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太華夜碧 人聞清鐘——司空圖在華下
    來源:光明日報 | 柏峰  2025年05月15日09:18

    司空圖(837—908),晚唐著名詩人和詩論家,字表圣,自號知非子,河中虞鄉(今山西永濟)人。唐懿宗咸通十年(869)進士及第。初為宣歙觀察使王凝幕僚。唐僖宗廣明元年(880),入朝為禮部員外郎。黃巢起義軍攻入長安,僖宗出奔,司空圖隨從不及,鄉居于虞鄉王官谷。光啟元年(885)僖宗自蜀還,召為制誥,遷中書舍人,不就,從此隱居華山之下,長達10多年。唐昭宗曾數度詔征,皆不赴。朱溫篡唐,弒唐哀帝,司空圖乃絕食而死,品節高尚。

    獨逃征詔臥三峰

    光啟四年(888),唐僖宗回到長安皇宮,不久病逝,其弟唐昭宗李曄當年繼位。唐昭宗執政之初,意圖收拾破碎的山河,史書說他“即位之始,中外稱之”(《舊唐書·昭宗本紀》)。當時的士大夫,普遍認為司空圖有能力助李曄“恢張舊業,號令天下”(《資治通鑒·昭宗紀》)。龍紀元年(889),司空圖被詔令回朝廷復擔任中書舍人,然而,他自知難以力挽狂瀾,因此,去長安接旨謝恩,但馬上以生病為由辭官。司空圖在《說魚》曾談到此事:“前年捧詔西上,復移疾華下。”并有詩句形容此事:“多病形容五十三,誰憐借笏趁朝參。”(《句》)唐昭宗仍然希望司空圖有所作為,幾次征召入朝,司空圖皆辭職不就,即所謂的“十年三署讓官頻”(《狂題十八首》),覺得自己“雖進亦不足于救時耳”(《答孫郃書》),遂“移疾華下”。

    其緣由是什么呢?

    司空圖早期的思想以儒家為主,其用世和忠君思想比較顯著,“衰謝當何懺,惟應悔壯圖”(《偶書五首》),說明他是有雄心壯志的。司空圖曾在一封書信中說:“故文之外,往探治亂之本。俟知我者,縱其狂愚,以成萬一之效。壯心未決,俯仰人群。”(《與惠生書》)可是,生逢亂世,朝廷暗弱,綱紀大壞,世事不可為。面對如此境況,司空圖的思想由入世而變為出世,即由積極報國轉變為退隱。這個思想變化,是因其經世報國之心和建功立業之志與殘酷的政治局勢、社會現實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司空圖能在風云突變面前審時度勢,其“怵于危亡”的表象隱藏著他韜光養晦的智慧。

    另一方面,司空圖也確實感到身體不支,自喻“五十今來覺陡衰”(《五十》),況且“病眼那堪泣,傷心不到間”(《亂后》)。這些原因,都促使他產生退隱之心,并付諸行動。

    “河北亂,乃寓居華陰”(《舊唐書·司空圖傳》),《唐人軼事匯編·司空圖》中亦說“司空圖侍郎,舊隱三峰”。隱居華下,是司空圖人生的重要轉折點。

    清代詩人趙翼有詩曰:“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題遺山詩》)司空圖的人生經歷似乎也驗證了這句詩。他初到華下,岳色河聲、優美而壯麗的自然環境,使他有一種全新的心理感受,這種心情,在《華下》詩中有所反映:

    籜冠新帶步池塘,

    逸韻偏宜夏景長。

    扶起綠荷承早露,

    驚回白鳥入殘陽。

    久無書去干時貴,

    時有僧來自故鄉。

    不用名山訪真訣,

    退休便是養生方。

    此詩充滿著司空圖脫離羈絆后生活的安閑自在之情,他賞花吟詩,見故友,身體也有所好轉,覺得“退休便是養生方”,不再為身外之事所累,超然物外。

    地處遙遠的江西僧人齊己,是司空圖的詩友,一向關注他的動向。齊己也認為國運日艱,不如退隱獨善其身,并作詩深深懷念,有《寄華山司空圖》,詩曰:

