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筑夢·書香潼南 ——《中國校園文學》2025年潼南校園文學閱讀季舉辦
4月17日上午,在世界讀書日即將到來之際,由《中國校園文學》雜志社、重慶市潼南區教委、潼南區作協聯合主辦,潼南區校園文學學會承辦的“文學筑夢?書香潼南——《中國校園文學》2025年潼南校園文學閱讀季”啟動儀式在重慶市潼南第一中學校舉行。此次活動旨在以文學滋養青少年成長,推動校園文化建設,助力全民閱讀與素質教育深度融合。
潼南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何禮兵宣布閱讀季活動正式開啟,重慶市作家協會黨組書記何浩向潼南區授予《中國校園文學》“未來作家青苗計劃實驗區”牌匾。重慶市潼南中學校、重慶市潼南第一中學校、重慶市潼南實驗中學校、重慶市潼南區朝陽小學校、重慶市潼南區人民小學校、重慶市潼南育才小學校6所學校被授予《中國校園文學》“未來作家青苗計劃實驗校”稱號。
《中國校園文學》主編徐峙在致辭中表示,校園是文學火種孕育的沃土,《中國校園文學》“未來作家青苗計劃”將依托征文選拔、作家進校園、少年作家改稿班、教師文學素養培訓、師生作品發表出版、文學研學營等系列活動,構建“課堂+實踐+創作”的立體化培養體系,搭建作家、教師、學生、雜志協同聯動的成長平臺,為青少年提供文學滋養與創作展示機會。
潼南區委教育工委書記、區教委主任蔣俊談到,此次活動是深化“雙減”政策、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實踐,也是打造“書香潼南”、培育時代新人的創新舉措。未來將通過實驗校引領、教師文學素養培訓、家校社共讀共建等機制,激發學生閱讀、寫作興趣,以文學力量點亮青少年精神世界。
啟動儀式結束后,北京市作協副主席、魯迅文學獎得主周曉楓為潼南第一中學校師生講授文學課《原來還能這么寫》。會上,她分享了自己的寫作經歷與經驗,強調寫作需關注他人、表達真情,注重基礎結構與主題結合,追求準確表達,同時還提倡多閱讀文學經典,提高個人趣味和審美。同日下午,《中國校園文學》專欄作家,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會駐會作家賈志紅在文學課《從生活中發掘寫作的素材》上,結合自己在非洲工作七年寫的非洲題材的作品,分享了如何調動感官,在看似尋常的生活中捕捉令人感動的素材,將日常經歷轉化為寫作素材的寫作方法。
18日上午,中國自然資源作協全委蔣宜茂在潼南第一中學校為近千名師生講授文學課《詩是心田蒸餾出的露珠》。他從“為什么要寫、寫什么、怎么寫”三個方面分享創作感悟,并介紹詩歌寫作的“三性”和詩歌意象選擇的四個層面。北京市特級教師,統編本高中語文教材和教參編寫者之一何郁同期在潼南中學校作題為《文學修養與語文教學質量》的講座時,強調文學教育之于高中語文教育的重要性,并指出文學修養之于語文課堂教學、高考測試、單篇閱讀、組合課文教學與單元整合、專業進階之道的實施辦法,助力高中語文教師文學素養提升。
18日下午,“主編面對面”改稿會在潼南實驗中學舉行。在為近千名潼南區中小學師生代表講授的少年作家改稿課上,徐峙從六所“未來作家青苗計劃實驗校”推薦的學生稿件中精選了六篇進行點評并現場改稿,從立意、擬題、細節描寫、語言表達等方面指引同學們修改稿件。《中國校園文學》編輯部主任,作家出版社副編審李娜現場講解了向《中國校園文學》投稿的注意事項,并介紹了“名家進校園”、“致中國夢·青少年公益夢想”征文、“未來作家青苗計劃”、“梅雨潭杯”華語青少年生態文學征文等系列活動,鼓勵師生積極投稿和參與各項文學活動,讓每一顆種子都發芽,讓每一個夢想都開花。
“文學筑夢?書香潼南——《中國校園文學》2025年潼南校園文學閱讀季”通過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為潼南區的師生們搭建了一個學習、交流、展示的平臺,進一步推動了校園文學的發展,激發了青少年的文學創作熱情,為培養新時代的文學人才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