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書寫時代精神的文學“重器”——2024年山東報告文學創作盤點
    來源:《山東文學》 | 朱東麗  2025年05月20日11:46

    “山東報告文學”自上世紀30年代就作為一個地域性文學集群存在,《中國新文學大系·報告文學集》收錄了王統照、余修等山東最早的報告文學作家的作品。有學者將新中國成立以后的山東報告文學概括為“二十七年”報告文學、新時期報告文學、新世紀報告文學三個發展波峰。這三個發展波峰都出現了一大批代表作品。在這些報告文學的多彩景觀里,值得記憶的經典篇章不勝枚舉。比如連續獲得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的李延國的《廢墟上站起來的年輕人》(1981—1982年),牟崇光和桑恒昌的《愛的暖流》(1981—1982年),李延國的《在這片國土上》(1983—1984年),賈魯生和王光明《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1983—1984年),李延國的《中國農民大趨勢》(1985—1986年),彭雁華和彭雁平的《蒙山沂水》(1985—1986年),郭慎娟的《知識的罪與罰》(1985—1986年),李存葆和王光明的《沂蒙九章》(1990—1991年)等等。新世紀以來,出現了《沂蒙長風》《信仰無價》《家國情懷》等影響力較大的作品。這些作品以其獨特的文學氣質和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蘊,成為中國報告文學發展的重要一極。

    新時代十年,山東報告文學迎來成果豐碩的第四個波峰。文學魯軍在報告文學創作方面的傳統優勢獲得不斷鞏固和全面提升,在魯迅文學獎、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徐遲報告文學獎等全國重要文學獎項上的延續,提升了山東報告文學的美譽度。據不完全統計,最近四年來出版優秀長篇報告文學100多部,發表優秀中短篇報告文學1000 多篇。其中,許晨的《第四級:中國“蛟龍號”挑戰深海》榮獲第七屆魯迅文學獎,徐錦庚的《望道》、鐵流的《靠山》分別榮獲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黃河傳》《沂蒙壯歌》《行走的脊梁》等獲得徐遲報告文學獎、人民文學年度獎等。2023年7月1日,省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陳文東在山東省報告文學學會第二次代表大會上的講話中講到:“資深作家筆耕不輟,中堅作家不斷探索,一批新人脫穎而出,山東由報告文學大省向報告文學強省的歷史性跨越正在逐步實現。”

    2024年,山東報告文學作家心懷“國之大者”,聚焦重大主題,圍繞國家重大戰略以及省委決策部署,創作重大主題引領時代潮流,書寫中國共產黨人建黨精神譜系,并關注山東地域傳統文化,同時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進行記錄和書寫,用楷模榜樣引領社會主流價值觀,傳遞真善美的聲音,成為2024年度山東文學創作豐收的一個亮點,報告文學創作也成為了書寫時代精神的文學“重器”。

    重大主題引領創作主流

    報告文學自誕生以來,其發展始終與中國現代化的歷史進程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在眾多的文學藝術體裁中,報告文學無疑是最直接、最迅捷地記錄中國式現代化進程、講述中國故事的文體。也有人稱之為講述社會時代和現代化發展經驗的“主題報告”。在高度媒介化的當下,報告文學叩問時代真相的傳統顯得尤為重要,早年周立波先生將報告文學的寫作描述成“在烽火旁”寫作,實際上,報告文學的創作是建立在第一時間實地采訪基礎之上,所以才能具備時效性和準確性,也正是因為這樣,越是自媒體洶涌澎湃的年代,越是需要報告文學的存在,時代需要真實、客觀、有力的敘事,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報告文學的真實性和文學性更符合大眾讀者對事實真相的閱讀期待。實際上,主題越是重大,其背后可挖掘的底蘊越深厚,作品扎根生長的土壤也越肥沃,報告文學的主題創作也就更加恰逢其時,山東報告文學作家在重大題材創作中從來沒有缺席過。近年來,他們緊密結合全省工作大局和重大工作舉措,圍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深入挖掘齊魯優秀傳統文化題材,涌現出了許晨的《渤海魂》《生命至上》、高建國的《大河初心》、張中海的《黃河傳》、王曉瑜的《天下大同》、楊義堂的《千古家訓》《魯國春秋》、陳謹之的《曠野與芳華》《魯聲玉振》、唐明華的《大風歌》《乳娘》、張一涵的《天下無孤》《大愛沂蒙》等優秀報告文學作品。

