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中國文學讀者俱樂部”舉辦“閱讀中國——中國作家作品突尼斯分享會”
近日,在第39屆突尼斯國際書展中國主賓國活動期間,由中國作家協會外聯部指導,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突尼斯中國文學讀者俱樂部、突尼斯東方知識出版社聯合舉辦的“閱讀中國——中國作家作品突尼斯分享會”在突尼斯老城成功舉行。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林麗穎、副總經理雷建華,作家曹文軒、徐則臣,突尼斯迦太基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茹昕,突尼斯東方知識出版社社長、迦太基大學高等語言學院東方語言系主任哈利德,突尼斯作家、評論家安瓦爾?巴西力,迦太基大學高等語言學院助理教授、阿拉伯文明學者法迪娜·霍斯尼,以及突尼斯當地讀者共計30余人參加此次活動。活動由突尼斯東方知識出版社國際合作部主任芙蓉(Samah Mohamed Abdelkader)主持。
突尼斯“中國文學讀者俱樂部”海報
中圖公司副總經理雷建華向長期投身中國研究、漢語教學及翻譯出版工作的突尼斯學者、出版人、漢學家致以衷心感謝。她表示,今年中國是本屆突尼斯國際書展的主賓國,相信這一身份將為兩國在出版與文化領域的交流搭建更廣闊的平臺、創造更多契機。
突尼斯東方知識出版社社長哈利德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通過 “中國文學讀者俱樂部” 的系列活動,越來越多中國作家的作品走進阿拉伯世界。他堅信,文學的力量超越疆域與時光,跨越語言的對話能讓中國文學在阿拉伯讀者心中愈發鮮活生動。
在研討分享環節,作家曹文軒指出,“走出去”與 “走進去” 概念不同,中國文學要 “走進去”,既需自身不斷努力,也要期待外界消除文化隔膜。他強調,文學性是作品走向世界的根本,創作者應堅守文學的基本面與邊界,不為新的顛覆標準所左右,唯有明確并守護文學邊界,作品才有可能從當下邁向未來、走向世界。
作家徐則臣認為,文學需處理人與人之間共通與差異的內容,這涉及寫作語言、方法、世界觀等多個層面。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與突尼斯的距離日益拉近,作家應在作品的獨特性與差異性上深耕,深入思考兩國文學如何平衡同與異,在立足本國文化傳統的同時,增進彼此間的了解與興趣。
突尼斯作家、評論家安瓦爾?巴西力發言稱,現實主義是一種全球性的文學觀念,中國文學有著深厚的現實主義傳統。何建明的《山神》具有當代史詩特質,李娟的《遙遠的向日葵地》細膩呈現鄉村生活現實,老舍的《我這一輩子》從個人視角展現社會矛盾,這些作品以不同方式揭示社會變遷,在跨文化交流中始終保持獨特魅力。
突尼斯迦太基大學高等語言學院助理教授、阿拉伯文明學者法迪娜?霍斯尼強調,翻譯是文明交流的重要橋梁,文學翻譯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在傳達文本精神的同時兼顧美學,具有很大的挑戰。中國文學通過阿拉伯語翻譯,拉近了與阿拉伯文化的距離,許多中國作品聚焦人與自然的關系,展現堅韌、希望等主題,傳遞人類共同價值,促進了跨文化的理解與互動。
互動交流環節,現場圍繞 “中國文學在突尼斯的傳播” 與 “文學翻譯的藝術與挑戰” 等議題展開深入探討。曹文軒、徐則臣與突尼斯漢學家、評論家、出版界人士及讀者面對面交流,氣氛熱烈。哈利德表示,活動選址突尼斯老城,旨在讓中國嘉賓們沉浸式感受濃郁的馬格里布文化氛圍。與會嘉賓一致認為,文學翻譯不僅是語言的轉換,更是文化解碼與情感共鳴的過程,期待未來更多中國文學經典在突尼斯落地生根,為中突友誼續寫新篇。
突尼斯 “中國文學讀者俱樂部” 自 2022 年成立以來,已成功舉辦多場閱讀分享活動,包括韓青辰《因為爸爸》、張煒《九月寓言》、何建明《山神》、李娟《遙遠的向日葵地》等中國作家作品的交流活動,以文學為紐帶,搭建中突文化對話橋梁,成為當地讀者了解中國文學與文化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