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天壇“二重奏”
    來源:北京晚報 | 肖復興  2025年04月25日08:45

    春暖花開時節,最適合到天壇轉轉。我坐在長廊北端朝陽的地方,午后的陽光溫煦,照得人只想打瞌睡。

    百無聊賴,打開手機,想看看有什么新聞。突然發現一條未讀的微信,是王璦東老師0點35分發來的。

    王璦東是匯文中學的語文老師,雖然她不教我,但我們倆的關系特別好。尤其是“文革”后期,我從北大荒返回北京,有段時間待業在家,既孤獨又苦悶,她知道我喜歡文學和寫作,主動借給我很多書,其中有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雨果的《九三年》、王國維的《人間詞話》,對我幫助很大。那時,她住在東單新開路東口的一個四合院里,每次去她家還書、借書,她都鼓勵我把讀書和寫作堅持下去。我和王老師一直保持聯系,屈指一算,也有五十多年了。

    盡管王老師快九十五歲了,還堅持讀書,不時寫些文章,分享給親友。王老師的文章,大多是回憶自己教過的學生,她稱之為“教師生涯瑣憶”;這些文字不為發表、無意爭春,是屬于自己的溫潤回憶,如喃喃自語,亦如對友人的輕輕訴說。人生的長短與厚薄,通常和財富、地位無關,而取決于有沒有這樣的回憶——年老之后,還能有流水一般綿長的回憶,是極其幸福的。王老師的文字思維縝密、行筆簡潔、細節生動,充滿年輕人的熱情,一點兒都看不出是出自耄耋老人之手,真讓我敬佩。不要說我能否活到王老師這么大的歲數,倘若真能活到,也未必寫得出這般不蒼老、不枯澀的文章。

    王老師發來了一個文檔,題目為“一張照片留給我的懷念”,依然寫的是她教過的一位學生——1958級高一(2)班的袁建輝。因父母被打成右派、發配新疆,袁建輝1964年(他曾因病休學一年)高中畢業后不能參加高考,只好去新疆投奔父母。離開北京前,他到王老師家向王老師道別,然后直奔北京火車站;王老師家距離北京火車站很近,只有一站地。王老師對袁建輝迷茫的心緒感同身受,鼓勵道:“你有能力,別灰心,到新疆努力工作,一定能做出成績來,要相信自己。”那年,他二十一歲,王老師三十三歲。

    當三十年后,袁建輝再次見到王老師時,淚流滿面。“良言一句三冬暖”,臨別之際短短的鼓勵,竟溫暖了他整整三十年。袁建輝沒有辜負王老師的期望,也成為一名老師,在喀什二中做語文教研組組長。王老師很高興,與他合影留念。照片洗印出來后,王老師將照片寄往喀什二中,卻被郵局退回;她懷疑自己錯把一中聽成二中了,又將照片寄往喀什一中,依然“查無此人”,被郵局退回。王老師不甘心,又托人到喀什市教育局查詢,教育局回復,喀什二中沒有這個人。

    “如今,我已經是快九十五歲的老人,若還能和袁建輝相見,算是師生相識相交還有緣吧;若不能,也只好把回憶留在心里了。”在文末,王老師這樣寫道。

    王老師二十四歲從輔仁大學畢業,之后就在匯文中學當老師,一直干到退休,沒挪窩,桃李滿天下。她對學生很好,和學生感情深厚。雖然袁建輝只是眾多學生中的一個,六十多年后,這個普通學生的名字,她仍記得如此清晰,并不是每位老師都能做到。

    看完文章,我立刻給王老師回復:“看到您的文章,很高興,也很感動。這么大年齡,您的思維依然敏捷,記憶力和邏輯性依然那么強,更重要的是,您對學生的感情,總是那么真摯、那么深厚。繼續寫您的回憶,期待!您多保重!”

    回完微信,我在天壇轉了一圈,到雙環亭那里呆坐了一會兒。穿過雙環亭后方的柏樹林,有一圍二道墻,里面是一片杏樹林。我估摸著杏花應該開了,順道去看看。

    剛走到杏樹林前,手機響了,是王老師發來的微信。她告訴我那篇《一張照片留給我的懷念》不知被誰轉發到喀什的朋友圈,頓時熱鬧起來,認識袁建輝的人相互轉告,很快就找到了袁建輝本人,“太神奇了,不到一天的工夫,就找到了袁建輝。我和袁建輝通了電話,原來當年他說的是他的愛人在喀什二中當老師,他在喀什師范第四小學當老師,是我聽錯了。如今袁建輝住在天津,八十二歲了。”

    王老師最后寫道:“我異常驚喜,真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老天又讓我們重逢,我和袁建輝的師生緣是天意!”

    我立刻給王老師回復:“是您的學生遍天下,更是您的真心感動了上蒼!”