    繼長篇報告文學《渤海魂》《生命至上》之后,《北京文學》2024年第10期“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專題,發表了許晨的《龍舞南北極》講述南極、北極科考并建立科考工作站的經過。從“雪龍”號到“秦嶺”站描繪了中國極地事業40年間爬冰臥雪、奮發圖強的壯麗征程。2024年11月29日,許晨創作的長篇報告文學《黃河“潛龍”》在濟南舉行了首發式暨贈書儀式。該作品講述了中鐵十四局承建的濟南黃河濟濼路隧道建設歷程,這也是“萬里黃河第一隧”,概述了中華民族“母親河”黃河及沿岸流域歷史變遷的壯闊歷程,展示了山東省推進省會城市濟南“北跨”發展,由“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戰略的歷史演變和實施路徑。

    2024年,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李恒昌的《大河涅槃》、陳謹之的《國家公園》等長篇報告文學作品脫穎而出。《大河涅槃》入選山東省委宣傳部文藝精品創作提升工程重點項目、山東省作家協會重點扶持項目、山東省德州市委宣傳部十四五文藝創作重點扶持項目,紀實反映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黃河治理的波瀾壯闊歷程。從“人民治黃”開篇,通過一系列治黃人物的故事,以及抗擊洪峰、調水調沙、治理斷流、穩固河口等重大事件,展現了黃河流域在引黃灌溉、灘區遷建、脫貧攻堅、生態保護、文化開發和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的壯闊歷程。

    伴隨著重大主題創作數量的增多,如何拓展或者說引領主題創作的深度和內涵,則成為新時代報告文學創作的一個嶄新命題。2024年第五期《中國作家》頭條位置推出了陳謹之的新作《國家公園》(單行本2025年1月出版發行),這部作品是目前國內第一部書寫國家公園前世今生的報告文學作品,從生態保護視角對中國國家公園建設的發展歷史進行了真實再現,同時塑造了我國生態保護領域的一群的英雄人物形象。全書從中國生態保護的起點《92號提案》入手,按照時間線索共分為“奠基者的視野”“山河在胸”“大國腳印”“國寶檔案”“國家樣板”“河海當歌”六個部分,展現了國家公園創建的歷史進程、發展脈絡、科學規劃和美好愿景。

    山東元素地域傳記生機勃發

    近年來,伴隨著傳記作品出版數量的增加,加上傳記創作題材范圍的擴大,包括了人物、城市、山川湖海、歷史人物、現實人物等等,創作的筆法也以寫實為主,所以,學界漸將傳記納入到報告文學的體裁。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國內一些出版社組織策劃了推出了一大批城市傳記,如《北京傳》《南京傳》《成都傳》等等,這是報告文學作家為城市發展、家園變遷的思考印記。山東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臨清傳》和《煙臺傳》等,當然這兩部作品都是2023年之前創作的作品,但是作品的影響力一直在不斷擴大,比如王月鵬創作的《煙臺傳》2021年7月中文版出版之后,2023年7月,英文版近日由中國外文局新星出版社出版發行。2024年4月18日,舉辦了“絲路百城傳”之《煙臺傳》日文版東京首發分享會。據悉韓文版也將很快推出。與《煙臺傳》同時出版的《臨清傳》當年就出版了多語種發布會和專題作品研討會。山川湖海等的傳記創作也是近年來傳記創作的一個重要方面,這一點在山東體現的格外明顯,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郭保林創作的《大江本紀》、張中海創作的《黃河傳》、趙德發創作的《黃海傳》、王秀梅創作的《渤海傳》、陳謹之創作的《國家公園》、歷彥林創作的《齊風淄火》、李玉梅的《風起膠州濟》、陳謹之、李靜的《向東是滄海》等等,這些地域傳記文學創作飽含山東地域特色,向下扎根、向上生長,作品的影響力也不斷擴大。2024年8月份,中國出版協會文學藝術出版工作委員會下屬50余家專業文學出版機構聯合推薦的“文學好書榜”專業榜單,一共評選出20本2023年度好書,《黃海傳》入選年度榜單。

    《渤海傳》2024年1月出版,是王秀梅的首部長篇紀實文學,近年來,為特定的地域、風物、城市作傳立書,成為報告文學創作領域的一個突出現象。其中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城鄉生活形態的發生了巨大的變遷,有一些可以說是歷史性的巨變,《渤海傳》從膠東出發,以渤海的“一峽三灣”為主要空間和全書的前四個部分,以“黃渤海交匯處”作為結尾,全面覆蓋了渤海海域及其周邊,較為全面的呈現渤海的歷史和現實、經濟與文化、人文與社會的同時,也關注了環渤海經濟圈的各個省市的經濟社會發展變化。《齊風淄火》通過淄博燒烤火爆出圈進而書寫淄博城市歷史發展。

    李玉梅創作的的《大道》,聚焦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推動沿線地區開發開放,深度融入共建,是首部以報告文學形式對共建“一帶一路”這個主題進行展現的作品。采用“聚焦敘事”的方法,以廣西新通道建設為中心,由此“一斑”而窺大工程“全豹”,分“陸徑幽遠處”“風從海上來”“飏空千萬里”三個篇章,分別對應陸、海、空三方面的新通道建設。同時融入相關歷史人文故事,進而實現了“一帶一路”寬度的延展和深度的史料支撐,也賦予了作品更全面的生命內涵。

