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DeepSeek會對劇本寫作造成威脅嗎? 
    來源:中國作家網 | 劉雅  2025年02月26日08:21

    “智慧生命的精華和本質,真的是技術所無法觸及的嗎?”在科幻作家劉慈欣發表于2003年的中篇小說《詩云》(又名《李白》)中,一個外星文明為了寫出超越李白的詩歌,窮盡了太陽系的大部分能量,列舉出了所有可能的字詞組合。最終,他們借助偉大的技術,寫出了“詩詞的巔峰之作”,卻還是選擇了認輸,因為他們“不可能把它們從詩云中檢索出來”。可見,早在十余年前,嗅覺敏銳、洞悉科技前沿的科幻作家就已經在思考“藝術與技術的對抗”問題。隨著今年新春伊始DeepSeek的橫空出世,好像AI距離“壓全唐”只是時間問題。但事實真就如此嗎?

    “所謂對寫古體詩的人構成沖擊,可能是很多寫古體詩的人誤解了古體詩真正的價值。”江蘇省戲劇文學創作院院長、編劇羅周曾好奇地嘗試讓DeepSeek寫戲曲劇本唱詞,發現它依托于中國古詩詞的巨大數據庫,擁有一定的文字實現能力。“但是也很清晰地看到它在獨創性、原創性以及具象性方面的缺損,就是它寫的唱詞都比較華麗、繁復”,羅周認為,文學的價值在于它的原創性和獨特性,而并非文字華美的堆砌,而編劇的價值在于獨一無二的情感表達。

    戲劇文學作為文學創作體裁之一,擁有其特殊的創作規范及美學追求。相比于傳統文學以純文字作為載體,戲劇文學則?需結合舞臺表演,文本內容以對話和獨白為主,更重綜合性的藝術表達。文字水平和邏輯能力不容小覷的人工智能模型(以DeepSeek為代表),對劇作家的創作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在不久的將來,AI會威脅到編劇的生存嗎?

    AI更適合作輔助工具,是出色的“編劇助理”

    強大的知識儲備和算力,新穎的角度,一定的邏輯構架……在多數編劇看來,DeepSeek的優勢顯而易見,它能為不同題材的劇本創作提供廣博豐富的知識背景,大大節省編劇的學習成本和整合素材的時間,使得創作前的一系列工作更加高效便捷。但這僅僅是編劇工作的第一步,在突出藝術個性表達、甄別信息真偽、細化邏輯推理方面,DeepSeek顯然還存在諸多問題。

    “我感覺自己就像第一批操作著珍妮紡紗機的紡織女工,夾雜著好奇、驚嘆和對未知的猜想。真心羨慕AI,如果我能有這樣的知識儲備和算力就好了。”舞劇《只此青綠》《詠春》編劇,現供職于中國東方演藝集團的徐珺蕊興奮地告訴記者,DeepSeek等AI的出現給自己帶來的意義不亞于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工業革命。由于不同的AI模型算法各異,“思維方式”也會有很大的差異,徐珺蕊笑稱,“這很像是在和不同背景和性格的伙伴打交道”。在她看來,Deepseek的思考過程甚至都是可見的,自己常常會向它學習思維邏輯。“我的使用方法是由自己提供核心創意和架構,請AI幫助我評判結構和邏輯,再通過我發出的指令進行修正,指令越明確、越精細,對最終結果的幫助就會越大、越接近我需要的‘答案’”。她清醒地意識到,這個“答案”沒有正確與否的標準,與AI的協同工作和討論,會終止于自己覺得滿意或者失望離開的那一刻,所以創作的本質是極具個性化和個人化的進程。

    一級編劇、上海文廣演藝集團副總裁、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藝術總監喻榮軍面對AI“欣喜多于恐懼”。“因為AI可以給出很好的創意和視角,有時候甚至是匪夷所思的。自己創作的渠道會被極大地拓展,有更多的可能性”,他表示,恐懼是基于AI所可能帶來的困擾,譬如Deepseek時常產生信息“幻覺”,即它的回答與事實相違背,甚至難以分清真假,這對編劇駕馭和分辯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否則很難真正有效地運用它。

    創作是創作者的一種表達,甚至是創作者與這個世界進行溝通和自我探索的一種方式,本質上是不可能被替代的。AI可以作為強大的輔助工具,幫助編劇提高工作效率,釋放更多精力去專注于故事的深度挖掘和藝術表達。