    天下艱難際,全家入華山。

    幾勞丹詔問,空見使臣還。

    瀑布寒吹夢,蓮峰翠濕關。

    兵戈阻相訪,身老瘴云間。

    這首詩作于唐乾寧年間(894—898)。“天下艱難際,全家入華山”“幾勞丹詔問,空見使臣還”,意謂司空圖決意辭官,隱居華下;又說“兵戈阻相訪”,不能前來探望相會;最后嘆息“身老瘴云間”,深表遺憾之情。

    司空圖隱居華下,其居何處?對司空圖深有研究的學者祖保泉、陶禮天曾整理過司空圖的年譜,年譜中云“圖在華陰當僑居于敷水(敷溪)和渭河交接處的山中”,又謂“該地風景幽美,敷溪道北多白楊,山下吳村多杏花,圖曾有詩描寫之”(《司空表圣詩文集箋校》)。唐代在此設有敷水驛,是出入函谷關的必經之地,今為陜西省華陰市羅敷鎮所在地。

    敷水出山的峪口,也是秦嶺北麓通往南麓的通道。宋代王禹偁《五代史闕文》中云:“及昭宗播遷華下,圖以密邇乘輿,即時奔問,復辭還山。”敷水距離華陰城大約十幾公里,司空圖“即時奔問”,用不了多久的時間,就可以面見皇帝。因此,司空圖具體的隱居之所,應該在敷水峪口附近的山中。

    司空圖隱居華下,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要投靠他的獨生女和女婿。女婿姚顗是京兆萬年(今陜西省西安市)人。《舊五代史》有其列傳,云:“顗少蠢,敦厚,靡事容貌,任其自然,流輩未之重,唯兵部侍郎司空圖深器之,以女妻焉。”姚顗大智若愚,后擢進士第。“梁貞明中,歷校書郎、登封令、右補闕、禮部員外郎,召入翰林,累遷至中書舍人”。《新五代史》亦有其傳。

    姚顗此時就居住在敷水,為科舉備考。司空圖《書屏記》中說:“今旅寓華下,于進士姚顗所居。”(《司空表圣詩文集箋校》)古典文學研究專家王步高認為,“華下”后的逗號可取消,就變成“今旅寓華下于進士姚顗所居”,就明確表明他是居住在姚顗家;又說,“司空圖長期住在華陰,還有輔導姚顗讀書科考及幫助他當家理財的職責”;再說,“姚家是書香門第,藏書較富”,“庾肩吾之《書品》至唐末亦有三百多年……在此兵火戰亂之年,得睹此書,十分不易,故有感而發作《書屏記》”,推斷“姚家在華陰的住所更大可能是一處‘別業’”(《司空圖評傳》)。司空圖居住在此似乎是很好的選擇。可以說,王步高的推斷是很有道理的。

    司空圖歸隱華下,得到士林的高度贊譽,才學橫溢且不茍世俗的名詩人徐夤,曾有詩贈他,其中有如下的詩句,高度評價司空圖:“金關爭權競獻功,獨逃征詔臥三峰。雞群未必容于鶴,蛛網何繇捕得龍。清論盡應書國史,靜酬皆可息邊烽。”(《寄華山司空侍郎二首》)此時的司空圖,無論是在朝廷,還是在士林中都獲得了極高的聲譽。

    十年華岳峰前往

    司空圖隱居華下,有詩云:“十年逃難別云林,暫輟狂歌且聽琴”(《歌者十二首》之五),“十年深隱地,一雨太平心”(《即事九首》之二)。司空圖的心靈得到完全的放松與自由,但也十分落寞與寂寥,很少有朋友來探訪。遠在江西的詩僧虛中,“欲造見論交,未果,寄以詩”(《唐才子傳箋證》),其詩曰:

    門徑放莎垂,往來投刺稀。

    有時開御札,特地掛朝衣。

    岳信僧傳去,天香鶴帶歸。

    他年二南化,無復更衰微。

    得到虛中的二首贈詩,司空圖自然內心非常高興。“圖贈虛中云:‘十年華岳峰前住,只得虛中兩首詩。’言得其意趣也。”(《唐詩紀事·僧虛中》)詩中,“他年二南化”句,可能是指賈島的《二南密旨》,也就是說,虛中想與司空圖一起探討詩藝,這正是司空圖極感興趣的事情。