    在這些報告文學創作中,黃河、黃海、渤海、泰山、運河等山東地域文化元素不斷成為書寫的主題,系統反映了傳統文化、齊魯文化、黃河文化、運河文化、海洋文化。如果把這些地域文化主題的報告文學作為一組數據樣本來橫向比對的話,就會發現地域文化報告文學的篇幅和文化底蘊的深厚存在著很明顯的正相關,這也和報告文學創作的長篇化和著作化趨勢相契合。伴隨著報告文學史志性和藝術化講述的增強,長篇報告文學創作逐漸增多,這種創作手法有利于細致解剖麻雀,對描寫對象特別是相關史料進行翔實而且充分的展示。長篇化寫作也逐漸成為報告文學的一個發展趨勢,我們從魯迅文學獎歷屆獲獎作品中可以看出這種傾向,有40部作品獲得報告文學獎,其中長篇作品占了百分之八十左右,足見長篇化作品的厚重,一般而言,長篇作品有足夠的容量反映重大題材。

    弘揚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

    山東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重要革命根據地之一,有著豐厚的紅色文學資源,在革命時期,涌現出了一大批家喻戶曉的紅色經典文學作品,如劉知俠的《鐵道游擊隊》《紅嫂》、李心田的《閃閃的紅星》、馮德英的《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郭澄清的《大刀記》,賽時禮的《三進山城》等。新時代以來,山東作家特別是山東文學作家更加自覺主動以文學形式助力紅色基因傳承,保護和運用紅色資源,大力弘揚沂蒙精神,圍繞沂蒙、膠東、渤海、魯西紅色文化等主題,創作了一大批弘揚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報告文學作品,如許晨的《渤海魂》、鐵流和趙方新的《烈火芳菲》、

    王鴻鵬的《膠東,有一種風采叫風骨》、楊義堂的《昆張支隊》、楊文學的《百年沂蒙》、姜成娟的《大羅莊》《向組織報到》、藍茹的《赤子之歌》、朱殿封的《紅旗飄飄》、厲彥林的《膠東乳娘》等。

    2024年是全國對口援藏30周年,也是新中國“最美奮斗者”、領導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同志因公殉職30周年。在這個時間節點,《雪線上的奔布拉——我給孔繁森當翻譯》的出版,有著特殊的紀念意義。這是一部由個人口述、楊潤勤、逄春階創作團隊精心整理而成的作品,填補了孔繁森早期援藏經歷記錄的空白。

    繼長篇紀實抗戰文學作品《最后一戰》之后,2024年11月26日,陳璞平創作的長篇紀實作品《西征》發布,記述了解放戰爭初期渤海軍區某部西征的歷史,以魯西北大地農民隨軍的視角,寫他們經歷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從渤海解放區一路西征的故事,展現了渤海子弟兵“解放全中國”和“建設新邊疆”的堅定信念和山東人重情重義、大愛大義的家國情懷,該書入選了山東省委宣傳部和山東省作協組織的“齊魯文藝高峰計劃”。高杉創作的報告文學《大河晨曦——1936中共山東省委浴火重生記》,講述了全民抗戰前夕,中共山東省委屢遭破壞,在與黨中央和上級機關失去聯系近三年的時間里,趙健民等年輕的共產黨員堅持獨立斗爭,恢復了大量黨組織,建立了濟南市委和山東省臨時工委,發展黨員500多人,按照中共北方局書記劉少奇的指示,于1936年5月在濟南四里山上重建了以黎玉為書記的山東省委,揭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山東抗戰的序幕。7月份,李玉梅創作、山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長篇報告文學《風起膠濟》先后載于《中國作家》2024年第4期和《新華文摘》2024年第13期,這是“齊魯文藝高峰計劃”首批重點項目。通過對膠濟鐵路從規劃、建設到變遷的全方位記錄,展現了膠濟鐵路在不同時期的角色轉換。有令峻創作的紀實文學《趙順合:我參加了奇襲白虎團 》通過采訪參加抗美援朝的志愿軍戰士記錄了老兵參加奇襲白虎團以及退伍后的故事,以紀實的手法再現了趙順合等戰士參加戰斗的過程。

    山東有“東方三大”的美譽,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在踐行“文化兩創”的工作實踐中有著獨特的位置意義,2023年,柏祥偉創作的報告文學《歸來》,講述尼山圣源書院的專家學者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從“象牙塔”走進民間的實踐。2024年聚焦淄博齊文化的長篇報告文學《齊風淄火》首先刊發于《中國作家》紀實版第6期,圍繞淄博市的九個文化地標,梳理了齊文化的歷史、歸納了齊文化的內涵并挖掘了其文化的時代價值,有專家稱之為是淄博的“小百科全書”,同時將齊文化的歷史和火爆出圈“淄博燒烤”結合起來,將資料性的語言轉化為文學性的講述,進一步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

