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生長在時代的豐饒中
世事如潮,歲月如流,2024年的時光已化成萬般滋味,豐盈了我們的記憶。文學是人類經驗和情感的容器,是彰顯人類精神原創力的重要方式。長篇小說是文學之重器,長篇小說表現時代的力度,探究歷史的深度,篇幅容量的長度,體恤世道人心的溫度考驗著作家創作的綜合實力,奔涌著當代文學大河的活力。
中國當代文學交織于中國社會發展的進程之中,中國式現代化具有豐厚的時代內涵,為當代長篇小說創作提供了宏闊的能量場域,長篇小說如何圍繞中國式現代化多維度、新形態的展開?拓展長篇小說敘事的新空間,面對現代化進程中的新變化新挑戰,作家們要深入新時代的生活,不僅發現社會表層的變化,更要從人們生活境況的變化,洞悉人們精神狀態的變化;深入時代的內在結構中,觸摸到文學人物、藝術形象與時代的血肉聯系;長篇小說直面社會現實時,不回避困境與問題,才能獲得探索中真實的發現,刻畫出人物生命的韌性,成長的弧光,通過人物的追求和命運折射出時代發展和時代精神。
數智技術、傳媒技術的快速演進,拓寬了文學發展空間和傳播途徑,網絡文學進入新的融合發展階段,AI寫作猶如“技術鯰魚”攪動文學生態,提醒我們在新維度上思考文學獨特的價值,如何保持文學的原創力?長篇小說是特別呈現文學魅力的文體,又是特別挑戰閱讀時長的文體。如何匯聚藝術真實的力量,觸動當代讀者的心弦?這也是不同代際的作家在新媒介、新技術的文化生態中,投入長篇創作時,需要面對的課題。50后,60后作家保持著穩健的續航能力,70后、80后、90后作家表現出新鮮的創作活力,在2024年度都有長篇新作,他們勇敢地走出寫作舒適圈,創作出具有時代感和撫慰人心的文學作品。
鄉村發展中的精神之變
劉慶邦的《花燈調》馬金蓮的《親愛的人們》老藤的《草木志》等入選“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的作品,打開了當代作家觀照現實社會生活的視野,以表現新時代鄉村振興為主題,探索和提升了長篇小說聚焦和表達中國式現代化的能力。
主要人物猶如一棵樹的骨干,只有骨干立起來了,才撐得起滿樹繁花。劉慶邦準備了大半輩子,醞釀了幾十年,在山村深入生活中,當他遇到那位駐村書記,她帶領村民不懈努力的精氣神,讓他發現自己心里的“主要人物”就在眼前?!痘粽{》的女主人公是來自檢察院的駐村書記,她帶領干部和村民凝心聚力地奮斗,在高海拔貧困村實現了全面脫貧。人們在面對貧困與富裕、傳統與現代的發展命題時的觀念變化與心靈成長,正是這部長篇的著力點。小說并未流入概念化圖解政策,而是深入挖掘人的變化,寫出人的精神之變,行為之變,形象之變,從世事人情細微處入筆,描繪出新時代的山鄉巨變。
作家要有廣闊且柔軟的心靈、強大的共情能力,去理解他人的選擇,有勇氣審視自己的內心世界。80后作家馬金蓮親歷了被貧困和艱辛折磨的日子,也親歷了個人與山鄉發生巨變的日子。她的《親愛的人們》以西海固地區農民全家兩代人的人生經歷為敘事主線,聚焦個人成長與鄉村發展,人物命運與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展開宏闊又纖微的文學場域。80后青年舍娃的故事反映了鄉村青年在城市化浪潮中的掙扎和探尋,馬金蓮用理解的目光深入舍娃的內心世界,他面臨的“走還是留”的艱難選擇,也構成我們這個時代的重要課題。這部時間跨度從新時期到新時代的豐厚作品,表達著馬金蓮對故土鄉親的深情和理解?!恫菽局尽逢P注鄉村里的家族關系與人際關系,做好人的工作,理順人際關系是鄉村振興路上的重要基礎。小說在內容與寫法上求新求變,既以植物為章節,又以花卉喻人,植物與人物關聯密不可分,為人物塑造提供了新的經驗,也為看取生活和描寫現實,拓展了更大的視野。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鄉村振興、城鄉融合都是關鍵詞。作家觀察當下社會的發展,創作出綜合性與獨特性兼備的作品。杜陽林的《立秋》通過主人公凌云青的形象對于城鄉融合、共同富裕的時代命題給出了自己的理解。他是從四川鄉村走向城市的現代創業者,小說描摹人物走進時代大潮中,不畏艱難執著打拼的追夢歷程,既有個體經驗的書寫,也是對特定時代風貌和社會現象的深刻反映,展現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至新時代初期,近二十年來中國城鄉社會巨變。相對于凌云青創業的豪情,王端午的身上凝聚了普通打工者的喜與憂,他走出山鄉,輾轉深圳、東莞、廣州等地打工,王十月的《不舍晝夜》敘寫了普通人在命運起伏中的追光而行,在時代發展中的個體成長。李修文的《猛虎下山》敘寫了面臨工廠改制的震蕩中普通工人的傳奇經歷,以隱喻的方式容納了作家對于歷史、現實和人性等諸多問題的獨特思考。