    司空圖在華下的大部分時間,在專心致志地重溫和閱讀古典著作和他心儀的詩書。其《雨中》,就能反映他的心跡:

    維摩居士陶居士,

    盡說高情未足夸。

    檐外蓮峰階下菊,

    碧蓮黃菊是吾家。

    詩中的維摩居士是王維,陶居士指陶淵明。不過,在追慕兩位居士的同時,司空圖卻還有一點批判精神,認為他們“高情未足夸”,這是為什么呢?在司空圖看來,雖然這兩位詩人遠離塵囂,然而,他們尚未完全達到純粹的精神層次,只是一味地陶醉在并不存在的“桃花源”。而司空圖自喻“檐外蓮峰階下菊,碧蓮黃菊是吾家”,則說明了他對于選擇隱居華下,意志還是很堅定的。

    司空圖得到一部《柳宗元集》,這是他長期以來心儀的著作,所以花費工夫,悉心閱讀體會。“今于華下方得柳詩,味其深搜之致,亦深遠矣。俾其窮而克壽,抗精極思,則固非瑣瑣者輕可擬議其優劣。”(《題柳柳州集后序》)

    他所得到的這本《柳宗元集》并非正式的刻本,而應該是坊間流傳的抄本。這是司空圖對“今于華下方得柳詩”有所感喟的原因。

    司空圖還參與了修撰國史的工作,《唐詩紀事》中說:“宰相杜某(杜讓能),奏云(顧云)與盧知猷、陸希聲、錢翊、馮渥、司空圖等,分修宣、懿、德三朝實錄,皆一時之選也。”學者王潤華認為,唐代雖有史館,但史官無常員,如有修撰工作,則由宰相監修,計劃完成后,即解散,通常編寫人員由宰相委任各官員兼任。《唐摭言》記:“大順中,制同羊昭業等十人修史。”參加國史的修撰,是一件令司空圖覺得榮耀的事情。

    司空圖表示出對修史工作的極大興趣,他說:“國史數行猶有志,只將談笑繼英塵。”在《狂題十八首》之九,他說自己是“地下修文著作郎”。著作郎在唐代是尚書省的五品官,掌撰碑志、祝文、祭文等工作。唐乾寧年間(894—898),舉進士而后隱居不出的徐夤寫有《寄華山司空侍郎》詩,也提到他撰寫國史的工作:“清論盡應書國史。”

    司空圖確實也善于寫敘事類的文章,其文筆優美,文字凝練。他的恩師王凝出任同州刺史,關心水利建設,司空圖為之寫的《太原王公同州修堰記》,起筆就很有氣勢:“洛自西北趨大河,蓋同源於積石,伏而乃發,離而復合耳。”——僅此兩句,就把洛河發源、流向與河流特點描繪出來,堰既成,“邑里交賀,合樂以迓之”,“關中不涸之轍,必本是堰”,于是,他特為王公此舉而著文“以彰勤濟之志”(祖保泉、陶禮天:《司空表圣詩文集箋注》)。

    司空圖在隱居期間,每登臨秀麗挺拔的華山,都有詩吟詠,其《蓮峰前軒》詩曰:

    人間上壽若能添,

    只向人間也不嫌。

    看著四鄰花競發,

    高樓從此莫垂簾。

    華山西峰亦名蓮花峰,李白有“西上蓮花山”之詩句,袁宏道謂此峰:“石態生動,有石葉如蓮瓣,覆崖巔,其下有龜卻立,昂首如欲行,蓋葉上物也。是即所謂蓮華峰矣。”(《華山后記》)峰頂有鎮岳宮,游人憑軒窗觀覽,自得其幽趣。司空圖《蓮峰前軒》一詩,極贊蓮峰之美。司空圖探幽尋芳,也登臨非常險要之景——上下方,并有詩記錄,其《上方》,詩云:

