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平出版社2025年重點圖書分享會在京舉辦
冬意正濃,書韻悠長。1月9日下午,中國和平出版社2025年重點圖書分享會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朝陽館)成功舉辦。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副秘書長李安晉致辭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副秘書長李安晉充分肯定了和平社出版了像《國之瑰寶——宋慶齡的故事》《未來講堂——講述優秀共產黨員的故事》等一批優秀出版物,同時贊賞和平社矢志不渝秉持初心的責任與擔當。他希望:“中國和平出版社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緊扣新時代的發展脈動,洞察青少年的精神需求與閱讀喜好,精心雕琢兼具思想深度與藝術魅力的優質作品;希望借助新媒體與新技術,精準推廣,讓每一本好書都能觸動孩子的心靈,使之愛不釋手、易于理解、銘記心間;更希望積極拓寬少兒出版‘揚帆出海’的道路,深化文化交流合作,讓好書的光芒穿越國界,照亮每一個孩子的成長之路。”
江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新聞出版局局長黎隆武高度肯定了和平社在短時間內取得的令人矚目的成績。他表示:“期待和平社在未來的發展中,能夠繼續堅持正確的出版導向,不斷提高圖書質量,創新出版理念和經營模式,加強與國內外出版機構的交流與合作,努力打造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出版品牌。希望和平社能夠進一步挖掘和整合江西的文化資源,打造更多具有江西特色、中國風格、世界影響的優秀圖書作品,讓更多的人了解江西、認識江西,感受江西文化的獨特魅力。”
江西省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汪維國非常認可和平社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和競爭態勢下,堅守少兒出版的初心使命,斬獲了豐富且令人矚目的成果。他認為:“在少兒出版行業經歷深刻變革,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的當下,希望和平社以無畏的勇氣和敏銳的市場感知力,積極主動地適應變化,在困境中探尋生機,在艱難中勇毅前行。同時,希望和平社依托地理位置和人才資源優勢,持續推出立得住、銷得好的精品力作。江西出版傳媒集團也將一如既往地支持和平社的發展與壯大。”
中國和平出版社社長林云致辭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和平社建社40周年。中國和平出版社社長林云談到,新的一年將繼續堅持以書立社、以品牌立社的戰略,秉承“出版有溫度的童書,陪伴有氣質的童年”的出書理念,打造“小白鴿童書館”品牌。一方面,深耕細作,挖掘具有時代價值和教育意義的選題;另一方面,緊跟時代步伐,關注前沿發展、讀者需求和閱讀趨勢,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強化互聯網思維,提升編輯效率和出版效能,注重品牌建設與維護,不斷提升和平社的影響力與競爭力。
本次活動以“閱讀滋養童心,和平點亮未來”為主題,面向經銷商、現場讀者和媒體記者分享重點圖書,包括兒童文學作品《小小的成長系列》《小妖怪童話系列·第二輯》,教學輔導圖書《寫作力進階·手寫生活》《小學生學科思維工具書》《看不夠的魔法數學書》。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陳暉分享了她的最新作品《小小的成長系列》,這套作品是適合小學低年級孩子自主閱讀的帶拼音的原創橋梁書,其中還附贈閱讀指導手冊,凸顯低階橋梁書的功能性,輔助孩子完成自主閱讀。陳暉一邊展示圖書內頁,一邊講道:“小小的故事是25年前的創作,我們從原來的文字書中精選了10個故事,邀請青年畫家依依描繪當下孩子們活潑歡快的生活場景,圖文各半帶拼音,旨在讓幼小銜接階段的孩子們樂于讀書,善于讀書,在輕松愉快、有自信心及成就感的閱讀中,培養品德,涵養氣質,提升整本書閱讀的能力。”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小學(中職)語文國家教材重點研究基地執行主任吳欣歆帶來的是課程化出版物《寫作力進階·手寫生活》,她詳細講述了作品中看見、發現、暢想和對話四個板塊。其中,“看見”是孩子們在經典文學作品中看見并鏈接到我們的生活的部分;“發現”是孩子們看到別人沒看見的,感受到別人沒感受到的驚喜,并與之互動和互通;“暢想”是把看到的、聽到的、閱讀到的生活片段,在頭腦里充分組合加工,生出對世界新的認識和新的感受;“對話”是主動跟真實世界對話交流,并找到與世界和自我相處的方式。“這套書用看見、發現、暢想、對話做成寫作拼圖,孩子們在其中打通各個層級不同的要素,呈現出對世界和文字的思考,并成為支持孩子書寫的有力支架和有效的工具。”
兒童閱讀專家、語文教育專家王林現場推介的是由著名兒童文學作家角野榮子、畫家佐佐木洋子創作,孫幼軍、張紅兵翻譯的作品《小妖怪童話系列·第二輯》,這個系列是經典的“橋梁書”作品。王林認為,知名作家、畫家、譯者保證了這套書的品質,并且每頁只有40到100字,每本書大約是4000字,這種介于圖畫書和文字書之間的橋梁書,可以幫助孩子由親子閱讀向獨立閱讀逐步過渡。最重要的是故事特別好,這才是家長認可的根本。“大人比較怕妖怪,小朋友聽說妖怪反而感覺到很親切,實際上你跟小朋友們去分享的時候,精靈呀、仙女呀、妖怪呀,他們之間有天然的接近,就像跟很多小動物交流一樣。”
“調研發現小學生關注的學習問題,大多是邊緣問題而不是核心問題。”語文特級教師、北京教育學院人文與外語教育學院教授李懷源定義為:學習的情緒問題。因此,他萌生了要編寫一套關于學習本質問題的圖書,這套書就是《小學生學科思維工具書》。這套書按照單元編寫,每個單元以思維類型來命名,組織相應的學科閱讀材料,設計“任務單”“材料庫”“工具箱”等欄目,讓學生以工具處理材料,完成任務,得到訓練。他梳理了八大亮點,強調:“本書緊貼課程標準、教材和考試,綜合運用圖像思維、符號思維和數據思維,讀寫融合,學用融合,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思考,以學科的方式表達思維成果,讓學習變得可見。”
“魔法小屋故事的靈感來源于我的課堂。”知名數學教師王德凱是學生口中的“故事大王”,“在課堂上,我喜歡用簡單有趣的故事引入新知識,提起孩子們的興趣后再跟他們一起解析其中的數學原理。”他分享的是《看不夠的魔法數學書》,這套書中有四位可愛的主人公,他們居住在魔法森林里,在日常生活和學習魔法的過程中,學習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一個又一個的難題。書中的魔法實際上對應著現實世界中的各種知識。通過設置知識點的總結和難度遞增的習題,幫助讀者鞏固所學。“這樣的學習步驟有助于激發孩子的興趣,從而掌握知識,并靈活運用知識。”
活動現場,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事業發展部部長高建榮,江西省出版協會主席吳信根,江西省委宣傳部出版印刷發行處處長、一級調研員闕米秋,江西省出版協會常務副主席張其洪,中文傳媒黨委委員、總編輯游道勤等領導和嘉賓參加了分享會。中國和平出版社營銷部負責人常炯輝主持。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