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好電極片,開始寫作
鐘天意曾如此解釋他對科幻的理解:“科幻的本質是一種哲學實驗。”這種理解可謂相當嚴肅,乃至沉重,《一克靈魂有多重》這篇小說最后讓人緊張窒息的反轉處,也是這種哲學考問最“咄咄逼人”的時候。
故事是這樣的,作家莊鈺和他的老友楊雪莉暗中調查有著神秘發家史的萬古峰多年,他們都懷疑,在萬古峰經營的康養中心里有日本軍官遺留的機器,可以將他人靈魂儲存、轉移至新身體以不斷延續生命,最終這三個人在一場血腥的拼斗中互換了靈魂。
當靈魂在電極片之間流轉的時候,文學里的救贖、復仇的古老主題也借奇幻小說的肉身得以還魂。從浮士德博士把靈魂抵押給梅菲斯特、最終歷盡艱辛把靈魂贖回的故事,到《指環王》里人類靈性對永生的權力誘惑的抵抗;這些故事之所以能給讀者強大的信念感,是因為創作者幾乎同比例復刻了一個與人類世界同樣精細的奇幻世界。鐘天意的小說有著同等嚴肅的哲學關懷,但他構造信念感的方式更加貼近經驗生活。這篇小說更接近一部給我留下嚴重陰影的電影《萬能鑰匙》,年輕的護工來到偏僻的別墅護理一位臨終老人,殊不知老人借巫術不斷和年輕人交換靈魂來謀求永生,而這種巫術只能作用于“相信者”,當女護工在恐懼之中嘗試用巫術保護自己時,她的靈魂也失去了防線。在這個電影里,反派勝利了。但在鐘天意的小說里,靈魂交換既不是浮士德式的救贖,也不是《萬能鑰匙》里的陰謀巫術;它有著清晰的現實肌理,又貫聯了歷史,他對地方社會的成功學有著相當強悍的反諷,密密匝匝、枝蔓叢生的語言也恰切地表征了零碎無序的生活面貌。
因此,我更愿意把這種“靈魂交換”看作是現代作家對寫作本身的隱喻。讓我們嘗試把小說的開頭和結尾像換魂機器的兩片電極一樣連通起來。寫作生涯受阻青年作家回到老家,最后他要怎么重新講故事呢?他戴上了電極片,轉移到另外一個人的身體里,用別人的聲音講述一個故事,寫作不就是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