    花落更同悲木落,

    鶯聲相續即蟬聲。

    榮枯了得無多事,

    只是閑人漫系情。

    上方,道家術語,意指天上仙界,傳說是各路神仙聚集之地。此詩寫他登上方,對世間榮枯了然于心,而表達出他的悠閑之情。

    早春,村外的杏林,花深如海,芳香濃郁。冬天帶來的抑郁心情一掃而空,司空圖揮筆,一口氣寫出《力疾山下吳村看杏花》十九首,“春來漸覺一川明,馬上繁花作陣迎”“能艷能芳自一家,勝鸞勝鳳勝煙霞”“造化無端欲自神,裁紅剪翠為新春”“行樂溪邊步轉遲,出山漸減探花期”等詩句,極寫他對枝頭鮮艷杏花的喜愛之情。

    居住在華下的時期,是司空圖一生中詩文最繁盛的年代。這一時期現存的作品有:散文《華帥許國公德政碑》《題滎陽族系記序》《書屏記》《疑經》等10余篇;《退居漫題七首》《避亂》《僧舍貽友》《華下送文浦》《陳疾》《華下對菊》《重陽阻雨》《送道者二首》等詩作近40首。這些作品數量雖然不多,卻足以使司空圖成為晚唐值得稱道的著名文學家。

    第一功名只賞詩

    司空圖在《力疾山下吳村看杏花》十九首中,還說“儂家自有麒麟閣,第一功名只賞詩”,隱約道出自己正在專心做一件大工程,這件大工程,便是撰寫使他名傳后世的詩論《二十四詩品》。

    中晚唐以來,有不少學者和詩人,不約而同地從事探討和研究詩的象征與藝術奧秘。例如,賈島撰《二南密旨》,有“論六義”,具體為“歌事曰風,布義曰賦,取類曰比,感物曰興,正事曰雅,善德曰頌”,然后分而論述。尤以其中“論篇目正理用”,對閱讀和理解唐詩非常有價值。還有詩論家張為,在其詩論《詩人主客圖序》中說:“所謂主者,白居易、孟云卿、李益、鮑溶、孟郊、武元衡,皆有標目。余有升堂、入室、及門之殊,皆所謂客也。”司空圖的詩友詩僧齊己,也著有《風騷旨格》,提出有“六詩”:“一曰大雅”“二曰小雅”“三曰正風”“四曰變風”“五曰變大雅”“六曰變小雅”;還有“詩有六義”“詩有十體”“詩有十勢”“詩有二十式”“詩有四十門”“詩有六斷”“詩有三格”等觀點。

    司空圖一直對探索詩論有濃厚的興趣,他說“文之難,而詩之難尤難”,認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詩也”,并以南北飲食口味不同而舉例說明,初步探索出“詩貫六義,則諷喻、抑揚、淳蓄、溫雅,皆在其間矣”,明確提出詩要有“韻外之致”“味外之旨”(《與李生論詩書》)——“韻”與“味”是詩鮮明的藝術特征。詩不能有意地含蓄吞吐、欲言又止,但詩所描繪、敘寫的景象,應能讓人反復品味。其“致”、其“味”不是指質實的、可以明白說的意思,而是一種空靈、難以言傳的趣味。

    司空圖在《與極浦書》中,還提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詩論觀點。其實,就是詩人要能寫出獨特的物象和景致,而所寫的物象與景致,還須浸透個體的思想感情與色彩。在《與王駕評詩書》中,司空圖對唐代詩人加以評論,稱贊的詩人頗多,而對王維、韋應物尤為欣賞。他稱贊王駕“長于思與境偕”,指出此“乃詩家之尚者”。司空圖這些詩論,對我們今天認識詩的藝術本質和規律仍然很有意義。

    華下的環境幽僻而安靜,且彌漫著一種空靈而玄遠的道家文化氣氛,司空圖心靈自由而舒暢,這一切,都為他奠定了從容進入詩藝研究的良好條件。司空圖從詩歌美學的角度,把對詩的藝術感悟和理解,進行了全面而系統的論述。

    徐復觀說:“老、莊思想當下所成就的人生,實際是藝術的人生;而中國的純藝術精神,實際系由此一思想系統所導出。”(《中國藝術精神》)這個觀點,也是解讀司空圖《二十四詩品》切近的思路。