    話劇《我不是潘金蓮》編劇、影評人卓別靈認為AI能夠在創作初始期快速給出情節走向和人物設定的思路;在構建世界觀方面,它能提供新奇角度和專業知識支持。不過,由于它生成的內容有些刻板,缺乏細膩的情感和獨特的人性洞察,無法像人類編劇那樣將個人的情感體驗和生活感悟融入故事中。“所以AI更適合作輔助工具,是個很出色的‘編劇助理’,最終的創作核心仍然需要編劇的獨特視角和藝術表達”,卓別靈說。

    在羅周看來,AI的出現,就好比“當我們總是步行的時候,有一輛自行車出現了。當然有人覺得會更加方便,但是我覺得這個便利還不足以達到欣喜的程度”,恐懼就更談不上,羅周說,目前人工智能在原創寫作方面,與真正的人類相比還是有著很大的差距的;所謂的人機合作,也是一定程度和比例的協同作用,但不能發揮主導作用。羅周認為人工智能對于故事演進的推理較為平淡,還沒能掌握真正的戲劇性的創造力,"創作的核心部分,我認為目前的AI 還無法深入涉及"。

    一級導演,北京京劇院編劇、導演、制作人李卓群從踏上藝術創作之路開始,就身兼編劇和導演雙重身份。她表示自己團隊從幾年前AI剛剛出世就下載了相關軟件進行實驗,“最早在進行一些舞美和宣傳片配色方案時,它與我們碰撞出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給予啟發和靈感”,不可否認,新技術可以輔助藝術家創作,但好的劇本創作需要從心出發,需要人情冷暖、經驗閱歷,要將個人感悟與世間百態融于一體,AI創作的劇本與編劇用心創作的作品一眼便能辨別。尤其作為導演在進行二度創作時更能感受到,舞臺節奏跟氣息的把握還是要人為的。

    如果說經驗豐富的編劇們不懼AI的迅速迭代,身在高校學習編劇的學生怎么看待AI可能帶來的潛在威脅?00后編劇史家輝前不久以話劇《一文奇冤》入圍中國國家話劇院“青年導演創作扶持計劃第二季”,現在某藝術高校攻讀戲劇文學碩士的他告訴記者,自己一年多前就開始用“文心一言”試水了。“非常出乎意料,我們可能先入為主地認為AI更擅長具象表達,但我使用下來,反而覺得它們更擅長傳遞情緒。”譬如他剛剛隨手讓DeepSeek寫一首悲傷的歌——“冰箱里半盒牛奶靜靜發酵,保質期是我們最后的對白”“當月光在日歷劃下裂痕,指紋里下起1999年的雪”“你留下的未讀消息閃爍,像雪人守著春天的承諾”……他也曾嘗試讓它提供一些故事大綱,他發現甚至有很多時候是可以符合《救貓咪》里的節拍器的。但需要繼續往下深入、細化的時候,AI就開始力不從心了,“這也多少讓我稍緩了口氣”,史家輝說。

    把AI當做有力的工具,在競爭中活得長些

    關于人與AI的競爭,卓別靈用下面的故事來隱喻:一群人在森林探險時遭遇熊的襲擊,他們拼命奔跑逃離熊的追逐,其中一個邊跑邊對另一個人說,我們這樣跑有用嗎?我們又跑不過熊。另一個人說,我不需要跑過熊,我只需要跑過你。

    在卓別靈看來,AI參與創作相當于創作者思考的延伸——擁有更強思考能力、會提出問題的創作者,可以把AI當做有力的工具,在競爭中活得長些。人類歷史中,新的生產工具會改變業態,淘汰一部分人,也會促使另一些人創造出新的業態乃至新的行業。而最令她擔心的,是從“編劇助理”開始做起的新人,他們最初入行所從事的資料收集整理工作,是非常容易被AI取代的。“我個人認為要不被取代,最好的方式是盡早寫出自己的故事和劇本,哪怕不成熟,也帶著個人獨特的氣質。還有一種思路,我認為要開闊眼界,多去了解各種類型的知識和藝術門類,提出別人提不出的問題,能做跨門類的融合和想象。在這方面能提出大膽設想的人,能更早跨越單純整合資料的崗位,比較難替代。”

    “一流的編劇,他永遠不是在重復著別人,也不是在重復他自己”,羅周認為,AI有可能代替三流甚至二流的編劇,但是永遠不可能代替一流的編劇。因為一流編劇的思想開創性不可能建立在以概率為基礎的智能推算之下,即它很難面向未來做出這個世界從未出現過的原創性表達。

