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報告文學《又見青綠:“耿車模式”蝶變記》在南京首發
4月10日下午,由江蘇省生態環境廳、江蘇文學院、中共宿遷市委宣傳部指導,江蘇省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江蘇省當代藝術創作研究會、江蘇省報告文學學會、宿遷市文聯主辦的長篇報告文學《又見青綠:“耿車模式”蝶變記》(以下簡稱“《又見青綠》”)在南京舉行新書首發儀式。
《又見青綠》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全書共有21個篇章,以我市宿城區耿車鎮的生態環境變遷為脈絡,全景式展現了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耿車鎮在污染防治、綠色轉型、生態修復等方面取得的突破性成績。該作品被列入“宿遷出品”重點作品創作計劃,同時入選江蘇省作協第十一批“重大題材文學作品創作工程”。
對于這部報告文學的策劃、創作和出版,參加此次活動的省文聯主席、省藝研會會長章劍華表示:“紀實文學最主要的就是要反映時代風貌。耿車雖然是一個鄉鎮,但是它走出了鄉村振興的一條新路,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的發展特色,具有典型意義。”
儀式上,江蘇人民出版社副總編輯戴亦梁介紹了作品的編輯出版情況,她說:“對于這部意義重大的作品,江蘇人民出版社給予高度重視。相信這本書能讓更多人了解耿車‘綠色蝶變’的歷程,銘記這個生態文明建設的鮮活縮影,并為其他地區探索鄉村振興和綠色發展新路徑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從而助力千千萬萬個‘耿車’實現‘美麗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