    司空圖的思想底色,其實就是道家思想。其《自誡》詩,有“取訓于老氏,大辯欲訥言”句,就是證明。他以虛、靜為主導,鉤玄提要地概括出各種既有聯系又有不同的詩歌風格。

    司空圖把詩的藝術風格和意境,分為雄渾、沖淡、纖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煉、勁健、綺麗、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縝密、疏野、清奇、委曲、實境、悲慨、形容、超詣、飄逸、曠達、流動等二十四品類,每品用十二句四言韻語來加以描述,也涉及作者的思想修養和寫作方法。不僅分類確切多樣,而且對比較抽象的詩藝特征運用大量形象化比喻,做了生動細致的描繪。例如,他論“雄渾”,謂:

    大用外腓,真體內充。

    反虛入渾,積健為雄。

    具備萬物,橫絕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長風。

    超以象外,得其環中。

    持之匪強,來之無窮。

    “雄渾”是二十四詩品中最重要的一品,對認識《詩品》的文藝思想具有指導意義。此品前四句論述“雄渾”風格應具備的要素,“大用”是指渾浩遼闊的表象,“外腓”是指外在的呈現,呈現依靠“真體”,而真體,就是本體的真實意蘊。“虛”,應該是指宇宙物質生命的原始狀態,類似于后來宋代理學家所謂的“氣”。此處的“渾”,是“氣”的混沌狀態,而“返虛入渾”是說詩藝呈現出一種莽莽蒼蒼的境界。“雄渾”作為詩的主要風格,是由本體豐厚的意蘊的充實來支撐,在宏闊的氣象中顯示無限的力量。如果具有了宏闊的力量,就能“具備萬物”,表現出“橫絕太空”的浩然氣勢,因此,也就能產生“荒荒油云,寥寥長風”生動強烈的藝術感受。如何使詩產生這種藝術感受?司空圖的思路是“超以象外,得其環中”,沿著這條思路走,就會“持之匪強,來之無窮”,從而得到“雄渾”之美。

    再如“高古”,他說:

    畸人乘真,手把芙蓉。

    泛彼浩劫,窅然空縱。

    月出東斗,好風相從。

    太華夜碧,人聞清鐘。

    虛佇神素,脫然畦封。

    黃唐在獨,落落玄宗。

    所謂高古,是指高潔脫俗、古樸質實的詩風格。“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窅然空縱”,以人之高古比擬詩境;“月出東斗,好風相從。太華夜碧,人聞清鐘”,這四句,以景之高古比擬詩境。“畸人”出自《莊子·大宗師》的“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就是偏異于常人而與自然同存的“超人”。“乘真”,憑借著真氣而行于空中。“太華夜碧,人聞清鐘”,這一句是寫實,太華指太華山,司空圖在這里以自己隱居之太華山為喻,來說明高古的風貌。“虛佇神素,脫然畦封。黃唐在獨,落落玄宗”,要創造高古的詩境,需要超世的精神,而這種精神,是通過對道家思想的領悟與修煉來達到的。“虛”指莊子的“虛靜”:“夫虛靜恬淡寂漠無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休焉。”(《莊子·天道》)“佇”,積存之意。“神素”,素樸純潔的精神。老子說:“見素抱樸,少私寡欲。”莊子說:“純素之道,唯神是守。”此句的意思是,通過虛靜養心來積累素樸純潔的精神。“黃唐在獨,落落玄宗”,“黃”,指黃帝;“唐”,指帝堯。魏晉玄學尊奉老莊,稱《周易》《老子》《莊子》為“三玄”。“玄宗”,指玄妙深奧的道家思想。此句是說詩人的精神狀態,如處黃唐之世那樣高古,內心的道家玄妙之理而與世俗落落寡合。

    又如“勁健”:

