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極千年事,心地一平原”——讀劉可風的《柳青傳》
讀劉可風的《柳青傳》后,我為柳青畫了四幅像。第一幅是伏案寫作、深入生活的文學家。我以為,體驗生活就是作家到一個地方去走走,最多住上幾天,以一個外來者的身份和旁觀者的思考,觀察受訪者的生活。但柳青的扎根不僅是到訪,更是一同成長;不是空頭說教,而是切身實地深入生活,真心實意為村民的吃穿用度操心,盡心盡力幫助村干部解決合作化過程中出現的實際問題。第二幅是鉆研思考、調查研究的思想家。柳青的一生都在廣泛閱讀,鉆研思考,調查研究。他在農村最基層中、在生產的第一線上思考問題、研究方法,從而解決問題。第三幅是鐵骨錚錚的硬漢形象。他自學生時代就開始接觸進步思想,參加革命活動。到延安,到部隊,到大連,他親自領導米脂縣印斗區三鄉的農村工作。解放前戰斗中的千難萬險,斗爭中的殘酷無情,他都經歷過。一路走來的生活喂養了他的勇氣和志氣,也滋長了他的正氣和定力。第四幅是拄棍倚門望女歸、嚴慈相濟的老父親形象。夫人馬葳去世以后,柳青失去了生活管家、文學助手和情感的依偎者,幸而生命的最后幾年,有長女可風陪伴左右。許多個日日夜夜,他們父女都是在談話中度過。本書將《柳青與女兒的談話》單列出來,讓我們從這些談話中,了解更為血肉豐滿的柳青形象。“襟懷納百川,志越萬仞山。目極千年事,心地一平原。”這是柳青寫給女兒的詩,寄托了期望又寄予著志向,或也可成為我們后來者的座右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