故土賦予了作家生命的滋養,文學的靈感,作家以真摯飽滿的情感、細膩生動的語言表達著對故土鄉親的深情和理解。縣城是一個奇妙的存在,融合了城市和鄉村的雙重特點。張楚在縣城的懷抱里長大,他的《云落》以寫實手法展露縣城的日常生活,普通人以自己的方式,在時代的潮流里前行,愛與痛、相聚與離別在每個人的生活中上演,一個個人物的磁場組成了縣城的網絡,生成了時代生動而精微的面容。作家對小說里的每一個人都懷有感情,“那種愛是發自肺腑的、特別平靜的愛??赡苁俏以趧撟鳌对坡洹窌r一種長期的心態。”。鬼子的《買話》以現代的眼光,以城市與鄉村人際交往,重新審視鄉村生活。呂新的《深山》以敘寫中國北方山村農民的生活日常,多個人物的生活軌跡,呈現了村民的生存之道和抵抗命運的勇氣,他們的人生體悟和精神思索。正是作家投入的真情實感,讓人物栩栩如生親切可感,小說具有一種迷人的及物性與在地感。
時代變遷里的人間煙火
“中國式現代化”顯然包含了現實與歷史的對話,以當下的目光回眸歷史,從現實的心跳中,感知歷史的余溫,又從歷史的縱深體察現實的復雜。如果說《人生海?!分v天下事,《人間信》寫的就是心里事?!丙溂胰缡嵌x他的最新長篇《人間信》,小說以‘我’為中心和視角,講述一個家族四代人半個多世紀的命運顛簸起伏,父子矛盾的核心情節,親人之間的愛與恨,麥家寫出了普通人在塵世浮沉中的自我救贖,人性在各種磨礪中的底色,一封人間信,寄與人生的山高水長,帶著疼痛中的溫暖,困頓中的希望。格非的《登春臺》聚焦于普通人的情感命運,敘寫了不同年齡段的四個主要人物在時代嬗變中的命運史。作家以簡約、抒情的詩性筆調描摹出當代人面對欲望、情感、命運與生存困境的心靈動圖,以同情悲憫的眼光觀照廣闊的社會人生。
他是誰?“和這間房子一樣,屬于歷史的殘余。前者是顯學,他則是秘辛?!彼r候長得像洋娃娃,被叫成“熱尼亞”,成年步入社會后,也被稱為“瑟”,背井離鄉、歷盡滄桑之后,他變成”爺叔”,在舞場上他是神龍不見首尾的“老法師”。他是王安憶的《兒女風云錄》中的主人公,他憑著舞蹈的一技之長,舞動他人生的不同階段,映射出半個多世紀的歷史。瑟的命運轉折緊隨著時代的變遷與《長恨歌》中王琦瑤的起伏人生構成一種互文關系,跨越近30年間,王安憶一次次對上海歷史再回首,《考工記》《一把刀,千個字》《兒女風云錄》,帶著豐富閱歷的眼光切入人生經驗中的復雜狀況,解讀上海的性格、氣質和表情,為長篇小說如何寫出時代跨度和歷史縱深,作家如何保持豐沛創造力提供了值得研究的范例。
猶如王安憶的小說之于上海,《璩家花園》更加明確了葉兆言之于南京的意義。這是葉兆言十四部長篇中體量最大、年代跨度最長的作品。他以說書人的沉靜口吻,講述兩個家庭,三代人悲欣交集的人生故事,讓讀者目睹了主人公天井及一眾親朋好友和街坊鄰居的命運起伏,通過標志性歷史階段中百姓的日常生活,見證了當代重大歷史時刻的輪番登場。作家以時間來結構全篇,但并不按照時間的自然順序,而是采用了個人成長與社會發展雙線并行的方式,顯現出葉兆言對70年間中國社會變遷的獨特書寫,被譽為寫出了一種去熟悉化的歷史才是真實豐富的。
張煒的《去老萬玉家》打開十九世紀末的歷史場域,與辛亥革命前時代巨變中的青年對話。小說以青年舒莞屏深入萬玉大營之旅為發展線索,以現實主義的細致和深邃描繪出豐富的歷史圖景,呈現世紀末青年在時代旋渦中的生命歷險:他從熱血沸騰的輕信,到深陷險境后的覺醒,選擇義無反顧地沖破羅網,這是他歷經生死走出迷途的成人禮。小說是開放式的結局,走出萬玉大營的舒莞屏真正面對百年未有之變局的時代大潮。張煒在貼近歷史的基礎上,在環環相扣的情節發展中塑造人物,以雅致和詩性的語言描繪出時代嬗變中的青年成長史,半島海圖志。張煒以大膽的人物設計,塑造當代文學史上獨特的人物形象,運用豐富的文學經驗突破固有小說類型。邱華棟的《空城紀》是一次跨越時空的歷史懷想和文明對話,以第一人稱的敘事視角,采取了石榴籽般六個部分的結構,講述漢唐之間西域地區六座古城的故事,讓千百年時空里的人和事連綴成了可以穿梭往返的世界,古城的故事都延伸到了當代,遠古精神充沛的底氣矗立起來,描摹出歷史小說的質感,讓讀者聽見穿越時空的西域盛歌。劉醒龍的《聽漏》從20世紀60年代出土的青銅重器九鼎七簋的故事中,破解“九鼎七簋”中隱含的先秦文化奧秘,展現當代人物刻骨銘心的情感和傳奇身世。