    眼前,一片杏花如雪,開得正旺……

    不少朋友都知道我常去天壇,也常有去天壇的朋友問我:怎么沒碰到你?這便是“鑼齊鼓不齊”了。不僅因為天壇太大,也因為來的時間對不上榫子,除非事先約好,否則碰到熟人的概率極低。

    凡事總會有意外,“不期而遇”,教人驚喜;如果遇到的是多年未見的朋友,驚喜加倍。所謂“浮云一別后,流水十年間”,闊別已久的日子,一下子濃縮到眼前。

    去年初秋的一天,臨近中午,在天壇月季園前的藤蘿架下,我和馬復華老師就有過一次“不期而遇”。當時,他正和幾個人坐在藤蘿架下,我走過去,看了他一眼,自覺面熟,又不敢認,畢竟二十多年沒見,生怕認錯人。沒想到他站起身來,就在那一瞬間,我們倆目光相撞,幾乎異口同聲叫出彼此的名字,二十多年流逝的時光,隨即奔涌而來。

    馬復華是我在匯文中學讀書時的同學,比我高一屆,是師哥。因為我弟弟叫肖復華,和他同名,所以對他印象深刻。高中畢業后,馬復華考入北京師范學院,而后在北京郊區的一所中學當語文老師,二十多年前才調回城里,在母校匯文中學教高三語文。那年,我兒子在匯文中學讀高三,馬復華正好教他。有一天,馬復華把我叫到學校,對我說:“得讓你兒子在論說文的寫作上下點兒功夫,論說文寫作直接關系到高考,有相應的要求和規律,不能由著自己的性子胡來!”馬復華一直帶高三畢業班,經驗豐富,眼光毒辣,我回家后便要求兒子好好請教馬老師。

    二十多年過去了,久別重逢,話稠語多,沒顧上旁邊還坐著兩女一男,和馬復華的年齡相仿。直到我問他大學畢業后為什么去郊區教書,他指著坐在對面的一個女人說:“畢業時她分配到郊區,我留在城里,我和她對調,去了郊區。”那女人站起來,說:“我是他愛人,我們倆是大學同學。”不用問,這一對調,連角色都變了,同學變愛人。我這才仔細看了看她,雖然老了,眉眼仍舊俊俏——為了愛情,“‘城里’誠可貴,愛情價更高”。

    我指著女人,笑著對馬復華說:“于是,你就把她拿下了!”

    女人連連擺手:“那時候,他還沒向我表白呢!”

    我說:“這不就是表白嗎?”

    大家都笑了。

    坐在馬復華身邊的女人對我說:“我也教過你兒子!”一問,她是匯文中學的地理老師。馬復華指著坐在對面的一個男人:“他們倆是兩口子。”后來我才得知,這個一言不發的男人是一所中學的校長,他們四個人是大學同學,大學畢業后都當了中學老師,友情維系了五十多年。

    馬復華說:“夏天我們還結伴到大興安嶺避暑,住了一個來月呢!”

    那個地理老師也說:“雖然我們住得遠了,還是會定期見面。今天我們就是約好先到天壇碰頭,中午再找家飯館聚餐。”

    從年輕保持到年老的友情,真讓人羨慕!

    靜下心來想想,這五十多年,不乏動蕩與波折,兩家人還能如此親密無間,這是友情的力量,是沒有利益糾葛的純粹的友情,才會擁有的力量。這種力量,有韌性,不會因外界的干擾而無疾而終。當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獲得長久的友情的,這種友情,需要彼此心地的單純、相互性情的包容、協同旨趣的觀照,方能踏過淺草、雜草乃至荊棘,從年輕走到年老,編織出最美麗的花環。

    與馬復華久別重逢,我很感慨,也很感動。

    和他們告別后,我穿過月季園,走到百花亭前的海棠樹下,腦海里不禁浮現出陸放翁的兩聯詩,一聯是“舊交只有青山在,壯志皆因白發休”,一聯是“老來萬事皆過眼,唯有青山似舊時”。年歲漸長,虛妄、浮華之事皆成過眼云煙,唯有友情,如青山常在。

    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2020| 精品乱人伦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在线婷婷 | 3atv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酒店视频免费看|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京东传媒| 国产偷国产偷高清精品|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视频|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 国精无码欧精品亚洲一区| 四虎国产精品免费视| 大香伊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AV无码精品人妻系列|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精品白丝在线观看有码| 久9久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一久久香蕉国产线看播放|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不卡| 91精品免费国产高清在线| 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观看91在线| 国产色婷婷精品综合在线| 免费观看四虎精品国产永久| 含羞草国产亚洲精品岁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一老狼| 久久精品国产成人| 亚洲综合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专区|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精品视频| 日本三区精品三级在线电影|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91人前露出精品国产| 久久66热这里只会有精品| 国产一精品一AV一免费|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特色影视|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无码AV永久免费网 | 亚洲嫩草影院久久精品| 久久精品影院永久网址| 黑人精品videos亚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