    倡導主流價值引領社會風尚

    報告文學還被稱為是記憶文學、民生文學,一般關注聚焦熱點重點事件,能通過“現場直播”講好普通人的“中國故事”,所以能在做到意識形態化特征鮮明,主流價值表達明晰的同時,通過文學化的藝術建構,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真善美。這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對時代楷模、英雄模范、先進人物的刻畫和描寫。2022年,李延國和王秀麗合作的長篇報告文學《張桂梅》,真實地講述了張桂梅的感人事跡,多角度展現了張桂梅無私的奉獻精神。史懷寶創作的長篇報告文學《谷文昌傳》和《懸壺山河》,前者講述了地講述了人民的好公仆谷文昌感天動地的事跡,后者講述了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赤腳醫生即鄉村社區基層醫生的工作和生活。還有樊俊利寫的《父愛如山》,是對一位基層教師一生的回憶與歌頌。

    2024年,徐錦庚創作的《天封寶珠——“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屠呦呦》講述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的故事,屬于“共和國功勛”報告文學叢書系列。《山東文學》刊發的短篇報告文學《流淚的索瑪花》獲首屆“秋白中短篇報告文學獎”。圍繞四川省涼山州木里藏族自治縣雅礱江鎮立爾村發生森林火災,27名消防員在救火中犧牲的事跡,再現了火災發生后消防員趕赴火場執行滅火任務,直到發生爆燃事故壯烈犧牲的全過程。在這里,我們看到的寫消防不單單是只寫救火、寫犧牲,更是寫出了中國年輕人的新向度,寫出了新時代年輕人的精氣神。張銳強記錄膠州義工的善行事跡的報告文學《一縷陽光》刊發在《中國作家》(紀實版)第12期。在山東膠州市有一群自愿者為鄉村孤寡老人熱心服務的人群,作家張銳強發現了他們,展現了社會的大愛和人間的溫暖,永不泯滅的善意和愛心或許是破解一些問題的鑰匙,這也是文明發展的一個時代象征。泰安青年作家孫豐剛2024年創作的《“皮影范”傳奇》在《中國作家》2025年第2期紀實版刊登。

    山東報告文學學會組織高建國、苗長水、許晨、張柯、張中海等18位報告文學作家走進濰柴,對濰柴工匠、科研人員、海外銷售人員一對一結對采訪,創作了《家國五味長》一書,于2024年5月份出版,書寫了普通人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上的圓夢故事。《山東文學》2024年第10期“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專號”刊發報告文學作品小輯,包含逄春階書寫單縣電商小鎮發展的《凝眸與傾聽》,李玉梅以“新商家連黨員志愿服務隊”赴河南參加暴雨救援為主題的《永遠的商家連》,柳萍、李雪采寫的報告文學《大山深處》,講述的是基層法院調解民事糾紛的艱辛和付出。潘若松的《一季繁華向春深》記錄了在科技和智化物流雙重助力下,菏澤催花牡丹實現全年供應萬千家庭的繁花景象。

    綜上所述,回顧2024年的山東報告文學創作,在主題創作、弘揚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山東地域特色傳記等選題上都取得了新的收獲,主題創作依然是創作主流,飽含山東地域特色的傳記文學創作生機勃發,規模和數量都達到了歷史新高,值得關注的是報告文學文體意識的創新、將詩性和藝術性以及新的表達技法相融合,呈現了時代發展的煙火和風云。報告文學由文學創作中的“輕騎兵”成為書寫時代精神的文學“重器”,是我們身處的新時代的召喚,也是作家們對文學、對報告文學的熱愛使然,省作協和省報告文學學會重視報告文學的培養和組織創作,為作家們深入基層、服務社會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和濃厚的氛圍。時代開新,春華秋實,縱觀山東的報告文學創作隊伍,老中青三代同堂,相互砥礪扶持,盡顯“百花齊放春滿園”的盎然景象。

    日韩国产成人资源精品视频 |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 6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69| 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不卡|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小草|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品 | 久久精品动漫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福利在线| 国产福利精品在线观看|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99热| 精品久久久久香蕉网|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剧情 | 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观看| 无码人妻精品丰满熟妇区| 9久9久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91久久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123区免费视频| 手机看片在线精品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三人同眠|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杨幂精品国产专区91在线| 国精无码欧精品亚洲一区| 亚洲精品无码av片| 久久中文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国产四虎| 精品多毛少妇人妻AV免费久久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视频精品久久|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33|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在线| 国产精品视频二区不卡|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优优av| 日本加勒比在线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 色婷婷精品免费视频| 91国内揄拍·国内精品对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