,甚至詆毀自己只是“這個世界最多余的一塊肉”,然而,當你剛懷疑此人是否借自我否定搞自憐自戀、自我陶醉,他立刻拋開自我去寫匪夷所思的先鋒之作,挑逗市場,游戲人間。上世紀80年代初生人已趨沉穩,但丁成那叛逆及自我叛逆的靈魂仍未泯。可是,連吃力的叛逆亦不值得他流連。他只想用這部詩集的點題之作告訴你:“宇宙不分好壞大小/宇宙就是宇宙?!?/p>
盡管很容易被貼上“年輕手筆”“女性詩歌”等標簽,戴濰娜作品卻洗劫逼仄相與脂粉氣,出奇的寬宏、磊落。于其中,非但可見詩人具備深厚的閱讀積累,更可見她擁有開闊的視野、跳脫的思維。盡管《宇宙憂郁備忘錄》被冠以“憂郁”之名,所收錄的詩卻常含幽默??v然面對死亡,作者亦竭力淚中帶笑。況且,幽默實難,較之滑稽必須多智,較之諷刺必須溫雅。戴濰娜筆下正時時閃爍著靈明之光,躍動著通透的見解;雖然偶爾語勢激蕩,但仍是充滿審美感、藝術性的激蕩,絕非咄咄逼人的冷酷或熱辣。同年,戴濰娜還出版《以萬物為情人》一書,前半部為詩歌,后半部為評論,此種編輯策略充分彰顯其詩人兼評論家的雙重身份。
茱萸在《得體》弁言里自破題:“既指詩歌創作中良好分寸感的達致(得于體),又指與現代詩歌各體式相關的若干可能性的生成(得其體)?!本颓罢叨裕镙亲髟姳赜檬掠玫洌讳亸垼蝗珈`丹一粒,點鐵成金;喜涉筆現實,又止乎三分食色和一抹微諷;揣摩往哲先賢之深文奧義后,須與平輩同好們酬唱贈答,然則為防交流過酣、言笑無忌,怎可不在半途繕寫數行清凈佛經?就后者而論,中國新詩本來兼受傳統文學、西方文化深刻影響,茱萸本身又一壁擅歌行律絕長短句,一壁獲外國哲學博士學位,所作現代漢詩便特別能夠“化古”“化歐”,兩間游走卻不彷徨,終成自家氣候。
除此三者外,2024年亦有其他“80后”江蘇詩人出版詩集。仍以作者年齡為序述評如下。
許諾《握過月光的手》(長江文藝出版社)寫我國陸軍將士們的手既能握一縷故鄉的月光,又能擎鋼槍、張硬弓、排地雷、栽果菜,堅定有力地牽牢戰友,一道保家衛國、鑄就和平。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專業創作員,她擁有長期切身體會部隊生活的有利條件,因此同書寫對象毫不隔閡。詩人僅將這部作品的最末一輯留給自己,訴說關于愛情、童年的私語??傮w而言,許諾的詩技巧簡約、語言直白,并體現硬朗、明快、熾熱的氣質。
鄒勝念作品兼具殺氣和多情意味。在《捕捉神鳥》(作家出版社)中,發紫的玫瑰林以柵欄的狀貌施行凌遲,主婦剛買完血淋淋的牛上腦旋即去隔壁店鋪挑選鮮花,獅子究竟想讓一個女人死去還是與之相愛?對此,詩人不急于回答,亦不輕易陷入此消彼長的關系。死與愛,在作者筆下,不僅同根生發,而且相互纏繞、相互成全,各為對方存在的條件。詩集開頭數頁,還印有鄒勝念一雙年幼兒女為集內部分作品所繪的圖畫,不失為對其詩的另一種解讀。
現狀分析與未來建議
本綜述討論的詩集為2024年江蘇詩人所出版的較具影響力作品,雖經極力搜羅,仍不敢完全排除缺漏的可能。此外,尚有一部分詩集,盡管影響力較弱,但于自遣或小范圍閱覽、研習頗為有功,可惜限于篇幅,在此亦無法盡述。
江蘇詩人結集出版之作具顯著多元化、多樣性特征,可謂“各師成心,其異如面”,堪稱“百花齊放”的表率。從題材、主旨考察,既有對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與新興科技的剖解,亦有對令人敬畏的自然偉力和生態文明的參悟。從技巧、形式觀照,既不乏質樸無華的平易筆觸,又可見精益求精的藝術造詣,甚至包括大膽跳脫的先鋒實驗。美中不足的是,2024年缺乏由本省文學家主編、經本省出版機構推出的大型詩叢。上一年,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推出于奎潮、陳武策劃的大型詩叢“文學之都·未來詩空”。該詩叢共含21部詩集,其中19部為江蘇詩人作品,相較2024年的情況,更加規模壯觀、影響廣泛。另值得注意的是,在2024年正式出版詩集的作者里,難覓江蘇“90后”詩人蹤影,并且,女詩人僅占三分之一略多。因此,酌情出版針對本省作家的詩叢,適當扶持“90后”詩人和女詩人出版詩集,將對江蘇詩歌的未來發展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