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世界的小說呈現
這期少女作家渡瀾的三篇小說,超越了我以往所有的閱讀經驗,以致每一篇作品我都要重復閱讀,多次停頓,才能理清人物(動物)行為的內在邏輯,并一再為情節發展之不可預測、新奇古怪而沉吟思索。
在渡瀾筆下,世界恢復了它原初的混沌狀態,人類文明所努力建立的知識分類和理性判別都暫時失效。我們仿佛來到了馬爾克斯《百年孤獨》里寫到的“這塊天地如此之新, 許多東西尚未命名”的南美村莊馬貢多,甚至更為遠古。
《聲音》里這樣描寫阿拉坦巴圖一家:“牧林是最好的獵手。他能在黑夜看清磚頭地上跑過去的兔子的腳印,他能聞到幾公里外的動物的氣味,他一槍可以打死七只黑線姬鼠,有時他甚至能看出你的鞋子穿了幾天……牧林一次獵到的獵物可以養活一村子的人。但他實在是太丑陋了。他路過一個房子,墻壁都會痙攣著發出尖叫聲。他路過一匹馬,馬兒會四肢抽搐,露出牙發出難聽的呻吟,鼻孔中會激烈地噴出鮮血。于是他被村民趕了出來。二十年前他逃到這里,娶了一個盲眼女人。妻子名叫吉木斯,半個月里只有七分鐘是清醒的,其余時間都在熟睡。她甚至在分娩時都輕輕合著眼皮,發出貓一樣的呼嚕聲。妻子吉木斯一共給他生了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大兒子阿拉坦巴圖剛出生時指甲縫里溢出生姜味,嘴唇上滿是魚齒印,令人驚悸不安。他是個有名的膽小鬼,不敢與人交談,卻一頭扎進了蟲子堆里。她的額吉總是擔心他會迎娶一只螳螂做妻子。”阿拉坦巴圖全家每個人都天賦異稟,孩子和昆蟲之間有著行為的默契和情感的交流,汽車像永動機一樣旋轉轟鳴了二十年;《諒宥》里喪子夫婦用牛皮做了個人形替代兒子,《圓形和三角形》里濕漉漉的獄友……萬物有靈,天地幻化。大多數小說作者都在努力追尋的感覺和想象力,對于渡瀾來說,卻是如何適當節制和恰當安置。如果通感過于密集, 意象上轉移過多,語言的節奏感和流暢感就會受到損害。
萬物有靈與詩性更相通。感覺和想象力過于豐盛溢出,詩歌無法容納,才灌注到敘事文體中。《聲音》讓我想起洛爾迦在一滴水中尋找他的聲音的啞孩子。法國詩人瓦雷里評價天才詩人蘭波說,歌德一生追求的東西,蘭波靠直覺就抓住了。渡瀾的出現,讓我們再一次確認文學天賦的存在。渡瀾的小說是類似童話而反童話的,甚至也是反詩意的。童話中的美好,善惡對立,懲惡揚善,在渡瀾營造的混沌繁復的世界里并不存在。
感覺出于天生,語言也有天賦,而敘事才能、對故事的掌控力多半還是后天煉成。渡瀾的這三篇作品,或許與“成熟”的小說相距甚遠;她的文學氣質也更容易在短篇作品中閃耀光芒。但這樣魔幻的充滿想象力的文字,他人寫不出,甚至作者年歲增長以后也未必寫得出來,所以格外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