    “AI可能接住一些我們所說的‘行活’,但永遠不可能代替藝術創作者。”李卓群認為,從之前同行之間的競爭,慢慢演變為不同藝術門類之間的競爭,隨后變為主創和市場的競爭,以及其中和觀眾相生相長的觀演關系,“我覺得AI的介入給予了我們更大的動力,也是更大的壓力,或者說更大的內驅力。我們不但要跟他人比,現在還要跟機器比。所以,就要求我們更加解放思想,遵守藝術規律,守正創新”。她表示,這絕對不是一句空話,只有知道要守的是什么,才能知道外延在哪里,才能更好地讓先進技術為人所用。

    面對AI的未來,保持人類的智慧、謙遜與信心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李卓群還在新編原創昆劇《盛世紅妝》的排練現場,手機里交織著劇場喧鬧的背景音以及偶爾一兩句戲曲人物念白。這種熱鬧的場景,可能是我們對著手機或電腦、凝視著屏幕上由AI生成的一行行冰冷字跡所無法體會的——獨屬于人類藝術現場的喧鬧與歡騰。“最終的呈現和最后走向觀眾、走向高峰的,肯定還是我們發揮匠人精神去做的內容。”而將科技質感從筆端訴諸舞臺,由劇場傳遞給每一位觀眾,以科技感鏈接觀眾和舞臺,也是李卓群新戲的藝術追求。

    喻榮軍認為,文藝工作者要學會和高科技相處,讓這些成為我們創作的工具和好助手。也許AI未來會部分取代編劇,但他堅信,創作者的情感、真誠、創意和自我表達是永遠被需要的,也是永遠不會被取代的。

    如果將編劇僅僅定位為一份“工作”,那在降本增效,以最小成本獲得最大收益的本質層面,AI無疑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但卓別靈認為,編劇所從事的是一項藝術“創作”,AI不會完全取代人類的創作,特別是非商業性創作,因為創作表達是人類發自內心的需求。“對待AI,我們既不能傲慢,也不能過于悲觀,而應在實踐中尋找與它的合作模式,讓創作者成為大腦,而不是讓AI成為大腦。”

    徐珺蕊說,文藝創作門檻逐漸降低的同時,未來人類對自身和世界的認知和思考也提高和加深了。遠古時期,借助工具,人類開始了勞作、獲得了認識世界的能力;今天,面對科技工具的浪潮和迭代,我們依舊在路上,要再次去探索更加廣闊的外部世界、擁抱更加精微的內心世界,在更高的維度上創作充滿“人味兒”的作品。與其用“取代”來討論AI與創作之間的關系,不如說會找到一種“共生”的全新模式和秩序,她對此充滿信心。“現在AI已經可以接入很多端口進行工作了,我甚至有一絲期待,有朝一日它可以和我‘無縫對接’。”

    史家輝觀察到,相比于悲劇,AI似乎更難理解喜劇。“這很可能是因為人自己也沒有搞懂笑的原因和動機”,他笑稱,AI無法取代金廣發、付航,因為對現實生活的極度變形和巨大熱情是AI不擅長的。

    對羅周而言,人類只需保持兩種特質即可:一種是對于自我情感表達的智慧的自信,二是保持應有的謙遜:“只要是保持了這二者,那么無論未來DeepSeek發展到什么程度,我們一定都會用一種很從容的態度來面對。”

    采訪最后,記者將采訪提綱拋給了DeepSeek,電腦屏幕勻速出現它的回答:作為編劇,我嘗試代入你的視角,用行業經驗和人文思考來回答這個問題……直到記者在它密密麻麻的回復中看到下面一句:“真正恐懼的或許不是被取代,而是我們是否正在喪失用血肉之軀感知世界的能力。”這似乎與編劇們觀點驚人地一致。擁有血肉之軀的人類能在現實世界中獲得實感,凝結心血,為藝術作品注入感受的肌理、心靈的溫度和思考的質感,賦予它們生命力。或許未來編劇會分化成兩類:批量生產流媒體內容的“劇本工程師”,以及守護人性火種的“故事祭司”,如何選擇?相信答案在每一個人的心里。

    文中插圖均由AI生成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99无色码中文字幕|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九九99精品久久久久久| 国产女人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538精品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66|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播下|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岁国产微拍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2021自在线| 中文字幕精品三区无码亚洲| 久久96精品国产|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久狼|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蜜芽| 四虎精品视频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精品国产_亚洲人成在线高清| 国产成人精品怡红院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视频| 999这里只有精品|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久久|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色花堂| 加勒比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日韩中文字幕久久久|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97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猫咪|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 在线精品免费视频无码的| 国自产拍 高清精品| 国产91精品在线观看|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8蜜芽| 国产精品免费福利久久|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日韩av| 国产一区麻豆剧传媒果冻精品| www.亚洲精品.com| 亚洲国产精品13p| 亚洲精品WWW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