    行神如空,行氣如虹。

    巫峽千尋,走云連風。

    飲真茹強,蓄素守中。

    喻彼行健,是謂存雄。

    天地與立,神化攸同。

    期之以實,御之以終。

    勁健,是一種強勁有力的意境風格。“行神如空,行氣如虹”,神為神氣,即思想感情,是講充沛、昂揚、剛健向上的思想感情。“巫峽千尋,走云連風”,是說速度與力量,是對勁健的風格的形象比喻。“飲真茹強,蓄素守中。喻彼行健,是謂存雄。”講強勁有力的風格離不開主體的養氣功夫,勁健來自詩人內在的虛靜養氣之功。真,是自然之道的真氣。飲真,是指吸納自然的真氣。茹,吞食;茹強,把強健之氣吞藏于胸中。素,是道的體現;蓄素,即存道于胸。中,心神;守住心神而達到虛靜。喻,曉諭;行健,強有力的運動。存雄,在老莊學說中,存雄與守雌是一對相反相成的概念,雄為動,是道的外在表現;雌為靜,為無,是道的本體,所謂“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道德經》)。“天地與立,神化攸同”,天地與立,是說所養之氣,是與天地并立而存在(氣又分陰陽,陰陽又分天地)。神化,指宇宙萬物的神妙變化。這句話是說,萬物的神妙變化所同者,都是氣的作用所致。在司空圖看來,勁健的風格具有的強勁之氣,從根本上來說,也是來自這“天地與立”之氣的變化,不過它是經由詩人的蓄養而形成的陽剛之氣。

    要而言之,《二十四詩品》的詩論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其一,以切近詩原體的韻語,來揭示詩的不同審美特性和藝術風格,具有獨創的意義。司空圖原先在不同時期,也寫過有關詩論方面的論述,諸如《與李生論詩書》《與極浦書》《與王駕評詩書》《題柳柳州集后序》等篇,從各個側面提出自己對詩美學的認識和不俗的見解。然而,《二十四詩品》卻是系統性的闡述,上承劉勰《文心雕龍》論詩之風,并在文體形式與論述深度上另開境界,達到一個新的詩論高度。

    其二,通過分類論述,區分了詩的不同風格和意境。劉勰《文心雕龍》中,將詩的風格分為典雅、遠奧、精約、顯附、繁縟、壯麗、新奇、輕靡等八體,而到了晚唐,我國古代詩歌創作空前繁榮、多元發展,風格的劃分也越來越精細,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正是這種狀況在詩論方面的回應,這二十四種分類,較之劉勰更為細密,更切近詩歌創作的實際。盡管其中有些談詩的風格,有些談詩的境界,有些則只是談詩的藝術表現,然而,總體而言,司空圖對詩的藝術風格的分類大多數是可取的,并有不少識見精到的地方。不少詩歌風格和境界的特點,正是通過司空圖的體認而得到人們的贊譽,最后得以確立。

    其三,通過《二十四詩品》,司空圖把他提出的詩應該具有“韻外之致”“味外之旨”和“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審美要求,予以具象化和整體性闡述,這在意境說的形成歷史上非常重要。

    不過,也有學者對司空圖是《二十四詩品》的作者表示懷疑。陳尚君、汪涌豪撰寫的《司空圖〈二十四詩品〉辨偽》,以扎實的史料和嚴謹的論述,試圖證明《二十四詩品》的作者并非司空圖,而是明景泰年間的懷悅,由此引發了學界的討論。

    我以為還是王潤華說得好:“退隱在一個充滿道家傳奇的華山中,司空圖自然會寫出處處蘊藏著玄遠超然的《詩品》,如果在中條山的王官谷,住在擬綸亭、濯纓亭,再坐在三詔堂或九籥室里,司空圖絕不會寫出這樣灑脫的文字!《詩品》這種詩,是需要在‘筑屋松下,脫帽看詩,但知旦暮,不辨何時’的環境下才能完成的!”(《司空圖新論》)。

    真可謂:“太華夜碧,人聞清鐘。”

    (作者:柏峰,系陜西省渭南市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

    国产精品哟哟视频|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软件|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成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2020国产精品自拍|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51精品视频免费国产专区| 国产精品伊人久久伊人电影|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网页大全| 熟女人妻少妇精品视频| 热99re久久精品2久久久| 91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专区| 日本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热| 一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日韩精品SUV| 国产精品色视频ⅹxxx| 国产精品无码AV天天爽播放器|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 久久精品国产福利国产琪琪| 最新国产精品亚洲| 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 国产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999在线| 亚洲AV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久久精品成人影院|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日韩精品|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老司| 99亚洲精品高清一二区| 久久伊人精品青青草原高清| 99re这里只有精品国产精品| 8x福利精品第一导航|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鸭子 | 国内精品久久九九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456播放| laowang在线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任我爽爆在线播放| 性感美女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精品| 88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