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交錯下的文明:第三屆“鯤鵬獎”新書分享會在京舉行
1月10日,“時空交錯下的文明:第三屆‘鯤鵬獎’新書分享會”在第37屆北京圖書訂貨會上舉行。中國作家協會科幻文學委員會委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常務理事、科學文藝專業委員會主任星河,“鯤鵬獎”獲得者史雨昂等與會。“鯤鵬獎”獲得者歐陽子毅和徐煒軒以視頻的方式參加活動。活動由知識出版社常務副社長張京濤主持。
探秘科幻創作靈感
靈感是科幻創作的重要來源之一,在分享會現場,談及科幻作品創作靈感時,星河表示他的靈感一方面來源于生活,另一方面來源于閱讀。他談到,歷史作家不一定親身經歷過歷史,戰爭題材的創作者不一定經歷過戰爭,對于太空站、外星人等內容,只能通過閱讀獲取知識。
史雨昂稱,他的作品創作主要源于情感,更多的是情感上的意難平,如友情、親情、愛情等多個感情維度在不同世界的呈現。他還在發言中啟發大家探討了如果人類壽命可以無限延長,社會結構和感情生活可能面臨的問題。
科學理論與幻想元素的平衡
科幻作品中科學理論與幻想元素之間的關系一直是科幻創作的熱點話題。在分享會現場,關于二者在科幻創作中的平衡,大家認為最重要的是創作完整且精巧的故事,在創作過程中要學會將科技用巧妙的故事包裝起來,增強故事性,同時也要注重科幻創作的科學性和文學性。科幻創作的前提是需要前沿的科幻創意,不僅要了解高科技的發展,還需閱讀大量的歷史經典文學作品。科幻的核心是構建科學與想象的關系,要將自己的想法和世界結合起來,在這個時代尋求獨特的東西,寫出自己的觀點。
科幻教育開啟未來
鯤鵬青少年科幻文學獎發源于校園,因此更加關注科幻文學是否能夠回到校園,更好地傳播科學知識,激發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關于科幻文學如何更好地進校園,星河認為,科幻教育的關鍵是讓學生理解科學和科學精神,進而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科學不只是教科書上的理論知識,也可能是一種思維邏輯的訓練。
大家還認為科幻在校園可以成為跨學科的興趣點。學生閱讀科幻文學作品會進一步激發對科學知識的探索。在未來時代,不斷提升創意和創新思維,培養熱愛學習的能力至關重要。現在青少年科幻文學創作具有良好的環境,為青少年科幻文學創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關于科幻文學作品的影視化轉化方面,大家認為,應該更加注重作品的文學性,強調科幻文學與影視化表達在構思創意、細節安排方面的不同表現形式,其內核都離不開作品敘事結構的完整性。
據悉,第四屆鯤鵬青少年科幻文學獎終評結果即將揭曉,第五屆“鯤鵬獎”征稿即將拉開帷幕,誠摯邀請25歲及以下青少年積極參與投稿。詳情可關注“鯤鵬青少年科幻文學獎”公眾號了解。
本次活動由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深圳市委員會、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中共深圳市福田區委宣傳部、深圳市福田區教育局、深圳市福田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知識出版社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