類型題材新變豐富網絡文學
面對數智技術、文化業態的迅速發展,網絡文學創作隊伍以更豐富的創作素材、更多的創作方向,面對新科技的沖擊和挑戰,原本的類型題材生發著內外部的新變,豐富著網絡文學的版圖。作品類型中融合創新,現實題材、傳統文化題材和科幻題材成為創作熱點。2024年第十七屆“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評選首次把網絡文藝作為獨立藝術門類納入評選,三部網絡文學作品《陶三圓的春夏秋冬》《濱江警事》(第1部)《我們生活在南京》首次獲獎。
麥蘇的《陶三圓的春夏秋冬》聚焦河南嵩山桃源村的七年巨變,傳神地塑造了以駐鄉青年為主體的新鄉村人物群像,他們不斷接力奮斗,讓百年桃源村從被扶貧對象到脫貧典型,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碳烤串燒的《中原歸鄉人》以高泉村在二十年間變革發展為故事主線,講述了村里年輕人發展農家樂、研學游、直播帶貨等特色產業,實現自身創業成功,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故事。兩部作品都以鄉村日常生活的扎實細節,敘寫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大主題。
卓牧閑的“警務小說”《濱江警事》圍繞基層警察的日常工作與生活展開,主角是性格堅韌、正義感強的青年警探,他不僅要面對復雜多變的案情,還需要處理與同事、朋友和家庭之間的關系。小說從開闊的社會層面,展露當代警察在執法工作中的鮮活形象,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和信任。
只有真正深入生活、理解生活,才能創作出有血有肉的人物,有情感有溫度的作品。麥蘇多次實地走訪體驗生活,對新時代中國鄉村變革深入觀察,對推動鄉村振興的中堅人物感同身受;卓牧閑多年來與公安系統的民警常有聯系,積累了充分的素材,他們都以平實風趣的筆觸展現時代變革中的人物成長,不是拔高人物,設置主角光環,而是貼近人物真實的內心,不回避前行路上的困頓,才給現實生活中與光同塵的讀者帶來心靈的慰藉。
越來越多的網絡作家深入書寫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豐富經驗。銀月光華的《大國藍圖》、人間需要情緒穩定的《一路奔北》、大姑娘的《滬上煙火》、煙波江南的《無字之書》等書寫時代大潮中的行業發展、人物成長,成為聚人氣、有影響的精品佳作,代表著現實題材創作水平的不斷提高,深入生活的網絡文學力作將有更廣闊的空間。
實時讀者互動和日更高強度寫作是網絡作家的創作模式,推陳出新是網絡文學吸引更多讀者的創作路數?!段覀兩钤谀暇肥且徊刻N含深厚人文情感的硬核科幻小說,天瑞說符以充滿想象力的敘述構建了現實與未來交織的“雙重南京”,用無線電技術串聯了兩個時空,以我國航空航天技術為現實背景,兩個中國青年完成了一場跨越時空的拯救行動。殺蟲隊隊員的《十日終焉》的完結直播共吸引166萬讀者線上觀看,成為現象級網絡小說,融合了懸疑、推理和游戲元素,講述了被困在名為“終焉之地”的一群人,每隔十天就會經歷一次生死輪回的冒險故事,不僅呈現了復雜的智力博弈,還深刻探討了人性、生存和命運等主題。這兩部作品通過緊張的情節,鮮活的人物,讓讀者在追更閱讀中思考個體與人類生存的意義。
驍騎校的《下一站彭城廣場》圍繞著一座古城,三個歷史時期,一群勤勞善良的人展開:彭城市中心的城下城博物館是個神奇之地,有人去過之后就能穿梭于古今,奇思妙想與扎實細節的結合將彭城的歷史與現實緊密相連,為讀者呈現了一個充滿奇幻色彩和人文氣息的世界。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鮮明,情節緊湊且富有張力,對彭城地方特色、風土人情和文化傳統的描寫也充滿了魅力,讓讀者在閱讀中有代入感和共鳴。遠瞳的《深海余燼》講述了主人公周銘穿越成為幽靈船長鄧肯,在濃霧彌散的世界中探索深海秘密的故事。小說融合了科幻、克蘇魯、蒸汽朋克等元素,構建了一個宏大且神秘的世界,獲得第33屆中國科幻銀河獎最佳科幻網絡小說。